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部东西交往史,满把中华民族泪5
书名:重读鸦片战争 作者:郭大侠 本章字数:9541字 发布时间:2022-05-05

                                                                                                                  第五节 民族英雄郑成功

      要说郑成功,他爹郑芝龙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对于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国姓爷郑成功,我们中国人那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但是,比起郑成功,他那降清被杀的老爸郑芝龙,在后世就显得有点籍籍无名了。不过,老郑虽然晚年糊涂,自投罗网,但这并不妨碍他年轻时候的赫赫声威。

      郑芝龙的生平,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三个伯乐一兄弟,公司巡抚加贝勒”。如果再要添加一点描述,那就是——大明朝第一海盗乃至中国历史第一海盗。补充一点,他还算不上世界第一海盗,世界第一海盗另有其人,稍后我们也会说到。

      闲言少叙,我们来说说这个可以单挑有史以来第二公司的大明第一海盗吧!郑芝龙,字曰甲,小字一官,号飞黄(或称飞虹),其父郑士表,为大明朝一小官吏。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郑一官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郑一官17岁时,离家到澳门投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他舅父黄程,此后,郑一官到过马尼拉,受葡萄牙人影响,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Nicolas,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由于他长期和海上国家打交道,所以学会了很多语言,不仅是国内的闽南语甚至连国外的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都十分精通。 

      黄程是当时沿海的大商人,旗下拥有大量的商船,常年在日本和中国沿海走私兴贩,见外甥郑一官能干,于是就在天启三年(1623年)派他跟随他人生中的第二个伯乐——祖籍福建泉州的日本平户华侨李旦,一起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物,从香澳门去日本。此后,郑一官就长期侨居在日本长崎跟李旦混,帮助李旦经营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逐渐成为了李旦的得力干将,后来还认李旦为义父。李旦是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有一天,李旦突然交给郑一官一份重要工作,给他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没想到还大赚了一笔,没过几年,郑一官也成为了巨富,常年往来于中国、日本之间,日益成为了居日华侨的首领。

      郑一官还热心学习剑术,身为华侨领袖,曾去晋谒已退隐的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于骏府,德川秀忠在长崎宾馆召见了他,还赐予他丰厚的赏赐。由于受到幕府将军的召见,郑一官很快就成为了日本的头面人物,由此,他受到他的第三个伯乐——平户当地诸侯松浦氏的优遇,松浦氏不但在平户附近的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给郑一官赐地建房,还给他介绍了平户藩的家臣田川昱皇的女儿田川松为妻。

      刚开始的时候,郑一官虽然有钱了,但还是为荷兰殖民者打过一段工。

      天启四年(1624年)1月底,新婚不久的郑一官就离开了田川氏和还没有出生的儿子郑成功,被义父李旦派到澎湖,给荷兰人当翻译官。荷兰人也给这个“日本翻译官”非常优厚的待遇,但荷兰人这时正与明军在澎湖干仗,中荷之间没有正式往来,中国商人也不能与荷兰人交易,所以郑一官并没有发挥多大的翻译作用。不过,荷兰人也没让他闲着,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一官也是荷兰人手下的海贼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

     1624年中秋后,郑一官将事业重心从日本九州岛迁到台湾,归附到他的“大哥”——“日本甲螺”的倭寇首领颜思齐属下。此后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登岛,驱逐了以台湾为基地的日本在内的其他势力,郑芝龙于是不得不拖儿带子回到中国大陆定居。同年夏秋之交,荷兰人在大明福建巡抚南居益的打击下撤出了澎湖,转移到台湾安平,在台湾筑了“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要塞,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不久后,荷兰、西班牙两个殖民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台湾的统治权,干了两次圣萨尔瓦多城战役,荷兰得胜后独占了整个台湾。

       在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干仗的同时,颜思齐及郑芝龙等也跟日本德川幕府干了起来。因不满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颜思齐等密谋起事,想造反推翻德川幕府,参与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等28人结拜为兄弟,推颜思齐为盟主。但是事情很快就泄密了,颜思齐只能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逃到九洲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颜思齐率船队抵台湾,在北港靠岸,并率领大家修筑城堡等防御工事,想以此地为基地,谋求发展一块根据地。还派杨天生率船队到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招募了3000多移民到台湾,颜思齐将移民以及其他辖区内的百姓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垦荒活动。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第二年九月,颜思齐不幸染病早逝。大家就推举郑一官为盟主,继续干颜思齐同志没完成的大业。随后大家就在郑一官的率领下招兵买马,还设立了参谋、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那规模比宋江干的还大,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

