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辽州,益王府。
书房内,益王林世正看着两个儿子,威严的说道:“都说说你们的看法,这万寿节是要去还是不要去?”
益王的话音刚落,长子林承猛,就起身对林世正拱手说道:“父王,这万寿节断断不能去,之前林承乾派遣暗龙卫前来辽州,幸亏萧衡在暗中提醒,不然我们就麻烦了。”
“而现在萧衡已经被锦衣卫抓捕了,听说要凌迟处死,林承乾还下旨要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场观刑,恐怕咱们暗中的事,已经暴露了,若是前去必是龙潭虎穴。”
林世正看着面前的侃侃而谈的长子,有些欣慰,心想道:“没想到平时莽撞的猛儿现在也能有如此见解了。”
林世正缓缓点头,兴奋的说道:“言之有理,猛儿所言不无道理。”
林世正次子林承墨,也起身对林世正拱了拱手,恭敬的说道:“父王,王兄所言儿臣也极为赞同,但是也些不太妥当,还请父王斟酌斟酌。”
林承猛闻言,怒视林承墨,怒道:”二弟又有什么见解,说来听听,让父王看看你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想哗众取宠。”
虽然被林承猛质问,但林承墨依然显得胸有成竹,温文儒雅的说道:“儿臣并非故意冲撞王兄,还请王兄见谅。”
“父王,在乾渊祖制中,万寿节时各地藩王必须入皇城面圣贺礼,就算有事不能亲自前去,也要一位嫡子代而前往。”
“按照祖制,若是不去的话,轻则视为藐视皇室…重则视为造反之罪,若是因此被抓住把柄,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也给了乾元帝一个在明面上对益王府动手的理由了,所以儿臣以为,万寿节益王府必须去,但父王不能亲自前去,只能从王兄和儿臣中选出一人前去。”
“而王兄性格过于刚烈,不善计谋若是前去,恐会遭人计算,所以还是儿臣前去更为稳妥些。”
林世正听完,说道:“墨儿说的不错,现在的明面上,乾元帝的确不能对沐王府怎么样,要是因为一个万寿节就落下把柄,的确不妥,便依你所言,但是一定要记住,若是局势不利,立即离开皇城。”
“儿臣谢过父王,那儿臣先下去准备赶往皇城的诸些事谊了。”
林世正摆了摆手,说道:“去准备吧,墨儿。”
待到林承墨离开后,林承猛便说道:“父王,虽然儿臣与他关系不好,但此番如此凶险,让他去不好吧。”
益王瞪了林承猛一眼,然后说道:“别小看你弟弟,在这方面他比你强多了,你整天毛毛躁躁的,让为父怎么放心,别以为你私下排挤墨儿的事为父不知道。”
“猛儿,你身为嫡长子,以后整个王府都是你的,多与墨儿好好相处,等为父不在之后,你还要靠你弟弟帮你呢,若是没有容人之量,怎么成就大事。”
面对父亲的呵斥,林承猛不敢反驳,连连点头应道:“是…儿臣明白了。”
时光匆匆飞逝,很快便到了处决萧衡的那一天,皇城午门,午门城头早已准备好了皇椅,城下的行刑台也早已搭建完毕。
观礼台上,各部尚书、侍郎…皇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都到齐了,没有任何官员敢不来,就在这时,魏忠出现,朗声说道:“陛下到。”
随着魏忠的声音响起,所有大臣跪下高呼道:“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元帝先是坐下,然后才大手一挥,用雄浑的声音说道:“众卿平身。”
临近午时,夜锦辰带人押着萧衡父子来到行刑台上,对乾元帝拱手说道:“陛下,臣已将罪臣萧衡及其子萧政带到,请陛下下旨行刑。”
乾元帝起身,在城楼上俯视着跪在行刑台上的萧衡,出言问道:“你可有话要说?”
明知将死,但萧衡没有丝毫恐惧,只是眼神中闪过一丝遗憾,小声说道:“昭平,为夫要先走了,不能看到你醒来。”
萧衡说完对乾元帝大喊道:“陛下,老夫自知罪孽深重,愧对先帝,愧对陛下您,老夫无话可说,任凭陛下处置。”
乾元帝看着萧衡亦是有些钦佩,遥想几十年前,萧衡一身布衣,一步一步当上一国丞相,这种韧性与成就,几乎无人可比。
虽然有些钦佩,但萧衡这种残害皇族的行为,必须处以极刑以震慑其他人,乾元帝大手一挥,说道:“行刑!”
夜锦辰闻言答道:“臣遵旨。”
夜锦辰说完,示意身后的千户行刑,然后自己则是离开行刑台,来到城楼上,站在乾元帝的身旁。
负责行刑的千户,拿出一把锋利匕首,开始行刑,千户手中的匕首快速的挥舞,片刻间已经从萧衡身上割下十来片薄如蝉翼的肉片。
萧衡终于忍受不住,发出一声声惨叫,被执行凌迟的萧衡,虽然现在承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一般被凌迟的犯人,要不了几下,就会求死,萧衡虽然发出阵阵惨叫,但眼神依然坚毅,城楼下观刑的百官们,胆小着已经不敢直视。
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精神上的冲击,在看向乾元帝时,也多了几分敬畏,而在看向夜锦辰的眼神中,更是多了许多恐惧。
半个时辰后,城楼下观刑的百官,有无法忍受的官员想要离开,但在看到附近锦衣卫冷漠的眼神后,都不敢再有异动。
又过去半个时辰,魏忠站出来喊道:“午时三刻已至,执行斩首。”
锦衣卫千户闻言,拱了拱手,转身离开行刑台,刽子手也走上了行刑台,萧衡露出了解脱的眼神,随着一刀下去,萧衡终于得到解脱,堕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随着萧家父子身死,城楼下的百官们陷入了良久的沉默,过了许久,乾元帝起身打破了宁静,说道:“罪臣萧衡已经伏法,还望诸位爱卿以此为戒,忠君爱国,朕在此宣布今后凡是五品及以上官员犯死罪,皆以此刑效之。”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在乾元帝离开后,众臣皆是情绪低落,对未来感到了迷茫,毕竟乾元帝刚才所立下的刑罚,就是在场所有人头上的一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