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船坞中,一艘六百米长的箱式战舰被标注出37个弱点。
“缩小到四百米,装甲符合合引力折跃节点......”厉正功的手指在空中划动,虚拟模型突然爆出刺眼红光——不过还好,这次只是内容量不足的警告。
“又失败了?”张功然踢开满地数据板,“我现在倒是觉得那些老家伙说的对,你这就是天方夜谭!”
厉正功抓起桌上的栀子花标本,那是琳儿上次探望时留下的:“我想是因为我的终端不够专业。而且,如果那个实验数据是真实的话,我们根本用不着那样的巨舰......”
铃声骤然响起。一名白发教授的映像出现在眼前,无军衔的军服上似乎沾着一些污渍,经过翻译器翻译的声音有些生硬:
“小子,听说你连基因改造都敢公开写?”
“只是数学推演,福布斯先生。”厉正功将终端按进战术腰带,“除非您想让我引用那个内部发布的《星际战争公约》第......”
“闭嘴!”教授突然压低声音,“你再这样的话,早晚会有人要了你的命,那群虫豸什么都干得出来......”
“我只是个中尉……”
“但你是15年后的中将,也许是上将……”
自从向妹妹许下承诺——未来必将带她去寻找父母后,厉正功便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近代历史和科技的钻研之中,并着重于探究近代各个国家的用兵之法与战略之道。盘算着要给诸位校领导整个狠活。
当前地球各国以及联合国直属的太空部队所采用的战略模式几乎一致:以千米级别以上的巨型战舰作为主力,再搭配上百米级别的护卫舰,其目的要么是摧毁敌军舰队,要么就是护送本国的移民船只逃离战场。这种作战理念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巨炮战列舰海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然而,由于迄今为止人类尚未遭遇过外星敌对文明,已探明的外星文明信息亦如沧海一粟般稀缺。通过对这些有限数据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表明,绝大多数被发现的文明连二百米长的海船都未能拥有。
这一事实令部分高层决策者沾沾自喜、引以为傲。但厉正功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极力倡导大力推动太空战舰向更小尺寸、更高机动性发展。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指出太空作战是拼科技拼速度的,甚至提出可以用一艘几十米的飞船干掉千米级别的巨舰,但是在没有足够的科技支持下,这些也只能沦为空谈,只有一些老顽固还不依不饶,到处宣扬他们的主张。
这场论战从顶级大佬到底层学员都被卷了进去,厉正功所在的东方军事学院也不例外。
早有手眼通天的科学巨佬已经好几次找到算是志同道合的厉正功等人了,打算说服这些个毛头小子越过管理会在学校造势,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其他学员还好说,唯独厉正功对他们嗤之以鼻,甚至还引用《军校管理条例》,以军校生不得参与政府科学论辩为由,把好几个老家伙骂得那哭天喊地,连校长都惊动了,还以为厉正功怎么欺负这几位老科学家了。
其实厉正功的理论实际上远不止那些老科学家提出的战舰小型化灵活化,还有非常冷门的护航/舰队航母计划这一说,但是都被教员给封起来了,连厉正功也不知道那两篇论文在哪里,也不知道教员和校长的看法,因此厉正功从那以后就没有再提过这一想法。连那几位手眼通天的老科学家也不知道厉正功的全部理论。
厉正功设想很难实现:
首先:
舰队旗舰不一定要大,足够用即可。可是按照现在的科技,能担任大舰队指挥的话,箱式战舰大概要设计成六百多米长七八十米宽,才能容纳整个高级指挥层和舰队核心处理器另外就是厉正功提到的战机控制总系统。同时保证续航能力。
其次:
目前远航技术不发达,并没有电影里的折跃,而是通过能量在特殊的引力节点打开一个“虫洞”这个虫洞极其不稳定,目前实验的273个虫洞里面,可以做到永久保留下来的只有77个。
通过虫洞来快速航行,到目前为止最远也只能一次性到达一百一十几光年外的地方去,而且这种方式对战舰外壳要求很高,因此航母计划不管是外挂战机还是发射井式或者是机库式都难以保证战机和机库内部安全性。尤其外挂,那怕不是要天女散花?
