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伟大的禁烟运动6
书名:重读鸦片战争 作者:郭大侠 本章字数:9749字 发布时间:2022-05-10

                                                                                      第六节  英国人的阴招——罪恶的鸦片贸易(下)

       从1765年到鸦片战争爆发,70多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外国鸦片贩子向中国大量地走私鸦片。到了1839年,已经达到了每年向中国走私40000多箱鸦片的地步,即便按照每箱100斤计算。其总量也达到了惊人的400万斤之巨!

       当然,当时鸦片能够在中国如此猖獗泛滥,是有多重原因的。首先就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舆论上大肆为鸦片造势,就像今天用激素、毒素、抗生素和输液这“三素一液”以及金钱攻势来消灭中国的中医一样,英美资本主义者鼓吹鸦片有益健康,其副作用甚至不及喝酒和吸烟。

       乾隆时期,虽然国库充盈,但中国老百姓其实过得非常贫困,许多人饭都吃不起了,根本没有那闲钱去消费鸦片,而且最初的鸦片长得黑咕隆咚的,还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国人的接受度并不高。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后来的英、美等国鸦片贩子就专门对鸦片进行了营销,针对中国有钱人喜好养生、追求长生的心理,做了许多虚假宣传。

       他们对外宣称鸦片是补品,而且是大补特补的,可以补肾壮阳,加上鸦片确实具有一定的壮阳增欲功效。所以,人们一开始是把鸦片当做保健品和“伟哥”来用的,但是这一用便不可收拾了。而且,有一点必须补充的是,英国人和美国人针对中国人喜好养生、追求长生的心理,最初想到的是用人参来弥补茶叶进出口造成的贸易逆差,因为人参恰好就是深为中国人热捧的可以延年益寿的上等药物,而且北美那个地方,还真就盛产“人参”,只不过,后来人们才慢慢知道,北美那种人参,是另外一种叫做“西洋参”和“花旗参”的玩意儿,这种“人参”和中国传统东北人参的功效差着十万八千里,不过糊弄糊弄广大中国无知屁民,那也是是绰绰有余了。于是有一段时期,北美“人参”在中国大卖特卖,并且价格不菲。可是好景不长,一来海量的“人参”很快就“货满为患”了,“人参”多到滥市的地步,再加上美国独立后,跟英国人抢这一摊子生意,互相之间大打价格战,导致人参价格比白菜价还低,造成了“人参”产能过剩,再加朝鲜人后来居上,用真人参把这桩生意抢了去。人参套牢中国人的主意失败之后,英国人又想过用棉布、棉花这“衣食住行”的民生之首物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但是最终也失败了;英国人才想到用鸦片来弥补茶叶贸易导致的逆差的,其他国家也紧跟英国的步伐,大发鸦片贸易罪恶之财。

      至于虚假宣传,比如说美国人亨特,他就在《广州的外国人》一书中,谈到鸦片贸易,而且,亨特的言论很能代表当时英美等主流外国人在中国鼓吹形成的舆论风潮。他在书中如是说:关于中国人吸食鸦片后果的问题,时下有各种争论。但就自己所看到的来说,鸦片对于广大城乡居民的影响甚微。人民还是健康的、活泼的、勤劳的、乐观的、俭朴的。他还说,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侨民也有很多抽鸦片的,但没有哪一个身心受到伤害的,而且,他还本着“科学精神”,罗列了一大堆外行人看不懂的术语,开列了一大堆寻常人不理解的公式,得出了一大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都看不懂的统计数据,乍一看,就跟现在的中外“砖家”一个鸟样儿,而且人家把谎话儿说上一千遍、一万遍,由不得你不信。由此,他说那些关于得出中国人滥用烟枪、滥食鸦片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而且亨特还说自己曾亲眼看到一个中国人,因被认为吸食鸦片过度,被带到教会医院去治疗,但此人强壮得像一头雄狮,健康得很,根本不是烟鬼那种瘦骨嶙峋的模样。

