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带着无奈与应付的会面,竟然意外变得温情与和睦起来。
中山王敏锐的捕捉到李媛神情的细微变化,又适时的将木匣子拿了出来:“小王想着公主殿下常日束在深宫中,素日难见市景中的热闹繁华,这一路上便买了些民间的小玩意儿,虽远不如宫里的贵重精致,但胜在新奇有趣,便拿来给殿下解闷 ,另外还有些小礼物,是小王从中山国带来的,希望殿下不要嫌弃才好。
李媛素来喜欢偷偷跑出去游逛集市,只是碍于身份不能随意。听说他竟然没有送金银器皿,珠宝钗环,竟然送民间的小玩意儿,内心里已觉得他倒是不俗。
带着些期待打开眼前的这个大匣子,里面琳琅满目的物事立时让她颇为惊喜。憨态可掬的泥娃娃,让人爱不释手;做工精巧的绒花,真假难辨,巧夺天工;木雕的笔筒,绘制的是山林泉景;粗线绣的荷包带着野趣,一应都是本朝民间最受欢迎的物事。另外还有中山国盛产的青金石琢成的手串,配着绿松石的珠子,格外别致清新;红玛瑙镶金的钗子,做工考究,且带着浓浓的异域风情…这一匣子林林总总,总有几十种,既有来自民间的,又有来自中山国王廷的,既有平价的,又有贵重的,可谓是带着满满的诚意。
李媛自恋慕顾昭梧以来,日日相思愁苦,可从未得其正眼相待,日常难得一见也不过是生冷客套,后来移情黄瞻,也是受尽爱而不得之苦,何曾感受过这般被在意、被重视呢?
她看着中山王依旧含着笑意的脸,不觉有一瞬间的恍惚:如果他一直能待我如此用心,我以后一定会爱上他吧?
但是去国万里,身边没有亲人,若他一朝得逞,便将自己弃之脑后呢?
李媛压抑住内心的情绪,面上依旧漫不经心道:“多谢殿下的礼物,尤其这对儿泥娃娃和这串青金石的手串,我很是喜欢,”李媛将手串拿起在手中把玩着,又问道,“我听说中山国的宫中妃嫔如云,不知殿下此番求娶,又将如何安置呢?”
中山王忙道:“此系谣传,我王庭后宫之中只有嫔妃四位,因一心求娶上国公主,故而一直后位空悬。公主殿下若能纡尊降贵,入我中山国,小王定当立以后位。如今的四位妃嫔都是小王未曾继位时,父王所赐,因遵循孝道不能遣散,但悉听公主殿下管束。若有不妥,尽可责罚。”
向来本朝的王公贵族也多有妾室,他此番解释倒也让李媛满意。只是离家国过于遥远,依旧让她无法下定决心。
中山王察言观色,又道:“另外,小王知道殿下若远离故国,定会难耐思乡之苦,所以来前特意带来了工部的官员和能工巧匠,只要殿下允准,小王将让他们将殿下如今居住的宫殿画图,并在中山王庭原样复原,以解殿下乡愁。另外,此次参见圣上,小王已经提出与上朝开放通商,回国后,便会在中山国国都开放互通集市,到时殿下在中山国也可见到上朝的物品,如果殿下乐意,随时可以出宫去集市上游览,小王定当奉陪。”
也许可以随意逛集市的诱惑是巨大的,复原宫殿也是足够的惊喜,但都不如他这一句:“小王定当奉陪。”
一个人孤独久了,这种被陪伴的温暖自然是可以直击人心的。
李媛紧绷着的心终于松懈下来,她几乎要将许嫁二字脱口而出。
但她毕竟是大国公主,矜持和体面还是要有的。况且他一面之言,也不可尽信,还需听其言,观其行,再多看几日。
“多谢殿下诚意,殿下既然来到我朝,也该多出去游览赏玩。明日我请黄大人与本殿一同作陪,陪殿下出去走走,以尽地主之谊。”
中山王一听此话,虽没有直接答应于他,但主动约他出去游赏,倒是很有几分希望,忙以本朝拱手礼谢过应约。
和乐公主让人将中山王带来的各色礼物都收下,却亲自捧着他送的花束,告辞去了。
看她走的远了,黄瞻和安王忙从假山后蹦了出来。中山王上前谢过他二人相助,黄瞻却连连摆手道:“原本我们自以为准备的充分,谁知却远不如殿下心思缜密。那匣子若都是民间玩物,虽是新奇有趣,终究廉价了些。而殿下以本国特有的青金、玛瑙、绿松石这些金贵的物品作补充,立即别致又不失档次。小道着实佩服。”
中山王连连谦过,又反复致谢二人玉成好意,安王李麒又问道:“却不知那首七绝忆春诗,竟然那般凑巧,确实是殿下以往写的,还是眼下现作的呢?”
中山王笑道:“那小王可不可以卖个关子,请二位猜上一猜呢?”
黄瞻道:“依着小道浅见,这首忆春虽爽意活泼,但却不是一国之王的气度,想来是根据公主的词现作的吧?安王殿下,你觉得呢?”
李麒道:“'最喜句芒驾早归,晨兴荷锄理芳菲'。只这句悠然闲适,合该是隐居山林的士人风范,或者心有归意的羁绊世俗之人,而下句'黄鹂未解东风意,却见枝头杏子肥',更是不脱此套,绝不是一个日理万机、胸怀大志的国王日常所作。所以,我和黄大人同样的看法,是殿下见公主姐姐词中有芳菲、荷锄二词,临时作诗附会,以邀芳心吧?”
中山王一听二人都作此解,不由朗声笑将起来:“安王殿下和黄大人高才,小王的文字把戏竟然被识破了。实不相瞒,确实是临时所作。不过不是眼下,是昨夜看了手札中公主的几首诗词,小王便都根据词意和了几首。今日倒也用上了。”
安王道:“读诗可知殿下愿意敛起本性,放下身份,迁就公主姐姐的诗意,想来婚后也会如此。如此,我便放心了。”
中山王忙道:“殿下放心,小王定会善待公主。他日安王殿下若入主东宫,中山国愿意与天朝持续交好。”
安王虽未曾入主东宫,但庆历帝允他与黄瞻一起陪伴中山王,此中深意自然不同一般。如今顾昭梧一言即可定太子位,他又有皇子的身份,倒也不必避让,便谢了他美意,又约好明日与黄瞻一起陪他外出游逛。
一时安王嘱宫人带中山王去外宫处歇息,便同黄瞻去寻顾昭梧,将今日的好消息告知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