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部中西交往史,满把中华民族泪1
书名:重读鸦片战争 作者:郭大侠 本章字数:9397字 发布时间:2022-05-02

                                                                                                                         第一节  出笼的魔鬼

       提到鸦片战争,我想很有必要追溯一下中西之间500年来的交往史,因为这样才能够从宏观上、整体上全面地看懂鸦片战争的真实来历和性质,否则就会陷入以偏概全或者出现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泥淖中。那么,我们就从西方的崛起说起吧。

       文艺复兴后,西方国家在“练级”的同时,因为奥斯曼帝国封锁了前往东方的航路,而马可波罗口中“满是黄金”的东方,又勾起了西欧冒险家、殖民者向东方以及全世界进行征服的“打怪”野心,同时,科学技术的成熟,给这些野心勃勃的冒险家们在“想睡觉的时候,送来了枕头”。首先是托密勒的《地理学》一书,被翻译成了拉丁文之后,地圆说逐渐走进了这些野心家们的脑海,并逐渐生根发芽;其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的传到了西方,使他们走多远都不会迷路了。再者,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又使得远航变得成为了可能。由此,西方国家开始了一系列远航冒险。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远航三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远航伟业——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东部的西印度群岛。

        1498年,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南部的古里。

        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率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自此以后,西方国家纵横驰骋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整个地球上,再也没有他们足迹不能到达的地方。

        正如文艺复兴诞生于意大利,宗教革命始于德意志,启蒙运动则发源于法国,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一样,大航海运动,无疑是葡萄牙首先发起的。

       15世纪的葡萄牙,商品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国内急需黄金、白银等硬通货来支持商业的继续发展。但葡萄牙国内又没有大型的金矿和银矿,所以它就必须走向对外扩张之路。从地理上来讲,葡萄牙被西班牙从陆地上三面包围,网开的一面又濒临大海,而西班牙国力又远强于葡萄牙,所以葡萄牙如果想要扩张,那就只有向海上发展;但是海上方向,强盛的奥斯曼帝国横亘在东方,不仅垄断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经地中海至波斯湾,或经埃及红海至亚丁湾(那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再到东方的地中海海路也被土耳其人牢牢地霸占了,被扒了数层皮后,大部分货物运至欧洲边缘地带都已昂贵无比,意大利还能从这些贸易中分到一杯羹,无意求变,葡萄牙这边都成了神经末梢;从航海技术和经验上讲,葡萄牙人又最成熟。加之,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观点,坚信从葡萄牙出发向西,也一定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所以,葡萄牙率先开启了大航海之路,而航路的方向则是大西洋。

       说起葡萄牙航海史,乃至世界远航探险史,亨利王子(因其全名为唐·阿方索·恩里克,又称恩里克王子。)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亨利王子,生于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三儿子,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葡萄牙远洋探险事业。

       公元1415年,在北非摩尔人事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亨利王子带兵突袭了摩尔人统治下的的休达地区,获得大胜,获取了前往非洲夺取香料、黄金的中转站和冲出伊斯兰世界封锁的前哨。随后,亨利王子又创办了一座航海学校,在那里培养了各种航海人才,研发了各种先进的航海工具。在亨利王子准备的航海设备中,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被加以改良,为日后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18年,亨利派出了他的第一支仅有一艘横帆船的探险队,向南寻找几内亚。船被风吹向了西方,抵达了马德拉群岛中的桑托斯港岛,马德拉群岛就这样被发现了,亨利王子随后宣布该群岛属葡萄牙所有。

        1419年,葡萄牙船队抵达了马德拉群岛本岛,并在岛上建立了葡属马德拉的首府,在这里种植甘蔗,开垦了甘蔗种植园。此后,马德拉群岛成了葡萄牙探险队的落脚点和物资供应站。

        1427年,向西南探险的舰队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作为新的远洋航行的补给站。

        1431年,卡布拉尔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东面的福米加岛。

        1432年,亨利王子派出16条船、数百人、一名牧师,带着几十头牲畜殖民亚速尔群岛。

        1433年,国王若奥一世逝世,亨利的大哥杜阿尔特一世继位,亨利这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沿非洲海岸南下的探险上。

