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部东西交往史,满把中华民族泪2
书名:重读鸦片战争 作者:郭大侠 本章字数:10014字 发布时间:2022-05-03

                                                                                                                         第二节“首恶”葡萄牙

       1494年5月,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之后,葡萄牙、西班牙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开始了逐鹿世界的游戏。

       1497年7月,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150名水手和士兵组成的船队起航,沿非洲西岸南下,绕过好望角,于次年4月抵达蒙巴萨和马林迪,穿过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航抵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在与卡利卡特王进行了初步接触后,于8月29日开始返航。1499年秋天,达·伽马率领满载着香料、丝绸、宝石、象牙的船队返回了葡萄牙,虽然整支船队人员从出发时的150人减少到了55人,但据估计,此次航行的纯利润达到航行费用的60倍。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1495年-1521年)赐予达·伽马最高荣誉,封他为“印度洋元帅”和维迪圭那伯爵,赏给他两个镇,特许他在印度免税进行某些贸易。这次航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欧亚直达航线的开辟,也使葡萄牙人开始涉足香料之路,达·伽马带回的大部分印度货物样品,也成为了大规模扩张运动的推动力。

       东方航路的开通以及首次开航就大获其利,大大激发了葡萄牙人继续向东方远航的热情。达·伽马返航还不到1年,1500年3月9日,曼努埃尔一世便匆匆忙不迭地又派出了新的一支以卡布拉尔为首,由13艘船和1200名船员组成的船队,再度驶向印度。可是船队刚出佛得角,就阴差阳错的被台风吹偏了航线,结果于4月22日,船队鬼使神差地抵达了南美洲东岸,也就是现在巴西东部地区,巴西就这样出乎意料地被葡萄牙人发现了,从此成为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5月,船队继续向前航行,7月到达索法拉,最后船队仅剩6艘船返回葡萄牙,但是葡萄牙人通过这次远航,又做了一笔利润丰厚的香料生意。

       1501年,由诺那指挥的4艘船再次出发远征,在坎纳诺尔建立起一个新的商站。

       1502年,“印度洋元帅”达·伽马再一次亲自挂帅出征,率领由20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远航舰队再次东航。这一次,他们为了永久“霸占”东方航线,在沿途的莫桑比克、基诺瓦、苏拉法等地建立了补给站。

       1505年,葡王任命阿尔梅达为葡萄牙首任印度总督。他率领大小20艘船、1500名士兵并携带武器和大炮起航东行,他们在印度加固了堡垒,在科钦建立起葡萄牙殖民政权,随后,又相继在奎隆、安杰迪瓦、坎纳诺尔等地建立起一系列军事防卫要塞。

       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沿岸的迪乌(Diu)击败印度洋上由土耳其、阿拉伯和印度船队组成的穆斯林商人联合舰队,并在随后占领了索科特拉和霍尔木兹,基本上打破了700余年来由穆斯林商人垄断印度洋香料贸易的局面,截断了阿拉伯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商业联系,垄断了东方贸易。同年,阿布克尔克继阿尔梅达之后成为第二任葡萄牙印度总督后,大大加快了葡萄牙东方扩张的步伐。他的目标是通过殖民和征服建立葡萄牙在东方的霸权,从而完全控制东西方的一切贸易。为此,他提议要在亚丁、霍尔木兹和果阿建立牢固的要塞,在其他地方建立小的要塞和商站。

       1510年2月17日,阿布克尔克率1500人的军队攻占了印度西岸重镇果阿(果阿:又译卧亚,汉文史籍写作“小西洋”),年底将总督府迁至此处。从此,果阿代替卡利卡特,成为葡萄牙人在东方一切活动的总部。

       1511年5月,阿布克尔克以塞格拉事件为由,率一支由19艘军舰和l400人组成的舰队出征马六甲,并取得胜利。葡萄牙征服马六甲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一个基地,以便控制该地区航路上的亚洲竞争者以及沿线所进行的贸易,实现对马六甲的丁香、班达群岛的肉豆蔻和帝汶岛的植香木这三种稀有而贵重商品的垄断,以结束威尼斯商人在西欧市场上对这些商品的控制地位。占领马六甲后,葡萄牙人以此为根据地,进一步扩展其势力范围,先后在阿拉伯沿海、波斯湾、苏门答腊、北非、印度沿岸、锡兰、巽他群岛、爪哇岛等地建立起一系列要塞,组成了一个以果阿为中心的殖民网络据点。

