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惨烈的前沿保卫战(二)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8327字 发布时间:2022-05-12

绍宁八年九月一日,燕军达速尔亲统精兵两万在海清县正面开始了突然的猛攻。

达速尔是正统的肃靺部将领出身,为人凶悍,打起仗来不要命。此次他亲自领兵攻城,在其作战生涯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沈岳阳见达速尔不惜代价的猛攻,非常紧张,因为达速尔亲自领兵攻城,而且此次的进攻分外凶悍,而且几乎是彻夜不停。

燕军的进攻非常凶猛,但是晋军工事坚固,而且加上城墙火炮和大量重型弓弩甚至是投石机的辅助,给了燕军以很大杀伤。

燕军对晋军陆上的大多数部队都不甚畏惧,甚至有些轻视。但是晋军的城防确实坚固,另外就是晋军弓弩箭矢太多了,虽然燕军的弓箭威力大,发射的箭如同一支小型长矛一样,但是射程不远。而晋军的弓弩箭矢威力不及燕军,但是经常涂抹剧毒,而且太过于密集,且射程远,能够在燕军步骑兵冲锋的路上就造成极大的杀伤。

九月一日夜,燕军章桂刚部以小股精锐为前部,在长乐县方向开始了逐个的拔点作战。针对晋军营寨成一线布置的情况,章桂刚以小股精锐骑兵袭扰诱使晋军主动出击,然后派大股兵力进行逐个消灭。

这个方法很奏效,到九月十日,燕军已经拿下了长乐县西部山脉西侧的据点十余处,这让瞿化成感到了紧张。

而海清县的进攻并不顺利,但是达速尔依然猛攻。

沈岳阳见状,希望从长乐县调兵南下,但是康遇之反对。

康遇之:“我感觉有些不对劲。”

沈岳阳:“哪里不对劲?”

康遇之:“燕军不惜代价猛攻海清县,但兵力并不多,目的是给我们正面增加压力,迫使我们调兵回援,这样我们长乐县兵力就不足了。”

沈岳阳:“那我们该立即增兵长乐县。”

康遇之:“不如将计就计。敌军进攻海清县已近半个月,损失必然不小,而且其主力都放在了长乐县,海清县方向兵力必然不多。我们可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或者重创达速尔部,然后迅速北上增援长乐县,迂回到其背后。”

沈岳阳:“那末将前往。”

康遇之:“我今夜亲自带兵突袭,另外立刻从松岭口抽调几千人马北上长乐县增援。”

沈岳阳:“大人,你是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不可轻动啊。”

马朝渊:“姑父,你可真不能前往啊。田叔已经殉国了,你要再有个闪失,我也回去无法向父王交代啊。”

康遇之:“你放心,我有谱,我决心已下。”

当夜,康遇之亲选精兵一万五千人,包括骑兵三千人。这三千骑兵不仅是前线晋军精锐,也是整个晋国的精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动用的。而整个晋国海山洲的骑兵只有万人,南洋也只有万人。而这些骑兵都是从海山洲及南洋精选出来的健壮之士兵,受过了各种训练,骑兵训练都是在兴通县的高寒之地。而这些马匹也多是从西洋诸国进口回来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从西域、代北买来的名马。骑兵的精锐平时都装备在殿前军和宁阳军中,连侍卫亲军都没有。而前线也只有安西将军拥有骑兵五千人,且直属于安西将军,除此任何人都无法调动使用。

康遇之不仅动用了晋军的精锐骑兵,还把自己的年仅二十三岁的长子康延鸿也带上了战场。康延鸿是康遇之的长子,十五岁就被父亲送入军营。而且母亲马郁卿也从小教他舞刀弄枪,可以说康延鸿遗传了父母的勇武风格,却也爱读书,是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受马建洵、马朝渊父子的赏识。而此次出征,明显是为了让他见一见世面。

燕军接连进攻了近半个月,虽然给晋军也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但自身两万人的兵力也死伤不小,而且十分疲惫。当夜,康遇之以儿子康延鸿率骑兵为前部,突袭燕军营寨。燕军虽然有所准备却措不及防,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康遇之率主力猛攻,连破燕军五处大营,到次日清晨的时候,击退燕军五十里,达速尔率亲随百余人连夜撤往福兴府。

