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九)凤兮凤兮终是一凤(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099字 发布时间:2022-04-23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七集

 

也不知过了多久,面沉似水的道长猛地将手中的供词扔了出去,朱七写的信里好歹多少还能稍为粉饰个一二,看完手里的这份儿供词,道长方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惊喜,此刻真恨不得薅着徐阶的脖领子把这些供词都甩在他脸上,让他好好给解释解释,什么特么的才叫惊喜,什么特么的叫“赵贞吉只是给前方供给军需”。盛怒之下的道长把门外的锦衣卫喊了进来,想问问浙江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两个锦衣卫一进门便瞥见散落了一地的供词,立刻双膝跪倒一个长头磕在地上,“审案的时候你们在吗?”,道长的声音从头顶上缓缓飘了过来,一个锦衣卫趴着答道,“回万岁爷的话,前一次审了三堂,奴才们都在”。都在就好办了,是时候让人肉摄像头开启回放功能了,道长接着问道,“一个案子,为什么当时赵贞吉、谭纶送来的是一份供词,海瑞、王用汲送来的又是另一份供词?”

 

其实道长真正想问的是赵贞吉的态度,浙江的案子,这姓赵的是真心想拦没拦住,还是拉着姓谭的跟那个海瑞唱了出双簧。如果是真心想拦没拦住,那属于技术跟能力问题,还勉强当的起一个“贞”字;如果是故意唱了出双簧,让海瑞站在台前扛雷,自己躲在后面捡便宜,那就是立场跟态度问题了,“不二”也就变成“真二”了。那锦衣卫一五一十地说道,“回万岁爷的话,当时赵贞吉、谭纶审的郑泌昌,海瑞、王用汲审的何茂才。回头两个人的供词一对,口径不一样,赵贞吉和谭纶谁都不愿将海瑞审的供词送上来,那个海瑞说《大明律法》载有明文,钦犯的供词一个字也不能改,改了就是欺君。赵贞吉和谭纶只好和奴才们商量,将供词不要送通政司也不要送内阁,只能直接送司礼监。司礼监果然将海瑞审的那份供词打回了,命浙江重审。”

 

这位人肉摄像头老哥,你确定是“赵贞吉和谭纶谁都不愿将海瑞审的供词送上来”嘛,我怎么记得当时谭大人捏着海老爷那份儿供词说的可是,“我看何茂才这份供词,可以立刻呈交朝廷”呢,这也就是四集之前的事儿,这么重要的细节竟然都给记错了,老哥你这怕不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吧。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年头连锦衣卫都开始欺君了,这不是欺天了嘛,也不知道是不是收了谭大人什么好处,一门心思地帮那姓谭的洗地。道长脸色稍缓,却仍有些狐疑地望着锦衣卫,伸出手轻轻点了点,不徐不疾地问道,“重审的时候,赵贞吉为什么不审,谭纶为什么不审,你们也不看着,还是让那个海瑞重审?”这就是诛心之问了,其实答案是明摆着的,浙江的这趟浑水连朱七这个武夫都避之唯恐不及,又何况人家那两个饱读诗书的清流呢,谁也不是傻子,对吧。

 

道长问的这话确实不好回答,总不能说大家一怕得罪道长、二怕得罪裕王、三怕自己担责任,正好姓海的那厮啥也不怕,索性就让他去堵抢眼了,那锦衣卫只能硬着头皮推说自己不知情,想着和一把稀泥看看能否蒙混过关,“回万岁爷的话,这些情形奴才们无法知晓。因为在重审的时候,奴才们已经在押解杨金水进京的路上了,这份重审的供词是赵贞吉派的驿差昨夜追到潞河驿才交给奴才们的,叫奴才们转呈司礼监。”道长对锦衣卫的回答不置可否,接着问道,“既叫你们送司礼监,司礼监怎么不拆开来看一看?”道长这就是转着圈儿的在套锦衣卫的话,想问问陈洪接到这封奏疏,究竟是个什么反应。

 

那个锦衣卫愣了一下,和身旁的同伴对视了一眼,确认过眼神,都是想要弄死陈公公的人,刚刚还在司礼监被陈洪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一肚子的无明业火正愁找不到地方发泄呢,想不到这现世报来的如此之快。另一个不曾发话的锦衣卫接过话头,郑重其事地答道,“回万岁爷的话,吕公公不在,陈公公本想拆来看,被黄公公阻住了。”轻飘飘一句话信息量却极大,因为吕公公不在,所以陈公公膨胀了,以为自己可以在司礼监为所欲为,本来他是想拆来看的,却被英明神武、刚正不阿的黄公公拦住了,就这么个事儿,道长您品品,再仔细品品。


