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五)闪现一开,回首掏(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71字 发布时间:2022-05-09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九集

 

高拱歇斯底里地对着徐阶大放厥词,徐阁老给不给句话暂且不提,高大人你可想过,你现在是在裕王府的书房内,就你这高音喇叭似的大嗓门,恨不得让院子外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这王府上下遍布道长的耳目,你自己不嫌事儿大,好歹也得为裕王考虑考虑吧。高大人你要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不如去玉熙宫精舍里面,直接对着道长喊呢,正好问问他老人家,江山社稷还要不要,天下苍生还管不管,但凡能让道长说一句话,绝对比徐阁老说一百句、一千句都好使。徐阶静静地看着口无遮拦的高拱,依旧是沉默无语,反倒是裕王突然发了狠,“啪”地用力猛拍了下桌子,声嘶力竭地吼道,“我说了,你不要问了,逼死了徐阁老,他也不能说,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好,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自己家里什么情况,裕王心里跟明镜一样,似高拱这般鬼哭狼嚎、大呼小叫的,不出半个时辰,这些犯忌讳的敏感词就会飘进道长的耳朵里,到时候人家徐阁老未必会怎么样,倒霉的铁定是咱们哥几个。既然徐阁老不肯说,那就不用问了,反正奏疏烧都烧了,有些事就只能烂在心里了,正所谓看破不说破,真让你高拱给说破了,对大家来说都是个麻烦。裕王这一嗓子吼完,只觉得手掌发麻、心头微颤、双腿发软,竟有些站立不稳,张居正急忙上前搀扶,高拱也似哑了火一般,将剩余的垃圾话,硬生生地憋回了肚里,气鼓鼓地坐了回去。

 

徐阶看了看气喘吁吁的裕王,又瞥了一眼火冒三丈的高拱,语重心长地替道长跟自己打着圆场,“王爷,肃卿,不是我不愿说,海瑞急递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严阁老、司礼监也不知道,皇上也不知道。昨日那份八百里急递送到宫里,皇上连封也没有拆开,今天当着我们便烧了。”知道不知道,只有天知道,海老爷那封奏疏,还没拆开便被烧了,

谁也别问,问了就是不知道,不仅徐阁老自己不知道,就连道长、严嵩、吕芳也不知道,裕王府里这哥仨更不该知道。裕王闻言如遭雷击一般,目光已有几分呆滞,由张居正扶着,软软地靠在了座位上,兀自喘着粗气,裕王精心准备的一场倒严大戏,还没有拉开帷幕,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灰飞烟灭了,清流一击不中,严党势必要反扑,到时候又该如何善后呢,裕王此时已是心乱如麻,面色铁青地坐在一旁,额头上冷汗直冒。

 

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一场努力全部付与东流,一切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徒劳无功的清流壮年三人众,各自想着心事,书房内的气氛一时压抑到了极点。张居正心中明白,在道长那边倒严肯定是没戏了,但本着贼不走空的做事原则,在裕王这边顺手倒个赵,帮自己同门师兄添点儿堵,眼下时机确是刚刚好,念及于此,张神童一本正经地开始挑事儿,“徐阁老,我想问一下,皇上烧的那份急递,封口盖的是哪几个人的印章”。徐阶皱了皱眉头,犀利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责备盯在了张居正身上,语气不善地说道,“只有海瑞一个人的印章”。对徐阶而言,自己这个学生撅撅屁股,当老师的便知道他要拉什么屎,奏疏都烧了还跑来关心封口盖了几个章,虽然说同门师兄弟互相卷地厉害,但手足相残也得挑个时候吧,更何况你师兄身后还站着老恩师呢,张神童是光顾着放火了,就不怕你的这把火,最后烧到你老恩师头上嘛。

 

明知故问的张神童,装模作样地摇了摇头,义正辞严地批评道,“赵贞吉太世故了,谭子理为什么也这样”,像扎针这种事儿,也是要一碗水端平的,这年头哪怕是挨骂,也得拉一个陪太子读书的。张居正话音未落,一旁的高拱立刻心领神会,憋了一肚子的怨气正愁没地方撒呢,道长、严嵩说不得,难道连他赵贞吉也说不得嘛,大喇喇地直接开怼,“不是世故,而是无耻!当初叫人家冲锋陷阵,这会儿我们自己人,又向人背后放冷箭!他们不要脸,我高拱还要这张脸呐,这次要是朝廷放不过海刚峰,除非先杀了我!”毕竟当着老恩师的面,师弟卷师兄,多少还有几分顾忌,到了高拱这里,那端的是口无遮拦、肆无忌惮、火力全开,也分不清高大人这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话,究竟是在骂远在天边的赵贞吉,还是在骂近在眼前的徐阶。

 