晋军此次野战,歼灭燕军五千余人,缴获兵器三千多件,战马一千多匹,俘虏燕军二百余人。

在获胜后,康遇之让儿子康延鸿率骑兵立即北上到长乐县的西部,自己率主力跟进。

自燕军南下以来,对晋军的印象一直是长于海战和守城,对其野战能力普遍是轻视的。但是没想到此战,晋军在陆地的步骑兵作战方面竟然还是有些战斗力的。而且其骑兵作战的技艺和马术甚至不亚于他们,而且其步兵战术、阵法也都可圈可点,其所装备的火器尤其是三飞箭、神机箭给燕军以极大的杀伤。而且这批晋军与后面与之配合的远程弓弩兵和炮兵的熟练度很高,破有一种亡命徒的气魄,这是极为罕见的。

晋军北上的途中,没有遇到多少阻拦。因为燕军主力都被放在了长乐县正面,这给了晋军以可乘之机。

九月十一日,从松岭口增援长乐县的援军五千人抵达了长乐县西部,瞿化成立即投入了反攻作战。

九月十一日下午,康延鸿率三千骑兵突袭到了燕军章桂刚部的后方,燕军阵脚大乱,瞿化成见状后,知道援军到了,立刻投入了反击。内外夹击之下,章桂刚部被迫龟缩起来,凭借兵力优势固守西部外围。

十二日中午,康遇之率主力抵达了长乐县西南部,将章桂刚部南下的口子扎住了。

章桂刚部多是步兵,虽然尚有六万余人,但机动能力不强。

此时的长乐县西部形成了康延鸿与部分晋军在西部,瞿化成主力在山脉县城的西部,康遇之在西南方向,共三万多人,而章桂刚部六万人被包围在这中间,但是康遇之、瞿化成都知道以三万人来围歼这六万人还是有极大的难度的,章桂刚也已经派兵出去,希望达速尔与镇守福海的庚志安等火速增援,最好在长乐县形成更大一个包围圈,即以自己为诱饵,包围这三万晋军的主力,而这也是康遇之最担心的。

章桂刚虽然兵力多,但是骑兵不多,而且携带的粮草都已经被康延鸿的突袭所切断,落在了后方。

十三日的时候,沈岳阳得知了长乐县的情况,立即从海清县、连海县抽调两万人亲自带兵增援康遇之方向,以巩固康遇之部的防线,马朝渊则亲自镇守海清县监视正面的燕军达速尔残部。沈岳阳的副手安金旭、周凝飞协助。二人都是杜怀义、康遇之时培养起来的,都是忠勇之辈。

十五日,沈岳阳亲自领兵两万抵达了康遇之方向,加固了西南方向,避免了章桂刚的南下突围。

沈岳阳所率的两万都是步兵,且多是重装步兵,擅长结硬寨打守城防御作战,沈岳阳抵达后,立即下令构筑营寨和工事,形成了沈岳阳在东,康遇之在西的局面,堵死了章桂刚的突围之路。

十七日,达速尔、庚志安、许达礼等得到了章桂刚的求救信。然而此时的达速尔手里的兵力是有限的,撤回来的兵马只有万余人,而整个福海行省虽还有十五万人马,但大部分是宁东王庚志安的军队,他是无权调动的,而其余人马他身为安南大将军,虽然有权力调动,但是考虑到还需要驻防和监视庚志安的人马,他是无法全部调过来投入解围作战的。

马朝渊方面,他将军务都委托安金旭、周凝飞,他则思考另外的办法。他知道燕军六万主力被困,燕军肯定要解围,而燕军在福海行省尚有十五万大军,而且多数都是庚志安的兵马,这也是他所知道的,因此庚志安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庚志安不出兵,晋军就极有可能彻底围歼六万燕军,至少是其大部分人马,而如果庚志安出兵,不仅围歼没有希望,晋军还得迅速撤退,不然有自身被围歼的可能。

马朝渊、安金旭、周凝飞及将军府的人员都在苦思冥想围歼和反包围的办法,这时候将军府一个书吏名叫梁庭镛的提出了一个办法。

梁庭镛:“太子殿下,如果您信得过臣,臣愿意亲自作为使者去找庚志安,劝说其不要出兵,至少是出工不出力。”

马朝渊:“你有什么办法?”

