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和平下的时光(1)-2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9150字 发布时间:2021-12-31

之后的半个多月里,杜德浩带着崔安国、崔彤爽在岚山岛四周游览。还带他们去自己的农田、鱼塘去参观,偶尔还带他们去种地钓鱼,崔安国兄妹何曾做过这些,虽然好奇也很累。杜德浩对他们兄妹有时候也客气,有时候则不高兴,还会挖苦他们几句,有一次钓鱼,崔彤爽将到手的鱼给丢了,还是一条难得的罕见的大鱼,杜德浩很不高兴,挖苦了一句说:“我的大小姐啊,哎。”

杜德浩在岚山岛生活了好几年,和乡民生活久了,说话也很自然了,加上还年轻,说话不免气盛,这让崔安国兄妹一时下不了台。不过崔彤爽则不然,虽然她觉得他说话有些过头,但却很自然且真实,和平日她见的那些公子哥大不相同。

十月二十日,杜定瑞让长子杜德曜去三山巡视防务,并相机去牛山榷场附近看看。虽然榷场以东以南是武国之地,但海山洲居民也可以自由出入。崔彤爽很好奇,要哥哥和她一起去,没办法,崔安国就同意了,杜定瑞也只好让杜德曜带着去,并吩咐他一定要小心。

二十一日,他们出发,二十二日抵达。这是崔安国兄妹第一次踏上内陆,心情还是很激动的。在三山镇,他们巡逻了几天的时间,总体还比较平稳,尤其重点查看了万安城。

二十七日,他们越过鼻头山泽山边界进入了武国之地,崔安国兄妹第一次踏上武国土地。二十九日,他们抵达了榷场。已经十二月了,也快过年了,但是榷场贸易还是不错的,三山镇是一个相对贫瘠的地区,不过自从有了榷场,有了贸易,百姓的生活热闹了不少,也相对有了改善。

十二月二日,他们三人在榷场附近,也想买些什么。崔彤爽也许因为太过漂亮了,虽然这天在杜德曜的建议下她穿着很普通,但依然挡不住旁人对她的注意。

就在他们随便观看的时候,有几个武国的商人的手下看对了崔彤爽,上来要搭讪调戏,杜德曜、崔安国当然会出头,可是对方人还挺多,发生了冲突。杜德曜赶紧带他们往出跑,眼看就要跑到海山洲驻军的地方时候,崔鸿爽一不小心摔倒了,杜德曜赶紧扶她起来继续跑。后面的人依然穷追不舍,眼看要追上时候,他们停下来了,又看对一个美貌的姑娘,不亚于崔彤爽,也要上前调戏。崔鸿爽看见了,希望也救下她们,杜德曜只能答应她。杜德曜赶紧进入驻军在地,出示身份后驻军立即听令出动,救下了那个被调戏的姑娘。那群人见海山洲驻军出来了,也不敢生事了,只能返回了。

在驻军营房中,那位姑娘感谢了杜德曜和崔安国。

崔彤爽:“姑娘贵姓芳名啊?”

那姑娘说:“我叫陆涵婷。”

陆涵婷:“你们是海山洲的人啊,这是海山洲驻军营房,一般人进不来。”

旁边的一名士兵说:“这是杜将军,杜定瑞大人的长公子。”

陆涵婷:“小女子失敬了,有劳杜将军。”

陆涵婷拜谢的时候很害羞,杜德曜也有一些。

不一会儿,有人到海山洲驻军营房前请见,杜德曜出来了。

门口站着一位官员,看衣服是七品官。

杜德曜:“敢问这位大人有何指教啊。”

那官员说:“这位将军,我是来找人的。”

杜定瑞:“请讲。”

那官员说:“我找一位姑娘。”

陆涵婷这时候出来了,她认识,上前说:“周叔叔,我在这。”

杜德曜:“你们认识啊。”

陆涵婷:“认识,这是海清县知县周晓峰。”

杜德曜:“周大人,失敬失敬啊。敢问这陆姑娘是。”

