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的某一天,一个女孩出生了,很平凡,没有异象,也没有什么传说,因为家庭相对比较好,所以,女孩顺顺利利的成长着,生活没有半点波澜。
七年后,一个男孩出生了,他的家庭相对来说困难很多,家里孩子多,父母身体又不好,所以,从出生开始就没有过多少舒坦日子。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女孩已经长大了,不过因为这个年代兵荒马乱,一直没有结婚,甚至为了安全生机不得不把自己隐藏的严严实实的。男孩和他的兄弟姐妹一起成了孤儿,在村里长辈还有大姐的努力下艰难的生活着。
又过了很多年,男孩开始在矿上工作,他很卖力,每天拼命的工作,就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慢慢的,拼命三郎的外号就传开了,再后来,经过两家村里长辈的保媒,女孩嫁给了男孩,在那个混乱年代,男孩不敢让女孩出门,因为外面有倭国鬼子,他只能更努力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的家庭。
也许是父母早逝的原因,男人虽然很拼命努力工作,但是平时有些邋遢,也不会做饭,要不是姐姐妹妹经常给他送饭吃,天天忙碌工作的他大概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自己把自己饿死了,自从女人进门以后,也许是女人天生的母性,从那天开始,男人就换了一个样子,整个人天天精神利索,衣服也是干干净净的,家里的姐妹再也不用为他的吃饭问题担心了,反倒是因为女人的勤俭持家,家里往往比以前存下更多的结余来资助自己的兄弟姐妹。
转眼间,倭国鬼子被赶走了,国民党也吃了败仗退走了,新中国成立了,那一天,男人和女人丢下手里的活计一起欢呼,后来,博山陶瓷厂成立,男人响应号召进了工厂,女人则在家持家照顾男人,又过了几年,因为再也不用担心兵荒马乱的生活,家里开始陆陆续续的增加了几个小萝卜头,除了最小的男孩不幸染病(那特殊的三年)死去以外,其他的几个孩子都顺利成长起来,男人的负担更重,但是因为努力工作加上女人在家精明的持家,家里往往还能结余一些购物票,到过年的时候还能叫上一大家人一起痛痛快快吃顿好的,家里的几个小萝卜头都盼着过年呢。
因为男人的努力,当上了车间主任,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也都陆陆续续长大了,可是轰轰烈烈的运动又开始了,两个大孩子响应号召停学去了远处下乡,身边就剩下了两个姑娘,没几年,二女儿也当知青下乡了,只有小女儿一直陪在身边,女人想孩子夜夜流泪,男人咬咬牙,孩子的路总要自己走。
那个年代最可怕的是什么?人心!男人胆子小,虽然在外面从来不表现出来,但是女人知道,她一直小心呵护着男人,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张写着男人名字的大字报被贴在了村头,老实的男人被吓破了胆,不敢出门,甚至有人来敲门都要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那一天,女人爆发了,扯着大字报跑到公社门口,拉着公社书记喋喋不休的骂了一天,加上男人在村里那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公社书记本来就看不过去,公社里的大喇叭喊了好多天为男人正名,这才让男人恢复了正常,但是从此再也不敢一个人出门,女人只好每天在他上班时候送他到大路上人多的地方,下班时候再去村口等着他回来,万一遇到加班还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厂子门口等他下班。
又过了几年,孩子们陆陆续续都成家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男人咬咬牙,这辈子第一次走了后门,用自己那点权利让女人也进了陶瓷厂,因为女人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就在食堂摊煎饼,女人照顾了男人几十年,没有工作经验不要紧,这做饭可以说是水平不逊色与一些大厨了,特别是摊煎饼更是一绝,到后来厂里的职工到食堂都是先看看女人摊的煎饼还有没有,没有了再去找别的吃的。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女人很快到了年龄退休了,家族里也迎来了第三代,比起他们的长辈,这一辈孩子过得就幸福多了,至少,从小不用担心饿肚子。