        1434年,在经过十几次的尝试后,亨利王子的远征队在船长吉尔·埃阿尼什率领下越过了博哈尔角。

        1435,埃亚内斯和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又再次出海到达了博哈尔角以南100海里的加内特湾。

        1436年他们到达一个叫尼奥·得·奥罗(Rio de Oro)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发现了砂金,以为那就是欧洲人一直在寻找的金河,其实这甚至不是一条河,只是一个小海湾,并无多大价值。

        1458年、1463年、1471年,葡萄牙三次远征丹吉尔,夺取了摩洛哥几乎所有靠近大西洋的海岸。

        1438年,阿方索五世继位,亨利王子重新开始了因为丹吉尔战役失败而中断的航海事业。

        1441年,亨利王子的探险队创造了向南航行的新纪录:抵达布朗角(今毛里塔尼亚的努瓦迪布角)。同年,派出的另一支探险队带回来十个穆斯林俘虏。这标志着欧洲人开始了邪恶的奴隶贸易运动。

        1442年探险队抵达了奥罗河口,1443年,葡萄牙人第一次抵达了塞内冈比亚地区。

        1444年,亨利王子组织了以掠夺奴隶为目的的航行,一次带回来235名奴隶,并在拉古什郊外出售,这是欧洲400年奴隶大规模贸易的开始。从1455年起,每年都有800个黑奴被卖到葡萄牙本土为奴。此后,亨利组织的航行就是探险、殖民与奴隶贸易并重了。同年,特里斯唐到达了布朗角的塞内加尔河口附近终于到达了绿色国家。

       1458年,有了丰富军事经验和航海经验、财力储备的亨利王子复兴了自己的十字军理想,带着220艘船和25000名战士直指丹吉尔附近的要塞卡塞尔-赛格尔,在允许阿拉伯人携带家属和浮财退出之后,葡萄牙人成功地进入城内。

       1460年亨利王子病逝,标志着葡萄牙海上探险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现今的马斯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颇具恩里克王子的气度,至于马斯克是否能重现当年恩里克王子的伟大壮举,我们拭目以待!

       恩里克王的死并未中断葡萄牙人的冒险远航。此时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将海外殖民探险的业务承包给了富商戈麦斯,富商戈麦斯则每年向葡萄牙政府缴纳巨额的税金。

       1469年,戈麦斯派出的人“发现”了埃尔米纳(Elmina)。      

       1471年,葡萄牙人的航船首次穿越赤道。

       1471年至1481年间,圣多美、普林西比、费尔南多波等先后被“发现”。

       1481年,葡萄牙新国王若奥二世继位。若奥二世刚继位,就先后派出了几支舰队,其中一支由知名探险家卡奥带领的舰队,成功地将葡萄牙在非洲海岸线上的探险长度,又延伸了1000公里。此时,葡萄牙舰队就要抵达非洲的最南端了。而距离他们发现印度的时间,也并不遥远了。

       1487年,葡萄牙王国又派出两支探险队,前去寻找通往印度的道路,并且这两支探险队一支走水路,一支走陆路。

       在那支走陆路的探险队中,有一个名叫科维良的探险家,他在向东出发的过程当中,历尽了重重艰险,最后终于到达了印度西南海岸。在这里科维良获得了许多关于印度的重要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信件的方式,传递给了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

      而另一支走水路的探险队里,有个叫迪亚士的探险家,率舰队在前人探险的基础上,绕过了非洲最南端。本来他与印度已经极其接近了,但由于当时地理信息不全面,迪亚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极其靠近印度之后,迪亚士又率领舰队返航葡萄牙了。

