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和贾政、王太太、邢太太把贾琏贾迎春接入荣庆堂,听到六扇门总捕头打包票的行为后,纷纷觉得六扇门总捕头是在胡吹大气,就跟一字并肩王一样猖狂无礼,都觉得太不靠谱了。
但是到了傍晚时分,六扇门果真派人用马车把贾赦贾珍送回贾府,这让贾母、贾政等人大吃一惊。
事实上泰宁帝和忠顺亲王都不愿意放人,想要给足贾家教训。但是六扇门是一字并肩王的脸面,且六扇门也用了协同办案的名义把人带走,给了泰宁帝台阶下,若泰宁帝不顺着台阶下,让六扇门的人强行把人从诏狱里带走,那泰宁帝就丢人大发了。
自忖打不过一字并肩王的情况下,泰宁帝也就让裘安火速放人,走了文书流程,把人交给了六扇门,且约好了三天后锦衣卫来提人回诏狱。
“大老爷回来了!大老爷回府啦!”
贾府的门房小厮急忙向府里报喜,贾珍有点尴尬:我是你珍大爷啊,咋没认出来呢?
随即在贾母的安排下,贾赦和贾珍跨过了火盆,用桃枝浸泡的水洗脸,祛除了霉运和晦气后,又都先去洗漱换衣服了,不然臭烘烘的一身也很难受。
在贾赦和贾珍去洗澡的时候,贾母已经把其他人喊来荣庆堂开会了,并且还通知了王子腾以及史家双候。
邢太太遮面哭声道:“老太太,真没想到老爷吃了那么多的苦头,这三日后,还是别送老爷回去吧。”
虽然锦衣卫没有对贾赦贾珍动刑,但同样没有优待,因此几天入狱下来的时光,享尽荣华富贵的两个权贵老爷回来的时候,是衣衫褴褛、发丝凌乱不堪、全身发着汗臭味,若不是确定没受伤的话,怕是贾母要当场吓晕过去了。
贾母呵斥道:“蠢妇闭嘴!老大能够短时间内回来见家人,已是天子开恩,给了我们贾家颜面了,莫要得寸进尺!”
好家伙,一句话把一字并肩王的功劳抹掉了。事实上贾母以为是自己说通了老太妃那条线,有了老太妃说情,泰宁帝才顺水推舟答应一字并肩王的请求,所以她还是觉得自己功劳最大。
但事实上刻薄寡恩的泰宁帝,从不在乎谁的脸面,只会在乎这个人的实力强不强,然后判断行事标准。
邢太太不敢多说,只是垂着掉眼泪,但她的心思大家都懂,刑氏不过是贾赦的续弦正妻,且这些年都没能为贾家生育一儿半女,若贾赦不幸故去,那邢太太就别想过好日子了。
真别说,尽管这些年邢太太没能获得贾府掌家大权,但是作为大房夫人,她要发起雌威来,王太太和王熙凤都要退避三舍,原因就在于她所代表的是贾赦。可如果没有贾赦的话,她算什么?王熙凤都能整到她日日落泪。
在邢太太闭嘴后,王子腾、史家双候已经上门了,王子腾进门就问道:“还不知大老爷和珍哥儿是如何脱身的?”
贾母答道:“舅哥儿,我前几日托人给甄老太妃带话,想来是甄老太妃顾念旧情,让皇上暂时把人放回来,和家人见面。”
此时贾政带着王太太和薛姨妈也进来了,本来薛姨妈没有官身不便讨论这事,不过替荣国府脱灾这事还需要薛家银钱支持,因此就把薛姨妈喊来了。
刚进来的三个人听闻贾母这样说,纷纷恭维起来,对贾母愈发敬佩起来。
但王子腾却皱眉道:“老太太,事情怕没那么简单。若是连老太妃都能说情,那忠顺亲王凭什么不给我面子,况且我都说好了一部分银钱先还了。”
王子腾也是要脸的,作为贾史王薛四家的代表人物,朝廷正三品大员,东宫太子的心腹,他不信自己的脸面还比不过一个老太妃,除非说老太妃让太上皇发话放人,但是除非针事情涉及到忠顺亲王、忠义郡王、五位阁老,不然太上皇也不愿恶了泰宁帝,毕竟太上皇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
贾母听出了王子腾的质疑声,心有不悦,敲打道:“哦,莫不是老大和珍哥儿能回来,不是我老太太的脸面,是舅哥儿的功劳不成?舅哥儿,你也太小瞧荣宁两府了。”
王子腾、王太太、薛姨妈脸色顿时不好看,但王子腾还是连声表示不敢质疑了,这才让老太太脸色好了不少,不过王子腾还是打算离开贾府后,调查一下贾赦贾珍是如何离开诏狱的。
稍倾,贾赦和贾珍已经换好衣服,带着贾琏和贾蓉进入荣庆堂。
