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既没有信仰又有信仰的人。这样说是因为我信的不是当今世上的任何宗教,什么道教佛教基督教啥的,我信的是我自己。
其实我有一个非常想问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要把自己的好与坏寄托在其他事物上?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说人信仰一个事物是为了使得他的欲望得到满足,那么其实这就不叫信仰,这叫欲望,只是换了一个承载体。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欲望、罪孽全都让自己的信奉的鬼神来承载,而自己就可以若无其事地去干那些猪狗不如的事情,那么这就是对信仰的亵渎。
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可能不是那么现实,就像《完美世界》中的那样,主角修炼到好像是要成仙的时候吗,必须要走的 一条路就是必须用一颗种子和自身融合,才能达到那个境界。当下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找强力的种子,相当于就是种子越强大,你就越强大,但是最强大的种子也就那么几颗。但是主角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以身为种。前者的好处是借助种子的力量沟通天地,向天地借法,而后面一个就是自己就是一个天地,不受外界天地规则的束缚。那么肯定都能想到,就是想要最强,肯定是第二条路,但是确实一条异常凶险的路,之前尝试的人都失败了,只是听说过很久很久之前有这么一条路。
好了不多说,其实我想说明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你所借助的仰仗的外在力量终究会成为你的软肋。《庄子》里面好像描述鲲鹏有这么几个阶段:等风来,乘风起,逆风行,无所待。最厉害的境界就是不倚仗外物,但是从现实上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是你活着,你就必须要呼吸喝水吃饭睡觉等等。所以不比太过追求一些道理,最好的是把它用于你改善你现在的情况。
好,我们就假设是怀着一颗无私的心,或者是为了真正美好的爱而去信仰的时候,应该怎样对待我们信仰的东西呢?是把它当做神仙一样供着,毕恭毕敬完全遵循它的指示吗?我觉得那样并不好,不是我心中的信仰。这里又举一个例子,还记得我写文字篇的时候我说过我写日记的事情吗?后面发生一些事,我编了一个故事来哄那个女性开心,意思大概是这样的,说我是天使米迦勒,是守护她的天使,来人间历经磨难是为了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来拯救她。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搞笑的是我在其中提到了耶稣,我对他的称呼是那小子。或许是因为我不信教的缘故导致我对他的看法是这样子。为什么这样称呼呢?看看我对所信仰的东西的看法吧。
我觉得信仰一个事物不管是人也好还是传说中的神也好,最好的尊敬是把他放在心上,把他当做你做好的朋友,对,就是朋友,亦师亦友的朋友。之前假设了我们信仰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变得更好,为了散播爱。那么,什么样的存在是你真正觉得想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并加以运用来改变自身呢?我觉得亦师亦友的朋友最适合这个答案。再举个例子,这里说关于佛教的,之前我把游本昌老爷子的《济公》又看了一遍。从设定上讲,其实济公代表的弥勒佛对于帮助世人更加的合适,感觉比释迦摩尼更接地气,世尊有点刻板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我在看《济公》的时候有最大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假如济公不会法术,那么别人还会这么信奉他吗。如果说人们信奉济公的法术,那还不如说是一种绝对力量崇拜。当然,剧中也不只有使用法术让人信服的桥段,这个就看编剧想怎么写了。哦对了,这里再多说一个我的问题就是,假如济公的法术是以李修缘父母妻子的不幸来获得的,那么其实这个能力并不能算得上多么好。本来李修缘家庭美满,就是因为他自己的选择导致了他整个家庭的人间悲剧,这种悲剧不是因为外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仅仅是因为他的一个念头。所以其实这就是我并不信奉这些的原因。