     1725年8月2日,李旦在从台湾回平户的旅途中去世,他在台湾的产业和士卒转归郑芝龙控制,厦门的那部分则落入了许心素的手里。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 并从此改名为“郑芝龙”。 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1626~1627年(天启六至七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农历二月,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到1627年,郑芝龙旗下已有船700艘,由于明朝实行海禁,就诬蔑其为海盗,他的另一个对手许心素想引狼入室,密谋跟荷兰东印度公司联手打垮郑芝龙,在东印度公司还在犹豫的时候,郑芝龙就打败了副总兵俞咨皋,杀了对手许心素。郑芝龙对百姓很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府还高。

      荷兰人虽然占据了台湾,但是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大明朝廷虽然闭关锁国,朝廷力量完全退出了海洋,但是郑芝龙这类非官方民间海上势力发展得出奇的壮大,只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被郑芝龙截获,为此,1627年(天启七年)郑芝龙还与驻台荷军干了一仗,结果荷军败北。

      1628年(崇祯元年),闽南又遭大旱,大量老百姓沦为饥民、流民。郑芝龙接受了大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安,而熊文灿也对其投桃报李,给予他大力支持。在熊文灿支持下,郑芝龙再度招纳数万人的漳、泉灾民,海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因此,郑芝龙是台湾历史上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二人。

       郑芝龙对朝廷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为此,崇祯皇帝还授予他海防游击一职,让他把大本营从台湾搬到福建。此时的郑芝龙壮得厉害,有3万多部众,1000多艘船。大明朝廷为了笼络郑芝龙,同时也利用他来防备海盗倭寇和荷兰人,就提拔他为总兵,升官发财后的郑芝龙富贵不忘出生地,不久就返回了福建泉州南安老家,还在老家修建了豪宅。

     1633年,郑芝龙在金门海战中击溃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焚毁荷兰军舰5艘,俘获1艘,生擒118名荷兰人。从此中国沿海皆用郑氏旗号,郑芝龙的通商范围也越做越大,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等东洋、南洋两洋都是郑芝龙的通商范围。这个时候的郑芝龙,下辖有包括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在内的20多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3000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中国南方沿海的BUG,只不过,此时的郑芝龙,身份由海盗受招安为大明的将军了。在此,你可以想象,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可是可以独自单挑全世界所有海军总和、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存在,竟然被郑芝龙打压得不敢冒头,由此可见郑芝龙有多彪悍!

       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却在农民起义和关外后金的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了。

       1644年(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

       1645年(弘光元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帝,年号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

       但是,南明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实力最强大的弘光政权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被清军击溃,接着浙江的鲁王政权也很快就交代了。清军兵锋直指福建的郑芝龙,郑芝龙自知不敌,心灰意冷,就把大权交给儿子郑成功。但是郑成功也顶不住清军陆上的攻击,福建很快就被清军征服,郑成功父子拥立的隆武帝也被清兵在汀州俘获后押送到福州砍头了。

      清军攻占了福建之后,清军统帅博洛贝勒就派泉州绅士郭必昌去安平招抚郑芝龙,用闽粤总督做诱饵,郑芝龙人到中年心气衰,投降了博洛贝勒。

       郑成功知道他爹这一去肯定是羊入虎口了,就劝郑芝龙不要去,但是郑芝龙还是降清了。郑成功于是就到孔庙焚香大哭,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来郑成功率部出海,继续抗清。

       郑芝龙很快就被执送京师,编入汉军正红旗,1648年(顺治五年)八月,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1653年(顺治十年)五月,清廷加封郑芝龙为同安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

      但是因为郑成功一直坚持抗清不降,清廷觉得郑芝龙失去了利用价值。1661年(永历十五年)农历十月初三日(11月24日),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下令把郑芝龙和其在京的所有亲族全部斩杀于北京菜市口。可以说,郑芝龙这一生,是生得伟大,死得窝囊!

