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内陆之行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7736字 发布时间:2022-04-26

绍成元年就是为了反击夷人入侵,进而是整肃崔家,也因此马敬功的重心就在这两件事上,然而这一年也还有其他的事情。

绍成元年五月七日,张祎澜为马建洵生下儿子,取名为马朝明。

八月,武朝的泰天皇帝再度去世,因其无子由其亲弟弟即位,第二年改元为祯兴元年。

晋国得到消息是在当年的年底了,而且还得到消息,多年来一直在朝中为晋国说好话也收礼的大总管卫完武不久也被贬,看来这个皇帝似乎颇有振作之心,而其对生前但凡与卫完武有关系的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对于晋国,这个皇帝不知道多少,但是他知道晋国多年来一直孝敬卫完武,因此恨屋及乌,对晋国的印象自然也不会太好。

为此马敬功决定有必要派人去改善一下,至少是探听一下情况。

此次出行由沈寿容领衔,王飞柏、马建洵、杜怀义和张瀚民跟随。

张瀚民在去年科甲及第,位列二甲第五名,马敬功对儿子的这个小舅子的事情已经听说了,在他中进士后下令他进入王府做王府的属官。

而此次出行,马敬功特意让儿子马建洵也去,但是因为其身份特殊,所以他排名在第三,一切要听沈寿容节制。

虽然马建洵的儿子还不满周岁,但是马敬功还是让儿子出发了。儿子去南洋已经走了一趟了,对南洋已经有所了解了,而下一步就是武朝,只有他去武朝再了解一番,才能更好的熟悉晋国的内外事务。

绍成二年正月十七日,沈寿容等一行从光宁港出发,准备前往武朝大京城。

按照正常的航向,他们一般是先到岚山岛,然后到闽州府办理相应的手续然后才能北上的。

不过此次途中因为风浪,无法抵达岚山岛,只能向南先抵达了金龙岛。然后经过福全城才到了闽州府,因此时间上有所延误,抵达闽州府已经是二月十日了,而在办妥相关手续后,已经是二月底了。

三月一日,沈寿容等一行从闽州府才开始北上。

从闽州府到了建江府是三月二十日。

闽州府所在的双海省,以及浙东及江海省首府建江府都是富庶繁华之地,虽然赋税已经很重了,但是在这东南繁华之地,照样是醉生梦死,歌照唱舞照跳,该吃吃该喝喝,什么也不耽误。

到了建江府的时候,沈寿容问马建洵是否有兴趣到秦淮河一走,那是全武朝甚至是全华夏最烟花酒绿的地方了。

马建洵没兴趣,然而王飞柏有兴趣,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去看看也可惜了,马建洵不忍心驳他人的面子,就同意去看看。

三月二十三日夜,他们五人来到了秦淮河最大的也是最高等的青楼去游览一番。

这十里秦淮确实是江南最繁华之地,也是彻彻底底的纸醉金迷之地。

他们五人穿着自然不同于一般人,然而来这里的也都不会是一般人,一般人也是来不起的,光茶水钱也是掏不起的。

这五人之中,王飞柏对这些很有兴趣,沈寿容虽然也五十岁左右,但这里的美色绝非海山洲那里的美色可比。马建洵、张瀚民最没有兴趣,不知是真不感兴趣还是假不敢兴趣,杜怀义则是介于二者之间,不表态,他们去哪儿他跟着就行了。

看着一个个士绅学子老爷富商们为了见那些有名的角儿而不吝千金的时候,杜怀义是一笑置之,马建洵、张瀚民则略有叹息。

沈寿容、王飞柏见马建洵没有太大的兴趣,就知趣地一起离开了。

出来后,任何人都没有说话,返回客栈休息,然后准备继续上路。

次日再度出发,到了四月初进入了淮北地界,这已经快到北方了。

不同于南方,武朝今年的北方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尤其是在武朝大河南北两岸几乎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是惨不忍睹。比起几年前晋国的海山洲大旱灾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卖儿卖女者虽非遍地都是,却也处处可见。

看到这样的场景,马建洵、张瀚民想给他们以施舍。被杜怀义拦住。而杜怀义见到这些,完全不紧张,表现出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冷静,甚至是有些冷血了,让沈寿容、王飞柏所欣赏。

马建洵:“你为什么阻止。”

杜怀义:“以我们的能力,别说救一个,救一百个可以,但是不能。你越能救,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你,咱们身上的钱和粮食也就会慢慢地被吸走,正所谓是被绑架了。何况我们的身份,不宜出手相救,至少在去的途中不能,也不方便。”

