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史以来最牛A的公司是怎么炼成的
世界近代历史上有那么几件事,无论哪一件单独拎出来,都是石破天惊,足以影响世界一百年的,它们分别是:美国独立建国、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被囚、大英帝国战败于阿富汗、印度人民大起义以及中英鸦片战争。在我们看来,这几件事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互相之间不存在什么关联,但是,它们背后,都有个共同的幽灵——英国东印度公司。
首先就是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其主要原因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北美的茶叶贸易,极大地伤害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消费和经营中国茶叶的权益,闹出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这出闹剧,逼得华盛顿他们不得不于1775年4月19日在莱克星顿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从此美国人民终于喝上了中国茶。但是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国旗星条旗,恰恰就长得跟他们的死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的!
其次就是拿破仑这位近代战神,其战败以后,就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将其关押在圣赫勒拿岛上的,而东印度公司就是这场战争的背后主要金主,当然这个金主在这次战争中顺带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偷了机,抄了一次底,这也许也算是一种“年年打雁,今年被雁啄瞎了眼”的失策,或者说是做了一回“成人之美”的君子吧。
再次就是英国人第一次战败于阿富汗。1837年,道斯特.穆罕默德打败了他的其他竞争对手,建立起了阿富汗巴拉克查伊王朝,此时,英国开始准备侵略阿富汗,而阿富汗杜兰尼王朝末代皇帝舒佳为了夺回皇位,和英国人以及锡克人同谋,准备进军阿富汗,结果锡克人半路反悔撂挑子了,英国人则吃了秤砣铁了心,派出了一支17000多人的队伍协同末代国王舒佳的6000多名雇佣军,向着喀布尔前进、前进、前进进……最终,这支2万多人的队伍,只有6个人逃出阿富汗!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这还没有完!逃出的6个人在路上又重伤死去5个,最后只有1位军医布莱顿成功逃进贾拉拉巴德,英国人完美地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全军覆没。当然,这些英国人多半都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
再其次就是鸦片战争,其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是它不断地向中国走私鸦片,逼得中国不得不愤而反抗,最终将中国推进了百年耻辱这一几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后就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其实,真正让英国征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的,也是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只不过,南亚次大陆这个地方,让英国东印度公司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开局阶段在南亚次大陆一顿操作猛如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威作福久了,就有点飘了,开始作起来,1857年初,公司的有关人员竟然把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发给印度士兵;因为印度士兵大多数是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他们分别忌食牛肉或猪肉。士可杀不可辱,英国东印度公司这种指着和尚骂秃驴的羞辱行为,受到了密拉特城的85名印度士兵的抵制,他们公开拒绝使用这种子弹,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要告诉世人什么叫做不作不死,他们逮捕了这些印度士兵,从而引发了密拉特起义。最后引发了印度版太平天国起义——印度人民大起义这一恶性事件,最终虽然印度人民的起义被血腥镇压了,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看结局也是心里苦——把自己也给埋葬了!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老是惹出这些几乎能把天捅破的大事、麻烦事、龌龊事,惹完了事儿,还得宗主国大英帝国派兵来给它擦屁股,宗主国英国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都越来越看不惯这个总是坏自己好事儿的“弼马温”了,再加上国内重商主义者们的抵制,而且英国东印度公司内部本身也腐败得像豆腐渣了,所以大英帝国很快就解散了这个马蜂窝。
以上这些搞垮了莫卧儿帝国和拿破仑帝国2大帝国,几乎搞垮了大清帝国,成就了阿富汗“帝国坟场”的美誉和催生了当今世界扛把子美国的大招,不要说一个公司,哪怕当时任何一个其他最厉害的大国,哪怕只挨上一着,不嗝屁也嫌事儿大。这种大招,荷兰东印度公司可是一次都没放过,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几乎每10年就要放一次,短短几十年内放了5次,其他杀伤力略小的大招更是放的次数多到数不胜数,让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比如说参与占领和建设香港和新加坡。可以说当时就没有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敢惹的主儿,它把当世能打的从头到尾招了个遍;其实,荷兰东印度公司也不是不想憋大招,而是它没有那后台让它折腾,连郑芝龙它都搞不定,甚至荷兰东印度公司本身就是后台,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后面那只看不见的手,随便拔一根汗毛,都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靠山的腰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本身可没少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鸟气,受够了蹩脚气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连声都不敢吱一下,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度被对方压得直不起腰杆。所以,本人综合评价英国东印度公司荣登人类史上公司中的“大哥大”,“不敢”搞事儿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委屈点儿,暂且屈居亚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种公司当中的“王中王”,到底又是怎么炼成的呢?我们且看看这个怪胎是如何从“母体”里十月怀胎生出来的;初生的这个活宝又是如何打怪升级,以至于最后能够在全世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满世界搞事情的;它最后又是如何成为了强奸我炎黄子孙民意的刺头儿,让华夏子孙跌入了几近万劫不复的百年耻辱的!