      郑芝龙被满清诱擒之前,荷兰人一直被郑芝龙压制,没有办法对台湾汉人发号施令。郑芝龙投降后,台湾岛的中国人群龙无首,很快就被荷兰人击败压制。

      虽然郑芝龙降清被杀了,但是他打下的基业,为郑成功收复台湾奠定了基调。

      郑成功,原名叫郑森,又叫郑福松,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7岁以前郑成功一直随母亲田川氏在日本定居,14岁时候考中过大明的秀才,1641年(崇祯十四年),娶了福建泉州惠安的大明礼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为妻。1647年,清将韩代率领满汉骑兵攻陷了郑成功的老家福建南安,郑成功母亲田川氏剖腹自杀,宁死不降。没多久,其父亲郑芝龙也被清军诱擒。家仇国恨之下,郑成功坚持抗清不降。

      1659年(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京,惨败而回。郑军元气大伤,郑成功深感清朝统治逐渐稳固,而郑军困守厦门一小小孤岛而日渐粮草匮乏,难以提供数万大军给养,开始思考取得另外的根据地以为整补。

      1660年3月(永历十四年春,清顺治十七年),有个在台湾给荷兰人当翻译的客家人何斌(这份工作当初郑芝龙也干过),因与荷兰人发生债务纠纷而逃到厦门,向郑成功鼓吹攻取台湾。何斌的一番言论,颇有诸葛亮《隆中对》的风姿,这正好与郑成功想收复台湾,作为根据地的想法不谋而合,郑成功觉得他的话正中下怀,于是决定收复台湾,作为与清朝长期斗争的基地。

     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清顺治十八年)二月一日,郑成功率领文武官员举行祭江大礼,祭典完成后,郑成功命令部队战船于料罗湾集结准备征讨台湾。一直到三月二十三日,大军开拔,二十四日抵达澎湖,二十七日由于遭遇逆风大浪,郑军不得不重新返回澎湖休整等待。三月三十日,风平浪静,郑军重新踏上征程,并顺利于四月一日抵达台湾鹿耳门外。由于之前的南京之战大败亏输,使得郑成功15~18万大军损失惨重,十不存二三,导致收复台湾前郑成功手中只有五六万可用之兵,而这些军队中还有四万多人被部署在厦门周围防御清军,因此郑成功攻台的先头部队只有十三镇共计12600人,帆船300艘,比其他爹当初30万部队,3000艘战舰的规模小了不止一星半点。即便如此,对于对付不足2000人的荷兰殖民者来说,也已经绰绰有余了。

      虽然兵力差距巨大,但荷兰人在台湾经营了将近四十年,打造了一个由城堡为中心,围绕城堡构筑了多个炮台、半圆堡、木栅、壕沟组成的十分完备的防御工事。其中城堡主要有两座,一座是大本营热兰遮城,一座是普罗文蒂亚城,也就是赤嵌城。

      热兰遮城位于一座小山丘上,拥有上、下两城,上城又有上下两层,上层最中间是一座四方形的三层建筑,中国史料称高达三丈。外面为城墙,城墙四周各有一座棱堡,每座棱堡都配置了12门加农炮,在山脚位置的下层又由四座半圆堡和城墙组成,每座半圆堡配置3门加农炮,共12门,此外还有两座棱堡,分别配置4门加农炮,然后在城堡南方制高点还有一座独立的碉堡炮台“乌特利支堡”,配置了12座加农炮。除了这些碉堡外,热兰遮最外围又布置了一层木栅栏,用来将敌军最大程度的拖延在火炮射击范围之内,造成最大杀伤。此外,热兰遮城还拥有当时台湾最大的港口,用来容纳舰队和贸易。

      赤嵌城是荷兰人在台湾修筑的第二座城堡,起初这里只有一个从由商馆发展而来的市镇,由于对1652年爆发的郭怀一事件心有余悸,荷兰人为了镇压防备当地土著和汉人暴动,决定在市镇旁边修筑一座城堡,即普罗文蒂亚城堡。经过1~2年的时间,普罗文蒂亚城基本修筑成功,该城堡相较热兰遮城要小很多,城墙用糯米、糖水、牡蛎壳混合成粘合剂加固。城堡只有东北角、西南角两座棱堡,每座棱堡分上下两层,配置5+4共9门加农炮,加上城墙上的4门,共有22门加农炮。而为了防御郑成功的打击,1660年荷兰人又在普罗文蒂亚城周围挖掘了一道深2.19米、宽3.77米左右的壕沟,用挖出来的泥土在壕沟与城堡之间建造了一道胸墙,并配置6门发射榴弹的小炮,壕沟外面则布置了两排高1.4米左右的木栅,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防御工事。虽然陆地上修建了大量城堡、炮台、半圆堡、碉楼等工事,但荷兰人却没有在鹿耳门重点防御,因为鹿耳门淤沙严重,大船根本无法通过,所以荷兰人在鹿耳门沉了几条船堵塞海道后,并对对其过多关注,这也给了郑成功可乘之机。