在一番问安后,贾赦直接向贾政发难:“老二,你这些年当的好家!哼,二十年前府里公账银库有百万存银,如今怎剩下两万?现在天家问责要追债了,你最好把私房全部拿出来还。”
贾赦也是通过贾琏知道府里人的想法,视财如命的他,才不愿意把私房掏出去给老祖宗还债,因此才先发制人,且他说的话很有道理:贾府一直是二房当家,二房获利最多,自然要承担最多责任。
贾政气得颤抖,也是回怼道:“大哥,这些年虽是我不辞辛苦在当家,可公账银库的钱,又不全是花在二房身上。大房的喜丧嫁娶、日常的用度,不也用了公账银库的钱吗?去年盖大观园花了大笔银子,也是你我都同意的。这还债,也该是你我兄弟一起来扛,哪有二房独自承担的道理。”
贾赦冷笑道:“老二,你莫要解释了,有本事把公账银库这些年的账本拿出来算算,看看是你二房用的多,还是我大房用的多。哼,莫要以为我不知道有人把公账的银钱,转到自己私房里去。”
贾赦虽然不掌家,这些年醉生梦死过日子,但不代表他不知道王氏私下的做法。
王子腾、史家双候、薛姨妈这时都装聋作哑了,事关人家的家事,他们也不便多嘴。
但贾母大怒道:“老大你这个逆子!老身好不容易求得人情,让天子放你回来,可不是让你回来撒威风的!你若要撒威风,给我回诏狱耍去。”
若是往常,贾赦或许就服软了,可事关自己的私房,贾赦也不得不硬气了:“老太太莫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我能回来,是六扇门总捕头做通了锦衣卫的工作,六扇门让我三天后回去,那锦衣卫就不敢提前一个时辰把我带走。”
贾珍也附和道:“老太太,那六扇门确实威风,锦衣卫都要给他们薄面。办案文书到了,直接把我们带走,都不需要跟锦衣卫做交接工作,可威风了。”
王子腾默默点头,认可了贾珍的说法,他可是能上大朝会的,且梅长苏造反时,他也带兵参与平叛,自然知晓一字并肩王有多权势滔天,六扇门作为一字并肩王掌控的府衙,确实能不给锦衣卫面子。
贾母等妇人这时也是想到了贾琏带回来的话,那就是六扇门总捕头打包票要把贾赦贾珍带回来,若不是真的很有底气,怎敢打包票呢。
但贾母还是不示弱,气势很足的说道:“老大,莫要转移话题。你弟弟说的也对,这些年公账银库的钱,大房二房都花了不少,如今天家要追债,你兄弟二人都要一同负责。哼,连我都出了三万银棺材本,你就舍不得花一分钱?哼,老大你不愿意花钱,那也好,老太太我在老太妃那还有些许薄面,到时候请天子抄家的时候,放过愿意还债的二房,你觉得怎样?到时候你的私房,还不是全归天家所有。”
贾母的敲打很不留情面,但是“孝”字当头的情况下,老人家可以说狠话,可小辈是不能反驳的。
因此贾赦脸又黑了,思量一会儿后,说道:“听闻老二私房才出五万银,哼,莫要开玩笑了,掌家那么多年怎可能才只有五万银。老二,我也不瞒你,我私房有十万银,除了应允一字并肩王要留两万银给二丫头嫁人,其余八万银我全都出了。刑氏,你私房有多少,交待一下,交出大部分,留下点体己钱就好。”
贾赦的私房可不止十万银,但他就算报少了,愿意一口气花十万银,这也足以堵住多数人口舌了,并且还反将二房,让二房出更多的钱。
二房还没有作答,邢太太在贾赦的逼问下,则是扭扭捏捏回答道:“老爷,我这私房只有三五千两,就别拿了吧,真的不多。”
贾赦打断道:“那就拿五千两。”贾赦自然知道刑氏报少了私房,但也清楚刑氏连贾迎春的4两银子月例钱都各种逼抢,就知道刑氏确实没捞到多少钱,拿五千两已经是让刑氏大出血了。
大房夫妇拿八万五千两,加上贾琏夫妇的五千两,大房总共补到公账还债的银钱达到了九万两,那当家多年的二房呢?
贾政自觉丢了面子,怒斥王太太:“王氏,给我说实话,我们二房能拿出多少私房?肯定不止五万银吧。”
王太太委屈巴巴回应道:“老爷,我们二房也才十万私房,这是预备着给宝玉结婚的钱,能出五万银已经委屈宝玉了,全给了,宝玉怎么办?”
这也幸亏二房的大儿媳李纨不在,不然要被气到:感情二房嫡长孙贾兰就这样被你无视了?