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如何诞生的,我们从它的全名“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提到它的诞生,就不得不提两个人:詹姆斯·兰开斯特爵士和拉尔夫·菲奇。
在我看来,拉尔夫·菲奇堪称是英国版的张骞!拉尔夫·菲奇出生的年代,恰好就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英格兰的“最好的年代”,当时英国人已经开始与上一代地球扛把子西班牙一决雌雄。但是,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因为英国人一时半会还没办法突破伊比利亚人已霸占百年的全球航线,而且当时英国人对咱们东方这个真正闭关锁国的大明那是非常的不了解。
不过,别着急,就像大汉的张骞应运而生,避开匈奴,凿通西域一样,“大英的张骞”拉尔夫·菲奇也横空出世了,他避开了海上的“匈奴”西班牙,从陆路凿通了“东域”。
拉尔夫-菲奇,生于1550年,早年生平及家世等均不可考。我们只知道他在“出东域”之前,是英国一家皮革公司的伙计,负责和公司内的商人一起,到国外洽谈生意,也就是股东们安排在一线的代理人。
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开始扶持海盗们的劫掠船队,却并不清楚应该如何航行到东方世界。大海盗德雷克的船队虽然已经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但大部分英国舰船还只能定期出现于加勒比海、中美洲、亚速尔群岛和西非海岸,始终被框死在大西洋海域内。有关亚洲地区的详细一手情报,还要等他们赢得1588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才能够通过审问西葡两国的战俘获得。
因此,英国海外事业在当时还暂时主要集中于走波罗的海的莫斯科公司和进入地中海的黎凡特公司。但无论是在俄罗斯地区还是西亚,他们都需要和本地的中间商打交道。
1583年,菲奇和他的几位同僚一起乘坐老虎号商船,抵达了黎凡特海岸上的港口--的黎波里。
通过这个曾经由十字军长期驻守的海港,他们进入了内陆的叙利亚交通重镇--阿勒颇。但与之前的普通贸易任务不同,英国人此次希望能够走的更远。这也是他们对于海上开拓暂时失去信心的一种补偿机制。
在叙利亚,菲奇等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普通贸易和观察,以便寻找协助自己继续向东的力量。三个月后,他们已经前进到了底格里斯河畔的美索不达米亚要地--费卢杰。在那里,他们渡河前往大名鼎鼎的巴格达,并联络好了经营这条商路千年的阿拉伯中间人。
终于在1583年7月,英国人第一次顺着阿拉伯河来到了通向印度洋的口岸--巴士拉。只要在这里登上阿拉伯人的传统商船,就可以通过巴林去往葡萄牙人在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基地。
但菲奇的东方冒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1583年9月,他和余下的同伴在霍尔木兹被葡萄牙士兵扣下。原因居然是同船而来的威尼斯商人举报,谎称这些英国人是商业间谍。由于葡萄牙人非常重视自己对于亚洲的垄断权力,所以就不由分说地将菲奇等人拘捕。
非常的讽刺的是,这些举报者的母邦威尼斯,才是葡萄牙垄断东方海上贸易的最大受害者。几百年来,包括威尼斯人在内的众多意大利商队,就通过菲奇的路线不断前往东方,并将自己的间谍情报网络铺设到了印度海岸。仅仅几十年前,他们还为了击溃葡萄牙人,不惜同仇敌奥斯曼帝国组成联军。随着一系列战役的失败,威尼斯人放弃了从地中海招募基督教徒去印度洋打另一波基督徒的做法。尤其在葡萄牙舰队势不可挡地控制波斯湾后,他们也习惯性地在强权面前低头。
菲奇等人在被捕后,立刻被送上了下一艘开往印度的葡萄牙船。他们在这年10月来到了葡萄牙东方帝国的首府--果阿。
这也是近代英国商团首次亲临印度,但却需要在对手的牢里度日如年。葡萄牙驻军完全有可能给他们判处海盗罪,然后送上绞刑架灭口。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英国囚犯们在果阿还是遇到了自己的老乡,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教士--托马斯·斯蒂文斯。他还是首位通过好望角航线,来到印度的英国人。
