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无边压迫滚滚来
我们都熟悉荆轲刺秦王的事迹。其实,除了荆轲刺杀这次之外,秦始皇还另外遭遇过3次刺杀,秦始皇也因此以被刺杀4次的记录荣登中国历史上被刺杀次数最多的皇帝的宝座:荆轲刺杀失败后几年,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就是在荆轲前去刺杀秦王时,在易水边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那位大咖,也刺杀过秦始皇一次;后来,“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博浪沙也谋划过一次用大铁椎刺杀秦始皇的事件;再后来嬴政游玩的时候,有一批人黑衣人突然冲出来刺杀他。只不过,秦始皇命好,每次刺杀都恰到好处地让他死里逃生了。
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皇帝在被刺杀次数排行榜上与秦始皇并驾齐驱,也是光荣地被人刺杀达4次之多。而且,结局也跟秦始皇一样——一一被他有惊无险地化解了。这个人就是——道光皇帝他爹——嘉庆帝。只不过,与秦王被刺有点不同的是:秦始皇每次被刺杀都搞得慷慨悲歌、轰轰烈烈的,嘉庆帝的被刺,除了带着些许无厘头意味,更多的是让人啼笑皆非,以至让人觉得多少有点窝囊。
嘉庆皇帝经历的4次行刺事件分别是厨子刺杀事件、和尚刺杀事件、奴仆刺杀事件和小偷刺杀事件。
嘉庆皇帝第一次遇刺是在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去东陵拜谒祖宗回宫时,浩浩荡荡的仪仗队簇拥着嘉庆帝从神武门经过,就要进入贞顺门时,突然从角落里闪出一个中年男人,手握一把杀猪尖刀,直接扑向嘉庆皇帝。事起突然,随行人员都被这一名场面吓傻了。守卫在神武门两侧的侍卫、护军等,也都被吓得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目瞪口呆,忘了自身职责是什么,情急之下,竟无一人冲上去阻拦。
嘉庆帝只能自个儿屁滚尿流地撒开脚丫子逃跑自救。等他跑到安全距离之后,他侄子定亲王绵恩才回过神来,冲上去拦住刺客,嘉庆姐夫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趁势从后面扑上去,紧紧抱住刺客。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与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桑吉斯塔尔,还有两名侍卫随即也加入保护皇帝、捉拿刺客的行列。
在丹巴多尔济3处受伤,绵恩袍子被划开后,8人终于奋力把刺客擒制伏了。此时,神武门两侧的一百多名侍卫才回过神,连忙冲上前去保护皇帝。
刺杀皇帝,这可是大案。嘉庆在心悸之余,立刻命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和九卿同堂会审,务必要撬出这个刺客到底是什么来路,受何人指使。然而,会审的结果却让人跌破眼镜。为什么呢?
据刺客交待,他叫陈德,45岁,河南人。由于生活困苦,不得已带着妻儿赴京,一家子光荣地做了北漂,至于是不是蚁族就不得而知了。四下里托关系、送礼、陪酒、赔笑脸……好不容易入宫做了厨子,然而前不久,因工作失误被内务府辞退了。雪上加霜的是,刚丢了工作,妻子又在因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最终还是撒手而去了,给他留下1个瘫痪在床的老娘和2个未成年儿子,本就困顿的生活雪上加霜,顿时陷入了绝境。