      郑军趁着鹿耳门大潮的时成功通过直达大员湾,4月3日,郑军登陆北线尾,宣毅前镇陈泽部率先登岸扎营。驻扎在赤嵌城的荷兰守军见郑军登陆,长官猫实南叮派拨鬼仔率领240~250名士兵前去攻击,虽然荷兰人称郑军有四千人,但实际上参战的宣毅前镇只有750人,加上部分虎卫也没有这么多人。荷兰人之所以敢以不到三百人出战,是因为在郭怀一事件中荷军曾以120名士兵以及两千余土著击败了郭怀一的16000多人的起义人民,因此拨鬼仔认为中国人只要听到火枪的声音就会溃逃,完全不堪一击。但事情的发展却超过拨鬼仔的设想,陈泽见荷军出战即带领所部宣毅前镇布阵待敌,并分出一部分士兵乘坐帆船在沙丘掩护下绕到荷军背后登陆。郑军布置了连环熕200门分为三列,第一列摆了50门,准备与荷军对射。荷军登陆后遗留在舢板上的4门小野炮率先开火,郑军还击,荷军火枪手240人则以12人为单位列为一排,共12排,火枪叠发排排相连进行火力输出,摆放在舢板上的4门野炮也继续进行火力援助。但荷军只来得及打出三排枪,三轮排枪后荷军发现后方出现郑军刀牌手,己方陷入两面夹击的危险局面,于是拨鬼仔决定整兵撤退,并命令荷军向后方郑军发放排枪,但荷军士兵此时已经慌了阵脚,阻挡未果,被郑军冲入阵列短兵相接,之后荷军在两面夹击下彻底崩溃。此战郑军大获全胜,荷军上尉拨鬼仔阵亡,士兵战死180人,剩余人等除去淹死的,都坐船逃回。

      中北线尾之战后,荷兰人为了取得制海权断郑军后路,又派出三艘战船前去攻击防守鹿耳门海道的郑军舰队。分别是赫克托号、斯格拉弗兰号,这两艘战船较大,赫克托号装载三十六门大炮,玛利亚号较小,装载十余门大炮。相比之下虽然郑军舰队有四十艘船,但都是临时征调且吃水很浅的帆船,每艘只有两门大炮,体型和火力都呈现极大劣势。虽然如此,郑军舰队却毫不胆怯,趁着西北风停的机会,40艘船纷纷冲向移动不便的荷兰战船,由于每艘船只有两门火炮,因此对荷军造成不了伤害,反而是发射的大量火箭引燃了部分甲板,给荷军造成了不小的混乱。郑军趁此机会发挥小船机动力上的优势,绕过荷军舰炮到船尾位置利用缆绳将双方战船绑在一起,随后郑军开始攀爬荷军战船进行接舷战。荷军反应也很快,迅速组织火枪手到船尾射击,并拉了几门火炮到船尾舱室对攀爬的郑军开火。郑军士兵在承受了大量伤亡后终于登上荷军战舰,随后双方进行白刃战,就在这个时候,赫克托号上的火药室被引燃,随着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赫克托号以及船上的一百多人和附近的五六艘郑军帆船一起沉没,最精良的赫克托号沉没,大大打击了荷军士气,在取胜无门的情况下只好退出战斗。这次海战后不久,赤嵌城长官猫实南叮的妻子和孩子在路上被郑军抓获,随后猫实南叮在双重压力下开城投降,至此郑军占据了大员湾附近的所有富饶土地,而荷军就只剩下一个热兰遮城了。