        阿布克尔克下令在果阿的造船厂建造了新船,增加了船队的势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葡萄牙在东方的地位。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以马六甲为基地,大力拓展在东南亚海域的贸易,甚至远航至中国,初步开始了与中国的接触。

       葡萄牙开始与中国接触的时候,恰逢明朝的正德、嘉靖年间,当时的明朝,已经暮气初现,但还有一战之力,尚能与当时任何强国一较高下。不过,与西方那狂飙突进、勇于远航冒险、要让大海掀起层层波澜的狂野进取精神不同,当时的大明王朝正在加速从平庸走向衰落,对海洋的国策则是闭关锁国,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沿海从此波澜不惊;葡萄牙、西班牙国王赋予建造100吨以上船只的船主以特权,大明则规定“片帆不许下海”;葡萄牙、西班牙授予冒险的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以最高荣誉,大明则视出海者为“海盗”、为国贼;西班牙、葡萄牙在新大陆和远航沿途大肆殖民、抢占地盘,而大明在对外政策上则法祖守制,坚持巩固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所谓以“天朝上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要求海外诸国以进贡的方式,定期向中国示敬,而中国用价值数倍的回赐品对其封赏,而明成祖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则是将这种朝贡外交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外乎就是大姑爷陪媳妇儿回娘家“拜年”一般的虚礼,只能用一句话形容:慕虚名而招实祸。……由此一来,东西方之间开始了盛衰交接。

       刚开始接触中国的时候,大明9000万人口,占当时世界一半多的物产以及拥有悠久历史的庞大躯干,就像“黔之驴”一样暂时吓唬住了远来的小猞猁葡萄牙(注意,相对于后来的那些BUG,葡萄牙也就小猞猁的体量),而此时葡萄牙殖民者的心理,就仿佛初见黔之驴的那只虎。

       比如说,早在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西南海岸的科利科特时,就听当地土人述说了有关几代人以前留着长髯的人们乘坐大船沿海岸航行的故事;葡萄牙人没有想到土人所说的就是郑和庞大的舰队。而我们也可以遐想,假设明朝没有放弃其伟大的海上事业,那么葡萄牙人要在印度海岸取得立足之地就将难得多,他们在马六甲、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更靠近东方的地方更是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而大明也可以更早地与西方殖民者一较高下,进而有可能会提前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而1508年(正德三年),葡萄牙在印度获得稳固的殖民地后,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就给远东殖民头子奥格·塞格拉写了封信,希望他探听一下中国的消息。信中列出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既表现了国王的对华兴趣,也充分反映了葡萄牙小猞猁初见“黔之驴”的心态,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代表了当时欧洲整体对中国的认识水平:

      你必须探明有关秦人的情况,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他们何时到马六甲或他们进行贸易的其他地方?带来些什么货物?他们的船每年来多少艘?他们的船只的形状和大小如何?他们是否在来的当年就回国?他们在马六甲或其他任何国家是否有代理商或商站?他们是富商吗?他们是懦弱的还是强悍的?他们有无武器或火炮?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身体是否高大?还有其他一切有关他们的情况。他们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大吗?国内是否不止一个国王?是否有不遵奉他们的法律和信仰的摩尔人或其他任何民族和他们一道居住?还有,倘若他们不是基督徒,那么他们信奉的是什么?崇拜的是什么?他们遵守的是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他们的国土扩展到什么地方?与哪些国家为邻?

