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下起小雨,乌云压过头顶,忽然想起七十里外的老妈,她在织毛衣,还是在搓麻 将呢?
六年前,也就是初一的时候,望着茫茫的星空,付山会不争气地落下泪来。
曾经从未住校的他,在那一刻,多么渴望老妈出现在眼前。
家这个东西,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么奇怪,你在里面,非常讨厌,你不在里面,每天想念。
计划月假回去一下,不是因为想谁了,而是想把对未来的打算,给不通情理的父母说一说。
他知道父母是不会同意的,他们只想让他考上大学,然后在邻居那里炫耀一下。
这是唯一能证明自己家孩子有出息的方式,所有大人都在为这个拼死拼活。
晚自习是物理,最让人感到玄乎的就是这个,学着学着就学不会了。拿出泛黄的诗词全集,无聊的在上面重温每一句。
思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多出来的人影是何方神圣?,莫非李白又喝高了?只能说,李白那酒仙,脑子里装的小宇宙,既浪漫又旖旎。
感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杜甫,从青丝混到白发,自己温饱都没解决,却依然盼望老百姓能过上小康。
一生经历八位皇帝,六聘不起的张养浩,在宦海里浮上来,沉下去,沉下去,浮上来,看明白朝代更迭,悲欢离合。
年轻时意气风发,敢直言坐办公室的官老爷和在街头卖豆腐老大爷,都不允许点灯。
在那个时代,敢这么玩的不多,敢这么玩还有好下场的更不多。
付山左手捏着书纸,右手挖着鼻孔,看着张养浩那句仿佛是病句的名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朝代衰亡,百姓也会跟着受苦,这很好理解,因为这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朝代兴盛,百姓为何还是受苦呢?
用手把自己拍成脑震荡,也想不明白此句深中之意。当时情景怎样?灵感从哪里来?只能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张养浩在奔赴救灾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不久之后大病死去。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当时的他已年近花甲,一生清正廉洁,世事洞明,定不会乱说。
然而,走投无路却没有选择自杀,就是最大的英雄主义。英雄也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战胜人性的时候,而不是煽动人性的时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个关于惜别,一个关于心境,付山觉得这两句诗美得不可方物。
物理老师说,对女人不感兴趣的牛顿用三棱镜发现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这些带颜色的光合在一起又变成了白光。
老师问,同学们从中悟出来什么哲学道理?作为理科低能儿的付山被问的一脸懵圈。
老师说,这叫无中生有,有极成无。
黑鬼色眯眯地伸过头来说,光的颜色我不感兴趣,人的颜色我很是喜欢,比如这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觉得很有道理。
付山问怎解,他说,这很好理解嘛,就是明骚和闷骚的区别呀,一个人看起来好 色,也许不好 色,一个人看起来不好 色,也许相当好 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话出自佛家,付山认为应该从佛学的角度去理解。
思来想去都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他突然想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犹如被雷电击中,天灵盖上冒金光。
他顿悟:多年以后,东边山头的老和尚心里依然想干西边山头的老尼姑,这便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面的道理和光的色散一样。
比起把时间用来看正经书的同学,付山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他觉得看闲书也可以得到知识,只不过别人喜欢看正经书,他喜欢看闲书而已,就这么点不同。
对于喜欢的事情,你会时刻坚定并默默的完成下去,无需他人提醒。
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就好比老妈强行给你安排的相亲对象,你死活不嫁。
每天都在无聊重复,时间仿佛忘记转动。那种难受在付山合上书的那一刻尤为强烈,他又不知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抬头看过去,老师的眼镜马上要掉在嘴巴上了,前三排的同学都揣着一颗人定胜天的心。
女生们发誓,高考过后,一定要化一次妆,男生们计划,考试完那天晚上就去网吧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