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沙子会”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就在这年,蒋先云跳级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三师是当时湘南地区影响较大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它建于一九〇四年,原名湖南省立南路师范学堂,一九一二年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蒋先云能考入三师,是经过了一番艰苦努力的。蒋先云的一位小学同学回忆说:“先云确是一个苦读生,有时和他母亲一起到地主家打零工舂米,晚上回来虽已精疲力竭,却仍读到更残漏尽。三师招生名额有限,就是按规定报考的高小毕业生(有文凭),也很难录取,先云却凭着自己的才学破格入学了。他实在是出类拔萃,为一般人所望尘莫及的。”
当时的三师设在衡阳江东岸晏家坪,位于湘、耒、蒸三水会合之处,合江亭的斜对面,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清末曾在这一带办了几所学堂,并在学区与外界相联的石桥前面,立了一个牌坊,上书“南学津梁”四个字,意为这里是南方人士寻求新学的必经之途。它确实吸引了不少追求进步的青年。后来,南路师范学堂的一位学监为了显示新学的威风,从外国一份杂志上看到一张依稀可见的显微镜照片,便花了一大笔钱,向日本商人定购了一台显微镜。时隔年余,几经周折,到货后,打开包装箱一看,哪里是什么显微镜,却是一架极为普通的放大镜。狗屁不通的学监“大人”,还洋洋得意,指令把它嵌到学校最高点的钟楼上,与隔江的来雁塔遥遥相望,让人们上楼观赏,以示新学的伟大。有个文人还在钟楼的墙壁上题字道:“大河横溢,高塔仰止。”
蒋先云入学后,听到了这个笑话,鄙夷地登上钟楼,挥笔疾书:“大江北去,吾道南来。”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蒋先云在学校里孜孜不倦地领略十月革命经验,冲破旧思想旧文化的牢笼,如饥似渴地研究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带领同学,组织进步团体,谋求中国的改革。
1918年夏秋季节,在省立三师旁边的湘江河畔,人们可以经常看到10多个年轻的学生,一会儿在河里畅游,一会儿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沙滩上,一边进行日光浴,一边聊天,有时还激烈地争论。
三师的同学都知道,他们是永州新田籍的学生,领头的就是那个“永州状元”蒋先云。一些同学见这些新田学生在沙滩上玩,便戏称他们这种聚会是“沙子会”。
蒋先云听后,将腿一拍,笑着对聚会的同学说:“干脆我们就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什么会好了。”
有人说:“就叫'沙子会’!”
蒋先云想了一想,说:"对外叫'沙子会’,对内就叫学友互助会,因为我们是互帮互助的组织。”
开始,他们只是在新田的学友中发展会员,活动内容多半是谈心,互助,地点往往是江边沙滩;后来,他们把会员范围扩大到其他县、州籍的同学,以至整个三师,甚至三师以外的学校,成立了许多分会。各校的进步同学,往往以分会为单位,秘密集会,开展活动,其内容不再是以互相帮助为主,主要是学习新文化、新思想,抨击时弊,讨论社会、历史、时政等诸多问题。有时候,他们还举行大型集会或示威游行活动。
蒋先云自始至终都是“学友互助会”的主要负责人。他为“学友互助会”规定了“三不主义”,即:不抽烟,不喝酒,不谈女人。后来为了更好地团结同学,开展活动,又创办了月刊《嶷麓警钟》,蒋先云亲自担任主编。嶷麓即嶷麓山,是新田县城内“中山公园”背后的一座小山,,九嶷山麓之意。月刊的宗旨是不遗余力地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抨击旧文化旧思想。
为了办好《麓警警钟》和“学友互助会”,使二者能吸取和宣传当时最进步的思想,蒋先云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新杂志、新书刊,如《新青年》、《晨报》、《平民周报》、《进化》、《国民》、《新潮》、《每周评论》等报刊杂志。通过比较,他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自从读了《新青年》等杂志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后,他更是坚信了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五四运动前夕,他在《嶷麓警钟》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8月,《湘江评论》上发表《民众的大联合》,蒋先云立即响应,在《嶷麓警钟》发表《帝国主义的末日快到了》一文,鼓动广大工人联合起来,全国人民站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一切反动势力。文章结尾写道:“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帝国主义就要崩溃。”《嶷麓警钟》的这类文章一发表,广大青年学生爱不释手,争相阅读,影响很大。
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风起云涌。长沙以“新民学会”为核心,领导各阶层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暴。
五四运动的风雷也震撼了古老的衡阳城。"学友互助会”奋起响应,发动罢课,推动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顿时,整个衡阳城充满了爱国热情。雁峰山下,青草桥头,花药寺前,西湖池畔,到处是激昂的讲演,正义的呼声,爱国反帝的烈火在蒸湘两岸燃烧起来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蒋先云始终站在运动的最前头。
5月12日,三师“学友互助会”接到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发来的“快邮代电”和罢工宣言。蒋先云和三师的几个人商量,决定由“学友互助会”出面,组织发动衡阳城区所有学校的青年学生,再由他们发动工商各界,举行全市大游行、大罢课、大罢工。
决定之后,蒋先云立即跑到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去找夏明翰。夏明翰是“学友互助会”总会的负责人之一,也是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分会的主要头头。
夏明翰正在低着头画画,一听省学联号召游行罢课,非常高兴,他放下笔,说:“好,我们立即分头联络衡阳三中、省立女三师、成章中学、道南中学,发动更多的人参加。”
蒋先云说:“我们学校还有黄静源等好几个同学,我叫他们都去联系。”
夏明翰抬起头,说:“发动各单位的工作,各个学校要分好工,明确任务,哪个学校包哪几个单位,这些单位要有多少人参加。”
“对,各学校的任务,我们要好研究一下。”说完,蒋先云低着头,仔细看了看夏明翰的画,见画得很好,便说:"明翰,你还会画漫画呀?”