        1497年,葡萄牙又派出了一个叫达·伽马的航海家。达·伽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看了科维良写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件,知道了印度的大概地理位置,而且迪亚士已经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达·伽马只需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再往东航行一段时间即可。于是在1498年,达·伽马在向导的帮助下,终于到达了印度的西海岸,并在一个叫卡利卡特(明朝叫古里)的地方落了脚。至此,葡萄牙人经过80多年的努力,终于开辟了从欧洲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人每冒险前进一步,就将殖民范围扩展一步。虽然说葡萄牙远航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伊斯兰世界的封锁,但是在冒险家的强盗本性和资本家残暴的天性驱使下,葡萄牙竟然公然宣称任何国家的船只,未经葡萄牙政府许可,不准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早在1455年,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就正式授予了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他在特权令中作了如下规定:“凡属业已被征服,或者即将被征服的地方,均需让予或归属于国王阿丰索、王储及其继承者。自博哈尔角至几内亚全部沿海以及整个东方,今后将永远属于阿丰索及其继承者。”

       紧随在葡萄牙脚步之后,与葡萄牙并驾齐驱的是西班牙。1492年,西班牙打赢了格林纳达战役,彻底地把穆斯林从伊比利亚半岛上赶出去了,收复了全部被侵占的国土,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出现了。天下一统的西班牙,国土面积是葡萄牙的5倍大,而且也是个航海技术发达的国家,见到隔壁的“王小二”葡萄牙竟然通过航海获得了丰厚的利益,一举鸟枪换炮,成了“暴发户”,眼红得火焰足足有三千丈高的西班牙不顾葡萄牙的禁令,公然挑战葡萄牙的海上霸权,不断向葡萄牙的海上领地进攻,开启了西班牙王国近500年的远航冒险历史,西班牙也进入了黄金时代,成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人的远航进程和殖民历史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快!而西班牙人的远航探险历史和殖民史,离不开一个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早在1479年,葡萄牙就因为不堪西班牙的屡屡挑衅,不得不达成了临时妥协,签订了《阿尔卡索瓦条约》,将加那利群岛的主权让给西班牙,以换取西班牙不往博哈多尔群岛以南侵袭。

       1492年,西班牙一边在进行光荣的格林纳达复土战役,一边派哥伦布率船队由西班牙加迪斯出发,在10月12日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登上巴哈马的圣萨尔瓦多岛,然后带了几个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3年,教皇就下诏确立了西班牙对新发现的土地的“所有”。此后,实力暴增的西班牙,再也不能容忍《阿尔卡索瓦条约》的束缚;1494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波吉亚)的调节下,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将全球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宣称拥有的土地分成两个半球。简单理解就是在地球仪上画个线,也就是后来的子午线,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家一家一半,西半球归西班牙,东半球归葡萄牙。两国在自己的半球里,只要你有能力就能随便殖民,别的国家未经许可,一概不准通行。

       甫一发现西印度群岛,西班牙就迫不及待地在当年10月12日占领了华特林岛周边这一区域。此后,哥伦布又于1493年9月、1498年5月和1502年5月三次远航到美洲大陆。随后,西班牙首先是在伊斯帕尼奥岛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圣多明各城;紧接着,西班牙迅速征服了牙买加、波多黎各、古巴等地。1519年,西班牙征服了墨西哥,那时候的墨西哥,可是有将近500万平方公里!同年,西班牙人又占据了中美地峡地区,并且建立了巴拿马城。以巴拿马城为据点,西班牙又迅速向南扩张,先后占领了秘鲁、厄瓜多尔、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地,建立起幅员25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但是,西班牙的征服历程,除了一个“快”字以外,还出奇地残忍。

        比如说,1520年,西班牙殖民者科特斯率领的殖民军曾被阿兹特克人击败,一个患天花的西班牙人被打死。于是,病毒就很快在阿兹特克人中流行,最后导致几千万阿兹特克人感染天花死亡,一个庞大的帝国就轰然倒塌。1521年,阿兹特克的首都被包围,其人口已经从30万锐减到了15万,最后被攻陷。这也无形中给科斯特创造了仅用区区500人征服一个幅员将近50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兵力10多万的大帝国的奇迹。

       西班牙征服者击败阿兹特克帝国后,把该帝国的首都特诺奇提特兰夷为平地,导致无数阿兹特克人流离失所,死伤者数不胜数。

       而南美洲另一个强盛的国家——印加帝国,几乎占据了所有安第斯山脉的西侧,拥有6000万人口。152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带领了168人组成的殖民团到达这里,当时印加人的武器还是石斧、木棒、长矛、弓箭,而西班牙殖民者配置了先进的火器、金属防具、马匹。最终168人居然击败了几万人的印加军队。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夸张之处。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与西班牙人的接触中,印加人感染了天花,于是开始大规模的死亡,最后人差不多都死绝了。1572年,庞大的印加帝国居然完全被皮萨罗为主的区区几百西班牙人征服。