贾政听到贾宝玉的名字,下意识看向了老太太,而贾母则是说道:“宝玉是有大造化的,自然不该亏欠了他。这样,你们二房就出了八万银,留下两万银当做宝玉未来的体己钱吧。”
本来贾母是想要让二房出六万或者是七万的,但一想大房都出了九万,二房出的太少也说不过去,但是让二房掏出九万只给贾宝玉留一万,她也觉得不妥,于是折中了一下。
贾母看了看大老爷似笑非笑的脸色,知道大老爷很不满,于是又对贾政夫妇说道:“让你们儿媳,也出五千银补上,莫要让人笑话二房子嗣不争气。”
一旁坐着沉默不语的王熙凤,内心则是忍不住替李纨感到悲哀,她可很清楚李纨的私房没有五千银。并不是李纨跟她说过私房有多少,而是王熙凤有暗中计算过。
李纨嫁给了贾珠后,并没有获得掌家的权利,而贾宝玉受宠之后,贾家二房的资源全都集中在贾宝玉身上,贾珠和李纨多数收入来自于月例,夫妇两人的月例钱加起来才不过二十两银,在贾兰出生后,月例钱才多了四银,在贾珠去世后,母子俩的月例钱则只有十四银。
就算李纨勤俭持家,不爱大手大脚花钱,加上逢年过节老太太、太太给的赏银,这些年存下来最多才三千银,因此要李纨出五千银的话,怕是要李纨把部分嫁妆给补贴上才行。
而李纨是出自于书香世家,父亲只是在国子监这个没什么油水的府衙当差,嫁妆最多也就几千银。
但不管怎么说,贾母都把李纨给算进去了,贾赦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王子腾这时候算道:“那么荣国府现在能交还的银子,便有四十五万五千银(含薛姨妈出的二十万银),相信忠顺亲王会让步。珍老爷,你们宁国府,准备交还多少呢?之前蓉哥说公账加上他的私房,只能出五万银。”
贾珍却是没想到贾蓉那么有钱,饶有兴致的看了一眼儿子,决定回家后好好打一顿,看看贾蓉还有多少私房。
但既然王子腾问话了,也事关宁国府能否避开抄家除爵的大难,于是说道:“宁国府虽是我掌家,但这些年府里也是日渐困难,我私房里最多只能出十万银。加上我儿的五万银,总共十五万银。”
王子腾道:“荣宁两府加起来能还六十万银,能填补五分之一的债务,相信忠顺亲王收到这笔款项后,会暂时放过两府。不过我觉得这忠顺亲王怕是还会继续追债,你们当家人都在这,说说每年最多能还内务府多少钱?”
一阵寂静。
这些年荣宁两府都是坐吃山空,入不敷出的过日子,哪有存银还债呢?即便是王子腾、薛姨妈都很清楚借给荣国府的钱,怕是这辈子都要不回来了。
王太太这时候说道:“大姑娘在宫里上下打点,每月也要三千银钱,一年也要三万六千银,这笔钱是万万断不得。”
贾元春是贾母为贾府未来做的铺垫,所以自小就培养起来,通过老太妃的关系送入宫中做女官,经过老太妃在宫里的人脉和贾府的银钱开道,已经成为凤藻宫女官,是皇后最亲近的女史,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皇帝的通房大丫头,距离上位也仅有一步之遥。
王熙凤摊手道:“老太太,大老爷,二老爷,大太太,二太太,二叔,每月大老爷二老爷的俸禄加上店铺田庄的收入,还不够府里的开支,只能勉强发够阖府上下的月例,府里每月的采购、换季衣服的裁缝、大姐姐在宫里的开支全都靠公账银库的存银周转补贴着。唉,这回还了不少债,但接下来府里的日子都难熬了,更别说每年能拿出多少银钱还债了。”
王熙凤也是在诉苦,她也当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贾珍则是看向了贾蓉,宁国府如今多数事务是贾蓉在操办,贾蓉也是苦笑道:“府里营生确实困难,怕是要裁处不少下人,减少开支才能降低亏空,而要存银还债,也是很难。”
最终众人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把眼前的难关解决了再说。至于一直冷眼旁观的史家双候,则是畏惧不已,他们史家不比贾家富有,早在几年前就组织府里的女眷做女红等针线活卖钱了,史湘云这样的堂堂侯府嫡女大小姐都受不了这种委屈,甘愿来贾家寄人篱下过日子,可见史家有多穷了。
可即便史湘云来到贾家了,偶尔史家针线活忙不过来了,还是会把史湘云接回去赶工帮忙。
因此比贾家还要穷的史家,面对着八十万的欠债也是无力偿还,连几万银拿出来都很吃力。可让史家双候说不出口的是,贾家目前也是自身难保,他们也不好意思求助贾家。
但正所谓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史家双候决定投奔忠义郡王,走太上皇的路子暂时把内务府的压力给转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