梁庭镛:“庚志安是宁东王,是燕朝异姓王之一,虽然其父在燕朝建立及南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燕朝高层及肃靺人对他及所有异姓王是都不放心的,虽然他是宁东王,但是福海如今不仅有他这个宁东王,还有巡抚、将军、提督等,他的权力实际上是被压制的,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安金旭:“你的意思是劝降?”

梁庭镛:“劝降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说服他不出兵,或者是出工不出力,就能为我们争取时间。我们要让他知道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唇齿关系,如果我们在闽东的前沿完了,那么他在燕朝的价值也就会极大的降低。”

周凝飞:“这倒是个办法。”

马朝渊:“这是个办法,我也想到了,但是你有把握吗?”

梁庭镛:“事已至此,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了。”

马朝渊想来想去后,说:“事到如今,就试一试吧,你需要什么?”

梁庭镛:“臣目下只是个没有品级的书吏幕僚,名不正言不顺。”

马朝渊:“确实,好,现在封你为正五品中大夫衔,你即刻准备前往,一切随机应变,由你做主,另外需要些什么金银财宝,任你去取。”

梁庭镛:“谢太子殿下,臣定当竭尽全力。”

九月二十二日,梁庭镛精选了几个侍从携带了一些燕朝的银票化妆前往了燕朝的控制区,并谎称是庚志安的故交前来拜望。

九月二十七日,梁庭镛终于得到了庚志安的接见。

庚志安:“本王根本在这里没有什么故交,说吧,海山洲派你来要干什么。”

梁庭镛:“王爷开门见山,痛快,那臣也直说了,很简单,希望您不要出兵帮助达速尔。”

庚志安:“为什么?”

梁庭镛:“王爷,唇亡齿寒、兔死狗烹啊。海山洲在闽东前沿的存在,于王爷您有大利啊。一来只要海山洲在闽东存在,您在此地的世袭地位和兵权就有保证;二来两者可以互通有无做贸易,您可以从中获得巨额的利润;三来您可以随时以此为借口,向燕朝所要兵马钱粮和权力;四来您的辖区与海山王的辖区及定东王商元阳的地盘就会连成一体,这样可以相互呼应;五则三王在东南,加上西南王伍长襄,就能控制整个南方,进可攻退可守。而一旦海山洲北赶出了福海行省,您的价值在燕朝心中就会大幅度下降,裁军撤藩恐怕就是难免的事情了。”

庚志安其实心里是明白的,他既不愿意海山洲在他的福海行省的势力过大,但是也不愿意完全不存在,而如今的情况正好。为了让他出兵,这几天,一向看不起汉族异姓王的达速尔乃至整个燕朝对他和商元阳是不断加恩封赏,目的是让他出兵卖命,但是商元阳在广南,只是阳奉阴违,除了协助达速尔、章桂刚攻下了南林岛之外,没有任何动作。而且商元阳协助攻下南林岛之后本希望划入自己的地盘,但不料燕朝立即下令南林岛划归福海行省,让商元阳是极为不满。而商元阳的这番境域也让庚志安是感同身受,故而虽然达速尔多次要他出兵解围,他总是以种种理由推脱。

庚志安:“梁大人所言有理,但是此次南征达速尔是主帅,本王即便有心中立,怕也无能为力,达速尔有权调动行省境内所有兵马。”

梁庭镛:“是,但是王爷您的兵马终究是听您的,另外福海之地,您稍微默许一下,境内山地居民有个什么事情,不需要出兵平乱吗?”