斯蒂文斯之所以能在果阿公开活动,得益于他的耶稣会会士身份。他们耶稣会在葡萄牙人抵达东方后不久,也随之而来。当西班牙帝国兼并了整个葡萄牙后,耶稣会又成为了马德里宫廷间接控制葡萄牙殖民地的中间力量。所以,教士在那个时期的印度是很有话语权的。依靠他的据理力争下,英国囚犯被宣判无罪释放。但葡萄牙人也没有准许他们离开果阿,只是默认其受到耶稣会的庇护。一名商团成员还因此加入了教会。
1584年,菲奇等人终于找到了潜逃机会。但在有葡萄牙战舰巡逻的东方,他们很难通过海路走人。于是,一伙人反其道而行,通过内陆向北摸索。几个月后,他们来到了莫卧儿帝国的阿格拉,并拜会了帝国历史上的最著名君主--阿克巴大帝。
此时的莫卧儿宫廷,也不满意垄断贸易的葡萄牙人,只是自家海军实力太水,不得不暂时隐忍罢了。见到了英国人,阿克巴大帝就想到了一招很毒辣的手法——掺沙子,他想引入英国这只虎来驱走葡萄牙这匹狼。菲奇一行中的珠宝商人利德斯,就此选择留在印度的宫廷内任职。其余人则顺着印度河向北,进入了富庶的旁遮普地区,然而向东抵达恒河河岸。
此时,已经是1585年。菲奇一行决定继续沿着恒河向东探索,但其中一人决定提前回国。结果,这个倒霉蛋在去往拉合尔的路上失踪了。菲奇等人则坐船来到了恒河河口的吉大港。一路上,英国人领略了繁忙的印度内河贸易。
当时的孟加拉湾地区,依然有不少葡萄牙人的船只活动。但和果阿的印度总督区不同,这些人都是自立门户的海盗或为地方君主服务的雇佣军。所以,依靠本土船只旅行的英国人没有遇到太多麻烦。
1586-1587年,菲奇等人已经抵达了缅甸。一行人饶有兴趣地来到勃固海岸,造访了繁华的大城市仰光,接着再次沿着伊洛瓦底江转向内陆探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英国人的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葡萄牙开拓者。他们不仅光顾了远离海岸的掸邦,还继续向东穿过了了暹罗王国地界,访问了老挝境内的泰人聚集区。
如果他们选择深入下去,可能会顺利进入明朝治下的云南或广西两省。但初来乍到的英国人,还是选择转向南方,去往最为有名的地区城市--马六甲。
1588年,也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联合舰队与英格兰海军展开格拉沃利讷大决战的同一时期,菲奇等人到达了繁华无比的马六甲城。这里是葡萄牙人除果阿外,最重要的东方据点,也是继续前往澳门和长崎的必经之路。然而,英国人发现他们在那里寸步难行。葡萄牙人继续执行严格的垄断管控,并掌握着直航以上两个地方的全部海船。
迫于无奈和思乡之苦,菲奇与全体英国人决定开启回国之路。他们继续选择避开葡萄牙官方势力,重新向北折返亚洲本土商船云集的孟加拉湾。通过穆斯林与印度人还能继续掌控的沿海路线,他们顺着次大陆海岸绕过了科摩林角。然而不断换乘拥有果阿当局通行证的船只,原路从印度回到霍尔木兹,最终在抵达巴士拉后脱离了危险。
1589年,菲奇和他的团队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经过了亚述平原上的最大城市-摩苏尔,到达了叙利亚东部的比雷吉克城。在那里,他们重新与英国黎凡特公司取得了联系。之后的两年里,菲奇被公司直接任命为驻外领事,就地发挥自己的旅行所得。
1591年,这位在东方饱受各种考验的传奇人物,才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英格兰家乡。由于常年没有音讯,菲奇发现自己已经被家人认定为死在了亚洲。
1600年,詹姆斯-兰开斯特爵士前来拜访菲奇,向他仔细讨教了东方的所有事情。而詹姆斯爵士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早年曾在葡萄牙军队中担任雇佣兵,还在菲奇回国的当年组织了首批3艘前往印度洋冒险的英国船队,两年后,损失惨重的英国船队才跌跌撞撞的回到本土。
同样一心想“凿通东域”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好不容易拥有这么两张冒险王好牌,就毫不犹豫地将英格兰海外开疆拓土的事业都寄托在这两人的亲身经验上了。而詹姆斯爵士通过菲奇的传道解惑,结合自己实践教训,终于在1600年促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组建。