       曼努埃尔一世提出的问题,与后来道光帝问英国侵略者“距离中国有多远?英国女王芳龄几何?”之类问题相比,水平并不高明多少,内心也是一样的一脸懵逼,态度也一样的忐忑,只不过,人家那好奇心背后暗含的蕴味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与道光帝想纳女王为妃、逢女则喜的猥琐心态不同,曼努埃尔一世着眼点就两个:第一,是否能同中国顺利进行贸易往来,第二,中国能否被征服。这不仅是一个强国的目的,还是强国的心态。

       1509年(正德四年),葡萄牙人首先在马六甲与中国的走私海商“偶遇”了,对中国人的第一印象,深深烙在葡萄牙人的心头。他们在向国内的报告中,是这样介绍他们见到的中国人:啊,这些中国人就像德国人一样。他们除了贩卖丝绸和瓷器等贵重商品外,在礼仪上还文质彬彬。

       我很很奇怪,葡萄牙人最初见到中国人,为什么会多次误认为是白种人,而且是白种人中的德国人,毕竟葡萄牙人好歹也在巴西见过了同属黄种人的印第安人。并且,当时“偷渡”出海到东南亚的中国船民几乎都是来自广东、福建(广西直到1965年才获得出海口的,此处就不算在内了),还有少数来自浙江等地。因为生活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又长年风吹日晒,导致他们多数人身材矮小,皮肤黝黑,而且清一色的黑发黑眼,被误会像德国人,着实令人费解。

       1511年,阿布克尔克征服马六甲时,租借了一艘中国商人的大帆船来登陆。这使得葡萄牙殖民者一改过去对待非洲土著、南美洲印第安人和印度人的蔑视心态,认识到大明还是有点实力的,想一口吃掉这头“大笨驴”还是不行的。

       但是葡萄牙人不远万里,好不容易“东游”找到了马可·波罗口中的中国,可不是来做慈善的,更不是来观光旅游的,早都对“满地黄金”垂涎三尺了,再加上明朝的海禁政策让“平等友好交往”成为了不可能,而中国的富有、懦弱和怯战又时刻撩动着葡萄牙人热血沸腾的心房。中国这方却静如止水,对葡萄牙一无所知,对葡萄牙的认知完全为零!种种欲望交织之下,促使葡萄牙很快成为了西方列强里侵犯中国的“首犯”。

        刚开始的时候,葡萄牙人还像调戏良家妇女的登徒子,不敢明火执仗的烧杀抢虐,行动也有些畏手畏脚、畏首畏尾的——

       1514年,有个名叫乔治·阿尔瓦雷斯的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华裔商人的引领下,来到大明的广州屯门(在今深圳境内),与中国商人进行了交易,并满载而归。这是自马可·波罗之后,有文字记载的欧洲人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

       紧接着,1515年至1516年,意大利人拉斐尔·佩雷斯特勒罗乘马六甲商人的帆船,也到达了广州屯门,并与中国商人进行了交易,之后也满载而归。

       同在1515年,葡萄牙新任印度总督阿尔贝加里亚奉葡萄牙国王之命,正式派遣舰队司令弗瑙·佩雷斯·德·安德拉德率领舰队来“会见”中国,同时还派身兼商馆秘书、会计师、药材管理师3职的托米·皮雷斯充当使臣,带着礼品一同前往。

       1517年8月,安德拉德率领8艘船只,“护送”皮雷斯一行到达广州屯门河口,安德拉德与充当代理人、中间人的恩波利想与大明当局建立友好关系,为此还特意升起旗帜,鸣炮致意。但是中国官员的贪污腐朽和“中庸”的体制让“耿直”的葡萄牙人产生了误会,而中国政府明确禁止中国人进行海外贸易,且被推翻的马六甲国王本是明王朝忠实的朝贡者,因此,葡萄牙人的船队受到严密的监视,葡萄牙人不准上岸,也不准任何人接近他们。两广总督陈金接到广东布政使吴廷举的禀报后,立即从梧州赶到广州,与这些外国人交涉后,以极其隆重的礼节将这些“来客”迎接上岸,并为托米·皮雷斯及陪同的七名葡萄牙人提供了住宿,还派人将葡萄牙人带来的货物一批批全部搬上岸,并且有条不紊安排商人与其交易,给葡萄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为此,葡萄牙人还派了一艘船去考察福建的贸易前景。本来贸易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但是葡萄牙人前往福建时的一些举动,比如与海盗勾勾搭搭的,这引起了明政府当局的疑惧。而安德拉德错过了1517—1518年的北季节风,滞留到1518年9月北季风即将来临之时才离开中国。期间,他在屯门发了一个布告,宣布任何受到葡萄牙人损害或者任何被葡萄牙人欠了钱的人,都可来找他索取补偿。佩雷斯·德·安德拉德因此树立了一个好形象,也赢得了广东当局的好评,但这种“招揽民心”的举动触动了以正德皇帝为首的大明朝堂脆弱敏感的小心灵。

