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之中,虞嘉宁走到导师桌案,桌案下方,是一群呆愣的青年男子。
宇文宪的目光,要不是因为来人是虞嘉宁,也会同他们这般,痴迷于虞嘉宁的倾城美颜中。
虞嘉宁没有浓墨重彩的介绍自身,只是轻轻的开口说道:“从今日起,由我代你们的秦导师为你们讲述经学。”
而公学堂内,没有一点杂声,她的言语如那悠悠流转的仙音般,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尖上。
那被叫做“欢哥儿”的青年,更是有口水至唇沿流至下颚,堂内是一片男子吞咽口水的声调。
他们的心中此刻所想,莫不是季岚导师的言语:“这般女子,一眼便误了终生。”
许是对堂内诡异的气氛有所察觉,虞嘉宁将手中的《诗经.国风.邶风篇》往桌案上一蹾,众人才从她惊为天人的容颜之中回过神来。
虞嘉宁看着堂内的歪歪倒倒的众人,言语从容而又不失风度的开口说道:“今日由我为你们讲述《邶风篇》,堂内可有谁举荐篇目,大家共赏研读。”
听闻此言,这些读惯了经学的男子们反倒是无所适从,这时,一度成为秦导师眼中最为劣迹的“欢哥儿”站起身来。
言辞恳切的开口说道:“导师,学生有所疑惑之处,不知《静女》篇作何解?有人说此为男女幽期密约,又有人说此为规正卫君及其夫人道德之篇。
我辈之人,该如何取舍?”
听闻他的一番言辞,堂内之人无不感叹,这还是平日那插科打诨的“欢哥儿”么?
“欢哥儿”的提问其实也说出了他们心中所想,毕竟自古男女之情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至于虞嘉宁的解读,无外乎于这二者之间,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势必要谈论自己对诗中男女之情的领会,这样他们就能一窥虞嘉宁的感情世界。
只不过,虞嘉宁可不是简单的角色,不然也不会成为大虞未来一定名列雕墙之人。
只听她用那如同仙音的缥缈声调开口:“如你所说,此二者皆有可取之处,前者所说男女幽期密会,只是表层现象,至于后者,是更深层次的延伸,至于真假,有待考证。”
宇文宪也被她的回答震惊到,毕竟《静女》这般诗篇,自己从小就耳濡目染,家里的洵美居、怿女居,乃至静女居,不就出于《静女》一诗?
自己父母恩爱就是最好的见证,《静女》之间,先见其家,再见其国,男女之事,以为家国之事,君子行其道,女子遵其德,则一家之事,一国之事,何其不兴也?
至于单纯以男女淫奔之说或是强行加以政治牵强附会,都有失偏颇。
“欢哥儿”似乎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关于虞嘉宁的内心世界,也不能窥之一二,显得有些颓败。
不过,虞嘉宁显然还有话说,只听她悠悠开口:
“此诗为男子所做,尚有缺失之处,大都以男子所见写事,若跳脱此诗,只去寻诗中所描绘意境,即可做初解,亦是陈述事实。”
她的话语仿佛有一种令人痴迷魔力,竟然无一人提出质疑并加以反驳,若换作秦导师来讲授,此时,下面必然会有所讨论。
确实,虞嘉宁分析得面面俱到,之后时间里,一众学子似乎都在静待下文。
连一向插科打诨的“欢哥儿”都坐得方方正正,如同一个求知如渴的贤良之人。
许是看了堂中人眼中的期待之色,虞嘉宁开口说道:“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好好的以今时之文,给你们讲述一下这篇诗所描述的故事。”
众人自然是翘首以盼,连宇文宪都来了兴致。
虞嘉宁提溜了一下裙摆,坐在书案旁,轻轻的开口说道:“我且给诗中女子起名为无名氏,而男子的自白,我则以我代入。”
一众人没有催促,等待着她要讲述的一对男女幽期密会的故事。
虞嘉宁仿佛真把自己当做了男子,只见她屏息凝神,仿佛忘记了周围一切,开口轻声说道:
“我与无名氏,本就是彼此相爱之人,她娴静温柔,容貌倾城。
我们已经许久未见,于是通过书信,我们相约在城角旁见面,我也知道她害怕有人看见,被她的父母知晓,所以不敢声张。
我来到城角的时候,人流来来去去,一时间我寻不到她的踪影,我心中有些焦急。
幸运的是,她也如同我一般,在人群之中寻觅着我,不见我的踪影,心中慌乱不已,我们都担心彼此不来赴约,不能表达心中的情意。
彼时的她,看起来甚是娇艳动人,我们两人就在城中漫无目的的走来走去,途中,她送我一只红彤管。
我不知道红彤管有什么特别寓意,但我还是欣然收下了,红彤管颜色很是鲜艳,可我没有准备礼物回赠她。
一路上,我们闲聊着各自的趣事儿,渐渐地,我们越行越远,一不小心就忘了时辰,走到了城郊。
城郊外的树叶嫩绿至极,我向来木讷惯了,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想牵她的手吧,心中却在犹豫,想吻她的唇吧,又怕冒犯到她,生怕她从此不与我来往。
很快,天色就暗沉下来,而我,恍然未觉,我多想陪她多呆一会,只不过城关处有城禁,她不早些归去,就必然流落街头。
何况她是个未出阁的女子,为我跨出这一步已经是莫大的勇气,我其实很想娶她,可是我却说不出口。
我们回到城门下时,她自手心中变幻出一片嫩绿的树叶,那是我最喜欢的,我曾与她说过,没想到她认真的记了下来,我既是欣喜又是感动,这样的女子我怎能辜负了她。
只是我现在,还一事无成,虽有一腔对她的热爱却只能深藏于心。
她给我留下的这片嫩绿的树叶于我而言,珍贵且美好,我一定会将她好好珍藏,常伴左右。
不是因为这片看起来单薄至极的树叶,有多么名贵厚重,只是因为这是她的绵绵情意。
临别时,我拥抱了她,她的眼眶略微有些湿润。”
故事讲完,堂下的男子们仿佛感同身受,其中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眼角,已经有些晶莹流出,更有甚者,当堂痛哭起来。
虞嘉宁看着众人,开口说道:“故事讲完了,至于感想,大家下去琢磨琢磨。
诗经里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古人的语言环境,与我们今天不一样。
我们有更多的文字,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所以,学习这些东西,结合其中意境,方才能领悟精深,他人之言,只做参考,这便是我认为《静女》之中的一场风花雪月。”
众人还在回味之中,虞嘉宁也没有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