由于年纪偏大的原因,陈德找不到新的工作,精神接近了崩溃,于是常常借酒消愁,歌唱哭笑,还常常神神叨叨地说不如死了痛快。有一次,陈德酒后与人起了纠纷,竟拿出尖刀要刺别人,并扬言早就不想活了。对方也不认怂,直接怼他说扎俺一个平头百姓算什么,有本事你去扎有权有势的。陈德顿时回过神来,想想也是,要干还不如干一票大的!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胡思乱想,晚上没有噩梦那也会有光怪离奇的梦。不久后的一天晚上,陈德突然梦见自己身披黄袍。醒后梦中情景依依历历在目,于是他去地摊上找解梦的八卦先生给他算了一卦,结果算卦的说他运在宫里。
陈德联想到梦中的黄袍,顿觉这是上天的启示。反正自己一穷二白,索性赌一把,把皇帝干掉,也许自己时来运转,被人拥立为皇帝也难说。即便不被拥立为帝,新皇帝继位,自己也是头功一份,荣华富贵少不了。
就在陈德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见街道上有人在洒扫铺路,就知道嘉庆要回宫了,遂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携了尖刀,蒙混入宫,潜伏在嘉庆必经的神武门,只等杀了皇帝,扬名立万。随后就发生了刺杀嘉庆皇帝的事件。
嘉庆看了口供后,很不满意。觉得一介吃瓜屁民,无缘无故,无冤无仇的,怎么可能舍下性命做这样无意义的事呢?必然背后有人指使。于是下令严刑拷打,务必要挖出他背后的主使。
可是用尽了酷刑,陈德却坚称是个人所为,与他人无关。嘉庆又命令将他两个儿子和与他认识的人都拘来审问,都说从未见他与别人往来。
就在案子毫无进展的时候,嘉庆收到一封匿名信,说笔帖式(官名,一种低级文书官员)兴德保父子,曾在案发前和陈德来往过密,并称陈德的同党,尚在宫外蓄谋起事。
嘉庆遂命人暗中调查兴德保父子,看看是否如信中所言,又命人查访匿名信的来源。结果发现是一个叫兆昌的人,与兴德保父子素有私怨,趁机诬陷他二人。
案件追查到了这步田地,嘉庆意识到再追查下去,看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相反,若是继续追查下去,势必会冒出更多的兆昌,到时朝野一些居心叵测、用心不良的人,势必有样学样地玩儿兆昌玩过的把戏,那就会引得人心惶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请参照明末三大案以及妖书案)。
因此,嘉庆下旨结案。并在圣旨中表明,陈德刺朕一案,众臣穷究主使、同谋及党羽,其忠君效国之心日月可鉴。自己继位8年来,虽说施行的仁政并不多,但也从不妄杀无辜,无端猜忌,所以,此案就到此为止,不再搞牵连扩大化。
由于嘉庆没有对陈德案子穷追不舍,一桩刺杀皇帝的惊天大案就这样草草落幕了(由此,我们也不难料想,也难怪有不少人说大清无昏君,此说确然不虚)。
无独有偶,陈德案刚过一年半,嘉庆九年(1804年)十一月,紫禁城又发生一件行刺事件。这次不是精神失常之人“耍疯”了,而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和尚所为。此和尚叫了友,他曾于当年正月去普陀山,不知道是学到真经了,还是佛祖暗示让他转世了,反正他竟然突发奇想,要进皇宫去找嘉庆皇帝讨杯茶水喝。
了友回京后,就一直在皇宫附近转悠,由于是和尚,并没有引起他人注意。了友在皇宫转悠大半年,实际上是一直在踩点,寻找入宫的机会。但了友并没有找到入宫的机会,不过他摸准了皇宫周边护卫的情况,对于哪些岗位护卫不严,他都摸得一清二楚,而且对护卫一天二十四小时换班的情况也摸透了。
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了友决定进入皇宫,他守在景山东门外等待时机,因为东门每天都有送食队伍送瓜果蔬菜进宫,他就跟着这些人混进了皇宫。
进入皇宫后,了友就傻眼了,他没想到皇宫里面路线那么复杂,他想找到皇帝睡觉的地方,但却迷路了,被巡逻的清军抓住了。嘉庆皇帝听说宫里竟然混进了闲杂和尚,是否是行刺之人还不得而知,他出离地愤怒了。他不仅没奖赏发现了友和尚的护卫,反而对让和尚混进宫的相关失职人员都进行了严厉处罚。