第三点:
厉正功那篇论文整个设想蓝图不只是舰队,而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太空作战军的体系,一支舰队,不仅可以执行舰队决战和护航巡逻等任务,而且可以直接登陆敌方母星或者资源行星空间站等地方进行登陆作战。甚至设计了一些看似很离谱设计思维看似原始但是可行性高的大威力单兵武器,和一套完整的太空作战服体系。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
厉正功在第二篇论文竟公然指出要继续实行适当的基因改造不仅要延长人类寿命还要增强体质来方便星际航行和将来可能会有的星际联合体需求。
这篇论文给各教员都看傻了,主要还是因为基因改造,虽然几百年来口风有些松动并且在太空领域确实已经实行多年,但仍是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不人道、不文明”行为没有人敢公开发表支持的论调。
因此,厉正功的论文迅速被锁住后打入冷宫,虽然厉正功也被评了优,但是在一众评优的学员中,厉正功是唯一一个没有亲自上台领奖,而是通过名单公布宣布的。
不过教员和校长怎么想,厉正功可就不管了,现在的他已经沉迷在近代历史之中无法自拔了,用张功然的话就是:
这人魔怔了。
一连一个多月,厉正功没有再参加那么多非正式集体活动,也很少再找张功然探讨战术论文,而是醉心于近代历史和对自己无影无踪的那两篇论文的反思。有路过演播大厅的教员一眼就能看出:
不好!这小子又要写新论文了!
大多数教员们实际上非常兴奋,纷纷猜测厉正功下一篇论文会写些什么,虽然厉正功的很多看法在他们看来都有些“逆天”,但是打仗不能照着书本读,越是看着离谱的计策,好好利用就越有奇效。反正这篇论文跟学业也不挂钩,那就随便这小子写吧,写出点花样来让我们看看你的真本事,看看你是个疯子,还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接下来几天,有不少教员纷纷“不经意间”来到了演播大厅,然后和厉正功进行一些“偶遇”,可是眼睛却一直盯着3D投影的沙盘复刻和厉正功的模拟复刻看,嘴里也有一句每一句地闲聊。
再往后几天,甚至有几位教员还专门去找厉正功,时不时给厉正功指点一二,但是厉正功一问到当前的理论、科技和计划时便又纷纷打起了太极——他们想看看厉正功纯靠自己的想法能整出什么名堂来,因此以吴院长为首在内部约法三章:
1.谁也不能对厉正功的理论进行批判指点,他求教也不行;
2.如果厉正功对近代历史方面有任何疑惑一定要不遗余力进行解答,他还不满足的话那就记下来大家晚上一起开会讨论;
3.如果厉正功有什么特殊的资料需求一定要满足他,除非是知道了就得吃枪子的资料。
于是,前前后后又是一个多月,厉正功周围十几米就必然有一个教员,而演播大厅的管理员也“奉旨”每天询问厉正功资料查阅结果如何,是否还满意,如果不满意管理员就会悄悄上报给教员们,教员就会“随机”抽取一些学员开小灶分享一些高级资料,甚至为了保密还要抽两次,一次必定有厉正功的,一次必定没有厉正功的,但是每次小灶结束厉正功都会被刻意留下来整理演播室,然后再开一次小灶当作干活的“奖励”。
而在公共演播厅被教员学员围观的时候(在没有论文作业的时候写大型论文确实是件稀奇事)教员几乎会全员出动来防止有人干扰厉正功自己的思想。就连一个真正路过演播大厅的海军学院教员嘴还没张开就被太空学院的教员们推搡着走开了。得知厉正功在里面后急得他大喊:
“我是张功然的导师,厉正功同志找我学生张功然来的,他在设备潜水训练,我替他送东西来了,放我进去……”
厉正功对于教员们的心思可谓是心知肚明。要知道,他可是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才得以留在军官学校的。更何况,他那卓越的分析能力,即便是放在整个太空学院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倘若连这些都无法洞悉,那他恐怕真得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
而这整整一个月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风波,自然也传入了校长王坚耳中。尽管校长对厉正功充满好奇,但作为一名理智的男人,他实在难以认同那些教员们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乱来一气!
王坚也承认,厉正功确实拥有极为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甚至在某些特定问题的剖析上足以与教员相媲美。然而这段时间以来,这些教员惹出的麻烦事着实不小。只是由于缺乏可供参照的先例,再加上一些事情耽搁,最终校长也只好将这群教员召集到一起,好言规劝一番后,便回到办公室静候他们将厉正功的论文传过来。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厉正功在编辑完最后一个句号以后,又花了半个月才找到一个本院教员展示了他的论文,这篇论文让所有教员都很不解,因为他们发现这和他之前所查询整理的材料几乎是毫不相关。
而且这篇论文还有一个让教员们惊掉下巴的地方:这怎么是纸质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