       亨特坚持认为,鸦片是无害的,吸鸦片只是一种习惯,就如同外国人抽烟、喝酒一样,只要节制一点,丝毫没有问题!他说如果和美国人、英国人的酗酒相比,中国人吸鸦片的危害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为啥亨特如此肯定呢?一来他常年在中国生活,而且主要是在广州、香港、澳门等鸦片最为泛滥之地。他说自己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年,并且他用四十年的生活经历保证,自己的观察是没错的。你看人家这堵嘴的方式,是不是很熟悉?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奸商们无意中做出的贡献,让亨特得出了鸦片无害这一结论。因为进口的鸦片都是精土,不仅价格高,成分高,成瘾性也非常大。中国鸦片奸商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其稀释成了浓度非常低的稀膏再卖,这一稀释,真正流通到中国烟鬼手中的鸦片成分就大大降低了,而这种“假冒伪劣”的鸦片,其成瘾性跟今天的海洛因、冰毒之类新型高纯度、高致瘾性毒品根本没法比,而且吸食害处也被大大的淡化了,甚至一开始还真的低到可以混淆视听的地步,没想到,奸商们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还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无意中的贡献,这倒是让人忍俊不禁了,而当时中国很多富裕的阶层抽的多数是这种鸦片,难怪亨特妄称吸食鸦片对健康没有影响。

       按亨特的描述,感觉那时的抽大烟与今天的抽烟似乎没有区别。但有一点让亨特露了马脚,那就是亨特本人就是一名从事鸦片贸易的资深商人,而且已经有了15年的“行业经验”。一个鸦片商人鼓吹鸦片无害,就像当初生产塑料袋的人跟你说,放心使用吧,没什么副作用一个样子,最后有没有害,你知道滴……;同样,西方人刚开始推销剧毒农药的时候,也没说它们有害,而结果呢?当然,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非法食品添加剂、植物催长素、瘦肉精……没有一样不是说有益健康的。而且,貌似好像第一代“小白鼠”们,大家刚开始都没发觉有什么异样吧?毛主席曾经叫我们防御糖衣炮弹,这种用谎言包裹的炮弹,我们何尝又能不防御,能不小心呢?

       当然,一开始,同样深受这种西方资本“诓骗”的不仅仅是咱们中国人,吸食鸦片的也并不止中国人,英国、美国等国家吸食鸦片也是合法的。鸦片也在英国泛滥过,不仅富裕阶层存在大量吸食者,普通百姓也照抽不误。最普遍的时候,几乎每个英国人都接触过鸦片,甚至大人还将鸦片当镇静剂喂给小孩吃。英国人认为,吸食鸦片就是像喝酒一样,只是一种生活习惯罢了。美军中也有很多士兵抽大烟。但并没有因吸食过度,导致战斗力下降,最终让政府严厉禁烟的说法。

       英国人之所以如此广泛接触鸦片,只是因为他们一直将鸦片作为传统镇痛药物来看待。但要说吸食鸦片不上瘾是不可能的,即便喝酒、抽烟,都会上瘾,何况毒品。

       再说亨特在中国的观察,即便他看到的是真的,但也无法说明鸦片无害。我们就拿吸烟对比,吸烟有害是公认的,大家都在抽,短时间抽也没有什么副作用,而且有的烟民还很长寿,但这只是个体差异,不具有普遍性。吸食鸦片也是一样,可能短时间看不到副作用,长期吸食自然会成瘾。或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成瘾,但成瘾后的危害一点都不低于吸食高纯度的新型毒品。

       鸦片若不成瘾,就不存在泛滥一说。后来,连一直带头致力于鼓吹吸食鸦片有益健康的英国政府都颁布法令,严禁鸦片在非医疗领域流通。1909年2月,中国召开万国禁烟会,那些鼓吹吸食鸦片有益健康的“八国联军”国家以及另一些同样是受害者的亚洲国家都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的目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禁烟,要采取断然措施,管制鸦片的生产与消费。要是吸食鸦片真的无害,这些国家还用得着操这份心,来参加一个他们的宣传对象开的禁烟大会?

       所以,吸食“假冒伪劣”的鸦片需要更长一些时间才成瘾,然后才看得出其大害;但是后来,流通进入中国烟鬼手中的鸦片纯度越来越高了以后,其致瘾性就越来越快了。说鸦片完全无害,完全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商业陷阱,说这话的人,不是烟鬼就是鸦片商人。

       其实,一开始鸦片最大的危害并不是损害百姓的身心健康,而是对满清政权的危害。这才是当时大清政府最看重的。一是白银外流,中国经济吃大亏,这点大家都很熟悉,白花花的银子都让英国人赚了,长期贸易逆差,影响经济稳定。二是加剧了国内官僚的贪腐。这是因为官僚们大发鸦片财,利用鸦片勒索、课税,这也变相加剧了鸦片的泛滥。