       虽然此时郑军的大口径重炮还在金门、厦门没有运送过来,但郑成功还是乘胜对热兰遮发起了攻击。郑军先是在夜晚集中火炮对热兰遮发起炮击,其中有四十发炮弹击中了热兰遮长官揆一的住所,整栋房子都被轰塌,但他本人却神奇的毫发无伤。热兰遮城墙也遭到了大量炮击,虽然郑军的炮弹击入城墙达两尺深,但毕竟只是实心炮弹,面对较厚的城墙无法造成结构性破坏。荷军在遭受攻击后也纷纷开炮还击,主要对郑军的登城部队进行打击,荷军用内装碎铁块、小铅弹、散铁钉等零碎物件组成的霰弹对靠近的郑军连续开火,郑军攻城部队在这种霰弹打击下损失惨重,郑成功只好下令撤退,随后派遣2000~3000人在热兰遮附近围城。 之所以在经过一次进攻后便围而不打,除了重炮未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郑军就要断粮了。 其实自从南京战败之后郑军就一直处于缺粮的状态,1661年三月底郑军在澎湖休整的时候粮食就已经快见底了,只能收集澎湖岛上的番薯、大麦等作物充饥,但搜遍全岛也只有百余石,不够军队吃一天的。4月初郑成功登陆台湾的时候,全军就只剩下5天的口粮了,于是郑成功先发兵抢夺赤坎街及附近荷兰人库存的粮食,总算凑够了半个月的数量。然而到了4月20号,热兰遮还没打下来,军队又断粮了,郑成功只好暂时放弃军事行动,于22号派杨戎政、杨英和何斌前往各乡社和荷兰人聚集地收取粮食,一共获得粟米六千石、糖两千石,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经过几次缺粮事件后,郑成功就主要把精力放在收集粮食上了。

       5月2日,郑成功把台湾分为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然后号召部下开垦无主荒田,之后又在金门、厦门迁入一万多人参与屯田,到六月底,郑成功派左先锋、援剿后镇、后冲镇、智武镇、英兵镇、虎卫右镇约一万二千人左右前往北路今台南、嘉义、彰化、新竹一代屯田;中冲镇、义武镇、左冲镇、前冲镇、游兵镇等约六千人前往南路今高雄一带屯田,两路屯田士兵携带耕牛一千多头,参与屯田的士兵也达到了近一万八千人。虽然郑军派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屯田,但依然遇到了大量困难,最直接的困难就是他们都是在饥饿状态下进行跋山涉水圈地开垦的高强度工作,由于八月份大陆的运粮船延期没到,饥饿状况更加严重,士兵们在吃光番薯后甚至拿木屑充饥。在这种情况下,去南路屯田的六千名士兵又回来求粮,路上因为饿死、病死和逃散造成的减员,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而北路屯田的一万两千名士兵也陆续不断的逃回来了,但不久之后这些人又被重新强制出去屯田。除了饥饿之外最大的威胁还有当地土著,因为郑军圈地必然要跟原来的主人发生冲突,在此情况下双方发生数次武力争斗,最严重的一次是在7月,张志、黄明下属的管事杨高与当地土著大肚番发生冲突,大肚番首领阿德狗让夜袭郑军,杀死杨高,随后郑成功命令杨祖率军征讨。结果杨祖在战斗中被标枪射中当场阵亡,郑军又一次战败,而大肚番两次战胜郑军后就想彻底撕破脸皮,前去跟荷兰联盟。郑成功再次下令黄安、陈瑞率领二镇兵征讨,黄安设伏诱战,最终斩杀阿德狗让,随后招抚部落百姓,大肚番之乱算是结束了。虽然在此过程中郑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取得了屯田的成功。

