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被送至洛阳,安禄山坐在龙椅上问道:“你素来轻视俺...朕,今日被俺...被朕所擒,你服不服?”
哥舒翰此时只想保命,于是伏地叩头道:“臣肉眼不识圣人。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鲁炅在南阳,此二人皆为臣旧部,陛下留臣,使以尺书招之,不日皆来降矣。”安禄山大喜,命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
哥舒翰修书招诸将来降,皆复书责之。安禄山知此计不成,将哥舒翰囚禁。潼关攻破后,叛军直奔长安而来。长安城中人心惶惶,入朝的百官至宫门,见宫人乱出,混乱不堪,皇上不知所往,这才幡然醒悟,知玄宗已仓惶逃走。
宫人中有人嚷道:“圣人逃了,圣人带着贵妃逃了。”
百姓见宫门大开,宫中乱作一团,有人在喊:“圣人逃了!圣人不要长安了,更不要咱们大唐子民了,大唐要亡了!”
于是王公大臣皆忙回府收拾细软欲西逃,长安百姓或慌忙西逃,或涌入宫禁及王公宅邸盗取财宝,或骑驴上殿。长安大街上有人哭喊,有人骑马乱蹿,有人放火焚烧了左藏和大盈库。
崔光远、边令诚只得率人救火,又命不良人、金吾卫等把守宫门,杀了十几个放火的刁民,长安城内才稍稍安定。
李泌等不到杨牧之回京,只好召集众江湖义士护送太子一行随玄宗入蜀。玄宗带着杨贵妃、诸皇子皇孙、杨国忠、陈玄礼、安倍仲麻吕等人逃至马嵬坡,将士又饿又疲,宫女妃子哭哭啼啼,累死饿死者甚众。
众将士怨杨国忠误国,皆以祸由杨国忠,群情激愤。禁军首领陈玄礼欲诛之,与东宫宦官李辅国禀告太子,太子不敢擅决,不置可否。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马,诉以无食。杨国忠未及对,军士高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众将士义愤填膺,此时太子看了一眼陈玄礼,这一眼虽并不能代表什么,但陈玄礼想:“若要除掉杨国忠,此时便是最好时机。”于是陈玄礼做了一个拔刀的动作,部将中有人心领神会,弯弓便朝杨国忠射去,射中其马鞍。
杨国忠下马逃至西门内,将士追而杀之,屠割其体,以枪挑其首级悬挂于驿门外,随后又将其子杨暄以及杨贵妃的姊妹韩国、秦国夫人杀死。
玄宗闻军中哗变,问所为何事。左右答:“杨国忠谋反,已被众将士就地正法!”玄宗长叹了一口气,拄着拐杖出马嵬驿门,慰劳军士,令众将士收队,众将士不应。玄宗无奈,只好让高力士询问陈玄礼该如何应对。
陈玄礼入内禀告玄宗:“杨国忠谋反,众将士将其就地正法,而贵妃尚在陛下左右,众将士不能心安,愿陛下割恩正法。”
玄宗道:“朕当自处之。”于是入门,倚着拐杖低头而立,神情惨切,久久不能移动。
京兆司录韦谔求见玄宗,跪地叩头流血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此刻,愿陛下速决!”
玄宗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贵妃随侍多年,恪守本分,从未向朕进过一句谗言。今日败亡,乃杨国忠之错,也是朕之错,与贵妃何干?”
高力士道:“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杨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能心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又深思了良久,后来无精打采地摆摆手对高力士说:“去办吧。”
高力士取了白绫正欲引贵妃去佛堂,安倍仲麻吕拦住高力士道:“阿翁且慢,臣身旁有两个贩卖药材的新罗客商,懂得调制麻沸散,贵妃怕痛,不如让新罗客商调制一碗麻沸汤给贵妃饮下,再行处置。”
高力士引着安倍仲麻吕、新罗客商至佛堂,杨贵妃见到两名新罗客商后惊道:“你二人缘何至此?”