王飞柏:“是啊,救急不救穷。虽说是天灾,但是也必有人祸。我们的身份,如果出手相救,会引发麻烦的。”

沈寿容:“是啊,还是赶紧上路吧。”

马建洵、张瀚民认为有理,就离开了,然而张瀚民还是不忍。

张瀚民:“那我给些吃的总可以吧。”

杜怀义:“是可以,但是我和你说,你给一个人,就会有很多人要。而且你给的这个人未必能吃上。”

张瀚民不信,也不忍,最后看着其中最可怜的一个孩子给他们放下了几个饼子,然而还不等孩子磕头感谢,周围的饥民就上来哄抢一番,这个孩子反而什么也没有得到。

看到这一切,张瀚民的眼泪就快下来了,杜怀义说:“看到了吧,根本没有用的啊。”

张瀚民相信了,也默默地上路了。

张瀚民问杜怀义,说:“你怎么会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你见过灾民吗?”

杜怀义:“那年海山洲大旱时候我见过,去年我也打过仗,见过死人,灾民、死人都见过了。那年大旱时候,我还在军中,军中算好的了,然而也因为缺粮,平时的袍泽也会为了一口吃的而近乎于反目成仇,口粮问题,没的妥协啊。真正能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而救他人的是有,我也见过,但极少。在我看来,这种人在世上是数的见的。”

张瀚民:“你就没有同情心吗?”

杜怀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而是即便我们有情,在那个时候有用何用啊,真的是没用啊。当时我见到还害怕,但见过之后也就不再害怕了。”

确实在这方面,张崔田几家的人都不如杜家人会教育。

杜家自杜定瑞以来,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矩,每一代人中必须要有人至少是一个人,多的话是三个以上的人必须在十五岁以上就要去当兵,接受军人的粗放式教育,同时还要让他们见一见真正的灾民、饥民。这样可以磨砺出他们冷静的思维,也可以让他们更珍惜现在,有真正的怜悯之心。

五月初,他们抵达了大京城,十日被安排觐见祯兴皇帝。

在觐见的前一天,沈寿容特别嘱咐马建洵一定不要冲动,也不要表现的过分显眼,最好是一句话不说。

马建洵知道沈寿容的好意,全部答应了。

礼毕之后,没多久,祯兴皇帝就开始数落他们,数落他们在泰天帝时候如何与卫完武勾结,有什么不臣之举。

对这些,沈寿容他们已经想到了,所以任由他们说,听着就是了。

见沈寿容等人一句话不说,祯兴皇帝的脾气反而更大了,说他们这几年没有按时朝贡,进献的贡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次不如一次。

沈寿容:“启禀陛下,非是臣等不忠不孝,而是海山洲及南洋属地这几年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而且还有夷人不断入侵,阻隔海路,臣等虽有尽孝之心,无有尽孝之力啊。”

祯兴皇帝:“你们必须恪尽职守,否则天朝自有章法,会有大兵问罪。”

沈寿容:“是,臣一定谨记。”

此事,杜怀义露出一些轻蔑的表情,被祯兴皇帝看见了,说:“那个奴才,你敢轻蔑天朝。”

杜怀义:“我是臣,而不是奴才。陛下说征讨,哼,大国有征讨之军,小邦有防御之策。”

沈寿容:“陛下息怒,他还年轻,请您恕罪。”

祯兴皇帝:“算了,还是个孩子,朕不与之计较,但是这小子还颇有胆气。不过这次看你们进贡的倒是还不错。”

沈寿容:“正逢陛下即位,加上托陛下庇佑,去年海山洲收成还可以,晋王下令无论如何也要择一些上好的贡品来孝敬。”

祯兴皇帝:“切记以后进贡不得迟缓,不得以次充好。”

沈寿容:“臣等谨记。”

沈寿容等退出后,在出宫的时候又恰巧偶遇了泰天帝的张皇后,自从泰天帝去世后,张皇后还居住在原来的宫中。因为其在泰天帝临终力保现在的祯兴皇帝登基,故而祯兴皇帝对她依然十分尊重和信任。

在看到张皇后时候,沈寿容等赶紧下拜行礼,张皇后还礼。还问这是什么人,旁边的太监说是海山洲的使臣。

张皇后对海山洲是听过的,但是其使臣还是第一次见,所以分外留意了一下,看着这些人虽然服饰上与武朝的服饰有所不同,但都是汉人,完全是同文同种。

张皇后:“和我们倒是没什么区别啊。”

马建洵不等沈寿容说直接插话道:“海山洲本就是大卫朝末年的汉人为躲避狄国攻击而建立的,因此与中土风情并无二致。”

