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怒江遗城 第一章:西沙往事
书名:青乌先生 作者:柳无一 本章字数:5065字 发布时间:2022-04-12

我叫吴英雄,1964年出生在云南边境的一个小村庄,这里靠近怒江,是个偏僻的山中小村,父亲因为一场矿难遇险,对于他我的记忆很模糊,只记得戴个眼镜斯斯文文,手里总拿着一本黑色的书,母亲在我脑海里则毫无印象,父亲在我13岁时去了北方,出发时身上只带了那本黑色的书,没人知道去做什么。

矿难发生的一个月后发来消息,得知噩耗的奶奶便疯了,有时清醒有时神神颠颠,嘴里总喊着一些奇怪的话语,大部分时间就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坐着。

奶奶疯了以后我便寄养在了大伯家,父亲兄弟三人,大伯是退伍军人,曾经参加过西沙海战,也就是中越西沙群岛战争,当时战斗过于艰险,以至于大伯留下了残疾,左腿中弹不便行走。

二伯在西沙海战后的第二年就离开了村子,不知去向何方,大伯未曾娶亲,也没有子嗣,每当我问起父亲及二伯的时候,他总会严厉的训斥我,眉头紧皱,让我不要多问,也从未主动提及过他们,听村里老人说,二伯曾经在外地结过婚,不知为何又回了村子。

在我十八岁那年,村里的老书记让我去部队当兵,大伯也是罕见的主动找我聊天,让我参军,就这样,我开始了八年的军旅生涯,

1990年退伍复员后回到了村里,在武装部的安排下来到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安全保位工作,工作还算轻松。

复员后的一天,大伯托人带话让我回村,一到家就把我叫进了屋,打开了床下的一个土窑暗格,拿出了一本黑色的古书,这本书我曾在父亲手中见过,用羊皮作封面,翻开后不知是什么材质,时间并未在其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依旧栩栩如新,随后大伯说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秘闻。

古时候有一个宗门,具体出现日期难以考证,独立于世间,备受皇室推崇,只因这一派专为历朝历代皇室作堪舆定脉之用,未有皇室便有此派,历史上出现过惊才艳艳的人物,有风水大师,也有堪舆大能,大名鼎鼎的摸金校尉便是出自此门派,后在魏晋时期的一场门派变动中,分离出四宗来,分别是:鲁班匠人、青乌先生、鬼谷隐士、麻衣术师。

自门派分崩离析以来,各宗皆已隐退,如今已知的只有鲁班匠人的传人及青乌先生。

而我们家族便是传自青乌先生,相传祖上乃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堪舆大师,爷爷吴启山便是最后一任青乌先生,听说在59年去往西藏,后来就了无音讯。

四宗术法各有千秋,都是传自正统,经过千百年的后人完善,逐渐有了各自的体系,对于堪舆之法也不尽相同。

古书原为一本,后来祖父吴启山将书分为三册,此书上中下三册在文革时期不慎被损毁,而我此时手中拿着的便是上册,另一册在我父亲手中,三册加起来七十二术只得十术。

我手里这边古书就是传下来的青乌七十二术,其中只有五术,据大伯说,青乌七十二术,每一术都可分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便是只得五术,辩风知水,觅龙捉穴也不在话下。

随后大伯从怀里拿出了一块黑色的甲片。

这块甲片你收好,大伯郑重的将甲片递给我道。

接过黑色甲片端详,材质似金似玉,通体刻满了看不懂的文字,像是篆文,貌似又更古老,甲片似乎遭到过损坏,约莫三分之一的地方有残缺。

大伯点燃了旱烟,坐在床上叭叭的抽起来,眯着眼回忆起了往事

1974年,正值西沙海战,根据作战指挥部的命令,要求我们歼灭敌军一个小分队,我带着一个队伍,一路追击那些越南士兵,直到天色渐暗,我们追到了一个岛上。

当时天已经渐渐的暗了下来,这里位于西沙附近的一座小岛,而我们身负歼敌的任务,大家看到前面黑漆漆的丛林都有些害怕,我当即端着枪带头冲了进去,连追带赶的,总算是击毙了越南的那几个士兵,却不料自己也迷路了,黑漆漆的丛林,借助月光勉强能看清一点周围的场景,一开始以为身边的是石头,凑近看都是巨大的石像,长满了青苔,不知道在此处矗立了多久,石像的形状非常奇怪,有的是人形,有的是兽形,中间最大的一座约莫两仗高,周围的石像都面朝它,像是跪拜一样。

侦察兵王文武好奇的触碰了一下中间的石像,却不知按在了什么位置,只听周围咔咔的声音响起,在寂静的丛林中格外刺耳,石像脚下的石板缓缓打开了一个入口。

就在大家愣神的时候,王文武凑到我耳边说道。

连长,这地下是不是有啥宝贝,俺听村里老人说,像这种都是古墓,真要是找到金银财宝啥的,回去就能取个胖媳妇了。

我瞪了他一眼,这底下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是福是祸还不知道,别瞎说,让大家原地休息,等会找出路回去。