      滑稽的是,鸦片后来在鸦片战争之后还让当时的大清政府从中受益良多!因为鸦片产业可以拉动地方GDP,推动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民富了起来。战败后的清政府最后开窍了,让鸦片本地化,挤垮进口鸦片。于是,全国各地大量种植罂粟。种庄稼远没有种罂粟的收益大,政府又支持鼓励,傻子才不种。于是乎,在四川、山西,几乎八成的农田都种了鸦片……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江南水乡到甘肃新疆的沙漠绿洲,从东北平原到南方丘陵,遍地罂粟香。这种景象你能想象吗?这就是稍后我们会提到的对待鸦片政策中的两派之一——弛禁派所鼓吹的效果,讽刺的是,连后来以禁烟著称的林则徐一开始也是支持弛禁派的这种论调的。

       其次,鸦片泛滥的第二大因素就是中国人深受“魏晋风度”的影响。所谓的魏晋风度,一言以蔽之,就是——作,装出一副放浪形骸的行为艺术模样。就像什么中性人妖美男风靡天下,小鲜肉拿着情人馈赠的香料猛用,周身香喷喷的,觉得很潇洒;再比如像刘伶,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得一丝不挂,还说什么“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挥衣”;又比如阮籍,喝酒喝醉了,癫狂到跟猪一起共饮。唐朝以前,没有鸦片,就嗑“五石散”这玩意儿!而清朝高压统治之下,当时中国人的这种“作”的风气对鸦片在中国有钱人中流散开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就连雍正皇帝,据说就是嗑药致死的。

       有句网络术语说得好:No zuo no die!当时那些上层社会的公子和小姐们,在鸦片的传播过程中起到很坏的带头示范作用,随着对鸦片需求的人越来越多,鸦片的价格被炒到很高,甚至成了一种奢侈品,很多“成功人士”的姨太太和公子哥都拿着精美烟枪,躺在床榻上吸食着昂贵的烟土,这似乎已经成了他们身份高贵的象征,于是各界的知名人物就纷纷效仿,他们还时不时拿出自己私藏的名贵烟土来炫耀一下。接下来,鸦片很快就在“娱乐圈”生根发芽,并且逐渐繁荣昌盛,而且还长盛不衰,一直绵延至今;当时鸦片最兴盛的区域当属戏园子,每个戏班子的名角,都是瘾君子,就像后来京剧圈出了一个非常出名的戏子叫谭鑫培,他曾经为了吸食大烟耽误慈禧钦点的场次,慈禧却非但有生气,反倒夸赞他唱得好,还让太监亲自给他装填鸦片烟。于是乎,城内的名角都开始效仿这些带头名角,开始吸食大烟,好像如果不抽烟,就不配名角的这个称号。

       戏班子的名角,各个大家族的姨太太、公子哥,当然少不了老爷,个个都是瘾君子,吸食大烟已经不是生理上的需求了,而是成了一种攀比的奢侈品,谁家有上好的烟土,从哪里搞到的,逐渐成了人们的家常,甚至超过高官们谈论谁家更“节俭”了。

       可悲的是,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全面从严禁毒,而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了,但是这种“精神上的毒瘾”还在中国人心里历久不散,畸形变态审美还大有市场。什么“伪娘”、“娘炮”、“行为艺术”还大受一些心理变态者欢迎,女性也变得越来越爱“瘦”,越来越追求“露”;再比如说许多精神上瘾者大肆鼓吹酒这玩意儿是“侠客”豪爽的体现,几乎所有的影视剧都以“酒”张本,似乎没有几分酒瘾就在朋友圈混不下去了;再比如说对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越是稀奇古怪,就越想放到餐桌上,好像一个人生来不吃上几口珍稀野生动物,就白来人世一遭一样;更有一种叫做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毒害了不知多少青春韶华的青少年的身心……所以,敝人不才,深深觉得中国人这种“精神上的毒瘾”也需要戒一戒了!

       第三,就是大清当时腐败的官场风气对毒品的泛滥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锅,满清官场的腐败必须背。由于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与驱动,清朝有不少官员或主动或被动地纵容甚至是参与鸦片走私。鸦片虽然是走私贸易,而且朝廷有令禁止走私贸易,但这种走私其实得到了广东、福建一带官府的默许,形成了庞大的鸦片走私受贿官员集团。以查缉鸦片走私为专责的官府“巡船每月受贿银三万六千两,私放入口”。各级官员也都争相从鸦片走私中获利,“水师有费,巡船有费,窑口有费,自总督衙门以及关口司事者,无不有费。”连英国商人也曾说:“在中国方面,高级官吏与政府人员,对于鸦片走私公开的默许,过去和现在的巡抚,都从中取利。”甚至英国官方也宣称:“因有完备的贿赂制度,鸦片贸易进行得很顺利正常。”官吏受贿的普遍,致使鸦片走私日益猖獗,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偷偷运进了天朝。”并且随着鸦片输入数量的激增,鸦片税也成为清朝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进口税中,鸦片税约占一半左右,最高时甚至占60%以上。

