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七章、梅长苏二进荣国府
书名:穿越诸天,拯救不幸之人 作者:望月随风 本章字数:4527字 发布时间:2022-05-18

泰宁三年九月,京城。

 

韩半山是什么人?从他去山东办案的风格来看,就知道他是铁面无私但又机智果断的人。

 

这样的刑部大佬,搭配上梅长苏这样办事高效、甚至有些凶残无比的下属,那么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呢?答案就是京城内的许多帮派,以及背后的保护伞都遭殃了。

 

短短两个月的时光里,三个小帮派解散、上百处娱乐场所被查、解救了几千幼童和残疾人,而在江湖上则是十几位赫赫有名的高手会战梅长苏,被打成了重伤;朝堂上则是四品以下的官员被拿下了八位,有两个勋贵大臣则是被皇帝下旨痛斥“荒唐”扫了颜面等等。

 

在这一切的背后,梅长苏拥有了京城第一狂人的称号,指的是他武力强大,四处办公得罪人,不少人都认为他这么狂,迟早会被人打死,不过在被打死前,他仍然是京城里最不好招惹的大佬。

 

可真的有人想要打死他吗?却也不一定。

 

“梅小友,你最近就不要外出了,多费些心思教一下你的下属,那便好了。若是有人传话约你,尽管说我有交待,不让你赴约。”

 

韩半山和梅长苏再度坐在酒楼谈话,不过说话的语气却是非常严肃,他是真没想到招揽梅长苏的势力,居然有那么多,甚至包括了被梅长苏得罪的势力。

 

梅长苏笑了笑,以茶代酒:“大人的意思我明白的,并且京城里,哪来这么多的大案可破啊。我确实打算好好教导下属,让他们都掌握一等一的仵作知识,并且我还打算把这些仵作知识和破案的例子都写进书本里面,这样日后再遇到大案,也不至于毫无头绪可言。”

 

“哦,梅小友有这等心思,可敬可敬啊。这样,我会给你进入刑部卷宗局的权利,往年案件是如何破的,都可以借鉴一二。不过有一点,就是涉及皇家的案件,你看不得,也写不得,这点要牢记了。”

 

韩半山细心交待,并且已经做好了次日面圣的准备了,毕竟梅长苏要是写成这本书了,那么有一大半的功劳都是在韩半山的身上,这对于韩半山晋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有了韩半山的鼎力支持后,梅长苏除了教导下属和写书外,平日里却是闭门不出,以韩半山有交待的名义谢绝了所有邀请,这也让各大势力直接拉拢韩半山了,那么这韩半山到底是朝廷哪个山头的呢?

 

正所谓朝内无派,千奇百怪。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山头派系,站在宏观角度来说,大楚国有两大山头,一个是太上皇为首的景初群臣,一个是泰宁帝为首的新政群臣。

但太上皇的山头下,还有许多小派系,比如说志在皇位的义忠郡王,他父亲是前太子,他自己是元子元孙,荣宁两府为首的勋贵势力就曾经交好前太子,但是前太子造反被杀后,荣宁两府也遭受太上皇打压,此后势力一蹶不振,直到最近这些年皇太后宠爱嫡长孙义忠郡王,这才让义忠郡王重新有了争位的资格。

 

同样志在皇位的还有忠顺亲王,他却是太上皇最钟爱的幼子,也是泰宁帝继位前最信任的十四弟,只是在泰宁帝继位后,他也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如今忠顺亲王掌握着内务府和宗人府,在朝野也有着贤王美誉。

 

太上皇重臣和珅,如今担任内阁首辅,他最受太上皇信任,被视为太上皇的左膀右臂,封疆大吏有接近一半都是他的弟子。只要他不死,太上皇的意志就能传达朝野,也让太上皇随时有废立皇帝的权势。

 

上面三个小派系是最受太上皇信任的,但彼此之间也有冲突,比如说义忠郡王和忠顺亲王有竞争关系,和珅当年打压过前太子,所以跟义忠郡王有旧怨。

 

而勋贵集团诸如四王八公十二候则是不受太上皇重视,却有着太上皇一系标签的势力,比如说荣宁两府出了一个名将贾代善,最受太上皇信任,可由于曾经是前太子的势力,虽然太上皇瞧在贾代善的面子上没有对荣宁两府动手,但是在贾代善死后,也没重用两府子弟,这也是贾母能帮王子腾活动到高官的位置,可儿子贾政却始终是五品官的缘故。

 

跟太上皇的山头比起来,泰宁帝的山头不仅弱,且派系分的也多。

 