王文武见状挠了挠头,瞅了一眼黑漆漆的洞口,便去安排大家休息了

乘此机会,我找来周围的枯枝,点了一个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前,拿着一根火把,我凑近了那个洞口观察。

这是一个四方形的入口,底部有台阶,台阶通体灰色,不知是什么材质,思来想去觉得既然来了,碰到这种奇事当然要下去看看,便招呼王文武带上武器装备,一同下去,同行的还有三人,周军,陈海,何平,地面上留一人守卫。

下到台阶,穿过一个甬道,走了约几十米,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掉入了一个坑中。

连长连长,王文武焦急的在外大喊。

我没事,挥手向上面示意自己安全后,捡起掉在地上的火把,观察周围的情况,这是一个人工挖掘的的坑洞,圆形,高约两三米,宽约两米,底部中间有一个半圆的凸起。

没多久王文武也下来了,连长这是啥,王文武好奇的拿脚踢了踢那个半圆的球。

别动!我急忙伸手阻止,却来不及了。

只听上方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像是甬道坍塌了,同行的侦察兵周军离洞口近赶忙跳了下来,另外两人没来得及,只听一声惨叫,便没了动静,这时候坍塌还在继续,圆形坑洞猛的向下落去。

不知过了多久,我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地宫之中,身边是王文武和周军。

探了探呼吸,二人还活着,只是昏了过去。

点燃一个火把,我起身看了看,这是一个墓室,中间摆放着一个棺椁,与常见的棺椁不同,这个是立起来的,棺椁前摆放了一个石盒。

凑近了看,棺盖的表面很光滑,棺身雕刻了花纹,棺盖上写了一些文字,应该是介绍墓主人的生平,四周除了石盒空空荡荡并无其他物件

没多久王文武他们也醒了过来,看到眼前这个场景惊呆了。

连长我们是不是要发财了,王文武激动的说道。

闭嘴,要不是你乱动,陈海何平怎么会死在上面。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是隐隐作痛,陈海何平都是我们同甘共苦的兄弟,一起经历过大小十几场战斗,没死在战场上却倒在了这里。

气氛变的压抑起来,周军出来安慰我们,人已经死了,我们活着的要抓紧出去啊连长。

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我招呼他们二人过来,一起寻找出口。

找了一圈也没发现有什么出口之类的,连个耗子洞都没有,墓室的空气本就稀薄,此时大家体力耗尽,背靠棺椁坐在地上休息。

连长要不我们把这个石盒打开看看吧,王文武说道。

我一下来就发现了这个石盒,怕出变故一直没有打开,现在被困在这里,沉思了一下便决定打开石盒看看。

盒子不大,打开后竟然都是玉石金器,看年代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甚至更久远。

王文武颤抖着手拿起一个玉杯,口中喃喃道发财了,周军也被这些物件锁定住了目光。

见他二人这样,我叹了口气道。

等出去以后这些东西交给陈海何平的家人吧,没记错的话何平的娃娃才两岁,陈海家里的老母亲也常年重病在床,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一家老小可怎么办。

听到我的话后周军点了点头,起身继续寻找出口去了,王文武也恋恋不舍的将手里的玉杯放下,转头时眼里闪过了一丝奇异的光芒

找了许久始终没找到出口,唯一没搜过的就是眼前的棺椁了,想了又想我决定打开它,毕竟现在逃出去成为了我们唯一的想法

喊来两人,我们合力打开了棺椁。

里面存放了一具古尸,以及大量的陪葬品,比石盒内的还要多

并且在棺椁打开后,墓室里出现了一个坑洞,大小足够容纳一个人进去

而我的目光却紧紧地盯住了尸骸手中握着的一块黑色甲片

这便是这个甲片的来历,老爷子敲了敲旱烟,又装了一点烟丝进去,叭叭了两口说道。

那后来怎么样了?我好奇问道。

后来...那王文武被财宝迷失了心智,在棺椁打开后竟然想要独吞,我与他缠斗中被他一枪打在了腿上,从此这条腿便废了,周军为了帮我挡枪,也被他打死。

老爷子拍了拍残疾的左腿道。

人千万不能贪心,老话说的好,满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那王文武拿了石盒内的玉石金器,又想拿墓主人的陪葬品,结果突然浑身抽搐倒在了地上,脸色发黑像是中毒,没多久便一命呜呼。

那你怎么没中毒?!