道长刚才一直关着殿门在精舍内和徐阶斗心眼儿,想不到一眼没看住,竟差点让陈洪这厮给钻了空子。浙江这案子,哪怕就是钦定的审案人员,一个个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能躲就躲,偏那陈公公不知道轻重缓急,不但不回避,还一个劲儿地抻着脖子往前凑,黄鼠狼上赶着给鸡拜年,你说他安的是个什么心。道长心中一个激灵,眼中寒芒乍现,坐直了身体盯着那锦衣卫问道,“陈洪想看?”。眼见道长是这般反应,那锦衣卫心中暗喜,随即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不动声色地开始给陈公公上眼药,“回万岁爷的话,陈公公说以往的奏疏司礼监都要先看过后再奏呈皇上。只因黄公公说了一句,说吕公公如果在,这样的奏疏也不敢擅自拆开来看,陈公公这才让黄公公直接呈给万岁爷了。”一褒一贬、一捧一踩、一黑一白,那锦衣卫还刻意把吕公公也搬了出来,轻飘飘几句话就把陈洪在司礼监肆意妄为、作威作福、欺上瞒下的丑恶嘴脸,给勾勒的活灵活现。所以说职场上尽量要多栽花、少种刺,平日里也须谨言慎行,免得莫名其妙就被手下人给黑了,自己却还蒙在鼓里。

 

道长闻言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盘算了一阵,心里不禁暗叹一声,这陈洪果然还是年轻了些,像掌印这种事儿到底还是把握不住阿,看来需要再敲打敲打,回炉历练一番才行,随即又改口问了句“杨金水呢”,锦衣卫接着答道,“回万岁爷的话,杨金水疯得厉害,陈公公让两个太医在试探他,说先要看看他到底是真疯还是装疯”。本来陈洪想拆奏疏这事儿,道长都已经翻篇了,皱着眉头换了个话题问,没想到陈公公又被锦衣卫狠狠地补了一刀。杨金水疯得厉害,这可是浙江一众官员的共识,是不是装疯,大家心里都有数,连海老爷都选择了保持沉默不去戳破,想不到锦衣卫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把人送进了司礼监,反而是那陈洪跳出来挑三拣四、横生枝节,还故意找了俩太医来试探,这是摆明了要把杨公公装疯的事儿往秤盘上送阿。如果陈洪真的从医学上成功证明了杨金水是在装疯,织造局暗中参与毁堤淹田的事儿暂且不提,是不是先得让杨公公给解释解释,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织造局总管不做,非要装疯卖傻地作践自己,如此这般匪夷所思,他究竟是想掩盖些什么呢。

 

这陈洪还真是能作,什么事儿都要掺和一手,这搅屎的功夫怕不是跟那个谭伦学的吧,道长面沉似水,眼中一缕寒光忽闪忽现,不动声色地试探道,“杨金水是你们押送回来的,你们说,他是真疯阿还是假疯?”这一路上俩锦衣卫和杨金水,朝昔相伴足有半个月的时间,杨公公到底疯没疯,他俩自然要比太医院的那俩蒙古大夫更有发言权。那锦衣卫跟旁边的队友默契地对视了一眼,俩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不只是奴才们,赵中丞他们都知道,杨金水确实是疯了”。“杨金水确实是疯了”,这就是赵贞吉、谭伦、海瑞、朱七等办案官员给出的标准答案,也是各路人马在不断博弈中形成的最大共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千夫所指、众口铄金,谁还在乎事实如何呢。

 

另一个锦衣卫见缝插针地又找补了一句,“启奏万岁爷,来的时候我们也商量过,先找个太医给他看看,免得把不干净的东西带了进来,惊了圣驾”,这就叫欲盖弥彰了,表面上看是在帮陈洪开脱,其实还是在上眼药,宫里的太医又不是茅山道士,这降妖佛魔的事儿也轮不到他们管。不干净的东西宫里确实有,不过不是从外面带进来的杨公公,就是那司礼监的陈公公,说穿了还是敌在国会山那一套,能惊动圣驾的不是“芳草”,而是司礼监的内鬼。“立刻把杨金水押来”,道长直起了身子甩了甩袍袖,不耐烦地说道,“朕倒要看看他能带来哪路神怪,叫黄锦一个人把他带来”,锦衣卫扣头答了声“是”,便缓缓起身告退。道长也是真心的不容易,连审问个疯子这般的小事,底下人都办不利索,凡事都要事必躬亲,实在是辛苦的不行,心里明明骂着MMP,偏偏还要嘴硬,说什么“要看看他能带来哪路神怪”,最后还要嘱咐一句“叫黄锦一个人把他带来”,这是生怕陈洪再整点什么幺蛾子出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