       在北美洲,印第安人也遭受瘟疫。后来的殖民者,比如说英国人,意识到了天花的威力,于是故意向印第安人散布瘟疫。例如,英国人在加拿大无法推进时,就与印第安人议和,把天花病人沾染过的枕头、被子作为礼物送给印第安人。随后,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白喉、伤寒、麻疹、霍乱、淋病、黄热病和流行性感冒等病也接踵而至。

       而美洲的印第安人不仅无法抵御天花病毒,还没有相关的防范意识。天花的出现并非一下子爆发,不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的人员死亡。相反,它如同流感一样在美洲大规模地传播。逐渐地,病倒的人越来越多。病毒征服美洲,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印第安人就大量灭亡了。

       有人曾经做了一个统计,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了95%的印第安人死亡。在哥伦布到达之前,这里有6000万到2亿的印第安人,后来只剩下了几百万,和欧洲人杀害印第安人的罪行相比,希特勒根本不算什么。

       很快,到达美洲的白种人发现他们缺乏另外一种东西——劳动力,为了弥补劳动力的短缺,再加上新航路的开辟,罪恶的黑三角贸易开始了,欧洲国家默许奴隶贸易,当地土著就像商品一样被肆意买卖,成千上万的黑人被当做奴隶运往美洲。在这个过程中,每成功运输一名黑人,就造成10名黑人死亡,最终让非洲损失一亿人口。而直到1980年,非洲的总人口才1亿。更可笑的是,这些殖民者的后人,今天还堂而皇之地污蔑我们搞什么“种族灭绝”,真不知道他们的上地到底是给了他们什么样的良知,竟然能恬不知耻到如此地步!

       除此以外,包括葡萄牙在内的所有殖民国家的征服、殖民过程,无一不是残忍、暴虐的历史,可以说走出了阿拉伯世界封锁的西方殖民国家,就是一群出了笼子的魔鬼。就像葡萄牙人占据了马德拉斯群岛以后,为了开垦该岛,放火烧毁原始森林,据悉,大火一直烧了7年。

       西、葡资本主义者还残酷地掠夺殖民地的土地、矿石和原材料,对殖民地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同时还对殖民地进行宗教和文化渗透和入侵,其中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文明在欧洲人征服的过程中惨遭覆灭,美洲原住民失去了生存的土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消亡。

       虽然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不懈的冒险,以残忍地手段征服了大半个地球,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发现那“满是黄金”的东方中国。所以,殖民者还在继续想寻找,直到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与哥伦布一样,麦哲伦也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也同样是“葡萄牙的弃儿”,他在1517年就向葡萄牙提出了环球航行计划,但是结局跟当初哥伦布主动请缨,恳求葡萄牙王室支持的一样,也没有得到支持。

       而西班牙国王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正想向海外发展,就大力支持麦哲伦进行航海探险,为麦哲伦装备远航探险船队。麦哲伦的探险船队由5艘远洋海船、二百多名船员组成,旗舰“特里尼达”号排水量110吨,其他4艘不足百吨。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探险船队驶离了西班牙。探险船队的5艘远洋海船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航行。11月19日,探险船队利用东北季风和赤道海流,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当船队行驶到佛得角群岛时,转向西行,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巴西海岸。此时,麦哲伦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海岸南下,航行了四个月。

       1520年3月31日,麦哲伦发现一个平静的港湾,麦哲伦把它命名为“圣胡利安港”,船队驶入港湾,在那里抛锚。准备在这个港湾里过冬。麦哲伦探险船队在“圣胡利安”港度过了一个冬天。

       1520年5月中旬,为了找到通往太平洋的航线,麦哲伦派出一艘远洋帆船向南航行,探索航路,但不慎触礁受损。这样,当麦哲伦探险船队再次扬帆起航时只剩下四艘远洋帆船。

       1520年10月21日,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海峡。海峡两岸峭壁林立,风急浪高。船队冲向海峡,驶入一个比较宽阔的海港,穿过海港向前航行,又发现一条海峡,在海峡外又有一个宽阔的海港。