大伯笑了笑,古代有些墓主人会给盗墓贼设下陷阱,如果心正不贪,拿了石盒内的玉石金器就走,便不会遭此祸事,如果像那王文武,拿了石盒内的还想要棺椁的陪葬品,就会得此下场,追根究底这是一种混合的毒药,如果只碰其中一种便没事,二者叠加在一起就会产生剧毒。

后来我只取了这个黑色甲片,用布包着,回到了部队,向组织交代了来龙去脉,但是甲片并未交出,后面组织上也派人去找过那个墓室,却发现那里已经沉入了大海,留在地上守卫的那个人也下落不明。

大伯严肃的告诉我,对于这件事要绝对保密,当初取甲片也是因为它和祖上记载的一件事物有关,偶然间在书籍中见过甲片的图案,具体的还要问我父亲,只有他得了祖父的真传,知晓一些内幕,大伯二伯出门闯荡去了,并未钻研。

收好古书和甲片,告别了大伯后我便启程去了赵海家,此次回来一方面是看望大伯,另一方面是找童年好友赵海,他是我的发小,小时候一起掏鸟蛋抓野兔,山里打鸟水里摸鱼,后来我去参军,这些年都是写信联络,许久未曾见面,因为他的嘴比较大,又是个话痨,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叫他大嘴。

来到大嘴家发现门没关,这小子又在捣鼓啥呢,好奇的推门进去

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地的零件,院里的桌子上还摆放了一个机器,听到推门声,大嘴回头一看,见到是我很是惊喜

你小子变壮了不少,回来了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大嘴上来就给了我一个熊抱。

刚到刚到,这不就马上来看你了。

小时候被别的孩子欺负,大嘴都会给我出气,因为他年长我几岁,所以内心中我一直把他当哥哥看待,当然了,更多的是兄弟情

感动之余也很惊讶,大嘴竟然胖了许多,追问起缘由才知道,这小子成天在家研究机器,加上山里最近野物不知为何多了起来,隔三差五的就去整点野味,身材慢慢就发福了起来。

来来来,给你看看我最新研发的电热水壶,大嘴拽着我走到了院子里的机器旁

从小到大赵海就喜欢研究各种机器,小到手电筒,大到电视机,这些年没少折腾,当然也没少挨揍。

我跟你讲,这个东西通上电,就能烧开水,可比那煤炉好用多了。

桌子上放的是一个金属的铁壶,应该是找老李头定做的。

大嘴说着就打开了机器的电源

砰的一声,铁壶的底座冒出一阵白烟,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电火花,一阵焦糊味传来。

不应该啊,电压调试过很多次了,怎么就这次出问题了,大嘴一边嘀咕一边弯腰检查。

我赶紧拉过他,不然这小子得折腾一天。

我还没吃饭呢,到饭点了咱们整点吃的去,野兔肉可馋死我了,说着我就拉他出了门。

到了村后面的林子里,为了这口兔肉我可等了几年了,从包里拿出弹弓就开始搜寻兔子的踪迹。

当兵时连队里我是唯一的一个神枪手,可能是天赋吧,打的很准,为此还受过领导的表彰,拿过嘉奖。

老吴你看,那有那有,胖子赶紧抓着我的衣袖指向西南方。

好家伙,确实是一只大灰兔,这小子眼还挺尖。

拿出小刀剥好皮,就着附近的小溪洗干净兔子,我和大嘴就架起了火烤兔子。

我说你小子怎么还带调料出门。

看着大嘴从兜里掏出一个罐罐,熟练的给兔子抹调料,我好奇问道。

习惯了,这两年不知怎么回事,村里周边的动物多了起来,我就自然的带着调料出门了,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能踢死一只野鸡,大嘴心不在焉的回答道,眼神有点闪躲。

你调料哪来的,是不是老李头家买的,我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嗯,是老李头家...

听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不对劲,大嘴也反应过来了,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老李头家世代打铁,你跟我说去他家买调料。

眼瞅着圆不下去了,大嘴只好坦白,从兜里掏出了一枚铜钱。

有一天我突然在溪水里发现了这个,说着大嘴将铜钱递给了我。

然后我就顺着溪水上流一直走,水里都是这种铜钱,我拿着到城里,找马大胆换了钱,后来就经常过来捡,有时候白天来不及回去,就直接在外面打两只兔子对付一下,随身带调料也成为习惯了,大嘴边说边继续给兔子抹调料。

马秃子那个黑商你还找他,看着手里这枚铜钱,我好气又好笑。

我也是没办法啊,城里只有他一个人倒腾这玩意,其他地方都出不了手,差点还被黑子盯上。

黑子就是黑市里专门挑大嘴这种没背景的人下手,威逼利诱从老百姓手里拿古董的贩子,基本是都是三五成群,一个领头的带着打手。

这个铜钱看着很眼熟,好像在哪见过。

咋,难不成你还盗过墓?大嘴瞥了我一眼,继续抹兔子。

对了,这个铜钱和所里近期展览的一批文物很相似,我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所里接待了一批贵宾,接收了一批这种铜钱,还有一些金银玉器,风格年代都差不多。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叮嘱胖子吃完赶紧走,回程的时候这小子非要跟我一起,说是去城里见见世面,瞥了一眼,看他那贱笑的样子就知道没憋好屁。

就这样,告别了大伯,我们踏上了返程的归途。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青乌先生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