      八月份,荷兰人从巴达维亚赶来的舰队以及700名士兵组成的援军到达台湾,这个消息给分散在各地屯田的郑军造成了很大恐慌,而且郑成功的大本营只有几百名护卫,幸好这时候一场台风将荷兰舰队吹散,其中有一艘搁浅在高山族领地内的一座沙丘上,船上的荷兰人全被高山族人抓获,除了少部分人外全部被杀,这少部分人也被送到了郑军那里接受审问。经过审问后,郑军知道了此次来援的荷兰人不过700人,并不能造成多大威胁。在荷兰援军赶到后,郑成功抓紧时间占领了热兰遮市镇,并修建炮台安置大炮。到了八月底,荷兰援军与热兰遮守军取得联系,决定再次对郑军发起进攻。荷军计划先用五艘战舰绕道热兰遮市镇郑军炮台的后方对其进行炮击,摧毁郑军炮台;之后十艘较小的战船前往东都明京(赤坎)偷袭消灭停泊在那里的数十艘郑军战船。虽然计划很好,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前去攻击郑军炮台背后的荷兰战船抵达后,却没想到海湾水深只有12英尺(3.7米)深,加上南方来的强烈洋流,使得荷兰战船挤成一团移动困难,在此情况下船上的炮手也无法进行精确炮击,打出的炮弹全部飞过郑军头顶,甚至有一些击中了热兰遮城的友军。但在荷军混乱的时候郑军已经调转了大炮,郑军的火炮对挤成一团的荷兰舰队造成了极大伤害,旗舰柯刻肯号船壳被击穿,造成了严重漏水。与此同时,郑军的战舰赶到,在与荷兰小型船只交火一会之后纷纷调头假装败退,荷兰人以为郑军真的溃败,纷纷驾驶小船追击,等到荷兰小船脱离了大船的火力范围之后,郑军舰队突然回头反击,荷军数艘小船被夺取,上面的荷兰士兵全被砍死,跳水逃走的也被郑军用长枪戳死。这边小船溃败,那边的5艘大船也快坚持不住了,旗舰柯刻肯号不知是被郑军的火炮击中弹药库还是怎么回事,突然发生了大爆炸,随后沉没,剩下的两艘纷纷逃走,其中一艘搁浅在郑军阵地附近被俘获。这次海战荷军又一次惨败,损失了2艘战船和3艘小船以及131人,自此之后荷军再也无力对郑军展开规模化进攻,基本上只能龟缩热兰遮城死守了,而郑军则继续屯田发展。

       这个时候见自身已经无力解围,揆一便把希望放在了清朝身上,派使者联系福建清军,请求夹击郑军,清军虽然同意了这个计划,却要求荷兰人先协助清军进攻厦门。无奈之下,揆一只好派雅科布·考乌率领三艘战舰两艘小船去协助清军攻打厦门,然而考乌半路上避战去了泰国,随后逃回巴达维亚。 到了1661年年底,郑成功从大陆来的人身上得到了揆一勾结清军的消息,虽然联盟计划已经破产,但郑成功并不知道,这个消息让郑成功决定提前对荷兰人发起总攻。于是郑成功从大陆运来43门重型火炮,这些火炮能发射24磅、28磅以及30磅以上的炮弹,都是大口径加农炮,然后郑成功在热兰遮城南面制高点乌特利支堡附近修建了三座炮台将其包围,并把重炮都布置在上面。1662年1月25日,郑军对热兰遮城发起了总攻,乌特利支堡周围的郑军炮兵火力全开,两个小时之内便发射了2500发重型炮弹,乌特利支堡被彻底摧毁,郑军占领了制高点,热兰遮全城都暴露在郑军重炮的打击之下。随后,郑军又对热兰遮城进行大面积炮击,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热兰遮城的东、西、北三面城墙都被摧毁,存放粮食的仓库也被轰塌,守军士兵死伤惨重。

      炮击过后,郑成功派通事李仲前往城内劝降,城墙残破、弹尽粮绝,面对绝境,揆一也只好同意投降。1662年2月1日,揆一带领仅存的800多人乘坐船只离开热兰遮城,荷兰人在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次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伟大胜利,给予了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郑成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此后,荷兰殖民者仍不死心,仍多次派人想勾结清廷,以图夹击郑成功,还多次妄图在中国沿海侵占中国领土,但都被一一粉碎了。

      17世纪之后,英国先后与荷兰打了四次英荷之战。1780年,第四次英荷之战之后,荷兰终于正式退出了“海上霸主”的位置,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了新一代“世界霸主”,直到二战,英国才从这一宝座上跌落下来。

      第四次英荷之战后,英国还借机赖掉了百年来欠荷兰的债务利息,大失血的荷兰连商业竞争能力都几乎丧失殆尽了,英国趁机将欧洲金融中心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迁到了伦敦。从此,荷兰国势一落千丈。昔日的世界第一海上强国荷兰,日后逐渐衰落成了欧陆列强案板上的肉。1787年荷兰爆发爱国者革命引来法国普鲁士的干预,1795年荷兰被法国第一共和国占领,二战中荷兰被纳粹德国占领。虽然此后的荷兰仍是一个富国,但它早已对中国构不成任何威胁。

       荷兰的辉煌经成为了历史的云烟,但是据说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时,沙俄企图趁机分一杯羹,这又是为何呢?请看下集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读鸦片战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