周晓峰不敢说,可是周晓峰旁边的丫头说:“这陆姑娘是闽州府知府陆云风的掌上明珠。”

这个丫头是陆涵婷的贴身丫鬟,刚才走散了。

杜德曜:“原来是陆小姐,失敬。今日有缘能认识陆小姐,周大人,我请客,可否赏光啊。”

陆涵婷:“怎么能您请,该我请啊。”

双方客气一番后,在榷场附近一个小酒楼吃了一顿,双方交谈还很不错。临走时候,杜定瑞专门拿了件玉器悄悄塞给了周晓峰,说:“周大人,初次见面,一些小意思,请多关照啊。”

周晓峰:“杜将军,这怎么好意思呢。”

杜定瑞:“哪里哪里,小玩意儿。”

周晓峰、陆涵婷走后,崔彤爽问他那件玉器价值多少,杜德曜没说话,崔安国却能估计出来,他判断至少价值白银一千两。

在返回的路上,崔彤爽不停地对杜定瑞说陆涵婷如何如何,还说了一句:“杜将军,我见她不错,要不你娶了她吧,哈哈。”

杜德曜:“你这是开玩笑啊,她是武国知府女儿,我是海山洲晋国知县的儿子,这怎么可能啊。”

崔彤爽:“她不过一个知府,你可是杜相的孙子啊。”

五日,杜德曜一行返回了岚山岛。回到了岚山岛后,杜德曜有些茶饭不思,很明显,他有些对陆涵婷一见钟情了,但是一想两人特殊的身份,没办法啊。

十二月十日,崔安国兄妹要返回海山洲了,杜德浩和他母亲也跟随返回。杜定瑞则和长子要留在连海过年了。

二十六日,杜德曜收到了一封信还有些过年的礼物,原来是陆涵婷托周晓峰带过来的。礼物有锦帛布匹茶叶,都是闽州府特产。

杜定瑞这几天也发觉了儿子不对,和儿子深谈后明白了此事。

杜定瑞:“孩子,你怎么看啊。”

杜德曜:“我们不可能,身份太敏感。”

杜定瑞:“不错,可是我倒是觉得这更好,如果你娶了她,我们杜家会更发达,另外如果娶了她,我们对内陆就更多了解。”

杜德曜:“父亲说的我懂,可是这似乎有些……”

杜定瑞:“太现实了是吧,但你也确实喜欢她,她也喜欢你啊。此事可从长计议,我先派人打听下她的情况。”

杜德曜:“我听父亲的。”

永定三年的正月,杜家的春节分开两地来过。杜德浩随母亲和崔安国一起返回海山洲,而杜定瑞父子依然戍守前方。正月的海山洲热闹非凡,尤其对于李铭顺和杜家。上年年底,在王少玲等人的不断撮合下,正月底,由杜守升做主,杜怀瑶与李铭顺之子结为秦晋之好。作为父亲的杜定瑞事先得到了消息,却没有参加订婚仪式,要等他回来再举行正式完婚之礼。他本来是可以回来的,但是他没有回去,其实也有些不想回去。他的想法是杜家也有些像崔家那样树大招风了,而且女儿嫁给的是马若文的头号宠臣。

比起女儿的婚事而言,杜定瑞更器重不苟言笑沉稳有余的长子杜德曜。而长子这段时间对陆涵婷似乎有些朝思暮想。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杜定瑞特意让儿子去海清县,实际上是让他去见陆涵婷。按制度,以杜德曜的身份是不能去的,但是海清知县有的是办法,何况陆涵婷的父亲还是闽州府知府,据说是刘吉祐最器重的人之一。

从正月十三到正月二十日,杜德曜与陆涵婷在海清县还有闽州府快乐的生活了七天,他们彼此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陆涵婷比他小一岁,不仅相貌绝美,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对史地颇有兴趣。杜德曜还拜见了陆涵婷的父亲陆云风,陆云风也一眼看中了这个稳重的年轻人,可是也在犯难,如果他不是海山洲人,绝对可以让女儿嫁给她。可是他是海山洲人,如果女儿嫁给她,这即便不违背什么朝廷规制,也会影响他的前途的。而陆云风已经列入被提拔的后备名单中了,他已经是正四品知府,如果好的话,下一步就能升任从三品,主管或协管一省之赋税或者刑名,再干的好就会成为封疆大吏。