又过了三个月,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有一个叫萨弥文的中年男人扛着铁枪直接闯宫门,要上演“枪挑昏君”的大戏。没想到守卫神武门的护军一时竟然没能挡住,还因为萨弥文的铁枪很厉害,居然有几名护卫被刺伤了。而且萨弥文愈战愈勇,对成群涌上来的护卫军不仅不害怕,还继续挥舞着大铁枪往宫里冲,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擒获。不过,这些护卫军抓住萨弥文后,由于打得太猛,竟然把萨弥文打死了。
人死了,萨弥文究竟因何带着兵器闯宫?没人知道。至今也是清朝一个谜案。此次嘉庆皇帝总算挽回点面子,因为宫门护卫至少没失职了。但嘉庆皇帝听着护卫军汇报此事,听着听着就越听越来气,因为他没想到这些护卫军竟然是赤手空拳擒住的萨弥文,因此护卫们受伤的比较多。而这些护卫军嫌兵器太重,带在身边碍事,竟然赤手空拳守卫宫门。气得嘉庆皇帝再也听不下去了。
接连三次发生平头百姓闯宫入禁的事,照理说皇宫门禁应该越来越严了。但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初十,紫禁城还是再次发生了闯宫事件。此次事件更离奇,就发生在嘉庆皇帝眼皮底下,而且是紫禁城的中心地带的景运门。
景运门由领侍卫大臣值班,这是皇帝身边的警卫指挥调度人员,是正一品的官员,一般授予“建威将军”。但偏偏就是景运门出事了,居然混进了“梁上君子”。此小偷动作娴熟,一看就是老手,他居然把值班内阁中书屈廷镇的海龙皮褂子割开一个口子。
事情发生后,护从侍卫赶紧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小偷早已逃得无影无踪。颇有几分古龙笔下的“盗帅”楚留香的风度!
照道理说,嘉庆皇帝并不是秦始皇那种残酷暴虐、横征暴敛的人,是什么魔力,竟然驱使平民百姓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地去刺杀皇帝呢?
其实,答案也简单,就是嘉庆道光朝滚滚而来的阶级压迫,已经造成了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百姓鸭梨山大,生活苦不堪言,处于水深火人中。活不下去了,铤而走险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租子这种东西,我们现代的人非常的熟悉,比如说开店租铺面和租房住的房租,现在,我们来谈谈另一种租——地租。我们前面说过,嘉道时期的土地集中在少量官僚、地主和士绅手里。大量无地、少地的穷苦百姓,只能向地多的人租佃土地来种,而地主凭借手中的土地,毫无底线的无情剥削农民,将地租定得很高。当时全国绝大多数地主的地租率都超过了收成的50%以上,最高的甚至有达到80%的。至于收租的法门嘛,恐怕现在的奸商们都还没有当年的地主老财们1%的奸诈。比如说德安县地主收租的工具——升、斗、斛(10升为1斗,10斗为1担,1斛为2斗5升)一般都有大小两套。收租谷用大斗量进,借米用小斗量出。只有一套工具的,便将底层做成活动夹层(俗称木乌龟),收租谷时,将夹板抽出,一斛要多收5升稻谷;佃农向地主借粮,便加进夹板量出,一担谷只有八斗。此外,佃户送交租谷,地主以扇去空壳为由,用重力扇动风车,将不十分饱满的谷粒全部扇掉,扇下的稻谷也多为其夺得。地主的专用收租秤,有的秤砣是空心的,收租时将秤砣内灌进铁砂,称100斤,实际上会多出四五十斤。称出时将秤砣内铁砂倒出,秤砣成为空心的,称100斤,只有七八十斤了。地主在农民青黄不接时放青苗,秋收时以田里青苗所产稻谷偿还,借一担谷子,到秋收时归还一担米甚至更多。