詹姆斯·兰开斯特爵士得到拉尔夫·菲奇的传经送宝之后,随后就组织了101名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创建了“与东方贸易协会”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组织。第二年,该组织更名为“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公司”(为了跟其他国家的东印度区别开来,我仍然叫它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在伦敦利德贺街,公司草创就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给予的大礼包——对东印度的21年的贸易专利许可。
初创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共分为125股,这些股份由215名爵士、高官以及富商拥有,资金为7.2万英镑,公司内设董事会,董事会下辖董事24人,经理1人,公司的旗帜由圣乔治十字和横杠组成,后来的美国国旗就跟它长得很相似,有些人甚至说美国人是照搬照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旗帜。一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本身的体量也很小,虽然它的草创颇具传奇色彩,可是他也仅仅是当时伦敦49家商业垄断欧公司当中不起眼的1家,其7.2万英镑的起家资本还不到当时伦敦所有垄断公司起家资本总额400万英镑的1/55,这种“小不点”,对当时已经霸占了东方香料贸易100余年的荷兰威胁很小,而且它自身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
1604年,詹姆士一世授予先前因涉嫌叛乱而被软禁的爱德华爵士在亚洲活动的独断专权,要求其为王室打开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明朝海岸和日本列岛的生意之门。
1605年,爱德华爵士和约翰·戴维斯指挥着盖伦帆船“老虎号”,在廖内群岛海域与一艘日本倭寇帆船遭遇,并在与倭寇交易时突遭倭寇袭击,约翰·戴维斯被倭寇击杀。爱德华爵士指挥英国海员经过苦战,消灭了登上“老虎号”的倭寇,并反击击沉了倭寇的帆船。老虎号火并事件虽然以英国人获胜告终,但聊胜于无的微薄收益,根本无法抵损失和赞助者的投资。詹姆斯一世便放弃了类似尝试,不再希图以王室力量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争夺在亚洲水域的利益。
1608年,公司的船到达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吉利伯德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陆后报告说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颁发了许可状。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许可状,许可状只有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取消。
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将领托马斯-贝斯特在坎贝湾海战中挫败了达-库尼亚率领的葡萄牙舰队,使他们获得莫卧儿帝国古吉拉特总督萨德尔汗的看重。英国人认识到在远洋作战的胜败是暂时的,因此他们决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双方政府支持的立足点。他们要求英皇采取外交措施来达到这个目的。
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马斯·罗伊爵士拜访莫卧儿帝国皇帝贾汗吉尔,贾汗吉尔是印度亚大陆70%的领域的统治者。这次外交拜访的目的在于在苏拉特和其它地区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作为交换,公司愿意向贾汗吉尔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这次旅程非常成功,贾汗吉尔通过罗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同意了这桩“婚事”,并且把葡萄牙当作“小三”给排挤了出去。