也就是这几天里,杜德曜也对陆家的家庭有所直接的进一步的了解。陆家一共有五子二女,陆涵婷是最小的,故而备受父母兄姐的宠爱,所以对她的事都十分关注。父母兄姐在她的婚事上听她的,也不反对杜德曜,可是杜德曜的身份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陆涵婷这几天里确实更喜欢上了杜德曜,大有非他不嫁之势。

正月二十日,杜德曜离开闽州府,准备返回三山然后回到连海。父母同意陆涵婷送杜德曜。二十一日,在抵达鼻头山边界时候,陆涵婷应该要离开了,杜德曜已经越过了边界,他也是一步三回头,速度很慢。可是陆涵婷却没有回去,一直这样看着他。眼看杜德曜就要离开自己视线的时候,陆涵婷不管不顾执意要跨过边界,遭到了边界士兵的阻拦,杜德曜听到了陆涵婷的喊叫还有哭泣声,立即调头回来,经杜德曜百般解释以及送礼,卫兵也不肯放行,旁边有个管事的说:“看着是一对痴情鸳鸯,也罢。”然后转过身去,这就是默认了。陆涵婷大喜过望,跟着杜德曜过了鼻头山边界,进入了海山洲晋国境内。而陆涵婷在鼻头山以西的几名侍从和丫鬟一直看着,没有任何阻拦。他们太知道这位大小姐的脾气了,陆涵婷看似柔弱,可大小姐脾气上来,绝对是寻死觅活的主。他们其实也做了一些阻拦,但是都不敢过分,只能是顺其自然了。

陆涵婷离开了武国,进入了晋国。而远在闽州府的陆云风在知道女儿越境私奔的消息后,也是有苦难言思绪万千。他倒是不担心女儿的安全,他对杜德曜还是放心的,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相信这个人,另外他也秘密调查了杜家。他担心的是此事一旦传开,可就麻烦了。他思来想去有这么几个办法,要么对外宣称女儿暴病而亡,要么就说女儿大不敬,断绝父女关系。最后想到还是断绝父女关系,写下了文书,让人模仿了女儿的笔迹,而手印也有。在女儿离开前他就预留了下来。可以说是做的天衣无缝。

虽然陆云风老奸巨猾,想到了一切,还要求知道的下人严守消息,但事情很快传开了。并且传到了刘吉祐那里。刘吉祐在二月中旬找他,开口就问,陆云风自知无法抵赖,就实话实说了。刘吉祐说:“哎,做父母的难啊,我知道。”

陆云风:“谢大人体谅。”

刘吉祐:“你安排的很好,但是还是有欠缺。”

陆云风:“请大人点拨。”

刘吉祐:“知道的下人不能杀,但是你也不能留。你索性将他们也全部送到泽山以东,交给杜家,这样就不会再有知情者,反而是安全了。”

陆云风:“大人高见啊,据大人了解,这杜家如何啊。”

刘吉祐:“杜家是海山洲的顶级大族之一,世代公卿。你的亲家杜定瑞勇而有谋,确实是个人才,当然于我们而言是敌对者。不管如何,你是嫁女儿,他是娶媳妇,他娶了你这个朝廷正四品的女儿,他家在海山洲也要经受一番风浪的。万事福祸相依,哪一天朝廷与海山洲有什么事需要调解时候,或许你们家还有作用,这都说不来,世间事情没有绝对啊。”

陆云风:“大人所说在理,下官受益匪浅啊。

刘吉祐:“哪里,好了,你尽快处理好,别让此事影响了你的前程。”

陆云风:“下官明白,下官告退。”

正月二十三日,杜德曜和陆涵婷返回了岚山岛,杜定瑞见儿子安全回来了,很高兴,而看到他还带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知道就是陆涵婷了。陆涵婷也能估计出这就是杜定瑞了。

陆涵婷依照礼仪拜见了杜定瑞,杜定瑞说:“陆姑娘,你跟随德曜回来,知道意味着什么,会给你家你父亲带来什么影响吗?”