       麦哲伦船队向南航行几天,接连穿过几个海港,发现两条水道,一条朝东南,另一条朝西南。麦哲伦让“圣安东尼奥”号和一艘海船向东南航行,他自己乘坐的旗舰“特里尼达”带领另一艘海船向西南航行。结果,朝西南航行的海船发现了一个海角和一片海洋。在旗舰“特里尼达”上的麦哲伦高兴得掉下眼泪,并把这个海角命名为合恩角。而向东南航行的“圣安东尼奥”号却走进了死胡同,在返回途中又找不到船队,“圣安东尼奥”号船上的主舵手乘机哗变,驾驶了风帆船返回西班牙。而麦哲伦却一无所知,以为它失踪了。

       麦哲伦船队只剩了3艘风帆船继续在海峡里航行。麦哲伦以顽强的意志,指挥船员们与风浪作斗争。经过28天苦斗,终于在1520年11月28日,船队终于走到水道的尽头,前面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这表明船已通过海峡,进入了太平洋。后人为纪念麦哲伦,把这条海峡称为麦哲伦海峡。

       1521年,麦哲伦船队横渡了太平洋。那年3月8日,麦哲伦船队抵达菲律宾群岛中的胡穆奴岛。3月27日,船队到了马克坦岛,其后,又到了宿务岛。

       麦哲伦想征服岛上的土著居民,想照搬照抄西班牙在美洲的“丰功伟绩”,把岛上的一个个小王国变成西班牙的殖民地。麦哲伦带领船员,手持火枪、利剑,强行登上陆岸,用血腥手段征服这个地区,并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来命名这个地区,菲律宾的名称就这样由来。但是,麦哲伦的举动遭到了土著居民的反抗。土著居民用箭、标枪对付入侵者。一支毒箭射中麦哲伦,使得航海探险家客死他乡。

        麦哲伦死后,他的助手埃里.卡诺继续了麦哲伦未完成的航程,船队于1521年11月8日驶入马鲁古群岛,船员们与当地人交换货物。12月21日,“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满载香料,离开了马鲁古群岛,而麦哲伦船队的旗舰“特里尼达”号因为船体漏水,无法继续航行。

       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越过佛得角群岛,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历时1082天,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麦哲伦航线全长60440公里。

       麦哲伦船队的5艘远洋海船只剩下“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出发时的二百多名船员只剩下18名船员返回。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而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西班牙、葡萄牙这些殖民国家在越来越靠近的历程中,实际上也一步一步地把殖民野心驶近了中国。

       就像西班牙帝国,就在英法的殖民中国计划,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宇内混同策”之前,制定过3次妄图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其中最狂妄的一次竟然妄图只以区区60名勇士,想像当初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一样,轻易地占领、殖民中国!由于后来种种原因,是西班牙帝国认识到当时的大明王朝远非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可比,所以西班牙人第二次提出只需要6000人即可征服中国,到了第三次,则变成2.5万人。

       在取得偌多征服奇迹之后,西班牙自己都觉得有些震惊,他们对自己能够取得如此成绩,都已经无法用正常逻辑思维进行解释了,认为取得的这些“丰功伟绩”是上帝在帮助,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征服全世界的,只要出战,必然胜利。

       当然,西班牙人如此狂妄,并非就是夜郎自大,而是因为他们确实拥有相当雄厚的实力,当时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拥有130艘战舰,舰队的装备精良,光是火炮就足足装了2430门,各种士兵以及水手加起来数量高达3万多人,这一支舰队,在当时,的确算得上是全球霸主。

