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漠北大战(九)
书名:秦匈大决战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1994字 发布时间:2021-12-25

漠北一战,是大秦对匈奴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离本土最远的一仗,也是最冒险、最艰难、最关键的一仗,双方为此都竭尽了全力。在这场生死较量中,秦军以伤亡三万余人,马匹损失十几万的代价,共歼灭匈奴军九万余人,匈奴左、右部主力损失殆尽,只有单于本部侥幸保留了一点元气。

  事实证明,匈奴单于伊稚斜临阵脱逃的做法是正确的,最起码他保住了性命,但却因与兵众失散十余日,而被误认为战死沙场,由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足见匈奴大军的混乱及单于本人的狼狈。可以说,漠北大战最终以秦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伊稚斜心有余悸,在得知赵信城被卫青所破,城内储备物资尽数被毁后,尚存的最后一丝信心瞬间崩塌。他甚至怀疑秦军马上就会杀个回马枪,于是带着一群残兵残将,继续向西北方向远遁。临走时,亲自下令追拿赵信问罪。

  匈奴元气大伤,自信心尽失,别说返回漠南,就连在大漠北缘立足都不敢,远远地躲到大漠深处,从此漠南再无王庭,双方暂时进入了休战状态。

  如果说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移王廷于漠北是一种战略转移的话,那么,漠北之战后的“漠南无王廷”则是匈奴势力实实在在的大范围退缩。

经过漫长焦急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天大的喜讯。虽然有所遗憾,未能“斩首”单于,嬴政对漠北战役的胜利极为满意,大军凯旋后,立即大摆庆功宴,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两人各号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

虽说卫青大军歼敌一万九千人,破赵信城,烧匈奴积栗,驱逐单于远遁而还,战绩不菲,但杀敌一百自损却不仅一百,并没有占到便宜,而马匹等物资的消耗更是惊人,仅马匹的损失就接近十万匹。

嬴政对此并不太满意,因此没有继续给卫青加封食邑,卫青部下的部将、吏卒也都没有得到封侯。这是已经自杀身亡的李广所想不到的,他临死时还固执地认为要是卫青没有支开他,他这次一定可以立下战功而封侯。

追根溯源,卫青军中无人受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能“斩首”单于。这也是嬴政一反常态,临阵换将的原因,也是他发动漠北之役最主要的目的,更是他决定对匈奴开战以来日思夜盼的终极目标。

这个结果却与李广脱不了关系,正是因为他和赵其食迷失道路,未能与卫青会师漠北,才导致计划中的合围匈奴王庭主力失败,让单于有机会逃过一劫。这么说来,李广的死一点都不冤。只是他不自我了结的话,回朝后可以像以往一样用钱买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与李广同罪的赵其食正是这样做的,在交了赎金后,成为了平民百姓,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拜将进爵。

嬴政自始至终都坚信若是让骠骑将军霍去病遭遇上匈奴王庭主力,伊稚斜单于就算是插翅也难逃。这一点不仅始皇帝坚信不疑,卫青也自认为自己不如侄子霍去病,若是换作霍去病,绝对会穷追不舍,不让单于轻易逃脱。

尽管不能如愿以偿消灭伊稚斜单于,嬴政对霍去病的战绩依然无以复加地赞赏,不仅让年仅二十二岁的骠骑将军与大将军卫青同为大司马,又加封他五千八百户食邑,其部下将官更是不乏封侯受赏。

从贝加尔湖到南海的广袤土地上,一颗最耀眼的将星光彩夺目,照耀华夏大地。封狼居胥无疑成为华夏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誉,只是,这等荣誉何时才能再现?历经苦难的华夏族终将迎来征服一切对手的那一天,即便需要远渡重洋。

匈奴遭受到史无前例最严重的打击,但匈奴的威胁显然没有彻底根除,在漠北战役结束后,始皇帝仍在积极积蓄力量,准备继续打击匈奴势力。

俗话说的没错,山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经过连续几次大规模战役,伊稚斜单于真正领教到此前一直奉行“和亲政策”的大秦帝国拥有多么可怕的威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派使者长途跋涉前往长安,献上重礼,说好话请求双方和亲。

未央宫大朝正殿,早朝进行中。

众大臣就下一步对匈奴政策展开激烈争论。

当然还是众说纷纭,有的大臣支持和亲,有的主张趁机让匈奴臣服大秦,有的大臣坚持继续对匈奴用兵,斩草除根。

支持和亲的大臣算的是经济账。

首先,大秦的民众基本上是农民,要继续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进一步训练相当数量的骑兵。将平日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训练为强大的骑兵,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这些农夫当了兵,意味着不再从事农耕,整个国家势必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

即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将他们送到漠北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将是一笔可怕的开销。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粮草十分艰难,何况还要跨越大漠,往往从中原地区运送一石粮食抵达北方前线,路上运输消耗的粮食高达一百九十二石。

想一想,每战至少运输十万骑兵一个月的口粮深入北方草原,这对帝国来说是多么可怕的负担。即使千辛万苦取得了胜利,赶走了匈奴人,占领了广袤的草原,由于无法耕种使用,并不能产生收益,转换为朝廷的税收,更别说补益打仗的支出。

这样的作战成本简直让人生畏,而作战的收益却少得可怜。即使最终打赢了对匈奴的战争,恐怕也会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何况没有人能保证每战必胜。这正是始皇帝当年命蒙恬将军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没有乘胜追击,赶尽杀绝,而是改为修筑长城以防守的缘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匈大决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