陆涵婷:“我知道,不过给杜家也会带来影响啊。”

杜定瑞:“哈哈,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岚山岛,陆涵婷居住了几天,杜定瑞对她印象也很好,也在心里默认了这个儿媳妇。

二月三日,杜定瑞对儿子与陆涵婷说:“你们是真心,我知道,我也不反对,但是涵婷你知道,你的身份特殊,我家也不一样。即便你们结婚,也不能让你们在这里,应该回海山洲。”

陆涵婷:“我知道,我听从安排。”

杜定瑞:“后天安排你们启程,回去先见一下有些人,然后再谈婚事。你孤身一人过来,我们不能委屈你。”

陆涵婷:“多谢父亲大人了。”

也就在正月底二月初,陆云风也将知道女儿事情的下人全部安排到了海山洲连海县。杜定瑞知道陆家的苦心,全部让他们仍旧跟着陆涵婷,这也相当于陆涵婷的娘家人了。这些人有一个老管家,两个贴身丫鬟。

二月五日,杜德曜陆涵婷及随从由岚山岛出发返回海山洲。这是陆涵婷第一次见这样广阔的海域,还有些晕船,幸亏有人照顾。

二月十一日,他们顺利抵达了宁安府。陆涵婷和杜德曜在宁安府住了一晚上,然后北上怀远府。

陆涵婷来到海山洲,一切都感觉很新鲜也很亲切,虽然是异域,但是这里很中土却是几乎一模一样。她对杜德曜说:“海山洲和武国没有区别啊。”杜德曜说:“海山洲是宁阳王、晋公的属地,已经有二百年历史了。本来就是汉人的地方,我的先祖祖上也是雍州人,也曾和晋公一起征战海山洲建设海山洲。”

陆涵婷:“那这里也是你的家乡了。”

杜德曜:“那是,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祖宗坟茔也都在这里。”

陆涵婷:“那这里的晋公实际上就是你们的国王皇帝了。”

杜德曜:“是这个意思,但不能这么说。”

陆涵婷:“为什么?”

杜德曜:“晋国有祖训,不称帝不称王,恪守臣节。现在的王爵也是武国封的封号,而不是自己加的。”

二月十七日,杜德曜陆涵婷回到了怀远府,先见过了祖父杜守升,还有伯祖父杜守贤,母亲王凝彤和弟弟妹妹,以及妹夫。

杜守贤、杜守升是老官僚了,见多识广,一见面几句话就能看出陆涵婷是大家闺秀,内心对孙媳妇是满意的。王凝彤也满意,其实这件事她也知道了。而弟弟、妹妹也听说了,但这是第一次见。

杜守升:“你们的事情虽然远在连海,但是怀远府已经传开了,晋公也知道了。”

杜德曜:“恐怕是崔安国他们兄妹传的。他们,哎。”

杜守贤:“孩子,无风不起浪,这是迟早的。我估计,他两个弄不好明天就会来的。而且晋公还会召见。”

杜德曜:“是等召见,还是我们去觐见啊。”

杜守升:“依我看,还是去觐见,说开。虽然我估计他不会反对,但还是禀报为上,你说呢,大哥。”

杜守贤:“有道理,那明日就你带他去吧。何况还有亲家呢。”

杜守贤指的是李铭顺一家。

次日,杜守升带杜德曜陆涵婷去觐见,让他们在外面先等候,下朝后,去和马若文说。

马若文听说杜德曜陆涵婷回来了,也很高兴,立即让他们进来。几个人聊的还不错。陆涵婷原以为马若文会询问她许多武国或者闽肘州府的消息,但是马若文几乎问也没有问,只是聊家常,说祝福的话。

马若文另外还让他们去见了马仲云夫妻,马仲云夫妻本可以不见,但是却也好奇,就见了他们。

出宫后,杜德曜问陆涵婷:“你觉得怎么样?”