地租高还就罢了,很多地主还常常无事生非,无端强逼佃户多交地租。比如说《广西方志.土地志》就记载过这么一件事情:广西鬰林府博白县(现今玉林博白县)的佃户刘元孔、刘亚五、刘亚六3兄弟,向地主龙天德佃了观音山一块需种5斗谷种的田地来种,双方按照当地1斗谷种的地,需交1石2斗租子的俗例,议定好了租子共计稻谷6石。后来,龙天德突然反悔,要强迫刘亚六兄弟把租子多交到7石。乾隆十七年(1752)早稻成熟时,因为刘亚六兄弟没有向龙天德屈服,未多交龙天德无理多索取的那1石租子,龙天德因此恼羞成怒,改用武力强蛮夺取,竟然要全部白占刘亚六兄弟辛辛苦苦种出的所有稻谷。而类似情况,在当时绝非个例,有些还像现在的价格联盟一样,许多地主联合起来,一起无中生有地加租,就像江西省赣州市,一些地主为了额外加租,就联合起来,集体诬赖自己的佃户欠租多少多少石,勒索佃户缴纳,还美其名曰“白水租”。
而租子收取的方式也是跟现在香港包租婆租房给笼户一样。为了防止出现灾荒或者佃户死亡、逃亡造成收不到租的情况发生,地主就采取了预收几年地租和收取押金(租)的办法。提前收取六、七年租子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至于租押,因为当时没有完善的法律,叫法千奇百怪的,有叫进庄礼的,也有叫批耕银的,有的叫挂脚银,有的地方叫批头银,叫揽田银、保租银、田礼钱……诸如此类。租押的价值少的超过当年租子,多的则超过租佃的土地的价值。
除此以外,佃户还得接受地主各种额外的剥削。首先是无偿为地主服劳役;其次是庄稼、果蔬成熟时,得请地主老爷来“开斋”、“尝鲜”;再比如地主家有婚丧嫁娶等喜事时,佃户除了送彩礼,还得帮忙出钱出物,这些甚至还直接详细开列、写明在租佃合约中;而为地主办差、催租的管家、家奴在收租时,还要加收礼钱、鸡鸭鱼肉之类的“差旅费”;有些品行低劣的地主,还时常勾结差役、官府整治佃户……可以说是比周扒皮还黄世仁。比如我国优秀的古典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他们就是贵族、官僚、地主的典型代表,就是那个时代地主和农民关系的鲜活写照,他们那挥霍无度的庞大开支就是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得来的。例如贾家宁国府的一处庄园,碰上了大灾年,农民还得被迫缴纳惊人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庄头交给贾府的一张租单上写着:各种猪羊几百个,鸡、鸭、鹅等一千多只,好鱼几百条,杂鱼几百斤,还有熊掌、大对虾、鹿舌等很多珍贵品,银霜炭数千斤,柴炭三万斤,碧糯一百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等等。这么多的东西,贾府的地主老爷还嫌太少,末了儿还恶狠狠地嚷道:“不和你们要,找谁去!”
对于这些剥削,当时的国家和朝廷也是极力维护的。当时朝廷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处理租佃关系,颁布了许多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条例等等。由于地主经常跟各级官府、差役关系打通关系,所以,一旦遇到争议,也多半是贫困农民吃亏的。有些甚至因此闹出人命案,乃至于愤而聚众起事。比如我们后来为什么“批林批孔”,就是因为孔府就是几千年封建地主剥削阶级的最典型代表,当时山东曲阜附近的农民暴动,基本上都有孔府佃户的参与,例如1834年(道光十四年),巨野的佃户屯有组织地抗了二百多两银子的租。第二年年初,孔府派差役到巨野,协助屯官李思望坐柜逼租。一连几天,没有几个人来交租。这个屯官想“惩一儆百”,就将佃户宣保信捉来问“罪”。刚刚押进店门,佃户宣世德、杨万举、杨万鞭等就带领六十多人赶来。他们救回宣保信,把差役统统绑起来,卡住前后门,然后将李思望押到店堂中央,几十个佃户拿着棍棒,团团围住;宣世德坐上收租柜台,怒斥孔府罪行,宣告佃户的斗争决心。佃户们审判起屯官来。李屯官吓得面无人色,哆哆嗦嗦交上租银花名册,再三乞求饶命,表示以后绝不再来逼租。佃户们当场烧毁租册,并且警告他:再来就要你的狗命!
在催逼地租的时候,一切同胞兄弟关系,母子关系,叔侄关系,甥舅关系……统统都让位于利益关系。这在靠宗法制度维护基层统治的封建朝代,无疑是连最后的底裤都撕掉了!