在这样赤裸裸的庇护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超过了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并且先后于1613年、1616年、1639年、1668年、1690年分别在苏拉特、班达、马德拉斯、孟买和加尔各答建立了大本营。到1647年为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已经建立了23个工厂(即基地),有90个雇员。其中大的基地有位于孟加拉的威廉堡、在金奈的圣乔治堡和孟买城堡。
1634年莫卧尔皇帝将他对英国商人的优待扩展到孟加拉地区(1717年甚至完全赦免了孟加拉地区的关税)。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货物是棉花、丝绸、靛青、硝酸钠和茶。同时东印度公司不断对荷兰人通过马六甲海峡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挑战。
不过,这一时期,由于接过英国都铎王朝火炬的是斯图亚特王朝,他们对海外贸易漠不关心,对稳固自己家族在国内的统治更用心,所以时常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转授给别人,比如说前面提到的的米奇本爵士。导致英国东印度公司大发展也是一路磕磕绊绊、一波三折的,惨淡经营的公司不得不多次改组或者重组以求生存。比如说1650年,它与科腾商团合并;1657年,再次与冒险商人公司合并。期间,公司曾几度中断过活动,甚至濒临解散过。
1657年,奥利弗·克伦威尔更新了1609年的许可状并对公司的股份分配进行了小的调整。复辟后的英国皇室又继续提高公司的地位。
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1680年代,公司很快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主要人员来于当地征募的居民。1685年-1689年的英国-莫卧儿战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战败告终。
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拥有可怕的和有威胁性的军事力量。
在1698年,公司拥有了自己的格言“从属于赞助者——英格兰国皇和国会”。
1702年,东印度公司与英国公司合并,一直拖到1708年,合并才获得国会的批准,并更名为“英商在东印度联合公司”。至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垄断地位才最终脱颖而出,得以彻底巩固下来。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站稳脚跟的同一时间,英国也先后跟荷兰商人佬爷们儿干了3次英荷之战,把荷兰这个霸主从王座上拉了下来,英国从此取代了荷兰在东方的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海上贸易。至此,能与英国争长论短的就剩下一个法国了!
在此,我不得不捎带提一下莫卧儿帝国,莫卧儿王朝前期的6个皇帝,巴布尔、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和奥朗则布都是明主,他们在位的时候都扩展了帝国版图,尤其是第六代皇帝奥朗则布,是个非常崇尚武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帝国版图达到了鼎盛,几乎统一了南亚次大陆。
但是,莫卧儿帝国在奥朗则布手中发展到极点,也在奥朗则布手中埋下了分裂的火药桶。奥朗则布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虔诚到什么地步呢?为了巩固统治,他曾祖父阿克巴大帝提倡的宗教自由政策,容纳了除伊斯兰外其他宗教的存在,后来的两位皇帝贾汉吉尔、沙贾汗也遵从了这一祖制,奥朗则布要对这一祖制说:NO!他罔顾贾特人、锡克人、马拉塔人甚至阿罗阇弗人的反抗,强行在全国推行伊斯兰化,强迫非伊斯兰教徒改宗伊斯兰教,剥夺费伊斯兰教徒的领地,还大搞宗教迫害,引起了广大百姓的不满和反抗,内部矛盾日趋尖锐。而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大,莫卧儿帝国边境的领主和将领也逐渐不受中央控制,搞起了地方割据,以至他后半生基本上是很轻易就征服一个地方,但是到死都还要到那里去平叛。