髙肃卿一通摇唇鼓舌、出口成脏,兀自骂地过瘾,又是无耻、又是不要脸,还扯什么背后对着自己人放冷箭之类的,当着徐阁老的面,高大人你瞎说啥大实话呢,再说了冷箭不往背后射那特么还能叫冷箭嘛,冲人脸上射的,那不就成颜身寸了嘛。高拱只是性子直,人又不傻,浙江的案子,初审的时候赵贞吉不签名,重审的时候赵贞吉不盖章,张居正跑到内阁通消息,徐阁老又是那般暧昧不明的态度,就算道长不烧奏疏,倒严的事儿,一准儿也指望不上这对师徒。鹰派的兄弟们顶在前面做肉盾,鸽派的无耻小人不但不帮忙,还朝兄弟们背后捅刀子,连续把海老爷卖了两次,端的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猪队友,高拱在公屏上喷他们无耻、不要脸,似乎也没啥毛病。

 

周云逸是光说不练,拿着气象问题做幌子,造个谣、传个谣,充其量算是在道长耳边哔哔两句,敲敲边鼓;海老爷却是只练不说,翻出了毁堤淹田与通倭案,还是来回翻了两遍,海老爷手里的刀都已经架到严嵩父子脖子边上了,若不是道长出手拦着,最后鹿死谁手,结果还真不好说。因此严党放过谁,也不可能放过这姓海的,杀掉海瑞成了严党最后的遮羞布,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纸老虎的菊花随便戳,偌大的严党要是连个七品鸟知县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把持朝政、只手遮天阿。高拱是真心想要保下海老爷,可自己人微言轻分量不够,所以臭骂完徐阶师徒后,又给裕王那边递了个话,这么好用的一杆枪,王爷咱得想想辙,能保最好还是保下来,下次再倒严,估摸着还能用得上。

 

都说同行是冤家,不仅是形容相声的老艺术家,就连裕王府里这几位德高望重、学高八斗、才富五车的老师傅也一样,守着裕王这么个香饽饽,几位师傅暗地里自然是存了几分攀比跟争宠的心思,官职虽然有高有低,但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方面,大家却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互相卷。几位师傅轮番儿给裕王教书,平日里马勺碰锅沿的事儿必定少不了,而且鸽派与鹰派之间的矛盾属于路线问题,路线之争本来就难以调和,再加上徐阶师徒这段时间干的那些事儿实在是太下作,终于是把高拱这个火药桶给点燃了。高拱酣畅淋漓地大骂了一通,这会儿脸色倒是愈发的红润了,裕王忧心忡忡地瞄了眼一脸便秘模样的徐师傅,急忙出来打了个圆场,不动声色地提醒到,“这是怎么说”。裕王问的当然不是徐阶、赵贞吉二人如何的无耻、不要脸,朝着自己人背后放冷箭的事儿,高师傅既然想保下海瑞,那就赶紧聊聊海老爷的事儿,先把话题岔开,缓和一下这剑拔弩张的气氛再说,省的一会儿徐师傅又要出恭了。

 

高拱分明就是在演戏,虽然看起来是歇斯底里、口不择言,其实人家心里头可是清楚地狠呐,所谓的借题发挥不过如此,三分是为了保海瑞,七分却是在攻讦徐阶师徒,这就好像有人对你说,“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你千万别介意”一样,说话的人当然是直的,可人家听话的也不是弯的啊,凭什么就该被你狗血淋头地臭骂一通,还不能当面跟你计较,就因为人家讲文明、懂礼貌、有素质嘛。裕王一发话,高拱便心领神会的就坡下驴,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昭然若揭了,我的王爷!我大明到了当今,皇上已历了十一帝,奉旨办案的官员审出的供词,不拆封便当着阁揆把它烧了,这可是从来没有阿!供出里面事情的人当然该杀,可审出供词的人还能逃得掉吗?这一烧,皇上不下旨杀海瑞,可严嵩他们会找茬要海瑞的命!”。一脸义愤填膺的高拱,不动声色地把话题扯到了道长跟海瑞的身上,绝口不提刚才骂人的事儿,就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一样。

 

谈到道长,高师傅嘴里也立刻有了把门的,激动归激动,意难平归意难平,可也只敢转述一遍徐师傅的原话,再弱弱地褒贬一句,“这可是从来没有阿”,如果不考虑表情、腔调等因素,高师傅对道长的这句评价,还算是挺中肯的。至于说为什么道长一定要“不拆封便当着阁揆把它烧了”,这不是废话嘛,供词淹掉一份又如何,反正人证物证都是现成的,再让海瑞写一份大差不差的递上来就是了,道长如果不从源头上把这股歪风邪气给摁住,那就如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道长可不只是要烧了奏疏,就连供出事情的人也得一并杀了,这样才能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郑、何二位自是死有余辜,只可惜了那蒋、徐俩千户,这一次估摸着是要陪着老领导一起上路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