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大瓦房。
张灯结彩,挂艾草,放纸鸢,整得热热闹闹的。
厨房,李阿玉忙里忙外,王婆婆打下手。揉面,做面饼,调制馅料,忙得不亦乐乎。
王小福从门廊处探出脑袋来,嚷着:“娘,你们在做什么?”李阿玉手上沾满了面团,笑着转过头,说:“待会你就知道了,好吃的很呢。”王小福拍拍手,给她做了一个鬼脸。眼皮被扒拉开,露出粉色的肉肉,圆咕噜的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可爱俏皮的光辉。
过了好久,木桌子上才摆放了好几盆菜肴。有洋葱炒肉块,蚕豆,葱油鸡蛋,虾子,芹菜粒,油鼓条,墨鱼饼……,细细数过去竟然有十几种。接着李阿玉拿了一叠饼皮过来。有白色原味的,有麦饼皮,有蔬菜汁做成的五色饼皮,橙色的胡萝卜汁做成的,紫甘蓝做的,番茄汁做成的,黄瓜汁做成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上官南寻走了过来,坐在木桌旁,捂着肚子,嚷着饿。“阿玉,我特地向先生请假,这才赶回家呢。”李阿玉擦拭着围在腰间的布围裙,莞尔一笑,宛如春风般温暖。“相公,放下手里的包袱,赶紧洗手吃饭。”
他瞅了一眼桌上的菜肴,挠了挠后脑勺,说:“娘子,这吃席不像吃席,吃卷饼又不像吃卷饼的。这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吃?”
李阿玉噗嗤一笑,围了过来,手里拿出一张饼皮,拿着木筷子,分别夹了每个碗里的菜往饼皮上堆叠,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边折叠进去,卷了起来,一个食饼筒便做好了。
她递给他说:“相公,这是食饼筒,好吃的很。”他半信半疑,纳闷,这卷饼有啥好吃的。他带着疑虑,接过,细细咬了一口,瞪圆了眼睛,夸赞道:“真是有嚼劲,饼皮酥软,馅料丰富,风味十足啊。不愧是娘子,巧手做羹汤,绝啊。”李阿玉见他夸奖自己,羞红了脸,连声谦虚说:“哪里有这么厉害啊,你就多吃点,堵住你这张嘴。”
“我那也是实话实说啊。”他开始反驳道,显然很是喜欢这道菜。
吃完食饼筒,又喝了一些白酒助消化。
上官南寻喝了一些白酒,一不小心喝多了,嗜睡了,便躺在廊道上的躺椅上缓缓睡去。
待他醒过来,已经是午后了。
他擦拭着自己嘴角的口水,喃喃问:“阿玉,阿玉,几时了?”李阿玉缓缓走了过来,说:“相公,未时了。”他一拍脑门,惊呼道:“完了,完了,先生让我午后去国子监温习功课,我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她安慰说:“那相公,你现在快点去,家里交给我。”
“好,好。”他慌忙说道,急急起身,披上衣衫,整理了鬓发,便急冲冲往国子监赶去。
国子监,里面依旧是书声郎朗,透出一股书香气息。
叶怀仁捧着书本,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单手背后,在走道上走来走去。
上官南寻站立在门口,愣住了。“先生,我来晚了。”他等了半晌才怯懦地说道。叶怀仁锐利的目光触及他的身体,仿佛要燃烧起来的火焰,吞噬他。“你!给我坐回位置上。”他怒斥,眼睛盯着他,一股恨意溢了出来,看得他浑身哆嗦。“先生,我下次不敢了。”他软弱地回应。叶怀仁怒目而视,说:“你还敢有下次?”
他被喷得不敢动弹,体无完肤,愣愣地站立着,不知所措,手挠着后脑勺,局促不安。
“还不赶紧进去?!”他提醒道,显然已经对他没有耐心了。
他怯怯地低着脑袋,兀自走了进去,坐到座位上,默默翻开书,看了一眼周边的儒生,翻到了正确的那一页。
叶怀仁开始讲起了一通大道理,“再过几个月便是乡试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特别是上官南寻,我最担心你啊。”上官南寻抬起头,淡淡说:“先生,我会好好表现,不给您和国子监丢脸。”
他听了这番话,心里有了一丝安慰。转过头,淳淳嘱咐道:“好,你这么说我便放心了。”
临近乡试,上官南寻夜夜温书到深更半夜,李阿玉更是形影不离,亲自照顾他。
这日夜里,上官南寻正在温书,李阿玉端了一杯参茶进来。淡黄色的汤汁,躺着一片片干瘪的人参片,看着营养丰富。
“相公,喝口参茶,解解乏困。”她贴心说道。他抬起眉眼,微微蹙眉,不理解地说:“阿玉,咱们家现在虽然脱离贫困了,但是这么贵重的补品还是别买了,喝不起。”她抿嘴一笑,说:“瞧你这穷酸样,我现在卖香辣牛肉干有钱了,人参茶我们喝的起。过段时间,我还要去参加厨艺大赛呢,把我的名厨的身份打响。”她颇为自豪。
“就你还名厨?”他对她颇是没有信心。她拍拍胸脯,说:“你可别小看了我,我正在准备大赛用的配菜,还不知道拿哪道菜参赛呢?”他眼珠子滴溜溜转动着,手里拿着一支毛笔,笑着说:“当然不能用普通的菜肴,一定要特别的才行。”
她转念一想,说:“用鳗鱼羹怎么样?”他略微思索,瞪大了眼睛,看着她说:“鳗鱼羹是可以,可是太单调了,不如配个肉圆如何?”她拍拍小手,兴奋地搓手手。“不愧是相公,奇思妙想。”她颇为认同他的观点。
深夜厨房,夜深人静,邻居都睡得安稳,家家户户熄了灯,门廊上的灯笼皮还摸着有余温。
上官南寻夜夜温书,李阿玉夜夜在厨房练习做鳗鱼羹和肉圆。
点点烛火,滴滴墨汁,页页书面,他兀自低着脑袋,看书,查资料,写文章,孜孜不倦,一丝不苟。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蔬菜,海鲜,葱姜蒜,磕磕碰碰间碰撞出极致的美味,这属于舌尖的享受,让李阿玉做的很是出彩。一间书房,一间厨房,相隔不远,却凝聚着二人的梦想和奋斗,谦虚,认真,不放过细枝末节的仔细,谨慎,耐心,充斥着这户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