陆涵婷:“宫殿不小啊,很气派。晋公看着也随和,他父亲也慈祥。”

杜德曜:“是,不过你不知道的是晋公曾在武国生活了十六年,对武国尤其是南方非常了解,走过许多地方。而老王爷也曾经在武国生活过六年,还曾随武国太宗征战漠北。”

陆涵婷:“好传奇的生涯啊。”

杜德曜:“不然怎么成为一邦国之主啊。”

他们回家后,果然崔安国兄妹都来看望了。崔彤爽对再见陆涵婷非常高兴,宛如亲姐妹一样。当晚还邀请他们去崔家吃饭,崔昆泽、马怡凝不顾年老之身,也都见了他们,崔旭鹏夫妻也全程招待。

一天下来,陆涵婷已经了解了杜家的身家。这确实是个大家族,能量相当大,影响也非常不小。能嫁给他不亏,但也意味着承受的多,规矩恐怕也不小。

二月二十五日,马若文派人到杜家传下诏书,给杜德曜陆涵婷赐婚,并给予了许多赏赐。这让杜守升也感到荣幸之至啊。他们结婚的时日定在了五月底,为了给杜定瑞留下返回来的时间。同时他的妹夫还透露给他一个消息,就是杜家有人最近要被升官。

也就是这几日,杜德浩崔彤爽的婚事也已经谈成了,时间也定在五月份,准备一起办。

三月初,杜定瑞知道了赐婚的事宜还有时间,就开始安排后续事宜。他预感自己在连海的任期将要结束了,也不会太久了。从划界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杜定瑞竭力经营连海县,以免税从内地吸引流民,又从海山洲争取移民和拨款,谈妥货币兑换。如今的连海县比几年前又有起色了,除了三山镇,人口已经达到十二万,水旱田地和鱼塘十几万亩,渔盐丰饶,粮食储备可供大半年需求,已经超过了卫国繁盛时代,连江柯岛也有了上万人的规模。若加上三山镇,实际人口恐怕在二十万人了,这是杜定瑞的功绩,连海的百姓都十分拥护他,武国周围臣将也钦佩畏惧他。

从三月到五月底,杜定瑞在连海不停地忙碌公务,儿子的婚事他不用操心,自然有妻子会妥善处置。而杜德曜兄弟则忙着帮母亲准备,杜守升已经老了,这段时间也顺势请假,左相职权由王星仪代理。而陆涵婷则既不忙也不闲,她和自己的人游览了怀远府,和普通人闲聊。这近两个月里她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海山洲的人虽然普遍都知道自己祖上何地,但对武国的印象普遍不好,还不如昔日的狄国。一个老人家曾对她说:“我听我祖上说,当年狄国也曾入寇,我祖上曾参加作战。狄国失败了,但自那之后,狄国与晋国通商,一直和睦。而武国不仅入寇,还坚持海禁,亡我之心不死。”

当然这位老人的看法是比较极端罕见的,但大部分海山洲人对武国感觉一般,尤其是不满意禁止贸易或者是有意阻挠贸易。而海山洲粮食产量富裕,是最大的出口物资。

另外,陆涵婷还对海山洲的读书人和饮食也做了一番了解。饮食方面,因为这是移民之地,所以风味南北都有。而文化方面,传承了不少前朝卫国风格,对魏晋南朝也颇多喜好。而普通的居民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喜欢也无感宁阳王国这个称呼,他们对自己土地更多的叫法是海山洲或者是晋国。为什么是晋国,杜德曜也曾经和她说过,马文慧是前朝卫国皇帝封的晋公,而且祖上是河东晋人,其最早的老部下大多数是晋冀一带人员流亡到江淮的人或者后代,其次是雍平两地一带的人。可以说通过几个月的了解,陆涵婷对海山洲有了相对深刻的了解,虽然名义上海山洲对武国称臣纳贡,而且礼仪上十分虔诚恭敬,但内心和实际行动上完全看不起武国,一直以前朝正统后裔自居。宁阳王的这个牌子基本就是空号,晋国与武国名义上不对等,但实际上则自成一体,完全是另一个朝廷。

