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苏牧风、兰菁和司徒眉陪同奢香夫人离开巫蛊教后,晓行夜宿,直奔水西。
在路上十余日,进入贵州境内。只见沿途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路途越来越艰险。许多地方左面是悬崖,右面是峭壁,狭窄的路径,仅能容一人通过。有的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路径,人和骡马只能在崇山峻岭之中前行,真是人烟稀少,举步维艰,路途比之湘西境内,又不知艰难了多少。
由于沿途所见村寨较少,大家只好时常靠打猎为生。在荒山野岭之中打猎,偶尔会碰到一些居住在山洞中的穷人。这些穷人生活很困难。他们身上披着两块兽皮遮羞,不知道银钱为何物,不与外界进行交易,没有书籍记录历史。
这些人过着原始生活,渴了饮山泉水,饿了吃野猪,山羊等野物,困了睡在铺着干草的山洞之中,病了扯把草药煎水吞下。
他们很少种植谷物,即使在一些小村寨中,这些还处于非常野蛮的洪荒时代的人们,也只种植一些高山玉黍和高粱之类的东西。不会种植谷物,而且其种植方式也还是十分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每年春季放火烧山,然后用一根木棍在烧过的山野上戳出一些浅浅的小洞,再将玉黍种子丢进洞中,以后就不再进行管理,任其自生自灭。因此粮食产量极低,根本满足不了生活所需,一年当中,有半年没有粮食充饥,只能依靠狩猎和上山挖掘野草果腹。
这种穷困的情景,让苏牧风看了辛酸,奢香夫人也不断介绍百姓的穷困愚昧,以及自己想改变这一现状的想法。
苏牧风对其想改变这种落后状态的思路非常赞赏,只是觉得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事情,不知道她如何实施。于是问道:“不知夫人将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奢香夫人抬首望着远方,沉默半响,才说道:“我们水西、水东、乌撒等地如此贫穷的原因,是百姓穷不思变,而百姓为何不愿思变?是因为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偏僻的深山老林之中,与外界的交通极其不便,无法接触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脑子里没有先进的思维观念,所以世代墨守成规,不愿改变,也不知道如何改变。当今要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方法,便是先打通与外界的交通途径,使他们与外界的交往变得容易。然后再设法引进外界汉族的先进文化,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思维观念。如此下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便会得到大大改善。”
苏牧风点头赞道:“夫人此举若能实现,那真是奇功一件,必将惠及万世!苏牧风不才,愿助夫人一臂之力。”
奢香夫人大喜道:“我已经考虑好了,回去后便组织修建以偏桥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过乌撒达乌蒙;一条向北经草塘、陆广、谷里、水西、阁鸦、归化到达毕节。此两条驿道只要开通,我彝人便可直通滇境,将中原与云南连成一体。为我彝人的发展带来便利。但此事不但工程浩大,修建艰难,我最担心的是,此事可能会受到部分族人的阻拦和干扰,若能得苏兄弟相助,此事便已成功一半了。”
就这样,大约过了月余,众人终于进入水西境内,附近村寨和居住在山洞之中的村民闻讯蜂拥而来迎接。
水西土司大总管已聚集了一万多彝人武装,迎接奢香夫人归来。 总管一见奢香,便急急说道:“不知夫人此次进京结果如何?那皇上是否为夫人、为我彝人主持公道?我们已经组织好队伍,若夫人再不回来,我们便将向贵州府发起进攻了。”
奢香夫人瞪了总管一眼,说道:“我不是早说让你们等待、等待我回来再说吗?为何如此急不可待呢?”
总管道:“夫人!那马烨对你的鞭笞不但是对你个人的重大侮辱,也是对我全体彝人的重大侮辱,此仇不报,我等誓不甘休!”
奢香长叹一声道:“那马烨的心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他就是要逼我们反叛,好授其率兵征讨我彝人的口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狼子野心,我已经向皇上汇报,皇上已经将他召回朝廷,问罪处斩了!”
总管一听,有些不相信道:“皇上真的把那马烨给斩了?不是说他是当今马皇后的侄儿吗?难道皇上竟然不顾马皇后的面子,真把他给斩了?”