       正是倚仗着雄厚的军事实力,1574年,西班牙驻守在菲律宾殖民地的总督雷克尔,在囫囵了解了一些明朝情况之后,提出只需要给他60勇士,就可以征服大明的想法。他之所以提出只要60名勇士,还有他的一套“科学”军事推理,因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时候,有一支共计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陆,先后洗劫了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20几处州县,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最后竟然悍然对城高墙坚的大明陪都南京城发动了进攻,而当时的南京城有一万多守军,面对区区几十人,竟然龟缩不敢迎敌,让这群倭寇往来于南京城内如入无人之境,见到官兵就杀,南京政府竟被他们打的惊慌失措,兵部尚书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而此时倭寇早已遁去。最后清点伤亡人数:仅在南京城内,就被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而倭寇竟毫发无伤的撤逃。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最后这股倭寇被苏松巡抚曹邦辅率数千官兵包围并歼灭了,但是却成为大明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耻辱。雷克尔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自信地作出判断,既然他区区53个倭寇,都能够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打到大明陪都南京,搅得大明东南半壁七荤八素的,那么比倭寇更加勇猛得多的西班牙战士,用来征服明朝,60人足矣。

       雷克尔自信满满地提出的这个想法,想做科特斯、皮萨罗之后的西班牙第3大征服英雄,可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都觉得有些夸张了,所以暂时没有批准,打算再深入了解一下情况后再作打算,而就在深入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生了围剿海盗林凤事件,改变了西班牙人的看法。

        1574年,海盗林凤,为躲避大明官兵追剿,逃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与西班牙战士发生了冲突,在冲突过程中,林凤海盗团伙击毙了西班牙驻菲律宾总指挥戈伊特,随后在林加延湾建立都城,自称国王。

       林凤这一战,让西班牙看到了大明的实力,后来西班牙联合大明官兵共同围剿林凤,才将其赶出菲律宾,也就是在双方合作期间,西班牙对大明的战斗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将之前60人征服大明的计划更改成了6000人。

       1576年,在西班牙修士马丁.德拉的认真计算下,征服大明的人数已经从之前的60变成6000,他之所以计算出这样的数据,是因为在西班牙联合大明剿灭海盗林凤的过程中,他通过认真观察大明官兵的作战能力,得出一个结论:明朝的官兵不好战,并且不善于使用武器,想要征服大明,按照200人征服一座3万人城市的战斗力计算,应该需要6000人左右就可以完全征服大明。按照他的计算来看,确实比之前的数据要精确一些了,可是因为有了林凤一事之后,西班牙高层领导对马丁.德拉给出的这个数据,还是有些犹豫的,他们需要深入研究方可确定最终方案。就这样,在西班牙内部意见不统一,对6000人能否征服明朝抱有疑虑的情况下,西班牙的第二次计划又一次暂时被搁置起来了,他们依旧没有对明朝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一直到西班牙高层统一意见后,计划才重启。

        1588年,经过12年的研究、争论之后,西班牙高层终于统一了意见,他们认为用6000人征服大明,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调整数据为2.5万人左右,具体安排是用1.5万左右的西班牙士兵,5000左右的菲律宾士兵,加上5000左右的日本士兵,合计2.5万左右。

       在这个计划中,菲律宾作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派兵跟随并不奇怪,但为何西班牙要计划用5000日本士兵呢?这就是因为当时西班牙人是打算搂草打兔子,先用自己的1.5万左右士兵,加上殖民地菲律宾的5000左右士兵,先去攻占日本,在日本占领之后,再征用5000日本士兵,合兵一起攻打大明。

       针对这次征服大明的计划,西班牙内部做出了周密且详细的计划,计划中包括了作战时期的详细安排部署,以及作战胜利后对大明的统治管理办法,可以说这次的计划是相当详细全面的,从这个计划,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次西班牙是打算动真格了,可是这个时候,西班牙与英国之间的海上争霸大战开始了。

       而西班牙无敌战舰远征英国的最后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西班牙130艘战舰被英国打得只剩下几十艘,几万西班牙战士更是死伤惨重,所剩无几,经过这场惨烈的战争后,西班牙已经从一个不可一世的狂妄大国,瞬间变成一个龟缩在伊比利亚半岛,被英荷两国围攻得成了自身难保的小国家了,想要继续征服大明,那更是天方夜谭,无从谈起了。

       虽然西班牙最终并未开启对明朝所谓的“灭国大战”。那么,是不是西方殖民者就放过了中国呢?请看下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读鸦片战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