五月十五日,杜定瑞返回怀远府,准备参加儿女的婚事。

五月二十日,首先是女儿嫁给了李铭顺之子。海山洲高层几乎无一缺席。而作为大媒人的崔家更是成了隆重的贵宾。媒人是崔家,结婚的两家一个是左相的孙女,一个是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的儿子,这排场能小吗,想小也小不了。然而这只是开始。几天后,杜定瑞两个儿子也要结婚了。

五月二十五日是个好日子,杜德曜陆涵婷,杜德浩崔彤爽二人的婚礼在怀远府杜家举行。杜家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怀远府知府为此专门出动了数百兵丁和几乎所有衙役,用来维持交通。而杜家、崔家两家的当家人杜守贤杜守升兄弟和崔昆泽还下令如有乞讨要饭的或者不熟悉不认识蹭饭浑水摸鱼的,也一并按普通客人安排在同顺楼招待。可以说,崔杜两家当天的两场婚事,仅仅酒席和雇佣人员就费至少十数万贯。

海山洲晋国中书省、枢密院和六部、御史台、军队及怀远府所有的高官全部光临,马仲云马若文因为是君王,不可能前去。故而马仲云派弟弟马仲寿,马若文派林燕卿前往。以这两个人的特殊身份,无异于马仲云父子亲自前来了。马仲寿还特意转达了徐瑜婕的一番话,是说她理解并知道一个人嫁人的心情,让她有事没事可以去找徐瑜婕,愿意听她诉苦。

虽然多半是关心的客套话,但是这也让陆涵婷感觉到无比温暖。其实徐瑜婕当年更痛苦,她才是完完全全的一个人嫁给了马仲云,还跟随他受苦受难在武国呆了六年。

杜家一日之内为两个儿子同时办喜事,这是极为少见的,而且杜德曜还是晋公赐婚,更是前所未有的。而对于两个新娘来说,则是另一番感觉。崔彤爽要是按辈分比杜德浩要高,可年龄比他小,而杜德浩看起来很不像贵族,却有着贵族没有的朴实和实在,这是她最看对的。而对于陆涵婷来说,她实际上是孤身一人嫁给了大家族的杜德曜,从此也将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六月,婚事已毕。杜定瑞按理要返回连海。但是马若文不希望他返回,想让他出任兵部或者是别的部门,并可以任他挑选衙门,但是最希望出管兵部。因为段进宁这个兵部官当的很不好,他虽然继承了其父段文成一些能力,但是总体上是庸碌之辈。马若文实在不想用他,只不过这是父亲定下的加上是自己的姐夫实在拉不下脸来。而杜定瑞文武兼备,有过实战经验,是很适合出任兵部的。

对于马若文让他出管兵部,杜定瑞也是没有办法,但是他至少暂时不想。六月五日,杜定瑞觐见马若文,就此事与他详细说明。

礼毕后,马若文:“你为什么不想接任兵部,这么难请吗?”

杜定瑞听出来马若文有些不高兴了,说:“臣父子已经受恩深重了,如果臣再出任兵部,这不合时宜啊,恐惹人非议,也对晋公不好啊。”

马若文:“我不管,你必须出任兵部。”

杜定瑞想想后,说:“如果晋公非让臣出任兵部,臣只能遵命,但不是现在,明年年后可否啊,待臣安排好连海事宜,这也是为国考虑。”

马若文:“可以,你如果卸任连海,谁可以担任。”

杜定瑞:“臣认为何胜将军似乎可以,听说他在金龙岛主持的就很好。另外臣手下有两个人也可以提拔一试。”

马若文:“谁啊。”

杜定瑞:“一为徐季平,二为厉明远。二人都是文武兼备的全才,而且都是先中武科后又中文科。比较而言,徐季平外圆内方,比较温和,而厉明远则性格刚烈。两人考中后都不想在海山洲安逸的环境中,故而都去了前线。”

马若文:“二人多大年纪?”