奢香夫人点点头,说道:“斩他还是马皇后要求的,这马皇后果真是一位大公无私的皇后,在其听了马烨在贵州处处与我水西彝人为难,并且鞭笞我的事情后,便上奏皇上,要求将马烨召回问罪。那马烨倒也没有否认,还说了一大堆他这样做是为朝廷着想的理由。所幸皇上和皇后都非常英明,并没有听从他的诡辩,下令将其斩首。我们水西彝人的大敌终于给除去了。为了感谢皇上的信任,也为了我彝人的发展,我已经答应为皇上修建两条驿道。过几天我们便商议一下,看如何修建。”
总管点头道:“若果真如此,我彝人之仇总算报了,至于修驿道的事情,这是一件大事,劝夫人再好好想想。”
奢香夫人道:“好吧,此事以后再说。”她然后来到广场高处,将马烨已经处斩,自己和彝人之仇已报之事高声向大家宣布了。
为了感谢大家的挂念,又吩咐大总管开仓拿出粮食犒赏大家,于是尽皆欢呼雀跃。随后奢香夫人又将苏牧风等人向大家作了介绍,要求大家要将苏牧风三人当作贵宾看待。
大家听夫人说苏牧风曾经挽救了夫人极其儿子,均非常感激。大总管随后便热情的将苏牧风三人引到土司府衙,安排了几间精致的客房让三人住下。晚上准备了丰盛的欢迎晚宴。晚宴过后又是盛大的篝火晚会。
次日起来,大家便在大总管安排的一名向导的带领下,到水西附近的杜鹃林中去看杜鹃花。
只见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异常灿烂,有的赤红,有的雪白,有的大如盘子,有的小如山菊。
几人在花丛中尽享春日的花香。中午便在附近一处村民家中随便吃了一些苦荞粑。下午大家回到土司府衙,奢香夫人已经安排了宴席,正在等三人归来。
饭桌上,酒酣耳热之际,奢香夫人谈起了修建驿道事宜,并征求大总管意见。大总管沉默半晌,才说道:“夫人刚刚回来,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夫人处理,而且如今是春播时节,修建驿道之事,我看还是日后再说吧。”
奢香夫人道:“府中大事,我去京之时已委托你办理,昨晚我已大概看了一下,你所办之事甚为妥贴,虽然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我日后处理,但我在路途上想了多日,那修建驿道之事再已不能拖延,虽然如今是春播时节,但凡事预则立,我们研究修建驿道事宜,并不会影响春播,如果大家对修建驿道之事达成共识,趁着春播先做好一切工具材料和其他物资的的准备工作,待春播结束,便可让民众着手进行驿道的修建工作了。”
大总管沉吟半晌,说道:“依奴才看来,这驿道不修也罢,虽然夫人曾经答应了那皇上修建此驿道,但我们可以写封奏折给皇上,就说这驿道修建非常艰难,无法实施,我想那皇上又不会亲自来此查看,就算来了,我们这里确实是山高路险,无法修建,我想他也会同意我们的看法,这样就把此事给拖过去了。”
奢香夫人脸色微红道:“此事并非我为了讨好皇上所揽下的差事,而是我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先进文化,感触我彝人的落后,因此决定修建驿道,加强与汉人的沟通和交流,学习汉人的长处,这事关系到我彝人日后的发展,因此才有此想法。”
大总管道:“我彝人祖祖辈辈在此已经居住了几千年,没有与汉人交往,我们生活得也很好,自从汉人来此后,我们的生活便不得安宁,我看那汉人的东西未必是好东西,不学也罢。而且,一旦修建好驿道,那汉人便能更快捷的到达我们的家园,更方便掠夺我们的粮食、马匹等资源。”
奢香夫人道:“大总管的担忧是有些过了,不错,我们祖祖辈辈是在此生活了几千年,但我们一直停滞不前,没有什么发展,我们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但外面汉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果我们再不跟上,今后便没有我们彝人的立足之地了。我们必须与汉人交流,与汉人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奢香夫人话还没有说完,突然听屋顶上一人大喝道:“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说八道,我们彝人在此立足了几千年,怎么说如果不与汉人交流,便没有我们彝人的立足之地了,我看要是你们修好了驿道,将汉人引狼入室,那时才是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呢?”
话音一落,只听屋顶上一阵响动,随后人影闪动,从屋顶上跳下两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