皇长子楚郡王一系、皇二子和硕郡王一系、皇三子和矽郡王一系,皇四子和砗郡王一系,皇五子和砜郡王一系。

 

五位皇子最大的不过20岁,最小的才13岁,却早早参与到了储位之争,这实际上也是泰宁帝的自保之策。

 

泰宁帝将五位皇子送到六部监工,实际上就是要通过五位皇子的争储,打乱朝政,方便他在幕后布局,而五位皇子背后都收拢了部分势力,他们壮大了,自然就会跟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对上,减缓泰宁帝独木难支的处境。

 

在新政群臣一系里面,实际上泰宁帝和一甘有抱负的重臣想要通过新政,将景初朝权贵赶下台,让泰宁帝完全接手统治,而这一系里面有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太师、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还有刑部右侍郎韩半山、锦衣卫指挥使、顺天府伊等等,为了能够打破僵局,泰宁帝对勋贵势力也是有所讨好的,北静王就是泰宁帝和四王八公十二候的连接,正是如此,王子腾才能成为京城大营参将,接管贾代善留下的军中人脉。

 

正是派系那么多,光是要争位的王爷就多达七位,因此他们都不可能对梅长苏下死手,一方面是梅长苏太强悍了,消灭一个梅长苏不知道要损耗多少高手,这不是白白便宜对手了吗?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梅长苏被他们推到另一方。

 

换个角度来说,前几个月复杂的山东局势,也是朝政局势混乱的一个缩影罢了。

 

因此对于七位王爷而言,只要梅长苏不进入锦衣卫,成为泰宁帝的直接爪牙,那他们就能容忍梅长苏的放肆。

 

“可惜了,此子未免有些薄情且没有半点牵挂。”

 

泰宁帝却是在面见韩半山的时候,说出了他的想法:“此子虽有好武艺,却没有半点人情味。父母师父都是死在土人之手,他却没半点报仇的心思。林如海待他如亲侄一般,可他也就把护送其女当成报答,至今连书信都未写给林如海。这样薄情无比的人,朕岂敢让他进入锦衣卫,哼,若是被人收买了,大内岂能安宁?”

 

韩半山冷汗直流:“是臣失察了,臣今后必会好好监管于他,若他有二心,臣必诛杀之!”

 

泰宁帝冷笑道:“诛杀之?监管?倒也不必。宫内的供奉告诉朕,此子武力盖世无敌,便是宫内供奉齐出,都未必能奈何他。嗯,你且多多教导他,教他读些圣贤书,给他安排些好的。只要能投其所好,让他舍不得荣华富贵,那才好用他。”

 

君臣之间的密谋,梅长苏并不知晓。

 

梅长苏在编写刑部探案书籍的时候,自然也就接触到了更多案宗,对于刑部软弱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了。

 

大楚国是封建王朝,讲究上有皇权下有族权,而皇帝对于皇权的维护是十分看重的,因此对于人命关天的判罚大权进行了分而治之的处理。

 

刑部有破案和复查、关押犯人等权力,但主要的权利还是集中在破案和关押犯人上,而破的案件通常都是地方政府无法处理的那种大案,但是破案后,如何处罚犯人的权利并不在刑部手上,如何给犯人定罪,这就要看大理寺的决定,在定罪方面刑部只有建议权。

 

在定罪之后,如何惩罚犯人,这个权利在三法司手上,但如果要判死刑或者凌迟的话,那就需要把决定权再度上交给内阁,内阁同意后再交给皇帝勾选,决定死刑的日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犯人定罪后,都察院和御史台都有权利从刑部调取卷宗进行复查,确定存不存在其他情况,如果有情况,那么都察院和御史台就会弹劾刑部。

 

可以说刑部受到了大理寺、三法司、都察院、御史台等多方机构的牵制,权势并不大,甚至是刑部为了照顾地方同僚的脸面,即便知道地方县令存在误判的情况,都不会做出打脸的举动。

 

刑部受到了监督力量那么大,六扇门作为执行机构自然也是处处受难。可以说刑部和六扇门要做出一番成绩,破掉大案,那背后需要有大佬站台,还需要当家人能扛住压力。

 

若不是当今有意借用刑部破案来打压朝野权贵,他才不会替刑部站台。而恰好韩半山功利心极重,这才能为梅长苏扛住许多压力。但即便如此,梅长苏破掉的案件和影响到的局势,其实也不算大。

 

不过他此时无暇继续书写破案常识了,因为他收到了无法谢绝的邀请,那就是荣国府琏二爷的邀请,声称事关林黛玉,这就让他不得不去了。

 

梅府,正厅。

 

