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行军路上
1925年2月3日上午9时,广州的市民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中,黄埔校军官兵登上“福安”舰,从黄埔港出发,迎击陈炯明叛军。校军以一当十,英勇杀敌,所向无敌,一举占领东莞、石龙,肃清了沿途之敌,直扑惠州的重镇淡水。
黄埔军校官兵衣领上系着红巾,军装整齐,纪律严明,精神抖擞。沿途居民群众,十分热情,他们送水,送煮鸡蛋,送烤红薯。官兵们喝碗水,就留下一块铜板,接受鸡蛋、红薯也一律付钱。路边的土墙上贴着黄埔校军的布告,很多老百姓在围着看《安民告示》,上书:“我们既为救父老兄弟姊妹的痛苦才杀陈炯明,所以敢诚诚恳恳、明明白白向我们父老兄弟姊妹们宣告几件重要的事:不强拉伕役,付价购物,不用军用票,保障人民利益。三件请求:一、检举犯纪者,以便严惩:二、公买公卖;三、帮助本军。”
王家村是一个大村,全村几百户人家。这些年来受陈炯明之害最烈,一些村民第一次见到“校军”,以为又是“陈军”来了,于是家家关门闭户,不敢出来。
看到这种情况,蒋先云立即发动连队士兵四处张贴标语和安民告示,带领宣传团第一组唱起了《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校军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床板。
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禾田坏田产。
莫打民间鸡和鸭,莫借民间锅和碗。
村民见这支身穿黄军服,颈系红巾的部队一个个那么年轻英俊,和蔼可亲,与“陈军”大不一样,而且进村秋毫无犯,慢慢消除了戒心,渐渐聚集拢来,给士兵端茶水,腾住房,送食品,还有的跟校军拉家常。
蒋先云走进人群,大声向村民喊道:“父老兄弟们,我们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军队来了!我们是保护人民的,决不和陈军一样抽捐收税,也不和其他军队一样骚扰人民。我们出兵东江,为的是消灭陈炯明,为的是消灭残害你们的奸贼。父老兄弟们呀!我们今天要在你们王家村驻扎一晚,多有打扰,实在抱歉,望各位父老海涵!”
村民说:“没关系,我们受陈贼之苦久矣,你们来帮我们灭贼,我们应该支持!”
“你们缺什么就说吧,不要客气!”
部队刚住下,蒋先云发现有极个别士兵对老百姓的态度有些粗暴,还有的将战斗中私藏的枪支拿出来炫耀。针对这些现象,蒋先云连夜草拟了一份《诫勉将士令》,呈给蒋介石,说:“校长,东征是我们黄埔军校校军第一次对敌作战,军纪最重要。虽说这一路军纪严明,没发生什么大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再强调一下的好。我试着草拟了一份《诫勉将上令》,请校长审定。”
蒋介石接过《诫勉将士令》,看后高兴地说:“很好!你作为一个连的党代表,能为我这个校长想事,为整个校军想事,说明你有带兵之才。如果军校的同学个个都像你一样,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