(十九)海青天的初次蜕变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5207字 发布时间:2021-12-14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四集

 

如何让新兵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老兵,办法很简单,全部送上战场,凡是能够活下来的都是老兵。比如高翰文,从驿站遇到胡宗宪的那一刻起便已走入战场,在他让海瑞摘灯笼、扣粮船的那一刻,曾经的文艺青年、知识分子顺利晋级为一名合格的官僚。海瑞和高翰文不一样,高翰文上战场为的是活着退役,而海瑞则是为了捐躯当烈士,也许是多年在县教育局局长位置上碌碌无为而心有不甘;也许是看不惯这吃人的社会,决心为百姓做点事情;又也许是张居正那篇鸡汤文写的妙笔生花,勾起了心底深藏一缕火焰,总之海青天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浙江这个修罗场,就如他自己反复强调的一样,他就没想着能够活着离开淳安。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一心要当烈士去炸碉堡的海瑞,初到浙江便化身海怼怼,怼天、怼地、怼上司、怼下属,总之一个也不能少,什么郑泌昌、何茂才、沈一石、两个千户、田有禄、王牢头,甚至连巡抚衙门倒茶的卧底王书办也不放过,总之仇恨值拉的是相当的满。通倭案最开始只是为了逼海瑞就范,后来发展成恨不得灭了海怼怼满门,这全是海青天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被堵在地牢里的那一夜,是海瑞第一次直面死亡,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多少都会有些变化,就如癌症康复患者那般,性格、为人处世甚至三观都会发生改变。如果从壮烈捐躯的角度考虑,很多事做了就做了,很多人得罪就得罪了,也不用顾忌什么,反正身死恩怨消,可海青天毕竟没有当成烈士,太阳照常升起,这以后又该如何自处呢,继续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从地牢走出来的那一刻,就是海青天蜕变的开始,很多以前不需要考虑的事情,现在要开始谋划了,从此海瑞不再是清流的那枚弃子,他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境界却有天壤之别,都是自杀式袭击,开皮卡去撞美军据点和开飞机去撞世贸大厦完全是两个效果,一个连新闻都未必播,一个直接引发了10年的反恐战争。对于海青天也一样,死在淳安的黑牢里,还是死在镇抚司的昭狱里完全是两码事,被当成弃子拿去送死,还是自己买好棺材去找死,那差别可太大了。自始至终海瑞都是一个不怕死的人,可不怕死并不等于去作死,想明白了这一层,海瑞终于迈出了蜕变的第一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愤怒中年,逐渐成长为震动朝野的自杀式袭击者,说清楚这一层,再来分析海大人的一系列操作就简单多了。

 

何茂才顶着酷暑跑到淳安县衙,把地牢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井上十四郎,问海老爷倭寇在哪里,海瑞却缄默不语。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何大人一气之下将办公桌上的签筒扔地上了,两位千户带人冲进来,撸胳膊、挽袖子打算教海大人做人,这会儿再背《大明律》怕也不好使了,可俩千户还没动手就被胡总督的兵给摁住了。所以说没有暴力手段做支撑,法律条文还不如擦屁股的纸,这年头手里没有点儿武器的批判,根本没法坐下来跟人讲道理,秀完了肌肉,两位大人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聊天了,何大人想带倭寇走,海大人表示流程不符,这事儿办不了。何大人想不明白,一个二本学历,45岁了才当了个县令的举人,一上任就和上司对着干,他到底是图什么,海瑞说的清楚,自己就图能在淳安当个烈士,过一把为民做主的瘾,这天眼瞅着是没法聊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海瑞忽然放软身段,表示也不是非要为难上司,这事可以聊,何大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海瑞开价其实也不高,倭寇交给何大人,齐大柱为首的几十个百姓,每人抽20鞭子,案子就这么结了,一手签字一手交人。何大人签了字井上十四郎也就领了盒饭,通倭案这事暂时是摆平了,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临走前何大人还免费送了海瑞一句话,“在官场要和光同尘”。讲大道理谁都会,实际做起来却是两码事,跟郑泌昌说“要搅就都把水给搅浑了”也是这位何大人,暗地里要把所有人都拉下水,明面上却教海瑞要和光同尘,所以说领导们嘴里讲的那些大道理,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你得辩证地听。


按说一心要做烈士的海怼怼,遇到通倭案这种存在明显瑕疵的冤假错案,不是应该一查到底,坚决和郑泌昌、何茂才拼个鱼死网破的吗,怎么忽然就能通融了,还故意抬了何大人一手,这还是那个在巡抚衙门高喊着要去北京上访的海瑞吗?原则性强不等于死板,不怕死也不意味着要故意去作死,胡大人的兵最多保护海瑞一阵子,真要是死磕到底,逼得何大人铤而走险,指不定哪天下班回家路上,海大人就得被打了黑枪。自从地牢里被两位千户堵了一宿之后,海青天完成了初次蜕变,一个更灵活、更务实、更有手腕、更会思考的海瑞诞生了,过去的棋子终将成长为大明朝的一把神剑,而海青天在淳安接下来的表演,不过是初露锋芒,小试牛刀而已。

