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拂仔细盯着那把佩剑,正是凝霜随声携带的宝剑,杨炎这,分明就是用凝霜来威胁他。
“你把她怎么样了?”纪晓拂愤怒地问道。
纪晓拂看着杨炎,目光咄咄逼人,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格外清冷,寒气逼人。
凝霜可是纪晓拂最在乎的女人啊!
为了严安宁,纪晓拂都可以和杨炎作对,更何况是凝霜呢?
都说纪晓拂“服软不服硬”,杨炎还偏偏要拿他最在意的女人来威胁他,就不怕适得其反吗?
刚才杨炎还在一股脑地给纪晓拂表达自己的歉意,安抚他的心,现在竟然又开始威胁他,杨炎的用意,纪晓拂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正当纪晓拂若有所思之时,杨炎开口了。
“她很好,她行侠仗义,百姓们都称她为‘女侠’,只要你不让我失望,她就会很好。”
于是,杨炎把凝霜的情况告诉了纪晓拂。
原来,纪晓拂那日在“诗歌大赛”上大展风采,不但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更引起了杨炎的注意。
纪晓拂画了一副惊世骇俗的画,写下凄美绝伦的情诗,得到众人赞赏,皇上让大家公开评选上交作品,纪晓拂的诗画传到了杨炎手中。
作诗与绘画是需要意境和真情实感的。
能够画好一幅画,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只是具备了基本功,算得上是一名优秀的画手,但绝对称不上是画家。
真正的艺术大家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能够透过画的表像描绘出画中的深意,赋予作品“灵魂”,才能称得上是杰作。
那日,由于是即兴赋诗,没有时间修改和思考,纪晓拂因此被杨炎看出了破绽。
纪晓拂的画中,画的表像当然是严贵妃,但画中人的“灵魂”却是凝霜的。
如果说纪晓拂给严安宁的画像有五分是凝霜,五分是严安宁,那么他给严贵妃的画像则是七分是凝霜,三分是严贵妃,画中美人的气韵全是凝霜的。
当然,能够透过表象看懂画“魂”的人,自然也是高手。
杨炎看着纪晓拂的画,陷入沉思。
杨炎英俊帅气,才华横溢,他可是人群中的高手啊!而且,除诗文之外,杨炎还擅长绘画,其画作可列为妙上品。
那日,杨炎一看到纪晓拂的画,便知道他画的不是严贵妃。
纪晓拂诗中那种刻骨的相思,深深的悔意,打动着杨炎。杨炎断定,纪晓拂心中一直有个魂牵梦绕的女子。
那女子是谁呢?
秦思思?
李茹茹?
还是严安宁?
杨炎揣测着纪晓拂的心思,仔细研究那诗画,暗暗笑了。
杨炎发现,以上三人都不是,因为,画中女子的气韵和她们不符。
那么,她会是谁呢?
这时候,杨炎忽然想到了凝霜。
杨炎记得,当初纪晓拂投靠他时曾经提到过凝霜。
虽然,纪晓拂告诉杨炎,他深爱凝霜,但杨炎并未引起关注。
杨炎一直觉得,纪晓拂之所以那样说,只是想打消他的疑虑。
凝霜只是个平民女子,在仕途上帮不了纪晓拂。
纪晓拂,一个那么有野心的人,怎么会娶她?
就算她是纪晓拂的未婚妻,那又能怎样?
她离开了,而且退还了定情信物,他们之间的婚约也就不作数了。
如今,纪晓拂今非昔比,他还会记得那个出身平凡的未婚妻吗?
外界盛传纪晓拂是秦大人的乘龙快婿,杨炎揣测,凝霜离开,多半是因为纪晓拂移情秦思思。
凝霜走后,纪晓拂照样过得好好的,和秦思思、李茹茹的关系也一直很好。这说明,他并没有多么想念凝霜。
杨炎一直认为,凝霜,才是被纪晓拂真正遗弃的人,因此从未关注。
可是,此时,杨炎恍然发现,自己好像想错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奈年少不惜缘?