泰宁三年的琏二爷远没有多年后的成熟稳重,如今才十七岁而已,和凤姐儿成婚才三年,在大楚国算是刚成年的大人,因此走到哪里都会有纨绔般的做法,比如说肆无忌惮打量梅府,不时还摇头晃脑和身旁小厮说话,言语间发出了对梅府的不屑。

 

“琏二爷,许久未见,可还好。”梅长苏看着琏二爷的作态,心里颇为好笑。

 

贾琏却道:“很好,梅兄弟也好啊。我见梅兄弟这正厅里空荡荡的,有失主人家的颜面,我知晓一家珍宝楼,那里物件又美又好赏玩,梅兄弟到时候可去买几件,装饰一番。”

 

荣国府大老爷最爱古董字画,贾琏经常负责跑腿去买,眼界自然不同。

 

梅长苏没有接茬,而是问道:“谢琏二爷关心了。刚听管家说琏二爷是为了林家小姐的事而来,不知林家小姐怎么了?我受林大人一家大恩,若有需求,尽管开口便是。”

 

贾琏便道正事了:“我那表妹身子骨弱,来到京城后又是水土不服,经常思念江南风光,显得郁郁寡欢。府上老太太心疼表妹,知晓表妹幼时爱听梅兄弟讲故事,便派我来请梅兄弟去讲些江南风景的故事。不知梅兄弟最近是否有空呢?”

 

梅长苏沉吟一会儿道:“林家待我有大恩,我自然责无旁贷,明儿上午便过去吧。只是男女有别,我不便见到府中女眷,所以劳请琏二爷寻一空场,中间出用六面屏风环绕,我在屏风中间说故事,另外备上一壶茶,一张桌子和椅子。”

 

贾琏见梅长苏如此识趣,考虑又那么周到,自然大喜而归,表示立马回府安排去。

 

在贾琏笑着离开后,梅长苏才觉得荣国府当真荒唐无比。

 

虽说刑部员外郎一职是虚职,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从五品的朝廷官员,让堂堂从五品的官员去当说书人逗府中女眷开心,这简直是斯文扫地,要是传出去了,不管是主人家还是官员都会受到朝野排挤和打压的。

 

当然了,荣国府贾母可能并不在意吧,毕竟在贾代善时期,能够进入荣国府问安的官员至少都得是三品,如今她破例让一个从五品的小官进入荣国府,在她看来已经是无比体面了。

 

次日上午,荣国府后院。

 

荣国府有专门的大院子是用来看戏的,而大院子的看台上如今多了六面屏风遮挡的区域,隐隐约约可见里面坐着一个人。

“林妹妹,你猜坐那里面的人是谁?那可是老祖宗特意请来给你讲故事的。”贾宝玉坐在林黛玉的身边,乐呵呵的指着屏风说道。

 

林黛玉不理贾宝玉,而是很感激地对贾母说道:“谢老祖宗了。”

 

贾宝玉见林黛玉没理他,着急道:“林妹妹,快猜猜看罢,你可识得呢!”

 

林黛玉没好气说道:“宝哥哥好没道理,我来京中未久,连门儿都没出,怎识得说书人?”

 

贾母瞧着两个玉儿互相咬着嘴说悄悄话,心中如同吃了蜜糖般开心,便插嘴道:“识不识得,听听故事便知晓了,保准我的玉儿听了欢喜。”

 

就在几个主子还要聊的时候,只听屏风中间“啪”的一声传出,原来是说书人拍下了惊堂木,这是说书人提醒外面的人别闲聊了,故事要开场了。

 

不一会儿,说书人便说起故事了:“传说中有一个夜里会发光的杯子,谁要是得到了它,谁就可以许三个愿望...”

 

说书人说的正是《夜光神杯》的故事,而这样的神仙奇幻故事,也是相当有市场的,最关键的是这个故事是梅长苏从后世带来的,所以即便是贾母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者,都从未听过。

 

当然了,说故事还没什么,可关键是梅长苏的说书如同“京中善口技者”那样厉害,不仅可以模拟出不同角色的说话声音,连同东西响起、邻居街坊的说话声都可以模拟出,甚至是连杯仙与人斗法的声音都可以模拟出来,霎时间,贾府前来看戏的人,都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闭上眼就能瞧见说书者描绘的画面。

 

两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听故事的人都被杯仙和郑丰的爱情给感动了,可就在这时候,只听见“啪”的一声,又是惊堂木响起,说书人道:“诸位,已是中午了,该歇息一会儿了。故事究竟会如何发展,我们下回再分说。”

 

“是苏哥哥,是苏哥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