 

通倭案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改稻为桑3.0的地推工作。沈老板的粮食毕竟是借给官府的,虽然不收利息但本金总是要还的,淳安的乡亲们都是实诚人,赈灾粮每天吃的不亦乐乎,借粮改稻为桑免开尊口,照这么个吃法用不了多久海青天就得变海大头了。来浙江前海瑞虽然也在基层工作过,但分管的是教育口,打交道的不是老师就是学生,最多再加上几个热心家长,针对三农问题自媒体上写几篇文章,提点建设性意见,日常键政是一回事,可实际操作这还是头一遭,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海青天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干派。

 

海青天的操作分四步,第一步恩威并施、第二步政策宣讲、第三步釜底抽薪、第四步黑社会恐吓。海青天在码头上当着乡亲们的面,抽了齐大柱和他的几十个兄弟20鞭子,然后又当众夸齐大柱等人是为了替乡亲们做点事才挨的鞭子,前几天差点连命都没了,这是恩威并施;接着又把改稻为桑3.0的种种好处,对乡亲们又详细解释一遍,经济作物产值是粮食作物的150%,政府免费办理无息贷款,还配套了免税政策帮乡亲们搞产业升级,这是真正的普惠金融,让多少大户挤破头的好事,乡亲们赶紧搞起来啊,这是政策宣讲。

 

“我代皇上代朝廷借粮给你,包本县百姓今年今年每人都有粮度荒。凡是不愿意改种桑苗的,我一粒粮不借!我不愿我管的百姓饿死,我也要向朝廷交差!凡不能让我交差的人,那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百姓,我海瑞也救不了你”,海青天的话翻译一下,愿意借粮改稻为桑的粮食管够,让我交不了差的就是跟我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赈灾粮就发到今天了,以后饿死人都算是自杀,乡亲们自己掂量着办。断了赈灾粮,绝了乡亲们白吃白喝的念想,这是釜底抽薪;海青天讲完话又给齐大柱递了个眼色,齐大柱赶紧送了一波助攻,“海老爷刚才说了,想活命的就听他的话赶紧借粮种桑,凡是跟海老爷过不去的,不用官府管你,我齐大柱和我的兄弟们也不会放过你!”话说的通俗易懂,这是赤裸裸的黑社会恐吓。

 

海老爷这一套组合技,设计精巧、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先抽鞭子再表扬,不仅是恩威并施,更是杀猴给鸡看,海老爷发起火来连淳安一哥也敢抽就问乡亲们怕不怕;政策宣讲是先礼后兵占据道德制高点;撤了赈灾粮才是釜底抽薪的杀招,不借粮就等着饿死,乡亲们自己掂量着办;最后让黑社会出面放几句狠话吓唬吓唬,顺便码头上看着场子,把那些打算闹事的全收拾了,这一套操作下来堪称完美。至此乡亲们纷纷踊跃借粮,改稻为桑的地推工作顺利完成,乡亲们虽然还是信不过官府,但也没人愿意公开跟海老爷过不去,得罪了海老爷不但饭没得吃还有黑社会上门骚扰,别说是借粮改稻为桑了,就是10石一亩卖田也得配合不是。所以说搞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很重要,不是几个理论家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搞搞顶层设计这么简单,就凭海老爷这手腕,未来让他牵头搞改革效果未必就比张师傅的差,而且一准更接地气。反过来说也一样,如果张师傅能够到基层锻炼几年再回北京搞改革,大明说不定能再多撑个十年。

 

齐大柱是个好同志,古时候管这类人叫地方豪强,类似水浒里面的晁盖,现在管这类人,说好听点叫地方实力派,说难听点叫地方黑恶势力,总之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存在。齐大柱的情况海老爷自然是心知肚明,淳安头号嫌疑犯的底,必须摸的透透的,齐大柱手下有几十条精壮汉子,成天在县里不是收保护费,就是聚众闹事,遇到灾年还要干点投机倒把,倒腾紧俏物资的勾当,海老爷想想头都疼,索性全部推荐到戚继光那里,去军队接受再教育,不仅可以洗清通倭嫌疑还顺带解决了就业问题,连媳妇儿都娶了,真是送佛送到西,功德无量阿!


忙了一整天,海老爷天黑才回家,到门口才发现谭伦正在院子里洗地,海老爷我劝你还是长点心吧,虽说家里穷也不怕贼偷,可你在浙江得罪了这么多人,要是大半夜谁都能摸到你家院子里去,这晚上你能睡踏实嘛?正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谭大人登门拜访一准儿没好事。海老爷和谭大人相识十多年了,朋友肯定谈不上,最多算是个熟人,谭大人近来又干了不少亏心事,海老爷难免要调侃一番,“神出鬼没,你将总督府的兵交给高府台带来,自己却躲了,你以为现在偷偷跑过来给我洗地,我就能轻易饶过你”,一个躲字用的极秒,对于谭大人那点小心思,海老爷心知肚明,自然要黑他一波。谭大人半夜登门,当然不是来给自己洗地的,当听说自己一家老小都被谭伦接来淳安的时候,海老爷终于翻脸了。大水过后瘟疫肆虐,淳安现在不仅是灾区还是疫区,何况海老爷在浙江还新结交了一大波仇人,谭伦忽悠海瑞来淳安做烈士也就算了,现在还把人一家老小都弄来了,这是要让海家阖门死绝阿,就谭大人这副黑心肠,再怎么洗地怕也洗不白了。