夜下长吟空对月,倩影相随入梦难。
碧水河畔巧言笑,执手誓约永缠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杨炎一遍遍地读着纪晓拂的诗,揣摩着诗中的情意,恍然大悟。
原来,她,才是纪晓拂心里最在意的那个。
纪晓拂和秦思思走得很近,甚至有些暧昧,但是始终和她保持着距离。若纪晓拂想攀高枝,那凝霜离开,不正好满足他的心愿吗?
除了秦思思,李茹茹也喜欢纪晓拂,但纪晓拂也没有接受她。
秦思思、李茹茹两人追求纪晓拂的事情,可谓是公开的秘密,朝中之人皆知,甚至,京城里不少百姓都知道。
都说“女追男隔层纱”,但是纪晓拂始终没有给予她们回应。
纪晓拂为何如此呢?
每当人们询问纪晓拂到底喜欢谁时,他总是暧昧一笑,笑而不答。
因此,众人揣测,纪晓拂是想占有二美,但无奈她们两位出生高贵,纪晓拂不能让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做妾,他只能选择一个,因此难以抉择。
看到诗画,杨炎明白了,原来,纪晓拂一直不肯接受两位宰相千金,不是因为难以抉择,而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凝霜。
因此,每当有人询问纪晓拂,他诗中的女子是谁?他总是笑而不答。
纪晓拂宁愿背上骂名,让人认为诗是他特意为皇上和严贵妃写的,也不肯说出凝霜的事情。
直到此时,杨炎才发现,原来,纪晓拂爱凝霜,爱得深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奈年少不惜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杨炎一遍遍念着纪晓拂的诗句,那满满的悔意,震撼心灵。
杨炎知道,纪晓拂是后悔了。
纪晓拂善于伪装,原来,他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凝霜,只是,众人不知道罢了。
对于感情的事情,纪晓拂从来都是闭口不谈。他,和许多女子关系都很亲近。
京城之中,纪晓拂的爱慕者甚多。
除了秦思思,李茹茹外,还有别的高门贵女喜欢纪晓拂,只是,没有两位宰相千金这么主动罢了。
纪晓拂对待每位姑娘,都很温婉,他待她们都好,但都一样。众人猜不透他的心思,更无法揣测他到底喜欢谁。
杨炎看着纪晓拂的诗画,默默地笑了。
因为,他终于抓住了他的“软肋”,那就是——凝霜。
她成为了杨炎手中的一张王牌,一张可以牵制纪晓拂的王牌。
之前,杨炎一直担心纪晓拂会爱上严安宁,背叛自己,可是现在,他不怕了。有凝霜在,不管是秦思思、李茹茹,还是严安宁,都没有办法夺取纪晓拂的真心。
严安宁再妖媚有手段,也难以撼动凝霜在纪晓拂心里的位置,杨炎可以利用凝霜,打败严安宁。
杨炎抓住纪晓拂的“软肋”后,立即开始行动。
他派出了自己的人手,到处寻找凝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
杨炎经过前面的事情,已经吸取了教训。
凝霜可是纪晓拂心爱的女人,为了让纪晓拂更好地为自己卖命,杨炎自然是不会伤害她的。
杨炎派出的人,只是监视着凝霜,并未伤害她丝毫。
实际上,杨炎派出的人,非但没有伤害凝霜,还把她照顾得很好。
凝霜心思单纯,容易被人欺骗,杨炎派出的人处处保护她、照顾她。
他假意对她好,骗取她的信任,从而陪伴在她的身边,和她结拜为兄妹,做她的“护花使者”,实则,是在监视她。
杨炎派出的人待凝霜很好,凝霜很感激他,因此把随身携带的宝剑送给了他。
因此,凝霜的宝剑,才会落入杨炎手中。
凝霜是杨炎牵制纪晓拂的王牌,不到万不得已,杨炎是不会动她的,杨炎要的,是用她来捆住纪晓拂。
杨炎缓了口气,对纪晓拂说道:“凝霜她很单纯,容易上当受骗,不过,有我的人陪在身边悉心照顾,你不用担心她的安危。”
纪晓拂一听,怒气消了些,只幽幽地叹了口气。