一炷香后,高力士召陈玄礼等将士至佛堂验尸,众将士见杨贵妃已死,这才免胄释甲,顿首请罪,玄宗出驿门慰劳之,令晓谕将士,陈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整顿队伍护驾往西而行。
玄宗欲往蜀中去,将士道:“杨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玄宗听从了韦谔的建议,先至扶风,徐图去就。
父老乡亲皆遮道请留:“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玄宗不得已,只好令太子于后宣慰父老。
众江湖义士对太子道:“至尊既不肯留,某等愿率各大门派弟子从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
太子李亨答道:“至尊远冒险阻,吾岂忍朝夕离左右,且吾尚未面辞,当还白至尊,更禀进止。”
言毕欲骑马西行,李亨第三子建宁王李倓与东宫中使李辅国执鞚谏道:“逆贼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从至尊入蜀,若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之地拱手授贼矣。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欲复至此,其可得乎!”
李泌接着建宁王的话说:“建宁王言之有理。殿下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李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岂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区区温情,为儿女之恋乎!”
李亨长子广平王李俶亦劝太子留。众江湖义士共拥太子马,不得行。太子乃命李俶飞马驰告玄宗。玄宗控辔等太子,久不至,只等得李俶飞马而来将前事相告。
玄宗道:“天也!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又亲写手谕给太子:“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遂命宫中内人宣旨传位于太子,太子不受,南向号泣。
太子既留,不知何往。建宁王李倓道:“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倓略识其姓名。朔方道近,可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
众人拥太子往朔方而去,遇潼关败卒,误以为是安禄山人马,竟与之战,死者甚众。后又择渭水浅处,乘马渡河,无马者涕泣而返。太子自奉天北上,通夜驰三百余里,士卒、器械失亡过半,所存之众不过数百。
玄宗和太子离开马嵬坡后,安倍仲麻吕身边的一男一女两名新罗客商留而不行,与一名长相极丑的宫中侍女欲南下出海赴日本。只听那名男新罗客商道:“此番救得娘子,也算是告慰天宝师弟的在天之灵了!”
长相极丑的宫女泣道:“圣人平日对我百般宠爱,大难临头却如此狠心!若是换做黄大哥,决计不会如此!黄大哥就算赴汤蹈火,也会先护我周全。”
女新罗客商说:“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师兄、娘娘,叛军须臾将至,我等还是尽快南下出海吧。”
原来这两名新罗客商便是黄孟良的师兄师姐天赐和天喜。三年前(公元753年),安倍仲麻吕(汉名:晁衡)乘船归国时,于琉球附近的海上先是遭遇狂风,后又遇上海盗,一百多名船员全部遇难,李白以为安倍也遇难身死,写下了《哭晁卿衡》悼念之。
所幸安倍仲麻吕被出海贩卖药材的天赐、天喜师兄妹救起,这才捡回性命,于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辗转回到长安。安倍仲麻吕感念天宝、天赐的救命之恩,便留二人在府上做客,怎料叛军攻入长安,只好带二人一同西逃。
天赐、天喜得知玄宗要处死杨贵妃,有意救之。
安倍仲麻吕和高力士也不愿看到杨贵妃无辜枉死,于是商议让天赐、天喜以易容术将一名饿死的宫女扮成贵妃的样子置于佛堂中让陈玄礼等将士验尸,又将杨贵妃易容成丑宫女,待玄宗、太子等人离去后,暗中护送至日本。
天赐、天喜带着杨贵妃一路南下,又乘船逃至日本山口县久津村,将杨贵妃托付给安倍仲麻吕在久津村的好友照料。
叛乱平定后,玄宗派人至马嵬坡杨贵妃墓找寻尸首欲迁往唐陵,开棺后竟发现尸首不翼而飞,只留下一个香囊,玄宗将此香囊藏在衣袖内,又命人画了一幅杨贵妃的画像,挂在别殿中朝夕视之,此乃后话。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红颜空死处”便是说的此事。
原来是安倍仲麻吕和高力士恐日后事泄军中再起变故,命天赐和天喜在离开马嵬坡前将棺中宫女的尸体移至别处。后人有诗叹曰:“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天赐与天喜结为了夫妇,杨贵妃与天赐、天喜一家在日本山口县久津村生活了若干年后才去世,天赐与天喜的儿女将她三人葬于山口县油谷町,立了三个“五轮塔”花岗石墓碑。
杨牧之回到长安后,见长安城已被叛军攻破。杨牧之见叛军大将安禄山义子孙孝哲带兵在长安城中四处搜捕百官、宦官、宫女等,以卫兵送往洛阳,王侯将相府中若有未及逃者,尽遭屠戮。叛军将士在长安城的酒肆、茶楼中游手好闲,日夜纵酒,欺侮良家妇女。
杨牧之心道:“不好!”快步赶往青山雅居去寻李十二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