       当然,鸦片在中国泛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鸦片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和烟贩为了利益,肆意向中国走私鸦片,换个角度想,假如西方殖民者不向中国走私鸦片,即便中国人自身有种种鸦片能够滋生的条件,鸦片也还是不太可能在中国泛滥的,至少不会那么快速、那么大面积的泛滥。就以最是罪大恶极的英国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规定,鸦片按照成本300%的高税率进行征税。另外,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许多英商洋行以三角贸易方式,将贩卖鸦片所得的现银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畅销品,运回英国本土售出时也需缴纳大量税金,成为英国政府的又一税收来源。以1813年为例,这一年印度上等鸦片“公班土”,每箱成本费用是237卢比,它的拍卖价格,包括印度政府的鸦片税在内,达到了每箱2428卢比,超过原来成本的九倍,东印度公司约得其中的三分之二。其次是印度政府。鸦片税是印度政府的大宗收入,它按鸦片成本300%以上的税率抽税,1829―1830年从鸦片专卖所取得的收入超过100万英镑,约占全年总收入的1/10。第三是烟贩。因为鸦片是偷运进口的,逃避了纳税。公班土在印度每箱的拍卖价格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两者差额为833卢比,折合银洋为四百余元,扣除少数运费等成本外,剩下部分就是烟贩每箱的实际利润。最大的英国鸦片贩子查顿在私信上说,在最好的年头,鸦片的利润高达每箱一千银元。英国鸦片贩子泰勒在1818年说过:“鸦片同金子一样,任何时候我都能卖掉。”鸦片贸易在对东印度公司、印度政府以及烟贩共同有利的条件下,更加快速发展起来。

      当然,我上面提到的1939年向中国走私40000多箱鸦片的罪责,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英国,除了英国,美国、葡萄牙、法国、丹麦、西班牙、荷兰等国家也都罪责难逃。

       需要说明一点,当时建国不久的美国,很快就与中国建立了双边贸易关系,可是当时的美国也遇到了跟英国人遇到的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存在巨大的对华贸易逆差,1805-1844年间,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就高达39%,大量现银从美国流向了中国。这对于新生不久的美国来说,那可是“致命打鸡”,因为此时的美国,内部经济一片萧条,国库空虚,工商业贸易停滞,通货膨胀严重,想发展对外贸易,又被原宗主国英国报复,先是取消了对原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一切贸易优惠,然后刻意抬高美国商品的关税,并严禁美国船只驶入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然后用坚船利炮对美国实行贸易封锁;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原本独立战争中的盟友西班牙,在英国这个新“世界警察”的威胁下,选择背信弃义,封锁了北美最重要的水道——密西西比河,严禁美国船只通行;而美国另一个盟友法国,虽然没有完全屈服,但是也只向美国开放了西印度群岛上几个无关紧要的港口,而且只允许60吨以下的船只通行……新独立的美国,没有资本,没有资源,没有商业,没有朋友,与欧洲的贸易又因英国的存在而变得可望而不可及,经济面临崩溃。

       为了破局,挽救凋敝的经济,美国就开辟了新的商贸网络,一如当初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封锁的英国一样。可是,放眼全球,南美洲还处于殖民地时代,正在为独立战争打得稀里哗啦;落后的非洲,除了美国自己就多得都想抛售的黑奴,就再也无商可言;澳洲当时还躺着等待英国人去发现、发展。万般无奈之下,新生的美国只好把目光投向太平洋另一端的东方大国——大清,当时处于乾隆末期的清朝虽然开放度不高,但好歹还是留了一个窗口没关。