张皇后:“是这样啊。”

而其余人除沈寿容外也是第一次见张皇后,都悄悄抬头看看,确实是惊为天人的容貌,都被其所倾倒。

接着,张皇后又询问了几句闲话,管事的太监就劝她该离开了,张皇后这才离开,临离开时还回头一望。

这一望,让马建洵、张瀚民、杜怀义三人几乎是神魂颠倒。真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何况还没有笑呢。

回到馆驿后,沈寿容说:“你们三个看来是着了迷了啊,对这个张皇后。”

王飞柏:“皇宫中的寡妇。”

马建洵:“确实是漂亮啊,她多大。”

沈寿容:“今年应该是二十二岁,那年嫁给泰天帝的时候,是我和李睿远前来的,也是她即将被册封的前几个月,据说是连过八关的第一名。”

马建洵:“如此绝色,荒废在诺大的宫中,可惜了。”

张瀚民:“姐夫,对皇后有兴趣了,你不怕我姐知道啊。”

马建洵:“你不也一样啊,哈哈。”

杜怀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何况是练过八关第一名的皇后,不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

沈寿容:“怀义,你今天可是胆大啊,让老夫为你捏了把汗啊。”

杜怀义:“这个皇帝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不足为惧。”

五月十五日,沈寿容等从大京城启程准备返回海山洲。

六月初,再次路过了淮北月一带的灾区,此次沈寿容没有阻拦马建洵、张瀚民收留一些灾民,也不反对他们给东西。

马建洵、张瀚民各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一户人家。

马建洵买的这户人家姓刘,张瀚民买的这户人家姓董。

刘、董两家的大人都没有了,都是些大孩子。

刘家是两男一女,大哥十三岁,姐姐十一岁,小弟十岁。

董家是两女一男,姐姐十三岁,妹妹十二岁,小弟才九岁。

名字也起的非常俗气。

杜怀义见状,也买下了两个男孩儿,大的三岁,小的一岁。其父亲已经饿死了,母亲也奄奄一息了,杜怀义想救她,但是这个母亲说不必了,只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好好长大。还买了一个女孩儿,两岁。

杜怀义买的都是行将就木的人的孩子,而且都不大,这样的孩子如果培养出来是最有感情也是最忠心的。

随后,他们就带着这些人一起上路。

六月下旬,再次路过建江府,王飞柏按奈不住又去了一趟青楼,这次只有他一个人去了。

而沈寿容和马建洵等则在客栈休息。

马建洵、张瀚民、杜怀义路上还找了几个丫鬟,专门照顾孩子。这些丫鬟也都是沿途饥民的孩子。

杜怀义买的都还是孩子,所以都好说,而马建洵、张瀚民买的则是完完整整的一家人。

而在路上,这两户人家虽然感恩,但是也充满了疑虑,身怕会再把他们卖了,人之常情。

七月中旬,他们抵达了连海县,即将渡海了。

七月十七日,在渡海前,这两户人家异常感到害怕。

在船上,小孩子对年长的哥哥姐姐说:“大哥,姐姐,我们要去哪儿啊。他们会不会把我们扔下海啊。”

王飞柏听后大笑,和他们开玩笑说:“是啊,就是把你们扔下海,去喂鱼,海里面的鱼大,要吃你们这样年龄的人,不然太小了不够吃。”

沈寿容在旁说:“你也是,逗她们干什么。”

马建洵说:“孩子们,放心,我们不是坏人。我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一个有吃有喝的好地方,保证你们喜欢。”

孩子们还是将信将疑,但还是相信的成分多,这一路上,这几个人对他们很是照顾,不像是坏人。

回来的这一趟是顺风,故而到二十三日就抵达了光宁港。

二十七日,抵达了海京府。

抵达了海京府后,准备次日觐见马敬功。

可是这几个孩子怎么办呢,杜怀义的还好说,他直接带回杜家就可以了。

张瀚民的也能带回张家,但是两家孩子已经一路上几个月玩儿的有感情了,分不开了,但总算是分开了。可是马建洵的怎么办呢,沈寿容、王飞柏、杜怀义建议马建洵一并放在张家抚养,可是马建洵一路与他们也处出了感情,有些舍不得了,最后决定带回去。

当晚,马建洵将抚养的刘家的三个孩子带回了宫中,让他们今夜就先住在这个宫中。

马建洵这么突然带回两男一女,让张祎澜还有潘紫瑛、沈卓盈大感意外。

马建洵与他们诉说了前因后果,她们还是接受了,不接受又能如何啊。

而这两个孩子进入了王宫,不用说,自然也是十分意外和惊讶。这里的任何一切都是他们从没有见过的,这里的丫鬟在他们看来也比他们见过的大财主家的小姐要穿的好,至于吃的、穿的、用的完全是他们从没有见过的。

