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顾琨,字南荪:顾举人长子,性格粗野豪放,小名野哥。从武。
顾魏,字北若:顾举人次子,性格温文尔雅,小名贵哥。从文。
顾毓,字文华:清朝最后一届举人,乡绅。后任重庆市长。
魏氏:顾毓妻,典型的贤妻良母,因为小儿子体弱,有些偏心。
蒋瑛:顾琨留学时结识的新式女子。父亲蒋柏,字方正,秀才,通军事。
林巧儿:顾琨未婚妻,旧式淑女,后嫁顾魏。父林源,字有壬,举人,幕僚。
引子:
1910年,重庆沙磁区小龙坎镇一处三进的大宅子内,顾举人刚从管家手中接过大儿子顾琨从美利坚寄来的信,妻子魏氏就在一旁催促道:“老爷,您快念信,野哥他是不是又缺钱了?”
顾举人一边笑着打开信,一边抱怨道:“上个月刚寄了一百大洋过去,这小子不会还没收到吧?”
可等他摊开信一看,脸色大变,将信揉成一团丢到地上,骂道:“他这是要气死我吗?”
魏氏急了,她不识字,忙问道:“怎么啦?”
“不孝子啊”,顾举人瘫坐在官帽椅中,喃喃道:“这让我怎么跟友壬兄交代?”
说完,他又马上站了起来,背着手不停踱步:“不行,绝对不能退婚。巧儿已经因为他放了脚,还怎么嫁给别人?对!贵哥向来听话,让贵哥娶巧儿。”
魏氏这才反应过来,也急道:“好端端地,怎么突然就要退婚?贵哥虽然听话,但他身子骨打小就弱,我早就相中了赵大夫的女儿。她懂医术,可以照顾贵哥的身体。”
两人说话间,一个穿着水墨长袍的短发青年走了进来。他弯腰捡起顾举人丢到地上的纸团,仔细摊开来。此人正是顾举人的小儿子顾魏,字北若。正在新式学堂读书的顾魏,平时话不多,爱笑,但顾举人对着大儿子还能吼几句,对着小儿子却是连重话都不敢说一句。
顾母也安静下来,等小儿子看完信,这才问道:“贵哥,你大哥怎么突然就要退婚?要不你给你大哥写封信劝劝?他一向疼你。”
顾魏笑着安慰道:“爹、娘,大哥遇到了喜欢的女子,这是好事。巧儿姐人很好,只是不适合大哥。能娶到巧儿姐也是我的福分。”
魏氏听到儿子这么说,眼泪就啪哒啪哒往下流,伤心道:“我的贵哥总是这么懂事,娘怎么能不偏心你。你大哥就是知道你会帮他,才这么任性。等他回来,娘一定帮你教训他。”
顾魏将魏氏搂进怀中,安慰道:“阿娘,大哥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他哪里想得到这么多。您快别哭了!要是巧儿姐知道,还以为您不喜欢她。”
“巧儿那么好一个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顾母抱怨道:“娘怎么可能不喜欢?也罢,我本来一直说巧儿的性格跟你才合适,可惜你哥是长子。”
顾魏又转头道:“爹,我明天跟您一起去林府提亲,总不能让两家失了和气。就说是我喜欢巧儿姐,才想换这门亲事的。”
顾举人连连点头称是,称赞儿子想得周到。顾魏扶母亲坐好,又补充道:“爹,等我们婚后,我想带巧儿姐一起出国。我学医,她学音乐。我身体不好,本来不敢耽误别人家女儿。既然要娶巧儿姐,我就想自己学些医术。”
顾母听小儿子这么说,又开始拿帕子抹眼泪。顾父到底持重些,犹豫道:“你身子骨弱,学医哪里不能学?非要跑到国外去?”
顾魏解释道:“巧儿姐是个多心的。遇到这种事,她留在国内,总有些难堪。我想带她去国外散散心。爹娘要是担心,我就去最近的日本留学吧。”
远在美国的顾琨并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改变了弟弟的命运。他初次见到明艳大方的蒋瑛,就一见钟情。好在他总算还有点分寸,记得自己国内有个未婚妻,决定先退婚再正式追求蒋瑛。
顾氏两兄弟,一个西洋,一个东洋,命运齿轮,彼此咬合,在大时代的滚滚潮流中相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