在过去几年,男人也退休了,男人的孙子也出生了,这第三代单传的男娃娃一出生,可把老两口乐坏了,老家也不管了,反正老两口都退休了,索性门一锁,钥匙交给族里兄弟帮忙照看房子,老两口直奔儿子家专心照顾孙子,儿子儿媳也图个省事,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惜,欢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带走了儿媳,老两口跟厂里的老兄弟商量,从老家给儿子说了个新媳妇,为了不影响儿子的生活,老两口决定带着孙子回老家生活,就这样,天冷的时候带着孩子回家,天暖和了就带着孩子住在老家,一直到孙子上小学,新媳妇也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时光穿梭,老头的脾气越发倔强,经常和儿媳妇爆发冲突,老太太辛辛苦苦一边附和老头,安抚老头子的情绪,一边又悄悄去安抚儿媳,天天忙忙碌碌,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儿子为了减少冲突,在家附近另租了一套房子给老两口住,老头子一高兴,在老家和几个老兄弟一起喝酒道别,酒席上有老兄弟借着酒精和老头签字画押,把老房子给买走了,第二天酒醒了,老头闷闷不乐,老太太知道以后,大方的表示反正也准备走了,老房子放在那里容易坏,还不如卖给老兄弟,于是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老太太还特意召集孩子们悄悄的交代了这件事,免得孩子询问老头引发别的问题。
很多年过去了,孙子也长大成家了,老头和老太太身体也大不如前,因为儿孙都有自己的工作,老两口最大的乐趣就是出门在小区散步,老头昂首挺胸走在前面,老太太颤颤巍巍小步跟在后面,就这么一前一后的慢慢溜达,老太太有腰间盘突出,走路很疼,但是老太太不说,因为她知道老头还是那么胆小,不敢自己一个人出门,她跟在后面老头才敢放心散步,老头也知道老太太始终跟在自己后面,所以他一直很安心。
就这么过去了几年,老太太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严重的腰疼拖垮了老太太,她不得不躺在床上,再也无法跟着出门了,儿媳和几个女儿分班过来值班照顾老两口,倔强的老头从那件事以后第一次独自出门,眼泪汪汪的买了很多老太太喜欢吃的菜,一生不曾下厨的老头也学会了做饭,尽管不怎么好吃,但是老太太吃的津津有味,反倒是擅长做菜的儿媳和女孩做的菜被老太太各种指责。
又过了几年,老头身体也垮了,一点饭也吃不下去,精神也不好了,每天就是和老太太干看着发呆,老太太心里着急,却什么也做不到,一时间脾气也变得越发暴躁,时不时的对照顾自己的孩子们发火,唯一能缓解这一情况的只有孙子带着重孙子上门的时候,那个时候老头仿佛回魂一样变得心情极好,多少也能吃点东西了,老太太心情也随之变好,可惜因为孙子在外地工作,能来探望老人的时间很少,就这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老头终于撑不住了,油尽灯枯的老头静静地望着另一边床上的老太太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另一边的老太太奇迹般地坐了起来,这时她几年来第一次起身,她颤巍巍的在女儿的搀扶下走到老头身边,小心翼翼的为老头合上双眼。随后,老太太也倒下了。
老头的葬礼很隆重,因为老头当年的好名声,附近能来的朋友都到场了,不能亲自来的也让自己的孩子们到场送行,匆匆赶回来的孙子在灵前长跪不起。老太太没有去送行,先前的起身耗尽了她最后一点精力,她躺在病床上只剩下转转头的力气了。
几天过后,老头的头七过去了,老太太仿佛失去了灵魂一样,每天有女儿和儿媳定时喂饭,没事时候就和婴儿一样自己把玩手指头,重孙玩过的小玩具拨浪鼓什么的成了老太太的最爱,没事就玩几下,老太太的身体也奇迹般的恢复了不少,手脚都能动弹,还能自己翻身了。
就这么过了一年多,在一个夜晚,老太太悄悄的在睡梦中走了。嘴角带着笑容。
时间倒退到一年前,老头的灵魂静悄悄的看着老太太给他合上双眼,又看看身边黑黝黝的路,他不敢走,就在这个时候,老太太突然出现,就像以前出门散步时候一样,对他点点头,老头点点头,安心的大步走向那黑漆漆的洞口,回头看看,老太太依然颤巍巍的小步跟在后面,老头放心了,继续大步向前走。
鬼门关,望乡台,奈何桥,老头依依不舍的回头看了眼老太太,不想喝孟婆汤,老太太鼓励他,“你先走,我随后来,记得等我,下辈子咱俩还在一起。”老头点点头:“下辈子我做饭!”一口干了孟婆汤,转身大步走了。老太太想跟过去,被孟婆拦了下来,“你还没死,不能喝孟婆汤!”
一年多了,不愿回头的老太太坐在奈何桥头,日复一日的望着老头子离开的方向,她不放心,老头会害怕。孟婆递过一只碗,“你肉身已死,如果不打算回去看一眼的话,现在就可以喝了。”老太太回头看了看,“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头子胆小,还是赶紧去找他吧。”说完一口喝干,这是她第一次大口喝汤,生前节俭的她都是小口小口喝点稀饭。
后记:某年某月某一天,一个男孩撞倒了一个傻乎乎的小女孩,也许是前世在奈何桥头吹散了太多灵性,这一世的女孩有些笨拙,学什么都很慢,就连做饭也不太会,但是她不管看到谁都是满脸笑容,尽管她并不漂亮,但是男孩一看到她就认定了,因为他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这辈子要努力,要会做饭,要照顾一个许他一生的女孩。现在,他找到了。
妖2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