更致命的是,1707年,奥朗则布这个灭火器去见了真主。他一死,帝国内部就陷入了非常严重的内乱,从1707年奥朗则布驾崩,到1719年穆罕穆德·沙继位,12年里就换了8位皇帝,莫卧儿王朝的中央集权逐步瓦解,地方上割据势力兴起,基本成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格局。
莫卧儿帝国衰落后,地方的王公们摇身一变成了地方军阀,他们彼此相互征战,为的就是争夺更多的地盘,抢占更多的利益。而这个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这俩怪物混合体也掺杂进来搅混水了,它们也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利益。
只是法国东印度公司比较拉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这种“民企”不同,人家法国东印度公司是“国企”,完全由国家创办并提供资金,其性质更像法国的一个部门而非企业,它们优先考虑的也是法国的政治利益而非挣钱,这就导致法国东印度公司效率低下、入不敷出,主要靠法国财政支持运营。这种体制的不同就导致后来法国在与英国争夺印度殖民地的时候显得后劲不足,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完全自营,通过赚取的利润维持运作,不需要政府财政支持,而法国东印度公司完全靠政府财政支持,到后来当政府财政不足的时候,以至于财源耗尽,甚至连营业执照都卖给了别人。
除了在经营生意上搞不过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军事上也没够英国东印度公司打牙祭。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都在印度招募了大量的雇佣军。不过,法国的雇佣军全是印度人,与法国本土派遣过来的法国军队完全分开;而英国人则不然,他们把英国本土派过来的士兵与印度雇佣兵混编在一起。刚开始,大家都还没看出有什么本质区别,慢慢的,英国人的混编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首先是在混编模式下,印度人不能轻易地抱团,轻易不敢不听指挥;其次就是能够快速地提高战斗力,因为那些混编英国士兵,能够起到教官的作用,可以很快就教会印度人使用各种操作比较复杂的军用武器,还能让印度士兵快速地学会英国人的战术。
英法和印度军阀搅在一起,引爆了1746年到1748年间的第一次卡纳提克战争。这场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法PK,法国获胜;第二阶段,不但英法之间互掐,法国和印度人也干了起来,法国人以一敌二。英法打了个平手,而法国则把印度军队按在地上反复摩擦,接连取得了对印度人的两场大胜,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区区几百人的法军就能大败上万人的印度军。在第一次卡纳提克战争之后,印度人就对欧洲人产生了畏惧,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开始雇佣欧洲人为自己效劳,以便与其他诸侯争夺利益的时候获得优势。英法很多时候也非常愿意为印度王公们效力,因为他们可以利用印度王公之间的矛盾,乘机扩张自己的殖民势力。比如在1749年,卡纳提克地区小国坦焦尔发生王位之争,英法各支持其中一派,最终英国支持的一派获胜,这也开创了殖民者利用印度王公内部捞取政治经济利益的先例。
第一次卡纳提克战争,法国人在印度南部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对此英国人自然不会甘心。而英国人通过干涉焦坦尔内政捞了不少好处,法国人也心有不甘,随后在1749年到1754年,双方为争夺卡纳提克又爆发了第二次战争。