刘家这两男一女见了,完全是懵了。

不过大哥和姐姐反应快,赶紧带着弟弟磕头说:“谢谢恩人,谢谢恩人,我们做牛做马也无以为报。”

马建洵:“孩子,起来,快起来。”

张祎澜知道马建洵一路上肯定是见了灾民又大凡善心了,她太了解自己这个丈夫了,有时候很果断,但有时候又心善的像一个孩子。

张祎澜此时悄悄和马建洵说:“你和我说,瀚民是不是也和你一样。”

马建洵:“你怎么知道的?”

张祎澜:“我的弟弟什么样,我能不知道吗,何况你大发善心,他是你小舅子,还能不跟吗,怀义呢。”

马建洵:“他不也一样啊,不过他买的都是小孩子,大的三岁,小的才一岁,一路吵吵闹闹。”

张祎澜:“还是他聪明啊,买孩子要买小的,既便宜,长大了又贴心。哪儿像你们两个,买这么大的,路上是麻烦,回来还是麻烦。”

马建洵:“也对啊,这小子也不和我们说,吃亏了。”

潘紫瑛此时也过来说:“你这么买回来,怎么和父王母后说,怎么安顿啊,你有没有想过啊。”

马建洵:“我已经想过了,我明天就和父王母后去说。”

然而等不到明天,马敬功、田思婷就知道了,让他立刻去永昌宫。

进了永昌宫之后,马敬功就问他买了孩子的事情,并问他将如何。

马建洵:“当年高祖的女儿晋国长公主马宪英和贤惠王后在武朝不也如此吗,照成例办即可。”

田思婷:“不一样,她们是女的,你是男的,而且你买的孩子都多大了。他们什么性格,将来会如何,你有把握吗,还放在宫中,胡闹。”

马敬功:“算了,他也是好心。他们还不算太大,能改变过来。让他们先在宫中学规矩认认字读读书,等大几岁了再看情况。如果可以,男的去从军,女的到时候再说。”

马建洵:“是。”

马敬功:“让祎澜她们平时多照顾照顾就可以,不要和你们同吃同住,这样对他们不好,一下子由穷变富,心理也容易出问题,对以后也不好。”

马建洵:“父王所虑甚是。”

马敬功:“你先回去吧,明天等沈寿容来了再说事。”

马建洵:“是,儿臣告退。”

比起马建洵而言,董家的几个孩子在张家则要轻松多了。张瀚民住的宅院自然不能和宫中比,也不能和哥哥父亲的相比,但却有一种家的温馨。陈雅斓此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张清馨(绍贤三十三年出生)和一个儿子张克海(绍贤三十五年出生),正缺少人照顾,如今来了三个大一些的孩子,正好能帮着照顾,以及和他们玩儿。

同时,张瀚民给这三个孩子重新起了名字。

两个女孩儿叫董茹婉、董茹玥,男孩儿叫董显铭。

而杜家杜怀义呢,杜怀义和妻子杜欣悦(杜元祐的曾孙女)将三个还很小的孩子收为义子、义女,两个义子叫杜群淮、杜群江,以纪念他此次在江淮地区遇到这两人,义女取名为杜湘园。而这三个孩子正好和自己的亲儿子杜群轩年龄差不多,正好一起玩耍和读书学武。

次日,沈寿容、王飞柏、张瀚民、杜怀义等一同进宫,向马敬功禀报了此次出行具体的情况尤其是也祯兴皇帝见面的情况。

马敬功和左相杜长文以及枢密使赵华擎在场,还有四位参知政事。

当说起杜怀义轻蔑的那段时候,杜长文很震惊,慌忙说:“晋王见谅,老臣这个孙子险些误国。”

马敬功:“不然,怀义的话可能有些鲁莽,但是也试探出了武朝的虚实。如果武朝强盛,怀义的这话肯定会勃然大怒,然而却相反。证明其已经没有实力来支撑了。”

赵华擎:“晋王圣明,老臣很欣赏杜怀义的胆量,杜相,你有个好孙子。去岁平乱,若不是他和韩思康,那场仗可就难说了,这小子有胆量。”

王显复:“杜怀义,年纪轻轻,不错。”

沈寿容:“另外臣听说武朝的中原还有西北一带也在有小股的农民反抗,官军是剿不胜剿。”

王世兴:“看来武朝有可能重蹈狄国当年的事态。”