除了繁苛的地租剥削,当时的农民还不得不遭受高利贷的剥削。高利贷,就是农民缴不起地租的时候,地主把地租折价,贷给农民,向农民收利息,以及地主乘农民有天灾人祸或者青黄不接或遭天灾人祸的时候,把钱借给农民,收很高的利息。农民借了高利贷,多半是连利息也还不起,结果利滚利,越欠越多,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也还不清,只能世世代代沦为被剥削对象。除了高利贷,地主还对农民进行雇工剥削,许多农民给地主当长工,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到头来不是被活活折磨死,就是被一脚踢出门外。比如当时江西都昌县农村85%以上的农民都负有高利贷,大沙乡野鸡垅一个56户的村庄,负债80块银洋以上的有32户,高利贷的种类很多,有年利、月利。农民张育传借了地主张继明十块钱,第二年还他一亩地,还给他打了两年长工。地主放债的方式,第一种叫放谷,青黄不接的时候借地主一担谷,收谷时还两担;第二种叫借谷还油,春荒时借地主两担谷,春收时还一担油;第三种叫放新谷,四五月份每担谷价值六元,而八月份每担谷只值二元,春荒时地主把谷卖钱,以八月份谷价的钱贷给农民,并先扣利息,借一元五角,秋收就要还一担谷,这样,地主的一担谷,剥削农民五担谷,这是最恶毒的剥削手段。不仅如此,农民借债,还要找富人担保,到期不还,本上生息,利上滚利,时间久了,只得卖田卖地,或以田地、房屋抵还,甚至卖儿卖女也无法还清。彭泽县大地主欧阳达青、方巨山,放高利贷名目繁多,有“锅边滚”、“老鸦叫”、“放青苗”等,无孔不入地榨取农民血汗。当时地主放高利贷的利率都是大加二、大加三、大加四,即年初借地主银元10元,到年底连本带利归还12元、13元、14元。到期无钱偿还,利上加息,年复一年往上滚,一辈子都还不清。有首民谣唱道:“印子钱(即高利贷),一还三,利加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又比如,农民遭遇天灾人祸或有其他急需救急的情形,借贷无门,将自己少量家产、田地为抵押,典当给财主,限期一到无钱赎回,典当物就归财主所有,到期如能赎回典当物,财主便按典当金额加收高额利息。
另外,地主阶级还跟官府勾结在一块儿,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这种敲诈勒索也是很凶的。比如说巧立名目,向农民征收壮丁费,安全费,还有什么桥捐,牛捐,鸡捐等各色各样的捐税。
而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又接连不断地发生天灾。比如嘉庆十七年到十九年(1812-1814年),直隶、山东连续荒歉,饿殍遍地。光是1814年1年,山东遭遇虫灾、旱灾就达52个州县之广!
这些无穷无尽的压迫,制造了数量达到上亿人的流民。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自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东王伦起义之后,反抗满清统治阶级压迫的起义就如星星之火,接连不断,甚至成逐渐燎原之势了。比较出名的有,甘肃撒拉族起义,陕甘回族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湘黔苗民起义。这些起义,不同程度上给清朝统治者予以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川楚白莲教起义,直接导致清朝从此由盛转衰。而之后咸同时期因一系列因素累积造成的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同治回乱、大成国起义以及两广土客之争,在沉重痛击了满清封建统治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2亿多人死亡。同治回乱中回族人民毫无宗旨、漫无原则地屠戮汉人,造成3000多万无辜百姓死亡,有些人还把这种种族大屠杀美化成民族起义、农民起义,把杀人狂魔白彦虎、马化龙等说成是民族英雄,把真正的民族大救星左宗棠等人说成是刽子手,鄙人实不敢苟其同!土客之争也造成几百万广府人和客家人死亡。当然,这些背井离乡的流民,也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一般,给我们中华民族在无尽的灾难当中,埋下了一丁点星星之光,比如说仅仅嘉庆十四年(1809年),逃亡至台湾的人民就有42890人,无形当中对开发祖国宝岛台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道:“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这句话用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大清,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当时的朝廷,又是如何“抱薪就火”的呢?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