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糖)
书名:疾病预防百科 作者:小诸葛 本章字数:4667字 发布时间:2020-10-26

上篇我们讲到了高血压,那么现在我们来说说三高另一个成员,那就是高血糖。


说到高血糖我们要了解另一个疾病,那就是糖尿病,其实高血糖和糖尿病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所以这一期我们就以糖尿病为主来说说高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重大疾病,现在的我们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身体的运动越来越少,患病率就越来越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11个人中有1个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5.784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7.002亿。在2019年,约有420万人(20-79岁)死于糖尿病或其并发症,相当于每8秒有1个人死于糖尿病,约占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1.3%。糖尿病所致死亡中,46.2%的患者年龄小于60岁。超过了疟疾、肺结核以及艾滋病的致死人数总和。其中中国以一亿一千六百万糖尿病患者,多年稳居糖尿病患者人数榜首。并且患病率已达12%。也就是说,每十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会有糖尿病,以一个人三个亲人来计算,差不多人人都会接触到糖尿病。


所以说来了解糖尿病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那么传统思维中,我们对糖尿病有哪些印象呢?


先告诉你四个字“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而且人还比较瘦。


得了糖尿病一辈子都别想大吃大喝了,少食多餐才是正途。得了糖尿病,心梗脑梗随时有,那可是要人命的啊。得了糖尿病一辈子都是要用药的。吃不完的药,花不完的钱。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会引来糖尿病的爆发呢?


很简单,其实在我们祖先生存的年代,它们吃的是绿色食品,也就是瓜果鲜蔬,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祖先要时刻保持警惕,防备天敌,不停的躲避以及迁徙。这就造成了吃不饱却无法闲下来的生活。所以我们的DNA里就适应了我们少吃多动的生活习惯,就是这个基因让我们度过了生产力低下、食物短缺的日子。再看看现代的我们,除了眼球和双手在动以外,其他的部位基本不动,学校内的操场上基本看不到人在那里玩耍。而吃的都是高油脂的食物,彻底打破了我们体内DNA原来的设定。这就不难得出,糖尿病其实是一种代谢型的疾病,是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活动方式有关的代谢型疾病。


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型疾病。那么糖在人体内正常的代谢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中,有含淀粉类的食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食。主食进入了胃,经过胃酸的洗礼后进入小肠,小肠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血液就如同一辆小火车,带着糖到处走,进入每一个细胞,葡萄糖是细胞很重要的能量来源,细胞一切活动都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糖。,细胞也很会过小日子,它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的需求,剩下的部分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等细胞饿的时候再吃。这差不多就是糖在我们体内活动的全过程了。


就这么简单,容易吗?当然不是。糖要顺利进入细胞,有两个重要的角色还没有出场呢。它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样多肽一


首先,我们要知道,细胞可是有脾气的,糖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入细胞内部的,只有打开细胞外面的门(细胞壁),糖才可以进去,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就是胰岛素了。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那么它就会滞留在血液中,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了,至此高血糖就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和高血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既然胰岛素那么重要,那它是从哪来的?我们体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那就叫胰腺,胰腺是一个生产胰岛素的重要厂家。那么问题来了,胰腺怎么知道啥时候分泌胰岛素呢?那就需要另一个人物的帮助了——胰高糖素样多肽一,为了方便我们就叫他胰高糖素吧。胰高糖素是小肠分泌淀粉的时候一起产生的,它的功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报信。胰高糖素会第一时间将血糖要升高的消息报告给胰腺,胰腺就会立刻生产胰岛素。胰岛素的生命周期不会超过十五分钟。它一生唯一的价值就是去找到细胞,为血糖打开大门,让血糖进入细胞。这样糖有了出路,血液中的糖含量就会降低了。


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呢?当然这里我们要清楚的是糖尿病分为一型糖尿病患者和二型糖尿病患者。


一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血糖就会一直超标。这类人群需要终身寻求外援,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帮助血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不过这类糖尿病占比很少。不超过糖尿病患者总量的百分之十。它唯一的特点就是早发,一般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


二型糖尿病:这类是我们主要了解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它是怎么回事呢?


在糖的代谢过程中,小肠在分解淀粉时,如果忘记分泌胰高糖素,也就是说压根就没有通信兵去报信。胰腺就会傻乎乎地在睡觉,不知道要分泌胰岛素,这种由于“通讯设施”错误导致的高血糖是其中一种二型糖尿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小肠照常分泌了胰高糖素,而胰高糖素不积极的去报信,胰腺接收到指令后,也慢悠悠的生产胰岛素,生产出来的胰岛素有慢悠悠的去开门。简单地说:如果胰高糖素、胰腺、胰岛素这三个家伙,有一个患上了拖延症,或者全都患上了拖延症,那么结果就糟糕了!血糖迅速升高时,胰岛素不来,等血糖随着糖尿排出体外,体内血糖降低时,这些胰岛素姗姗来迟,开始大干快上,让本来就不高的血糖瞬间降低,正常人的胰岛素是用来调节血糖水平的,使其尽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是这下拖延的胰岛素可倒好,由于他们的拖延症,我们的血糖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不是非常高就是非常低,剧烈的血糖波动,我们人体可是承受不住的,过低的血糖可以使人立刻昏厥,甚至死亡。这种由于拖延症而导致的糖尿病也是其中一种二型糖尿病。


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胰高血糖素辛辛苦苦的准时给胰腺报信,胰腺收到通知后,开始生产胰岛素,突然发现,生产力有限,数量不够,这个时候有一部分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内部而滞留在血液中而造成高血糖的情况也是一种二型糖尿病。