庚志安:“梁大人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此地不宜久留,你赶快回去,本王心中有数。”

梁庭镛:“一切有劳王爷。”

梁庭镛走后,庚志安即秘密吩咐手下在福海行省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叛乱,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出兵平叛。

从九月底开始到十月中旬,福海行省西北部、西南部发生了十几处叛乱,小者百十人,多者数千人,庚志安调派了五万兵力前往各地平叛。达速尔也只能答应,但还是希望庚志安能出兵帮助其解围。

十月十五日,达速尔亲率燕军主力再次强攻海清县,希望以围魏救赵的办法逼迫晋军撤围,反而面对坚固的城防,再次失败。

而这一个月里,被围困的章桂刚粮草消耗殆尽,虽然多次突围,也有数千人冲破了包围圈逃了出去,但是晋军随即就再次堵死包围圈,并以康延鸿的骑兵四处游骑,袭扰运往章桂刚包围圈的粮草,同时康遇之、沈岳阳不断北进蚕食章桂刚部,到十月底,章桂刚被围困的人马已经从六万人削减到了不足五万人,马匹也有原来的两千余匹削减到了只剩下数百匹。

即便是如此,康遇之、沈岳阳依然不敢也不愿意冒险强攻。而是采取了攻心的办法,康遇之、沈岳阳、瞿化成、康延鸿从四面向燕军喊话,只要其投降,保证既往不咎。

被围困的这些燕军中,有万余人是肃靺人和肃靺化的汉人,是铁了心的死硬派,也是在蝶陵岛冲的最凶的那帮人,而其余大部分都是普通投降改编的汉人,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不及这些人,故而从十月开始到十一月,就先后有上万人逃出来向晋军投诚。

晋军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没有杀害他们,好吃好喝款待他们。有了这些人作为榜样,燕军被围的人中又有不少人投降,到十一月底的时候,燕军被包围的人只剩下了不足三万人。

达速尔眼见再不救援,就要损失这剩下的近三万人,集结燕军剩下的主力三万人还逼迫庚志安出兵两万,要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夜突袭康延鸿部与康遇之的结合部,杀伤晋军三千多人,救出了数千被围的人员。

而康遇之、康延鸿也派兵拼死堵住这个出口,避免燕军继续逃窜。就在关键的时候,庚志安的两万人奉庚志安的密令,打一打即可,在最后的时刻一触即溃,使得燕军阵脚大乱,晋军堵住了缺口,达速尔被迫撤军。

此战晋军死伤总计近五千人,战马损失五百多匹,燕军死伤也在五千人左右,不过救出了被困的六千人,但是章桂刚主力及其自己仍然身陷包围圈之中,不过此战达速尔也耗干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力量,庚志安也付出了死伤六千人的代价,此后拒绝出战,并直接上奏顺昌皇帝,提出息兵罢战缓缓图之的办法,认为此战虽未彻底歼灭海山洲,但是郑延明残军和晋军南线主力已经基本被消灭,除了金龙岛、中左岛之外全部拿下,北线虽然没有进展,但是晋军主力也受到不小的损失,可以说虽未胜利,但也是得失相当。更重要的是晋军和郑延明的海上力量不断袭扰沿海,沿海居民及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粮草难以为继。

虽然庚志安是希望保存实力,但是他所说却都是句句属实,顺畅皇帝及其周围的大臣也都认为看来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消灭在福海的残余武军和海山洲的力量,尚不成熟,主张息兵罢战,休养生息后徐图之。

与此同时,马朝渊也以父王马建洵的名义直接上表给顺畅皇帝,一方面是谢罪,另外就是希望罢兵休战。

十二月初,沈岳阳、康遇之、瞿化成、康延鸿从四面集合大军共计五万人对章桂刚部被困的两万人进行了总攻,不惜一切代价的猛攻,燕军此时已经无力救援。

到十二月十三日,晋军以死伤万余人的代价基本全歼了这两万燕军,但仍有两千多人逃出去了,章桂刚及其亲随也全部逃出去了。而晋军方面虽然大部分全歼,但是只是损失也在万人,可以说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而且更要命的是沈岳阳在十二月十三日在最后的总攻击中,不顾自己也已经是五十五岁的年龄亲自跃马扬鞭督战,被燕军的弓弩和炮火所击中,身负重伤,被随从救下后赶紧运往长乐县,但是终究因为伤势过重,十二月十六日伤重去世,成为了继田衡元之后战死的又一位高级将领。