       1519年8月,佩雷斯·安德拉德的兄弟西蒙·安德拉德率领三艘帆船从马六甲来到了广州屯门河口,接替他哥哥佩雷斯。他一到来就凶相毕露,龇牙咧嘴开始咬人了!他首先在所有外国人聚集的贸易中心屯门岛修建了一个小城堡,大张旗鼓地处决了一个葡萄牙人,阻止其他外国人进行贸易。还打伤了前往“调停”的明朝官员。他们还大肆收买中国未成年良家子女,贩卖到印度。起初,明朝地方官并不知道存在买卖儿童的情况,但是,有些黑心中国人为了赚钱,大肆在内地抢掠儿童,惊动了广东当局,在很多地方造成了恐慌,老百姓又以讹传讹,搞得“白鬼吃小孩”的谣言在民间甚嚣尘上。虽然在西蒙·安德拉德于1519年离开中国之前,明朝当局没有找到充足证据而未对西蒙·安德拉德这个恶魔进行惩罚。但是,这引起了极大的民愤,西蒙·安德拉德的罪恶行径也引起了大明当局的恐惧,大明从此关闭了与葡萄牙人进行贸易的大门。

       皮雷斯使团一行则于1518年离开广州,但直到1520年1月才启程北上。

       1520年5月,使团到达南京,正德皇帝朱厚照此时正在那里“度假”,刚刚“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心情大好,破例接待了皮雷斯使团一行,这使得朱厚照成为了第一个接见西方人的中国帝王,皮雷斯一行则成为了第一批被中国皇帝接见的西方人。不过,“使者”皮雷斯和他的“翻译官”,一个被阉过的变态男亚三,也跟西蒙·安德拉德一样行为不检点,他们买通宦官江彬,成功地成了贪玩的“老顽童”正德皇帝的近侍,然后整日整夜陪着正德皇帝嬉戏玩乐,还对群臣傲慢无礼,随意羞辱,引起了满朝公愤。

        1521年3月,正德皇帝去世州,嘉靖皇帝朱厚熜继位。这时,被葡萄牙人灭国的马六甲的使者来到中国,他他们控诉了葡萄牙人夺国驱君的罪行,并请求宗主国大明派兵帮助报仇复国。群臣纷纷上奏,有求惩罚葡萄牙侵略者。嘉靖皇帝顺从众意,谕令广州当局驱逐葡萄牙人,明令要求葡萄牙人必须无条件离开中国,同时下令将为虎作伥的亚三处死,把“使者”皮雷斯递解到广东,并驱逐出境。

        1521年4月,葡萄牙人阿尔瓦雷斯又率领5艘葡萄牙帆船到达屯门并开始贸易。两广总督陈金奉命下令葡萄牙人立即离开。葡萄牙人借口他们还没买到全部想买的货物,也没卖完船上带来的货物,拒绝离开。陈金只能派遣海道副使汪鋐调集官军,实行武力驱逐。葡萄牙人凭借强劲的凶悍的佛朗机大炮,负隅顽抗,起初明军还反为葡萄牙人所击败。汪鋐见情况不妙,就暂时把葡萄牙人围困,随后劝降了葡萄牙船上会制造火器的的中国籍船员杨三和戴明,并叫他们随后立刻造新火铳。有了“新式武器”加持,明军战船很快就把葡萄牙人的帆船一一击沉,船上的葡萄牙人有的被杀死,有的被俘虏。6月,有2艘葡萄牙帆船赶来支援,明军再度进攻,但被击退。随后平静了一段时间,但是长期的围困,导致葡萄牙人弹药物资匮乏,人员伤亡惨重,平均每艘船只剩下8人。自忖无力维持的葡萄牙人只能把剩余的人都集中到3艘大船上,于9月7日趁夜逃窜,明军紧追不舍,但是天不作美,天上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双方的火器都失灵了,葡萄牙人得以死里逃生,于当年10月底逃回马六甲。此役我在前面《失落的两百年(上)》略有提到过,战役结果是大明收复了屯门,并且缴获一大批葡萄牙战船和佛朗机大炮,几乎全歼了葡萄牙侵略者。屯门海战也成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对抗!而托米·皮雷斯使团还蒙在鼓里,到了1521年9月21日才缓缓回到广州。