卡尔纳提克省原先的领主阿里·汗为马拉塔人所杀,他的女婿昌达·沙希布也被马拉塔人所掳走,后来卡尔纳提克省的领主几经反转,落到了阿里·汗的幼子萨达图拉·汗的身上。见卡尔纳提克省连续内乱元气大伤,德干节度使(领地在海得拉巴)尼采木·木勒克便派亲信安瓦鲁丁攻入卡尔纳提克,安瓦鲁丁又成为了该省的新领主。
1748年德干节度使尼采木·木勒克去世,但他的王国继承制度非常混乱,也是几经折腾,最后由他的次子纳绥尔·江继位,可他的外孙穆扎法尔·江却跑到莫卧儿朝廷,搞了份德干节度使的委任状,成了朝廷册封的合法节度使。
1749年,企图推翻纳绥尔·江夺取德干节度使地位的扎法尔·江、原卡尔纳提克领主的女婿昌达·沙希布和法国签订了三方同盟,相约共同进攻安瓦鲁丁。之后他们在安布尔战役中击败并杀死了安瓦鲁丁,随后昌达·沙希布被法国人扶上了卡尔纳提克领主的位置。1751年,德干节度使穆扎法尔·江在内讧中身亡,法国人又拥立尼采木·木勒克的四子萨拉巴特·江做了新的节度使,还帮他击退了马拉塔人的入侵,萨拉巴特·江对法国人感激涕零,将领地内的4个县划给了法国人。
扶持卡尔纳提克和德干节度使两位亲王上位,法国人在印度南部的势力也如日中天,一时间印度南部的诸侯唯法国马首是瞻,只有安瓦鲁丁的次子穆罕默德·阿里还带着残余势力在对抗法国殖民军,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很快英国人就与穆罕默德·阿里结成同盟对抗法国。
正当法国殖民军集中主力围攻穆罕默德·阿里的时候,英国人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派罗伯特·克莱武率200名欧洲兵和300名印度兵于1751年9月1日突袭并攻占了卡纳提克省首府阿尔科特,而这位克莱武,接着上一代“海盗战神”德雷克之后,很快成了英国人的“印度战神”。
听闻老巢被占,昌达·沙希布派儿子礼萨·沙希布率军7000回救阿尔科特,法国也派出了2000人助战,很快就将阿尔科特围了个水泄不通。从9月23日到11月24日,“印度战神”克莱武顶住了敌军60多天的围攻,创造了500人战胜1万人的奇迹,此战过后,印度南部的诸侯们纷纷倒向了英国,承认了穆罕默德·阿里卡尔纳提克领主的地位,而昌达·沙希布则于次年兵败身死。
在称霸了印度南部后,西部的孟加拉就成了英国人的大敌。孟加拉领主西拉赤是当时印度实力最强的王公,在1756年继位后就一直对英国采取了敌对的态度,并于当年6月5日攻占了加尔各答。
1756年5月,英法之间爆发了“七年战争”,而英法在印度的爆发的第三次战争,在历史上也被视为了“七年战争”的一部分。
1757年1月2日,“印度战神”克莱武再次出马,不费一兵一卒就重新攻占了加尔各答。到2月初,西拉赤率4万大军回攻加尔各答。2月4日,克莱武于夜间率1350名英国兵、800名印度兵摸到了西拉赤的军营,到第二天早上6点的时候天降大雾,克莱武乘机劫营,西拉赤毫无防备,被打得非常狼狈。此战之后,西拉赤服软暂时与英国人讲和。
6月14日,英国与孟加拉重新开战,克莱武率1020名欧洲兵、2200名印度兵和8门火炮出战西拉赤,并于6月22日在普拉西与西拉赤的5万主力相遇。这是一场实力非常悬殊的战役,但克莱武也毫不畏惧,在普拉西东北方向的平原上与西拉赤展开了对决。西拉赤虽然人数众多,但手下的将领们却各怀鬼胎,他们都希望西拉赤早些战死,自己便好夺取孟加拉的统治权,真正忠于西拉赤的只有骑兵指挥官马丹·汗。
可惜的是在6月23日正式开战后不久,马丹·汗就在一次冲锋中被英国人击毙,之后西拉赤手下的将领们便开始不听号令,各自为战,很多将领甚至带着部队撤离了战场。克莱武随后对孟加拉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进攻,到当天下午5点的时候,孟加拉军在克莱武的连续进攻下逐渐丧失了斗志,最终全军崩溃。一天下来,英军阵亡22人、伤50人,孟军伤亡约为500人。
在普拉西战役获胜后,英国人很快就攻占了孟加拉首府穆尔希达巴德,西拉赤在逃亡路上被地方领主杀害,孟加拉王朝就此覆亡。攻入穆尔希达巴德后,英国人就在当地大肆烧杀抢掠,克莱武一次就抢到了20万英镑,参战的英军将士分得50万英镑,200艘装满金银珠宝的船只被运往了加尔各答,克莱武此后就成为了加尔各答总督。
普拉西战役之后,英国人就开始着手管理和征服印度诸侯的领土,东印度公司也从一个商业公司变成了征服者,印度被殖民的历史也就此开始。
在孟加拉王朝覆灭的时候,莫卧儿帝国却始终坐视不理,因为对于莫卧儿帝国来说,东部的孟加拉王朝就是他的心腹大患,所以皇帝阿拉姆吉尔二世反而乐见孟加拉的垮台。
随着英法“七年战争”的爆发,印度的英国殖民军也在征服了孟加拉后,于1758年向法国殖民军开战了。