十二月底,燕军安南大将军达速尔、宁东王庚志安等接到了燕朝顺昌皇帝的诏书,让其退兵,北线恢复到开战前的疆界,南线则守住现有的地盘,换言之同意休兵罢战。而对于海山王马建洵,顺畅皇帝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改为不商议、不理睬、不妥协的态度。

随着燕军逐渐撤兵,晋军也开始撤军,到十二月底在北线基本恢复到了五月初的情况。

北线战事在九月到十二月激战的时候,南线是相对平静的。庾淮先、马朝博从七月蝶陵岛失守后就在金龙岛、中左岛整军备战,希望夺回蝶陵岛,并派兵多次希望偷袭蝶陵岛,目的就是夺回这个战略要地,并希望郑延明、张服振、张玄苍帮助,许诺如果夺回蝶陵岛,便将此岛交给郑延明。为此,郑延明也集中剩余的兵力协助晋军进攻。但是章桂刚虽然不在也撤走了主力,但是蝶陵岛的防御依然坚固,晋军在十月二十日、十一月三十日先后两次登陆了蝶陵岛,但终究因为手中兵力不足而无法破城,被迫撤军。而两次攻城的失败,也让南线晋军损失不小。

夺岛失败后,南线晋军的兵力由七月份的近五万人缩减到了只有三万人。而郑延明部人马也只剩下了两万五千人。而驻守蝶陵岛、玄钟城、铜川城、福全新城、旧城的燕军总兵力却增加到了五万人,占据了优势。

十二月开始后,晋军与燕军在南线呈对峙的态势,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从五月到十二月底这七个多月的前线作战,燕军十万主力死伤七成以上,沿海数千里被劫掠走的百姓总计有两万多人,白银及粮草等各种损失价值近二十万两。而晋军方面,虽然粮草、兵器储备仍然充足,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近十万精兵也死伤过半,更重要的是损失了安西将军沈岳阳、金龙岛镇守使田衡元两位高级将领,其余死伤的中级将领数以百计。可以说虽然晋国基本保住了在前沿的基本盘,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虽未元气大伤,却也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此战虽然郑延明、张服振、张玄苍所部也立下了战功,但是其地盘被彻底剥夺,只能依托于晋军生存。战后,三人均表示愿意率所部归顺海山洲,效忠于晋王马建洵,并请庾淮先代为上奏。

在整个绍宁八年的作战中,马建洵几乎每天都要询问战事的情况,杜怀义身为左相兼枢密使,这一年几乎天天守在枢密院,中书省的日常事务交由张维嘉来处置,如遇重大事务则和他商议,然后上奏马建洵。户部的赖若旭也在不停的调运粮草,崔成融则坐镇宁西,居中调运战船、商船向前线不断运送物资。同时马建洵下令海宁通及盛华祥、绍海康、广安仁等商号积极向前线运送军需。

这场在福海行省沿海附近发生的持续七个多月的作战也让内外贸易受到了影响,而且西洋在东方的主要强国苏威兰国、尼兰国、西巴斯鹰国都间接牵扯到了其中。西巴斯鹰国基本持中立态度,尼兰国、苏威兰国名义上也是如此。但是尼兰国对海山洲素有野心,还与晋国发生过冲突,所以尼兰国暗中资助燕朝,希望能利用燕朝击败海山洲主力,然后能趁机渔利。而苏威兰国则暗中支持晋国,绍宁七年就卖给了晋国大量兵器,绍宁八年的作战中,依然继续卖给晋国兵器,并向晋国提供工匠帮助其制造兵器。

这一年因为作战,海山洲也进入了从未有过的团结的局面,不管是本土勋贵集团还是流亡派,在五月底都得知了燕朝大规模东进的企图,都积极应对。而马建洵也不断渲染恐怖和仇恨气氛,尤其是不断向臣民说燕军的残忍,尤其是易复变发的恐惧。而海山洲的臣民习惯了近四百年相对安逸和闲散的生活风格,对易复变发充满了好奇却也充满了恐惧和仇恨。