啊,忘了说明举这个例子的意义了,就是说,我们真正想学习的,绝对不是那些以硬手段逼着我们臣服的东西,就比如说绝对的力量、金钱。那些只能说是我们没有而渴望得到的东西。我们真正的信仰就应该是一个我们打内心佩服的东西,亦师亦友就是这个存在。所以,其实我不信奉基督教的原因,也就是耶稣使人信服也是因为使用了超能力复生什么的。以神迹的显化来使人信仰自己,就好像是几个人打牌,你手里捏着王炸,当你正常出不打王炸就不知道打不打得赢,王炸出了你就稳赢。这个比喻够贴切吧,我佩服的就是不用炸弹也能稳赢,或者是用没有炸弹的牌去赢有炸弹的甚至王炸的牌,那才是真的厉害。
其实我还有个理解就是你不但可以把你的信仰当成你亦师亦友的朋友,你或许还可以把他当成你的小弟。为什么呢?小弟不是都听大哥的话嘛,有什么东西都会献给大哥,你信仰某个东西,肯定是想学习他身上的对你有用的东西,这时候假如你态度坚决些,你直接对他说“拿来把你!”,直接把他的理念拿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样或许更有效果一些。
这里我就不得不调皮一下,我们就拿袁天罡和庄周来说吧,如果有学习相对应的东西的人们肯定非常推崇他们吧,以我的方法看,那就给他们取个外号,袁天罡叫罡子,庄周就像《秦时明月》里面盖聂叫卫庄那样叫他小庄,其实完全没有轻视的意思,这是一种放在心上的亲切。这样一来,你从你最亲近的朋友那里学东西的话是不是就非常地没有那种芥蒂感了呢?哦,对了,现在不是比较流行孔子的梗吗,把《论语》与他两米多山东大汉的形象结合起来,又是另一种意思的解读,这种时候你直接可以叫 他大哥,有这么厉害的一个大哥,说出去都倍儿有面子。
之前我租房子的时候房东是一个老太太,她就是信耶稣的,即使她再怎么给我安利信耶稣好,我还是信不起来。和她说话我会尽量顺着她说的,毕竟老人嘛。我还对她说,那就是有一个信仰终究还是好的,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至少它能在你日常生活中给你劝解与规范。小的错误不会犯,但是那种大奸大恶之徒就保不准了,因为那时候已经无关信仰了。
好了,这就是我的信仰。哦对了,说说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信自己的吧。好像是当时在本地一个厂里面上班的时候,我和我发小在他建的那个群里聊天的时候,我不知道从哪里想的就说了一句说我要去修我的道了。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要去修什么道,没有那些刻板要求自己去读什么什么经啊,去做好事啊什么的。如果说让你背诵什么什么经文来表达你对于你信仰的虔诚,我觉得那是非常愚蠢的,那是在挑选听话的信徒。教人一心向善其实也是,只是叫人盲目地做好事而不是让他从内心出发真正地想去帮助一个人,是为了把他们变成温顺的小绵羊来供自己驱使更加的可恶,那是利用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是在侮辱信仰,更加的可耻。
为什么这么说?我看到好像是外国哪一个人说的一段话,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说人最本质的是讨厌不相干的人介入自己自己的课题,而自己也不要去干扰他人的课题。就说《济公》里面摘瘤子那一集吧,富商为了让自己身上的瘤子变小,于是按照济公说的去做好事,他去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所受的惩罚减轻,所以他去各种强行介入那些人的生活,不需要帮忙的也要显示自己的好意去帮忙,在最后一个人的时候,本性又暴露了出来,让自己那颗瘤子变得硕大无比,只不过这里体现的是富商的本性难移。
而我想说的就是,让本来不该相交的两条线去强行相交,最后引发的一系列紊乱的后果谁来承担呢?承担得起吗,还是说就这样毁了另外一条线?就拿现实来说,假如一个有钱的人为了自己追求新鲜感的爱好,只要是看上眼的女人就去下手,甚至其中还包括了良家妇女,用尽手段然后得到之后玩腻了就丢掉,对于他来说是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他伤害的那些人呢?甚至会毁了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然后这里就有了一个争论的点,说是如果能忍住诱惑还会这样吗?可笑呢,都说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人性,用金钱试探女人,用美女试探男人,这其实就是符合人性的,这总结起来可以叫做生存欲望,对于女人来说金钱就是生存下去的资源,而对于男人来说,女人,优质的女人就是繁衍后代的资源,谁不想得到更多的生存资源呢?利用人性来做事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卑鄙的。
最后其实我想做的,就是跟随我内心的选择去做我认为对的事,以此去经历我想经历的。后来就发现其实我要修的道就是圆满自身、信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