       开辟了新天地的美国,一开始紧跟在英国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地向中国出售棉花、“人参”、皮毛等北美土特产,但是随着贸易逆差逐年累积,美国的银源也日益枯竭,双边贸易越难越难维持,这一时期,美国向中国出口货物总值为11974.10万元,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货物,达到19654.30万元。而这个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早已开辟了罪恶的鸦片三角贸易,为了解决贸易逆差,美国人选择了跟英国人同样的办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英国走私鸦片不久,美国佬就加入到这项他们认为“最安全,最有绅士气派的投机生意”中来了。美国对华鸦片贸易至少从1805年就开始了,这一年,美国人私运了102箱土耳其鸦片经黄埔港运入广州。从此之后,这类记录就日益增多了。美国鸦片贸易,通常也是按“三角式”进行,除去最初几年以外,从土耳其直接运至中国是不常见的。鸦片先直接运往美国口岸,除留供美国市场所需要的数量外,再转运到中国。或者先运到英国口岸,然后再装上开往中国的船只。所谓运到中国,实则大部分是在黄埔港走私销售。

       1805年到1818年是美国在华走私鸦片的初期,其中除个别年份因美国对外战争实施禁运法令外,大体上输华鸦片数量逐年上升。这一时期,美国一共向中国走私了5494箱土耳其、波斯等地的鸦片;直至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取消之前,土耳其鸦片,也就是金花土成了美国独家运销的专利品;期间,美国商人又于1817年在波斯湾找到了新的鸦片,使美国人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大大增加了。

       由于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成立垄断贸易公司,美国商人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来华贸易,使得美国很快超越了法国、葡萄牙、荷兰等老牌殖民强国,成为了仅次于英国的鸦片走私大国。就以1836-1837年度为例,美国商船对华走私鸦片数量为5箱毕纳勒斯鸦片及446担土耳其鸦片,价值共计275921银元,而同期英国对华鸦片走私额约为1950万银元,与英国相比,美国走私量相对较少,但远远超过同期法国等其它国家对华鸦片走私量。但是可以肯定,美国在1840年前对华鸦片走私规模仅次于英国。根据比较保守甚至低估的说法,到鸦片战争前夕,美国商人每年对华鸦片走私已逾1500箱。巨大的鸦片走私利益使美国商人在面对中英两国鸦片冲突的时候选择与英国鸦片贩子沆瀣一气,推动了不利于中国局势的出现,从而对鸦片战争的进程起到了微妙的影响。

      不过,由于美国没有印度这么好的鸦片产地,也没有公班土这么优质的鸦片。所以美国人干起了另一行比英国人更加精明的行当,那就是给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后来的英国代理人做代销,而且,这种购入英国鸦片再转卖给中国人的生意,有时候甚至比直接做一手生意的英国人还赚钱,因为美国人也掺假,对从英国人手头买入的高档鸦片进行高达10倍的稀释,所以你可以想见,假如中国奸商们再对这种已经稀释了10倍以上的烟土进行二次稀释,而且二次稀释还要远远超过10倍,这种经过100倍以上稀释的鸦片,能够让亨特得出鸦片无害的结论,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美国政府对美国人的鸦片走私生意还从政策上进行了大力支持,美国第一任驻华领事山茂召就建议美国开展鸦片侵略,美国驻士麦那领事斯蒂华特就第一个建议美国到土耳其去贩运鸦片,而美国政府也很能“听取百姓心声”,很快就垄断了土耳其的金花土,往后的每一任驻广州美国领事,都是鸦片生意的操盘手。沃伦·德拉诺,这位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二战反法西斯三巨头之一——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祖父,就是向中国走私鸦片的“鸦片之王”。

       可以说,美国的第一桶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对华鸦片贸易;美国的崛起,也是建立在“毒害”中国人的基础之上的。就像现在美国费城、华盛顿、波士顿等早期发展起来的城市,那里但凡老一点的房子,100年以上的房子,100年以上的家族,只要你一查他们早期的资本来源,都有来自于对中国的鸦片贸易,通过贩毒得来资本。

        一言以蔽之,美国在中国走私鸦片,较之英国仅是小巫与大巫之别。

       讽刺的是,现如今我国已经通过一系列手段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社会对毒品的零容忍,而美国的吸毒人数却已经达到了将近3500万,超过美国总人口的10%,这个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当时在华走私鸦片,除了英国、美国、驻澳门的葡萄牙外,还有法国、丹麦、西班牙、荷兰等国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73年垄断印度鸦片后,每年仍然给予法国、荷兰、丹麦以一定的鸦片数量。比如说,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授予了法国人每年300箱鸦片用以对华走私。当然,这些国家对华走私的鸦片总量肯定不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吃完了肉,再授予他们喝的那一点点汤,因为这些国家还从麻洼和波斯进购鸦片到中国贩卖。据统计,从1800到1839年四十年间,西方各国共计走私了653939箱鸦片进中国,其中从广州、澳门共走私了638119箱。而从广州、澳门走私的这些鸦片里面,英国走私了513232箱,葡萄牙走私了76627箱,美国走私了26097箱,法国走私了7500箱,余下的为其他国家输入的数量。当然,还有许多走私的鸦片没有被统计到,所以,所有这些国家在鸦片战争之前向中国走私的鸦片的绝对数量都不止上述这个数字。