当年十二月的时候,马建洵得知了前线已经基本停战和燕朝的不商议、不理睬、不妥协的态度,对此,他也无所谓了。他下令马朝渊、马朝博、康遇之在正月返回海山洲,同时要将沈岳阳的遗体带回,同时还要带回一些俘虏,他要让海山洲的臣民尤其是勋贵大族看看易复变发的恐惧,以期望更好凝聚晋国的人心。

绍宁九年正月初八日,南线的马朝博从金龙岛出发启程返回海山洲。

正月十一日,北线的康遇之、马朝渊启程返回海山洲。因为沈岳阳的战死,北线的安西将军暂由瞿化成署理并同时兼任海清知县,长乐知县由安金旭接任。

正月二十日,马朝渊、康遇之、马朝博、崔成融等都返回了海山洲海京府,次日觐见了马建洵,详细禀报了具体的战事情况,同时还将俘虏带了过来,马建洵、张祎澜、张皇后及宫中的人还有中书省、枢密院、六部衙门的官员都看了这些俘虏以及他们所穿的衣服。

张皇后是见过的,张祎澜等人则没有,大臣之中也大多没有人亲眼见过,这都是第一次见,见了燕朝肃靺人的装饰后,都嗤之以鼻,充满了鄙视和仇恨,燕朝人的服饰最为他们不喜的就是那头发,犹如老鼠尾巴一样。这还是男人的衣服,同时还有女子的服饰。

无论是大臣还是勋贵宗亲都对此十分反感,杜怀正、张瀚民等人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恶心,仪仗司都指挥使张瀚民说:“我华夏汉族衣冠之精美岂是此等蛮夷服饰可以比拟,我们一定要誓死守卫海山洲及南洋属地,不让晋国臣民成为肃靺人的奴隶,绝对不能。”

礼部正判黄道承则说:“我汉人服饰无比精美,看我海山洲的服饰,精美淡雅,庄重大方,而肃靺服饰那叫什么,可笑。”

这是马建洵想要的效果,他内心很满意。下令让这些人游街,并且日后还要让他们前往南洋属地,目的是让晋国人对此充满仇恨与歧视,坚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信仰。

对于殉国的田衡元、沈岳阳,马建洵下令追封田衡元为镇西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武;追封沈岳阳为奉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武。

同时将田衡元之长子也是驸马田守维(绍贤三十五年出生)纳入天雄军任职,将沈岳阳的儿子沈宏达(绍成五年出生)纳入天威军任职。

而对于此战立了大功的参知政事兼兵部正判康遇之,马建洵下诏封其为镇宁军节度使、晋少保;康延鸿升任殿前军正六品佥事;马朝博仍为宁西知县兼驻军同知。

鉴于杜怀义多次要请求卸任枢密使,马建洵多次不许,此次大战之后,燕朝至少暂时不会进攻了,而杜怀义也得以如愿。

马建洵以崔成融出任枢密使,正式接替杜怀义。

同时在北线正式任命瞿化成为安西将军兼海清知县,在南线任命周凝飞为宁西将军兼金龙岛镇守使。

而对于表示效忠的郑延明、张服振、张玄苍等,马建洵很高兴,但多少还是有些疑虑,虽然他们没了地盘,但是仍然有两万多人的军队以及数百艘战船,实力犹在。

对此三人,马建洵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

二月五日,马建洵下诏以郑延明为宁西左副将军兼中左岛镇守使,以张服振为右副将军。同时调北线的周凝飞出任宁西将军府参军,准备再将来接替庾淮先。

而对于他最欣赏的张玄苍,马建洵直接将其调回海山洲出任枢密副使,协助崔成融掌管枢密院。

而对于儿子尤其是太子马朝渊,马建洵也非常满意。战事军务他听康遇之的,而且此战中他大胆启用梁庭镛,说动了庚志安,也为作战立下了功劳,对此,马建洵不明说,但内心是知晓的。至于梁庭镛,马朝渊上奏父亲,建议将其调任为中书省出任中书舍人,得到了马建洵的同意。这也是为儿子培养自己人预作谋划。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