“宰相大人,我为您做了这么多事,没想到,您还是不信任我。”纪晓拂说着,情绪异常低落。
杨炎闭了闭眼睛,忧伤地说道:“纪晓拂,你以为我想这样吗?你已经对那个女人动了感情,我再也没有把握,你会帮助我。”
接着,他叹了一口气。
“纪晓拂,我信任你,弘儿不成器,我甚至把你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培养你做我的接班人。可是,到了我这把年纪,好不容易有了今天,我不敢赌。”
“纪晓拂,你既然要娶那个女人为妻,我,不敢赌……”
纪晓拂看着杨炎,没有了往日的威严,此时的他,更像是一个慈父。
是啊,不管他是宰相也好,还是平民百姓,到了他这个年纪,自然也会有所感慨。
杨炎的儿子杨弘业很不成才,常常违法犯禁,杨炎为他没少操心。
杨炎看着纪晓拂,是那样的怜惜。
或许,在杨炎的心中,是真的把纪晓拂当做自己的接班人一样的培养。
杨炎抬头长叹,表情幽怨。
此时,杨炎的管家把杨炎平日里写给好友的书信交给纪晓拂。
纪晓拂一看,里面提到他的地方,都是满满的称赞啊!
杨炎,是真的很欣赏纪晓拂。他,并没有说谎,他是真的把纪晓拂当成是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
此时,管家又拿出了杨炎最新写给皇上的奏章,那是对纪晓拂的推荐书。杨炎,力荐皇上重用纪晓拂,在皇上面前极力夸赞他,恳请皇上重用他。
纪晓拂看了,深受感动。
原来,宰相大人一直是信任他的,只是身在官场,不得不万分谨慎,未雨绸缪。
“承蒙大人错爱,纪晓拂错怪您了,还求大人原谅!”纪晓拂说道。
他看着杨炎,眼中已经没有了敌意。
“唉,是老夫对不住你啊,老夫当初不该那样对你!”杨炎再次长叹。
此时,他并不是在做戏,他说这话,是真的后悔了。
杨炎看着纪晓拂,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大人,过去的事,都别说了。”纪晓拂低声说道。
过了几秒,纪晓拂又道:“大人,那封奏书,千万不要交给皇上,纪晓拂年轻,没有资历,我不希望大臣们对您非议。大人请放心,纪晓拂不会让您失望的。”
纪晓拂明白,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进入仕途才一年有余,和他同年中进士的人大多都还在七八品官职上徘徊,而他,已经是五品了,已经引起了众人关注。杨炎因为刘宴的事情,风评不好,若是再过分提拔,必然遭到非议,此是其一。
现在,纪晓拂已经得到皇上厚爱,天子疑心重,不希望臣下来往过密,若是杨炎大力推荐,恐遭天子猜疑,反倒不好,此是其二。
现在,外面盛传纪晓拂已经投靠了严氏一党,若是此时杨炎大力推举自己,恐遭严安宁怀疑,此是其三。
杨炎看着纪晓拂,想了想,很快明白纪晓拂深意。
纪晓拂做事稳妥,思虑周全,杨炎暗暗佩服。
于是,答应了纪晓拂的请求。
说完了话,纪晓拂欲告别杨炎,杨炎再次叫住他。
“晓拂啊,她很想你,我希望你们早日团聚,有情人终成眷属。”杨炎深情地说道。
他一面说着,一面把凝霜的佩剑,递给了纪晓拂。
“她是个好姑娘,你千万不要辜负了她。”
“我,会认她为干女儿,会像疼爱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的疼爱她,给她准备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地嫁给你。”
“多谢大人。”纪晓拂接过凝霜的佩剑,回答道。
他的手有些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过,纪晓拂极力忍住了,不让它流出。
然后,假装镇定,匆忙告别了杨炎。
杨炎看着纪晓拂离去的背影,暗暗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