       被蒙在鼓里的还有远在万里之外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他不知道自己的部下已经干了很多票,还傻乎乎地派马丁·阿方索·德·梅罗·科廷霍率领3艘船于1522年8月到达屯门来假装与中国缔结和平,还一并带了大量的武装人员来,妄图固守刚刚被中国收复的屯门,还打算在那修建堡垒。

       他们抵达马六甲的时候,就已经遇见了屯门海战败逃回来的葡萄牙残兵败将。科廷霍不死心,仍然率领一支由五艘船只组成的舰队,其中包括四艘武装商船和一艘中式船只,载着三百人和满船货物,于1522年7月10日离开马六甲来中国。同来者有上年屯门战役败回的科埃略和雷戈两人,显然有报复企图。

       该舰队还没有抵达屯门,就在广东外海跟大明水师巡逻船碰头了,科廷霍以葡萄牙语向广东当局提出交涉,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双方发生了误解。同行的科廷霍的两个兄弟迪奥戈·多·灭儿和别都卢·奥门依仗着船坚炮利,愤而向新会的西草湾进犯。当葡军进犯至西草湾时,大明备倭指挥柯荣、百户王应恩率军抵御。激战中,潘丁苟率先登上葡军战舰,明军齐进,生擒包括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并俘获葡军船只两艘。但科廷霍继续发扬他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轴人精神,率领葡军残余三舰又发动反攻,将明军所俘战舰焚毁,王应恩战死。双方直战至夜幕降临,那时候还没有夜战装备,所以双方不得不临时休战。科廷霍仍不死心,还想率领剩余的3条战舰第二天再战,但是船上的其余人员均已无战心,科廷霍无奈之下,只得停战,率领舰队在中国南海海面念念不舍地待了14天就撤走了。战后,明朝将俘虏的葡萄牙战俘全部处死,并枭首示众。

       在西草湾之战中,明朝缴获了20门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火炮、西洋火绳枪,并将之大量仿制。此类型火炮从此成为了明朝军队中的制胜利器,替大明王朝又把守了二十几年海疆。对于葡萄牙人的这种火炮,明朝上下赞不绝口。明朝水师甚至找到曾经在葡人船上帮工的华人,在他们的指导下仿造了葡萄牙人的桨帆船战舰,因两侧众多木桨,命名为蜈蚣船。不过因为嫌弃太耗费木料而停止不再建造。

       经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之后,葡萄牙人被驱逐出广东沿海,于是向浙江宁波和福建漳州等地进发,最后亦被明政府驱赶,从此,葡萄牙人的对华殖民活动不得不暂时沉寂了十几年。不过,明的不敢来了,葡萄牙人转而学习起了沿海船民的“偷渡”行为,他们利用明朝政府允许东南亚各国重开贸易的机会,先是在1537年,葡萄牙人浑水摸鱼,再度转回广东的屯门,后来由于明朝政府把的“对外开放”的港口改成了台山县的上川岛,葡萄牙人也混在东南亚商人中,改道到这里继续开展“地下贸易”。1544年,明政府封闭上川岛,仅留今珠海市斗门县南水的浪白澳作为临时对外贸易港,葡萄牙人又一次偷偷混进浪白澳进行“地下交易”,由于这个时期的葡萄牙人还算老实,所以明朝当局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多“明粉”都知道,大明的威胁就是“北虏南寇”。其实,这个“南寇”,应该也包括葡萄牙在内的西方“夷寇”,又或者说,倭寇里面很大一部分人就是葡萄牙之类的西方殖民者!仅仅老实得二十几年,在广东沿海“屡战屡败”的葡萄牙人转而彻底向浙江宁波和福建漳州等地进发。这个时候,由于倭寇、海盗开始大肆侵犯大明海疆了,葡萄牙“白寇”也混在倭寇、海盗里面,与倭寇、海盗勾搭成奸、同流合污,他们一同打家劫舍,葡萄牙人还专门干倭寇、海盗都不屑于干的另一门罪恶的劣行——拐卖人口。他们先后抢占了诏安的走马溪、金门岛、月港、双屿等沿海岛屿作为据点,与倭寇、海盗一门心思劫掠不同,葡萄牙人妄图把这些地方修建成永久据点,进行殖民活动。由于“道士皇帝”朱厚熜长年累月躲在幕后,严嵩父子专权,地方管理非常松弛,福建、浙江的地方官互相踢皮球,造成这两省的倭寇、海盗和白寇骚扰日甚一日,糜烂不堪。