经过此前的数次战争,印度方面的法军已成了强弩之末,战争爆发后就一直处在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当中。1760年1月22日,英军包围了法国在印度的重要据点梵达瓦希城,结果法军全线溃败,到了4月份的时候法国在印度就只剩下了两个城市。
1760年5月,英军围攻本地治理,从海、陆两个方面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经过半年多的围城战,到1761年1月,本地治理的法国守军宣布投降。
英国人攻占了本地治理后,其他据点的法国殖民军也跟着投降了,至此法国人失去了在印度的一切。虽然“七年战争”结束后,按照英法之间的和约,英国人将本地治理归还给了法国,但法国人也只能在印度从事商贸活动,不能设防。
在法国人退出印度后,印度就逐渐成了英国人的天下。
1759年,莫卧儿帝国皇太子沙·阿拉姆二世打算进占孟加拉,被“印度战神”克莱武击败,之后莫卧儿帝国就跟英国人签订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此后沙·阿拉姆二世不甘失败,于1764年在印度北部集结4万人与英军展开会战,此战莫卧儿帝国再次战败,此后就逐渐沦为了英国人的傀儡政权。
1773年,鉴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这种开挂一般的神勇表现,英国国会通过《诺尔斯法案》,规定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孟加拉省的总督为全印度的总督。还把马德拉斯和孟买所在的省归到印度总督管辖。
由于英国人的强大武力,印度的地方诸侯们纷纷倒向了英国,寻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保护,英国东印度公司则采取了接受保护并定期收税的方式逐步建立了在印度的统治。到1803年的时候,莫卧儿帝国正式接受东印度公司的保护,此后印度皇帝就彻底沦为了英国人的附庸,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也就由此开始了。
总的来说,欧洲殖民者是在印度中央王朝莫卧儿帝国衰落时期,利用印度各地方领主之间的矛盾,采取纵横捭阖的方式逐步击败并瓦解了印度各地方的势力,从而殖民印度的。同时在欧洲殖民者内部,英国战胜了其他殖民者,最终成为了单独殖民印度的欧洲国家。
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最后当莫卧儿王朝也沦为英国人的附庸后,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也就正式确立了起来。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头兵阿瑟·韦尔斯利,开始展露锋芒,就是这个人,后来击败了近代史上第一战神拿破仑,成为了继克莱武之后的下一代英国战神,他后来有个威风凛凛的名号——威灵顿公爵,征服印度仅仅是他通向半岛战争和滑铁卢战役的道路的起点。
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了整个印度使得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国家,而不像一个贸易企业了。这个公司的牛是空前,也是绝后的,你能想象一个公司居然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可以收税,可以铸钱,可以缔结盟约,甚至有几十万当世最精锐的军队吗?而且它统治了占当时全球10亿人的30%的3亿多人,而且它还有一个当世最厉害的母亲——大英帝国。也正因为有国力与其一起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这个号称“日不落”的后台,再加上印度这个基本盘,英国东印度公司才有底气到全世界到处去找人干架,不在干架,就在干架的路上!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公司,拥有完备的海陆大军,具备铸币权、立法权,在全球各地推行殖民统治,推翻数十政权,占据了当时全球一半的政权都被他打趴下了,没打趴下的也没有一战之力了,直到1858年,自己把自己作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