夏明翰说:“会呀?”
蒋先云说:“你能不能画一幅漫画,把反动军阀卖国求荣、丑态百出的样子画出来,18号那天在大会上亮出来,我想那会是多么大的震动啊!”
夏明翰说:“好,保证完成任务!”
5月18日,三师和其他学校的“学友互助会”在衡阳雁峰寺举办大型演讲会。
上午9点半钟,雁峰寺下,人山人海。演讲马上就要开始了,其他学校的学生都到了,只有女三师一个也没有到。黄静源和夏明翰等人都很着急,说:“不等了,她们不会来了。”
蒋先云说:“再等一等,何宝珍、李祇欣会来的。”
不一会,何宝珍、李祗欣带着十几个人气喘吁吁地跑来,说:“还好,会还没有开。”
夏明翰说:“你们搞什么去了,女三师只来这么几个人?”
何宝珍说:“我们上次出来游行,给校长知道了,罚我们扫了一个星期的厕所,还说以后再出来搞什么游行集会,就开除。”
李祗欣说:"今天,校长一大早就把学校大门关起来了,任何人不准出来。宝珍姐一看,开会的时间快到了,就带领我们十多个人从围墙爬了出来,不信,你们看看我们身上满是泥巴。”
蒋先云说:“女三师有了你们二位大将,那个校长迟早是拦不住的。”
演讲开始,蒋先云第一个登上演讲台。他没要讲稿,面对着众多的学生和广大群众,慷慨激昂地说:“同胞们!今者日本猖狂,占我青岛,夺我矿权,虐待我人民。我等热血青年,爱国民众,能容忍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吗?不能!北京的学生奋然而起,反对卖国之'二十一条’,反动军阀竟然镇压学生之爱国行动,是可忍,孰不可忍?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将不国,学为何用?为目前计,唯有全体罢课,以唤起民众,誓死力争取消亡国条约!同胞们,我们希望广大工人、商人跟我们一道,罢工,罢市,一起向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军阀抗争!”蒋先云讲得声泪俱下,听众听得掩面而泣。
最后,蒋先云高呼口号,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台下口号声此起彼伏,在雁峰上空久久回荡。
紧接着,贺恕、夏明翰等人先后登台演讲。
夏明翰身穿长衫,戴一副眼镜,大声说道:“我要讲的,蒋贺二位已经讲了,我就不讲了。我请大家看一幅画!”。
说完,他把那幅卷着的漫画抖开。画中一个丑八怪模样的人,铜铃眼,酒糟鼻,血盆大口,尖牙利齿,一只脚屈膝跪地,一只手高托着一个大盘子,另一只手挥舞利剑,刺向一个正在抗议的青年学生。大盘子中盛着的是中国版图模型,图的右上方有一只毛茸茸的黑手伸向盘中,黑手上写有“日本”二字,图旁题诗一首。
“嚯!”台下顿时热闹起来。
后边的同学看不清楚画上的题字,就叫:"画上写的是什么,快念给我们听!”
蒋先云高声念道:“日本帝国逞凶狂,黑手掠我好河山,反动军阀拱手送,不让学生来反抗。”
台下众人说:“画的太好了,诗也写得太好了!反动军阀出卖国家,还不准学生抗议,实在太可恶了!”
接着,台下响起了一阵阵叫好声,口号声。
第二天,衡阳几乎所有的学校举行罢课,学生罢课带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时间,整个湘南地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爱国主义运动高潮。
在这个基础上,蒋先云、夏明翰、黄静源等人商量,于1919年6月,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联合会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改造社会”为宗旨。参加联合会的有省立三师、省立三中、第三甲种工业学校、省立女三师和成章中学、道南中学、西湖中学等私立学校,并辖湘南34县学校。蒋先云当选为第一届总干事,主编《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