杜定瑞:“徐季平是昌晋十五年出生,厉明远小一岁。”

马若文:“我知道了,就按你说的,再给你半年时间,明年你必须出任兵部。至于这几个人,我会考虑的。”

马若文:“谢晋公。”

杜定瑞六月八日启程返回,杜德曜陆涵婷没有跟随。

六月十二日,马若文让下令以杜德曜为宁阳军三军营副指挥使。而此时杜定瑞尚在返回途中。

八月开始,段文成病重,段进宁不得不照顾父亲。加上他已经知道这个作为晋公小舅子很不满意他,索性很知趣的请假。兵部更是陷入没人管的地方。八月二十日,马若文下令以宁阳军都指挥使徐瀚昂出任兵部次官暂管兵部,作为过度人选。而宁阳军都指挥使一职则调金龙岛何胜出任。金龙岛镇守使由黄海渊出任。

六月十五日,杜定瑞返回了岚山岛,他在这里只有半年的时间了,不能事必躬亲了,所以就只能是规划了。他希望在自己手上将岚山岛连海县打造成为当年如同飞扬岛宁光岛那样的基地,人口数十万,但是没有机会了。而这几个月里,他着重考察对比了徐季平、厉明远二人,并暗中观察谁可以接班。

而杜定瑞对连海县的规划设想是在几年内让连海县包括鼻头山以东人口总计增到三十万。其中鼻头山以东稳定在十万人,岚山岛及其附近占据主力,约十五万人,江柯岛作为另外一个据点,保持三五万人。驻军增加到一万五千人,粮食储备一年半。

而为了这个宏伟的计划,他思索再三,认为继任者必须果断也需要有与武国打交道应变的能力,要不说硬话却也不做软事,而这只能是徐季平了,厉明远太过刚烈。

半年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杜定瑞也做好了决定。十二月十日他启程返回海山洲,行前以徐季平代行知县兼镇守使事,并带走了厉明远。而且特意嘱咐了徐季平。徐季平似乎也知道了自己将会接任知县。

十二月二十五日,杜定瑞、厉明远一行返回了海山洲怀远府,觐见了马若文。厉明远刚烈的性格很快吸引了马若文,马若文对他很感兴趣。按照之前的约定,杜定瑞将出任兵部。

次日,马若文下令免去段进宁兵部官,挂三品正奉大夫的虚职,杜定瑞出任兵部官。徐季平出任连海知县兼镇守使,兼管榷场事宜。

而对于厉明远,则决定由他出任宁阳府昌宁州知州,并加同知宁阳府事宜。这几年,昌宁州因为经济发展,加上矿产开发,地方官和豪门富商越来越强势,知府有些都管不住他们了,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来震慑一番。毕竟昌宁州有海山洲少有的产金产铜的地方,十分重要啊。

这一年的八月十三日,沈文辅因病去世,年七十八岁。马仲云听闻后,下令追赠中书侍郎、太保、忠信军节度使。

沈文辅是马仲云的绝对铁杆亲信之一,马仲云曾有恩并战场上救过他。沈文辅后随马仲云回到海山洲,先任仪仗司都指挥使,后任参知政事,一直低调但绝对忠诚。沈文辅去世了,马仲云怎能不伤心呢。

出于对沈文辅这位老友的关怀,马仲云直接下令将沈文辅的孙子沈明哲调入宁阳王马仲云直属的禁军。沈明哲是沈文辅生前最器重的孙子,他的父亲沈经略本来文武双全,但却英年早逝。留下三个儿子,只有最小的沈明哲(昌晋二十二年出生)虽然十六岁,却最似其父,也颇像沈文辅。属于典型的沉稳低调但很有主意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