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丘山初置开门酱,大山酝酿闭门羹
2021年9月29日中午12点47分,常辰通过伪信,给许律师发消息,问:对方律师是谁?
12点56分,许律师回复:不知道
又回复:看不到
下午13点16分,常辰通过伪信问许律师:对方有什么证据?
许律师回复:这些信息我们我们只能明天开庭时看到
常辰问:到时候来不及了吧?
许律师回复:对方不一定现在提交了。我下午开庭,如果你想看可以去找法官
常辰回复:我怕挨熊,明天再说吧
下午13点33分,常辰从伪信上,给许律师传送了常息电话录音(132……55)_20210928114850.mp3文件大小:1.0MB
时至14点58分,共传送了六条电话录音,加上立案前三个优盘,所有音频、视频证据,共10G之多!
下午17点01分,常辰通过伪信语音,拨打许律师伪信,显示:对方忙线中☎
下午17点15分,许律师通过伪信语音回拨,通话显示:聊天时长9分28秒!
17点20分,常辰通过伪信语音拨打许律师语音,显示:聊天时长3分53秒!
由于伪信声称不记录用户隐私,时间显示冲突可以理解!
许律师说:“不用担心,明天法庭上你不用说话,有我说,你带着证据原件就行!”
2022年1月28日下午3点32分,常辰拨打了代山庙法庭旭敏书记员的电话…6180,说道:“你好,旭敏书记员吗?我叫常辰。我不是有个案子吗?我想复印庭审笔录,现在能行吗?”
旭敏书记员还记得这回事,问道:“复印庭审笔录,你干么使?”
常辰回答道:“我就是想看看当时都说的什么话,恢复一下记忆力!”
旭敏问:“你这案子不是都完事了吗?”
常辰回答:“就是完事了!我不是还想回忆回忆往事吧!”
旭敏书记员说:“你只能自己拍拍照!”
常辰问:“你们不是已经电子扫描了吗?”
旭敏书记员说:“电子扫描的,怎么着?”
常辰说:“就是把电子扫描件给我看看不就行了?”
旭敏书记员问:“怎么给你啊?”
说话果然很冲!
常辰说:“就是我拿个优盘去行吧?”
旭敏书记员说:“你用手机拍拍呗!电子扫描的,你用优盘插不上!你们带来的优盘都连不上。”
常辰说:“我担心拍了照,字体看不清!”
书记员说:“看清了奥。”
常辰不便再坚持,就问:“复印件行吗?你能给我做复印件吧?”
旭敏书记员作难地说:“复印件好几十张,我怎么给你复印啊?我又不是没事了!”
常辰苦笑道:“那怎么治好呢?我要是拿着优盘去,你直接给我传到优盘上行吧?”
书记员自言自语道:“开庭笔录?”
常辰又说道:“就是庭审笔录又是调查笔录的…。”
旭敏书记员说:“那你,那你只能拿手机来拍拍。”
常辰知道正常渠道不能通融,就问:“那明天行吧?”
旭敏书记员问:“你现在来不了吗?”
常辰回答道:“我现在赶不到,我在西湖这边哩!”
旭敏书记员问:“你明天什么时候来?”
常辰回答道:“上午行吧?”
旭敏书记员问:“上午几点啊?”
常辰回答道:“九点行吧?”
旭敏书记员思考着说:“九点?九点半吧!”
常辰问道:“行行!就直接上三楼找你去行吧?”
旭敏书记员又问:“你非得年前弄吗?”
常辰解释道:“我不是趁着过年,都净问么?问这件事怎么治的?我给他们说得有点根据吧?”
旭敏书记员说:“你明天来吧!你明天来吧!到了三楼你再打电话!”
常辰为什么要法院的庭审笔录?原来,2021年牛年第三个工作日,2月20日,正月初九,星期六,是国家调整的工作日,常辰到丘山县法院申请立案,被法院立案法庭法官吼了出去,说:“法院只收诉状,不咨询!”“听不懂我说的话啊?”
常辰大年下的,吃了“开门羹”,心中郁闷,一年了,始终耿耿于怀,不得舒展。本来以为天下天鹅🦢一般白,哪成想,在大山县法院,咨询了良久。
2022年1月29、30日,乃是牛年最后两个调整工作日,为了践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最高指示,特意想试试看法院的工作日状态。
“开门羹”:《史记》中说: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 ,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於代。
意思是,汉高祖刘邦兄弟四人,老大叫刘伯,刘伯早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上班,到处游荡,经常带着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吃蹭喝。大嫂厌恶刘邦,刘邦尚不自觉,又带着道上的朋友来蹭饭。大嫂佯装锅里没有食物,用勺子刮锅,刮得铁锅嘎吱嘎吱响,道上的朋友信以为真,起身走了!刘邦多机灵的人啊,掀起锅盖一看,见一锅“羹”,由此怨恨大嫂丢了自己的面子!
后来刘邦中大奖,做了皇帝,分封自己的兄弟们,唯有刘伯一支咕嘟没份。刘邦的父亲被尊为太上皇,为老大争取,刘邦说:不是我忘了,是我想起大嫂做过的事!不像有年纪的作为。
于是,封大哥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封自己的二哥刘仲为代王!汉代的王,相当于省委书记,羹颉侯,县级干部而已!“羹颉侯”的意思就是羹没了,开着门,羹没了!
到了唐朝,又演绎出了“闭门羹”。原来,大国唐代,宣城有一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不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明确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奉上一首诗,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见面,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主动地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