 

海老爷质问谭大人为啥害他全家,谭大人却反问一句,这都6月末了改稻为桑的事弄得怎么样了。改稻为桑和把海老爷一家弄来有啥关系,海老爷觉得没关系,可谭大人却替淳安百姓觉得有关系,然后就是一顿尬吹,强行忽悠了一波,改稻为桑推不下去就是因为海瑞是个裸官,老百姓担心你随时会走,把你家人弄来是为了安老百姓的心。胳膊拧不过大腿,谭伦先斩后奏,家人明天就到了,再吵下去也没有意义,海瑞长叹一声,两个人相对无言,只得默默地继续洗地。谭大人黑历史比较多,嘴里基本上就没几句实话,裸官这套说辞根本站不住脚,淳安的乡亲们对改稻为桑不积极,是压根儿信不过当地的官府,跟海瑞是不是裸官没半毛钱关系。再说了海老爷工作会不会调动,那也是上面说了算,他家人就算来了淳安,到时候一纸调令该走还是要走,尽做这些表面文章去忽悠老百姓,实在没什么意思。其实解决裸官的问题也不用那么麻烦,海老爷老婆、孩子不在淳安没关系,让他当地再娶几房生几个娃就解决了,小阁老能娶九房,海老爷娶个三四房,应该问题不大,前提是他能娶得起。谭大人说民心似水,乡亲们说变就变,可关键是乡亲们贷款合同也签了,田地也抵押给官府了,粮食背回家都下锅了,等上了套才想反悔,怕是来不及了吧。

 

谭伦说把海瑞家人弄来淳安,是为了安老百姓的心,那是假的,为了安谭大人自己的心才是真。江湖事江湖了,个人恩怨个人担,主动把海瑞家人给卷进来,谭大人这次玩过界了,看着默默干活不搭理自己的海瑞,谭伦自知理亏,主动找海老爷搭话。先是安慰一番,我不是就可着你一个人坑,王用汲家人也送过去了,你们两个好基友待遇是一样的,看海瑞不搭话就继续灌迷魂汤,开空头支票,封官许愿描绘未来美好蓝图,“你干的事不久就会简在帝心,行百里路半九十,赶紧把桑苗插了。有了这番政绩,今后封疆入阁都不是没有可能”,谭大人没想到自己画饼还能踢到铁板上,海老爷根本不买账直接开怼,“你少拿封疆入阁那些话来激我”,“什么公之母即为天下人之母,公之女即为天下人之女,墨迹未干,危机四伏,下面情形如何还在未定之中,你们就巴巴地把他们也送来了。你想封疆入阁,我海瑞可不是为了封疆入阁到淳安来的。”

 

还是海老爷看得透彻,什么裸官、什么安百姓的心、什么简在帝心,全是扯淡,还拿封疆入阁那套托词来忽悠准备当烈士的海老爷,一天到晚尽整虚的,谭大人为了自己升职加薪,根本不管底下人的死活。其实谭大人也冤枉,“公之母、公之女”那碗鸡汤是张居正灌得,自己就是挂了个名,裸官的说辞确实牵强,把海瑞一家老小都接来的真正目的,谭大人后面自己说的清楚,海老爷在浙江上蹿下跳闹腾的实在太凶,把清流的大谋略都给搅黄了,又摘灯笼、又借粮赈灾,自己却还活的好好的。推荐海瑞的人是自己,再这么折腾下去,谭伦也怕海瑞连累自己一起吃牢房,把你一家老小都拉过来,就是让你海瑞有所顾忌,服从命令听指挥,做个安分守己的乖宝宝。

 

谭大人原话是这么说的,“把你请到淳安的人是我,你在这里豁出命干,真要获罪了朝廷,追究起来,连坐的人里第一个就是我谭伦!那时候裕王保不了我,你也保不了我。不是说后怕的话,从你动身那一天,我就跟家里人说好了,为老妇人准备了住宅,你丢了命我坐了牢,就让我的家人将老妇人尊夫人令爱接到我家里去住。哪一天裕王爷真的接了位,我能再有说话的机会,别的不敢说,替你讨个追谥,替老妇人情歌诰命,请朝廷拿出一份俸禄给你养家还是能做到的。”谭大人这番话,当之无愧站在了忽悠界的巅峰,指的逐字逐句的推敲,还记得《又见一帘幽梦》里振聋发聩的那句台词吗,“你只是失去了一双腿,而紫菱呢,她失去的可是自己的爱情阿”,海老爷你不过是失去一条命,而谭大人失去的可是自己的仕途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