       围绕与日俱增的倭患问题,明朝内部开始分裂成两派。一派以朱纨、俞大猷等武将为代表,他们主张严格执行立国之初的海禁政策,彻底断绝海外暴徒的机会,他们被称为“严禁派”;另一则以文官为主,他们认为海通则盗转为商,海禁则商转为盗,所以要开放海禁,他们被称为“弛禁派”。

       1547年(嘉靖二十七年),嘉靖皇帝派遣时任浙江巡抚的朱纨总督闽浙海防军务,朱纨一上任就采取了三大“釜底抽薪”的应对办法:首先明确划分福建浙江的防区,防区内各自细分防区,层层包干,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彻底消除了“踢皮球”现象;第二,提拔、启用了卢镗等一大批熟悉海况、长于海战、精于战事的大小将佐;第三,断绝对外贸易,彻底断绝了内地人民与白寇在内的倭寇的联系。

       整顿取得明显效果之后,朱纨率领沿海军民,先后于1547年(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十八年)分别取得了双屿大捷和走马溪大捷。如此一来,葡人又被驱逐回了防御森严的广东。  

       双屿一战,朱纨出动乡兵6000人,帆船和舢板船总计300艘,由都指挥佥事卢镗指挥,向双屿发起总攻。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双屿葡萄牙人全部被肃清,明朝一举收复双屿,将岛上所有葡萄牙建筑一律焚毁,消灭了800葡萄牙白寇,给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予以了沉重打击。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浙江籍士大夫利益严重受损,他们再也无法通过与葡萄牙人的勾兑得到分红,于是朝野浙江官员合谋,发动御史弹劾朱纨和卢镗,称其“举措乖方,专杀启衅”。最终嘉靖皇帝下旨查办朱纨和卢镗,朱纨在留下遗言“纵天子不欲死我,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后于狱中自尽,卢镗则被判处斩监候,直到1552年被嘉靖特赦,才得以重新复出。有功者非但不赏,还重演岳飞那样冤死的悲剧,不得不说,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着实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但是,也有人说朱纨和卢镗死得不冤,因为走马溪之战,本是一场仅仅歼敌239人的无足轻重的小规模战斗,但在之后的报捷过程中,因为层层加码、一层比一层谎报、拔高歼敌战果,最后被渲染成了东南海区的大捷。战斗过程中,卢镗的部队,不仅将船上的货物私吞,还不忘孝敬了长官朱纨一笔。随后,他们更是挑选了4个相貌较好的葡萄牙人,逼迫他们承认自己是来自马六甲的国王,并让其他人承认自己是来掩护劫掠的海寇。当然,卢镗之属的行为,虽然存在冒功性质,但是从民族大义上来说,属于杀敌卫国这点是不容置疑的,也狠狠地打击了葡萄牙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毕竟葡萄牙人未经中国政府的允许,强占中国的领土,在中国的领土上为非作歹,这个是不容翻案的。

        这种冒功领赏的做法,在明朝军队的历史上屡见不鲜。然而这次,他们玩的过于出格。朱纨和卢镗都知道,这些中国海商在沿海都有千丝万缕联系。为了以绝后患,他们在不经向朝廷请示的情况下,下令将大部分人问斩。连队伍中的未成年人,也被砍去四肢后斩首。剩下的少数人,尤其是葡萄牙人和马来人,因为语言不通而无法为自己辩护,成为论功行赏的重要筹码。

        在福建和浙江没法立足了,葡萄牙人只得继续缩回广东,再次偷偷混进浪白澳搞“地下交易”。这次,他们玩得更精了,他们使用了一种中国官场百试不爽的办法——贿赂!