李宽时:“武朝西北一旦有事,必将从南方聚敛,或许给我们以机会。如果有能力,我们可以卖粮食到南方,能赚钱。另外如果有机会,这也是我们重新向内陆渗透的大好良机,可以重新恢复我们在东南尤其是浙东和江淮的秘密据点的时候。”

张维行:“李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马敬功:“你们几个见了武朝的皇帝,有什么印象。”

王飞柏:“臣等在武朝宫中和显贵中的交往有限,停留时间也较短,知道不多,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的是这个才二十岁的皇帝雄心不小。”

沈寿容:“确实是,从即位以来能迅速清理卫完武党羽就可以看出。”

张瀚民:“不错,但是臣认为他还贪财。”

李宽时:“怎么说?”

张瀚民:“他看见我们这次进贡的贡品说好,而对之前几年的挑三拣四,虽然确实如此,但是这种场合以及按照武朝之前的惯例,一国之君是不会对进贡的物品有太多了解的。而他看来很了解,证明他确实懂一些,而这也是贪财的一种体现。”

沈寿容:“倒是也不无道理,听说武朝的皇室内库的银子可比国库还多,少的说有一两倍,大的说有五六倍甚至更多,具体我们自然不清楚,但是绝对不是个小数字。”

李宽时:“内库比国库多,而且贪财,如果确实的话,那可以后就有好戏看了,而且内斗会加剧。”

马敬功:“你怎么看呢?”

马敬功问马建洵。

马建洵:“沈大人及诸位大人所说都各有道理,儿臣观察加上根据几位大人的总结,认为武朝的祯兴皇帝可以归纳为志大才疏四个字。虽然他希望有所作为,但是也必将无所作为,反而会因为如此贻误大局。”

王世兴:“大公子所言有理,甚是妥当。”

杜长文和其他几个人都点了点头。

杜长文:“晋王,老臣年事已高,中书省事务繁剧,已经难以胜任,如果可以请准老臣告老,至少让一个人出任右相来协助臣,臣真是精力不够用了啊。”

杜长文这么一说,李宽时、王世兴等与之年龄相当的也相继告老。

马敬功理解杜长文所说,但是这个右相该谁呢,他一直没想好。

他只好说:“已经有考虑了,改日再议此事。”

然后就让众人散去了,马建洵留下。

马敬功问马建洵谁可以为右相,马建洵认为现在的四位参知政事年龄都和杜长文差不多,谁都不合适,建议范思奇出任。

马敬功:“为什么,你当年去保宁行省不是还对他有一些看法吗?”

马建洵:“是的,但是当年儿臣还年轻,不过这几年来儿臣认为范思奇虽然圆滑一些,当然也有一些爱财,可是大事不糊涂,加上他的年龄相对年轻,所以他最合适了。”

马敬功:“好,你成熟了。让你做中书令,处理日常政务如何。”

马建洵:“儿臣可以学,但是不能。一来儿臣还年轻,另外舅公名望位重,儿臣岂能在舅公之上。”

几天后,马敬功重新任命了一些官员,到八月中秋节前后,晋国的中枢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书左相:杜长文,中书右相:范思奇

监修公国史:杜长文

弘德院令:王世兴、同知:范柏淳

枢密使:赵华擎

参知政事:王显复、李宽时、潘世厚、李行之

六部官:吏部正判林福昌、户部正判李宽时(兼)

兵部正判王显复(兼)、刑部正判李行之(兼)

工部正判张维行(兼)、礼部正判黄文灿

御史中丞:李睿远、侍御史:李如山、赵汉烈

大理寺卿:裴向枢、少卿:张海峰、沈寿堃

市舶司使:潘士训、副使:苏儒文、庾华松

宣文院掌院大学士:林修之

管学大臣:庾华冰

仪仗司都指挥使:田光熙、副都指挥使:王飞柏、杜瑗度

海京府府尹:杜瑗康

宁阳府知府:赵德广

宁安府知府:柳仲宏

兴京府府尹:潘福恩

通远州知州:董其昌

这次变动之后,除了杜长文、赵华擎、王显复、李宽时、李行之、潘世厚、潘士训还是老臣之外,其余全部都是五十左右的人,和马敬功的年龄差不多大。这样的年龄更有利于稳定,也更利于办事。而下一任的左相也基本可以确定了,那就是范思奇,杜长文不过是最后的过度了。

此次格局中,庾华冰再度被启用,出任了管学大臣。马敬功看来已经对当年旱灾时候他所做的事情饶恕了他,实际上还是爱惜其才能,一个干吏难啊,但是庾华冰不能有太大的实权,所以就让他做个管学大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