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雁过 > 游定陵记
游定陵记
书名:雁过 作者:南山昱 本章字数:1953字 发布时间:2022-04-16

闲来读书,喜读文史一类。我常神游于书中所绘江山更迭、朝代兴衰的轨迹感慨流连,也常为直臣骁将、名士风流击节赞叹。但书写的再精彩,终究是浮在表面,过多的欢喜或感伤终归显得酸腐。



就如你不曾亲见过寂廖广漠,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就如你不曾去领略过古战场的苍凉萧肃,就不会真正懂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凉。是以,古来学人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去年购书时,偶得《风雪定陵》,作者以如七弦琴音般清泠触心的笔墨,带我穿行大明万历与建国初期500年的时空,神游中,我忽而惊叹忽而泪水潸然,以至于很久很久之后,我偶然想起从未曾见过的定陵,脑中却有一幅清晰的画面:陵园掩在苍茫的山峦间,夕阳的余晖投射在神殿屋檐上的兽角上,只留下落寞和苍凉。



我还在惆怅中,近日却忽得机缘,前往京都揽胜,定陵之行是忽然而至了。



我去定陵时,是到京翌日下午。骄阳还高高的挂着,光芒无比的炽热。我眯着眼睛,有些茫然的站在陵园门外,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发起了呆。这些,不是我想像中的样子。



怔了一会儿,我独自觉得好笑,我带着怀古凭吊的心情来到一个人气旺盛的旅游景点,怎能适宜?讪笑一声,慢慢的排进长长的,检票入场的队伍。



待进入园内,我见青山如是,松柏青翠,殿宇巍巍,想象中帝王之陵的气势威严万千都映在眼中,但那些我以为的所谓的寂寞,所谓的苍凉,并寻不见。



怎么会寂寞,又怎么会苍凉呢?你看,那高音的导游喇叭,那喧闹的人声,那嬉笑的情侣,那耀目的闪光灯。



什么寂寞苍凉,是我独自的想像罢。我又讪讪独笑了一声,跟随着人流往地宫去。



一进入地宫入口,有一股阴凉之气忽来,仿佛如六月天迎头浇下一盆冰块。沿台阶而下,愈下愈觉潮湿阴冷,待层层深入,足下了四层楼高,才下到定陵的主人--明万历及其皇后的地宫中。



定陵地宫规模宏大。有前后左右中共五殿。其中的后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 正如史中所载,万历帝宠爱一生、不惜罢朝对抗群臣、临终时尚心心念念期望同陵而葬的郑贵妃,却未曾得伴身侧,他的儿子和他的臣子并没有遵从他的遗愿,而是在郑贵妃薨后,独葬别处。



万历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和臣子竟如此忤逆,抗旨不遵。他大概也没有想到,半个世纪之后的考古人员会开启他长眠的地宫,并打开他的棺椁,试图研究他的身高,面容,疾病等等一系列的历史谜题。



但是他更想不到的是,考古人员还没有研究出什么,一场浩大的文化运动开始,愤怒的红卫兵们冲了进来,将他封为“地主头子”,将他的尸骨付之一炬,将棺木掷毁于山间悬崖。



历史就是这么难以预料。这么波涛诡异。然而历史的车轮隆隆,却从不曾停止,任何人都将在历史的前进中成为一缕烟尘,哪怕你曾是至高无上的帝皇,或是主宰生杀的骁将。



我缓慢的走着,踏着脚下泛着阴湿的地板,寻着《风雪定陵》中带给我的,发掘、开启地宫的记忆。金刚门,甬道,配殿…一处处都似静止无声,却一处处都带着沉重而丰富的曾经。曾经在这里,共和国的青年考古学者,满怀热血,日夜辛劳,经霜沐雪,只想为新中国谱下考古新篇;也是曾经在这里,他们的青春和梦想却在民族文化的浩劫中,沾染了鲜血,屈辱和悔恨。



他带着最初为共和国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景,受命发掘定陵地宫,却以文物被毁,万历帝尸骨无存为苦涩的结局。当年考古发掘队队长赵其昌,在劫后余生、垂垂老矣时,在定陵空旷的大殿前,默默流下混浊的眼泪。



而当时的主管人历史学家吴晗,直至临终,依旧难释悔恨。



但历史如烟,多少眼泪爱恨都终已远去。如今的定陵,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每年迎来千千万万的参观者。也许,定陵不会再复有悲凉和寂寞。



我缓缓的踱着步子,沉浸在万千的思绪中。眼前和书中的景象慢慢重合,又慢慢分离。我仿佛再一次穿越了500年的光阴,沿着历史车轮碾过的辙。



“看这里,对,来,笑一个!”我被一个声音惊回现实,发现自己已走到金刚门前,而眼前,正有一对夫妇欢笑着给怀中的幼儿拍照。我有些惊愕,但我还是沉默了。



历史既已远去,定陵也已由悲伤的曾经转换为人气旺盛的景区。在景区中的任何欢乐愉悦都是有理由的吧,只有我这个满腹感伤,追怀历史的人,显得这么不合时宜。

定陵的悲伤已经远去,民族的创伤也早已愈合,只留下浅浅的疤痕。



那么此刻,我的定陵之行就应该结束了。

我沿阶而上,离开了地宫,离开了定陵。走到陵园门外,和定陵名牌留下张合影。记下我曾来过。


坐车回京时,天色依旧光亮耀眼。我望向窗外的苍山连绵,脑中又浮起那幅画面: 定陵掩在苍茫的山峦间,夕阳的余晖投射在神殿屋檐的兽角上,只留下落寞和苍凉。

喧嚣过后,人声远去,夕阳下的风雪定陵,我所认知的定陵,不仅仅是定陵吧,而是民族浓缩的记忆,是家国命运的沉浮,是历史隆隆走过,辗下的深深的辙。



我沿着辙走着,努力找寻着,在历史尘埃中,家国与生命的来与去。

甲午夏。月在辛未,日在丁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雁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