        葡萄牙人没能在武力上让明朝屈服后,他们选择走捷径,那就是贿赂明朝官员,他们盯上了广东海道副使汪柏。他们假称船只遇到了风暴,需要一个地方停靠修整,汪柏在收受贿赂后,同意了葡萄牙人的舰只停靠。

       广东按察使丁以忠曾劝汪柏不要同意葡萄牙人的要求,但是汪柏为了获得进贡给嘉靖皇帝修道用的龙涎香,没有听从上司的意见。

       然后葡萄牙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定居澳门,到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形成了聚居规模,开始长期居留。

       而葡萄牙人在澳门除了从事正常的贸易外,也从事非法的海盗行为,这让广东沿海的中国百姓非常不满,要求朝廷将这些强盗驱逐出澳门。但是其他收受贿赂的朝中官员却建议朝廷,为体现大明王朝对外夷的“怀柔”政策,让他们永久性的定居在澳门,朝廷则可向他们收取租金,还可以借他们的手收拾海盗。

       最终,大明朝廷同意了地方官的这种意见。于是,从1557年开始,葡萄牙以支付租金的形式,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人也和大明展开了合作,比如说他们曾和抗倭名将俞大猷一同打海盗。

       葡萄牙人也曾有不守规矩的在澳门构建炮台等卑劣行径,但是被大明的军队给拆除了。

       很多“明粉”都以大明“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荣,称大明是最硬气的王朝。其实,对于“不割地”这个说法,对,也不全对!为什么说不全对呢?因为大明出租了澳门给葡萄牙;那为什么又说是对的呢?因为明朝政府,乃至后来的清政府都保持着对澳门的主权和管辖权,每年都要向葡萄牙人收取租金,大明成了最早的广东“包租公”,而且澳门的行政、司法等等管辖权仍是明朝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在执行。

       明末天下大乱,明廷对海疆控制减弱,1623年,葡萄牙人逮住机会,派了一个总督来管辖澳门,并公然在澳门设置官员、驻扎军队、收取关税,中国人反而不能轻易进入澳门。从此时起,澳门在事实上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但是,到了清朝,大清政府仍然在名义上拥有澳门的主权。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也就是说从法理上,是一直到1887年的清政府手上,中国才暂时失去了澳门的主权,让澳门沦为了完完全全的殖民地。

       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收回澳门,恢复了澳门主权。

       而葡萄牙这个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在世界各地的广大区域内都建立了殖民基地,窃取了中国澳门,成为了为害中国的西方列强中的“急先锋”,但是葡萄牙国小民寡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发展,当时的葡萄牙只有150万人口,完全无法满足全球殖民的需要,造成它在全球各地建立的基地与港口如同无根浮萍,一触即溃。

       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战死于非洲摩洛哥,葡萄牙王室恩里克以66岁高龄登上了王位,而这位高龄继承人却因为是主教身份而没有子嗣。因此,西班牙皇帝菲利普二世便在1580年,趁恩里克去世之时发兵里斯本,由于葡萄牙当时的主要兵力在摩洛哥战役中丧失殆尽,里斯本迅速被西班牙大军攻破,葡萄牙被迫与西班牙合并。

        虽然1640年,若昂四世在贵族们的支持下,让葡萄牙时隔60年后终于得以复国。但是,葡萄牙再也无法恢复昔日海上霸主的荣光,它与西班牙平分地球的辉煌也成了昨日黄花,也无力再继续扩大其在东方的罪恶殖民活动,它在中国的侵略脚步,也止步于窃取澳门。那么,一度吞并了葡萄牙这个小霸王的西班牙,是不是就对中国视而不见了呢?请看下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读鸦片战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