      鸦片如洪水猛兽一般涌入中国,大有一举吞噬中国的势头。在当时的清朝,上至亲王贝勒,下至普通百姓,甚至还包括宫廷的太监,衙门的小吏,各种商人小贩,都在吸食鸦片,这种对鸦片的狂热在任何国家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当时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高达280万,占了当时全国4亿人口的千分之七。

       当时,一位吸食鸦片的烟民曾这样描述道:“其气芬芳,其味清甜……短榻短檠,对卧递吹,始则精神焕发,头目清利,继之胸膈顿开,兴致倍增,久之骨节欲酥,双眸倦豁,维时拂枕高卧,万念俱无,但觉梦境迷离,神魂骀宕,真极乐世界也”。

       而这种大肆泛滥的“极乐世界”,非但没有将中国带进极乐世界,反而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首先,它从根子上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吸食鸦片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尚能保持职业和智力活动,但如果上瘾了,吸烟太多,就会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长期吸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因而人体的整个衰弱使得鸦片成瘾者极易患染各种疾病;长期吸食鸦片导致了吸食者逐渐感染疾病,进而最终完全丧失了劳动力,这必然给家庭造成严重经济负担;父母长期吸食鸦片,还会严重影响下一代的生理健康;而鸦片在军队中流行,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比如说道光十一年(1831年),湖南江华爆发了瑶民起义,前往镇压起义的广东兵到前线后,抱着得过且过,安逸享乐的心态,一遇到干仗,就消极应战,不是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就谎报感冒拉稀,其实,他们很多人都是烟瘾犯了,而且吸食鸦片后,身体衰弱,哪里还能打仗,所以只能谎报感冒拉稀。

       其次,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六百万两,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出现通货膨胀,令原本就已经渐趋枯竭的大清财政日益加快了枯竭的速度,国库空虚,造成整个国家如同大失血了一样;再者,市场上大规模的鸦片流通,使中国的财富迅速外流出外国之后,中国可以用来使用的白银数量减少,遂造成银贵钱贱的结果,一方面,国内物价飞涨,百姓消费不起,购买力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百姓仍要向政府缴税,此时钱已经不值钱了,纳税数额却没有变,百姓负担进一步加剧,18世纪末年,铜钱七八百文,可以换纹银一两,到鸦片战争前,铜钱1600文才能换纹银一两,翻了一倍,要知道百姓缴纳税是要拿手头的铜钱跟官府换银子缴的,但是这样一来,老百姓的负担就无形增加一倍。

       再次,就是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引发战争。当皇亲贵族引以为豪吸食的鸦片能被引车卖浆者流吸食的时候,它早已失去了昔日高雅富贵的光环。这时候上流社会反过来咒骂下层社会的流氓吸食鸦片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气,传染了上流社会,主张禁烟。再说,一开始鸦片这个东西很贵,起初有钱人吸鸦片是为展示自己的尊贵,谁都不会想到这东西会让人无法自拔,所以导致很多有钱人越吸越穷。然而穷人为了效仿有钱人,更是想尝试这种尊贵的感觉,只可惜这东西吸一口就上瘾,有钱人是越来越穷,穷人本身就没钱,好不容易体验一下还上瘾了,你说气人不?而鸦片的吸食会让人变得萎靡不振,不思进取,那些吸食者既不从事生产活动,不创造财富,同时又消耗掉大量的财力物力,自己没钱,因为已经成瘾就会去做一些破坏社会的行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卖儿鬻女,最终这些吸食者成为了社会上的寄生虫、蛀虫。

       最后,就是鸦片泛滥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首先,劳动力方面,由于吸食鸦片的大多为精壮劳动力,他们吸食鸦片后就从原本的劳动者成为了“废物”;其次,在商业上,鸦片的交易占了原本的市场很大一部分份额,那些原本经营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放弃从商或者进行鸦片的倒卖,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如洪水猛兽一般的鸦片肆虐,号称“无一昏君,无一奸臣”的清朝统治者,其实也并非听之任之、束手无策的。下一集,我们且讲讲大清统治者是如何应对这个洪水猛兽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读鸦片战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