如果在糖的代谢过程中,胰高糖素的通信工作和胰腺的生产工作都很顺利,胰岛素也很快的来到细胞这里,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胰岛素开门的能力丧失了。也就是说给了你一张门禁卡,别人拿的门禁卡能顺利的将门打开,而你的卡就是不行,由于胰岛素受体不够灵敏,一张不行,两张也不行,三张、四张……都不行,最坏的结果就是打不开,就是打不开。由于胰岛素受体不灵敏而导致的高血糖的情况也是一种二型糖尿病。


还有一种状况就是胃肠的消化功能实在是太厉害了,吃进去的淀粉立马变成血糖,瞬间飙升的血糖让胰岛素毫无招架之力,结果就造成了大量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积,引起高血糖。这种情况的高血糖也是一种糖尿病。


看看胰腺,胰岛素,胰高糖素以及胃肠,这几位要么自己出故障,要么再搭配上出了故障,这是二型糖尿病典型的基本发病原理。


那么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因素会导致糖尿病呢?


除了胰腺、胰岛素、胰高糖素以及胃肠等原因外,还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的因素也会的糖尿病——肥胖。


你可能会问,糖尿病居然也会光临胖子?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慢慢说


肥胖的人呢,细胞被脂肪团团围住,像是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袄一样。我们的胰岛素去细胞,想打开细胞的门,可是由于隔了一层厚厚的棉袄,信号就变弱了,刷了几次,都不成功,而胰岛素的寿命又短的可怜,死也没有打开细胞的门,于是,又上演了上面我们提到的相同的故事又上演了。血糖进不去细胞,滞留在血液中,血糖就升高。


说到这你可能就会说,简单,减肥不就行了,把细胞上面的那一层脂肪给去掉不就行了,信号不久变强了吗,理论上是可以,但是,如果这个过程太漫长的话,过多的脂肪一直堆在那里,胰腺不停的收到刷卡失灵的消息,于是,好强的胰腺拼了老命的生产胰岛素,结果由于超负荷的工作活活累趴,再也不能正常的生产胰岛素了。对于这类糖尿病人当务之急就是减重,必要时可以前往医院用手术干预的方式。


2009年,欧洲第45届糖尿病研究会的年会确认,肥胖导致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可通过手术治愈的胃肠道疾病。


呼说了那么多关于高血糖和糖尿病,那么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正常人的血管壁是光滑而柔软的,如果糖在血液中的含量太高。大块头的糖分子三五个挤在了一起,就很容易把我们的血管给堵住,最容易被堵住的就是我们的毛细血管了,比如视网膜内的毛细血管,要多细就有多细,而且还多的要命。如果这里的毛细血管被堵住的话,会导致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也很多,容易堵塞,一旦出现堵塞,肾就会出现问题,严重时就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会以为糖尿病发展到了晚期是一定要进行洗肾透析的原因了。


血糖不仅能造成毛细血管的堵塞,还可能堵塞心血管引发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脑溢血也就是中风;堵塞下肢循环血管,导致下肢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截肢。由此可见,血糖就如同公路上的有三节的大货车,它在那条路上堵了,哪里的交通就瘫痪了。虽然本身没有多大的害处,但是如果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奔溃,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还有一种危害就是容易感染。糖不仅是我们人体细胞所需要的的能量来源,也是细菌的最爱,有了糖,细菌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高血糖会抑制体内免疫系统吞噬细菌的能力,会让你的身体处于无警察的状态。于是各种病原体就找上了你,细菌在高浓度的葡萄糖组织中极易生长,因此,像皮肤感染啊,肺炎啊,泌尿系统感染啊在糖尿病患者中极为常见,包括2020年的新冠肺炎,糖尿病患者都极容易被感染。易感人使得糖尿病后期的患者是不可以手术的,因为伤口是根本没有办法自己愈合。


糖尿病其实是对于你的血管造成伤害,才导致了心梗,脑梗,肾功能衰竭,眼睛失明等等的并发症。


哇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那么可怕,我可不想患上,该怎么办呢?没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如何预防糖尿病(高血糖)吧


再说如何预防前我们来看看一个数据,这个数据你们看了可能会吓一跳,那就是我国约有百分之六十点七糖尿病患者因为自己没有去医院检查而疏忽了病情。这个数据是我国流行病调查公布的糖尿病漏查数据。


他们没有进行任何的治疗措施,直到发生了并发症后才发现,原来我已经有了很严重的糖尿病了。


另外根据保守估计在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血糖存在糖耐量异常,也就是血糖值异常的人群约有1.4亿人,这类人群因为没有进行主动筛查,因此很有可能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逐步发展成为糖尿病人,所以早检测,早关注早治疗很重要。


其实自己也有办法检测自己的血糖,而且检测方法非常简单。准备好血糖仪就行。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吃,少食多餐,少食多餐,少食多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任何东西超负荷都是不好的,总超负荷的话,就更容易发生危险,如果你一顿吃得太多,胰腺就会立刻处于紧急加班的状态。如果你的胰腺总加班,那么它就要提前退休了。我们人一直加班都会扛不住何况一个小小的胰腺呢。保护胰腺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按时上下班,科学规律的作息。所以我们要做到按时吃饭,一次只吃七成饱就行了,暴饮暴食,不吃早饭,都是不对的。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老话从防治糖尿病的角度来说可真是治病良药。可见古人对于糖尿病有很科学的认识。运动有助于我们肌肉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而且还能让胰岛素本身信号变得更强,也就是提高了胰岛素给细胞开门的能力。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血糖比较高,这时适当的运动能帮助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这里的“饭后百步走”也明确的告诉你,吃饭后千万别剧烈运动,也别吃完了就躺着,慢慢走,散散步,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要远离糖尿病,就要记得“饭后百步走”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疾病预防百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