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五年六月,京城。
“我不就升个二品官吗?至于被如此针对吗?”
“看来还是需要贾府那位老太太出手了,不然要升上去的阻力太大了。”
“贾珍是什么意思?那位元子元孙能拉我一把,他难道不知道我是当今的人吗。”
六月的天气很是炎热,王子腾的心却是拨凉拨凉的,连带着去荣国府向贾母请安的次数都变多了,而原因是他在站队上左右为难,摇摆不定。
自从刑部尚书韩半山出手后,薛蟠只被关押了一天,就从顺天府大牢出去了。但王子腾不关心倒霉的外甥,他更在乎杨国忠、严嵩、贺知章三位阁老为什么针对他!
根据牛继宗透露出来的消息来看,他们非但不希望王子腾接任九省总点检的位置,更想要让王子腾让出京营节度使的位置,去担任黑辽大营总兵。
黑辽大营总兵是从二品官,但是站在王子腾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明升暗降。
一方面是上升空间被限制住死了,九省总点检还有机会回京城搏一搏兵部尚书的位置,即便没法担任兵部尚书,那么也有机会搏一搏九门提督的宝座,在京城里自成派系。
可要是去黑辽大营担任总兵,那就没机会回京城了,除非说泰宁帝视他为心腹,才可能提拔回来担任兵部侍郎,然后继续上升,但那种概率太低了,更何况黑辽总兵能给到泰宁帝的助力太少了,很难引起泰宁帝的重视。
另一方面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京营节度使这个职位无功无过,只要把兵练好即可,而京城各方大佬对他也十分客气,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烦心事。
可黑辽那边还没有大开发,虽然朝廷往黑辽那边有移民,可汉民的数量比起鞑靼部落的人而言,还是太少了,而鞑靼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装,是很难管得住的。
管得太严了,有可能会逼得鞑靼部落抱团造反,可如果管得太松,那鞑靼部落就会对汉民村镇进行劫掠。反正这是一个非常受罪的位置。
因此王子腾宁愿担任京营节度使一辈子,都不去做黑辽总兵。
另外让王子腾有些心惊的是,林如海的新任命已经火速下达了,那就是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从三品官正式一跃成为二品大官,尽管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但也要比三品官更风光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王子腾和贾母作为四大家族一明一暗的两个话事人,都没有对林如海提供帮助,在推动二品进阶上,四大家族选择了王子腾。
因此谁让林如海升官的?光靠韩半山对梅长苏一个五品官的赏识,也没这能耐吧?二品以上的官员,特别是京官,几乎都是数量有限,要有内阁大佬的运作和泰宁帝的认可,才能升上去的。
像王子腾要升上去,就得依靠勋贵这边的内阁大佬牛继宗,且还是牛继宗全力支持,才能升到好的位置,不然黑辽总兵少不了。
而王子腾所疑惑的,在高层们看来,不过是各方大佬在博弈而已。
“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忠顺亲王在打击和削弱荣国府一脉的势力,减轻自己上位的阻力。
“就那么不看好朕吗?岂有此理,朕既天子,没朕的金口玉言,升官升个屁!”
泰宁帝是一个敏感多疑的君主,对靠近来的荣国府一脉充斥着不信任,却由于自身在军中势力薄弱的缘故,不得不依仗荣国府一脉,所以对荣国府一脉是又用又防。
荣国府将二房长女贾元春送入宫的行为,让他很满意,可走的是甄太妃的路子,又让他存着忌惮的心思,毕竟他知道自己并不受太上皇喜欢。
王子腾虽然效忠于自己,但是面对义忠郡王的拉拢,并没有明确回绝,且宁国府始终和义忠郡王保持微妙的友好关系,这在泰宁帝看来就是荣宁两府两边下注的做法。
所以泰宁帝只希望王子腾乖乖坐稳京营节度使的位置,成为自己手下的一把刀,而不是独立出去成为一方派系的大佬,因此对王子腾冲击九省总点检的位置,并不热切和关心。
“嘿嘿,王子腾,快到我的碗里来。”
义忠郡王则是想要让王子腾投效他,所以推波助澜加大对王子腾的打击,让王子腾知道只有他义忠郡王出手,才能让他顺利上位。只要王子腾能成为义忠郡王的盟友,那就相当于义忠郡王能获得至少半数勋贵势力的认可,减少上位后的压力。
“一介武夫还想干涉朝廷大政,简直可笑至极。”
严嵩、贺知章会压王子腾,则是不希望武官、勋贵一系又有大佬上位。这些年开国功臣、景初功臣都隐隐约约受到了文臣一脉势力的压力,如今内阁五老里面只有牛继宗一人是武官、勋贵,京中二品以上的武官,兵部左右侍郎都是正经的进士出身,九门提督是太上皇扶起来的景初功臣,但基本上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掌管禁军的内大臣也是太上皇扶起来的,也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护军统领倒是开国勋贵一系的,但护军统领的发言权并不大。
而那些开国功臣、景初功臣厉害的大佬们,则是被发配到各地担任总兵、提督、边防军将军等等,没有什么大事的话,基本上很难回京担任要职。
还有一些正二品以上的武官则是成了空缺,比如说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司马等等。
如果牛继宗硬要推王子腾上位,泰宁帝又是默许,几位王爷不作妖阻拦,那严嵩贺知章也不敢招惹庞大的勋贵势力。
可既然王子腾上位如此艰难,那他们就暗中出手暗算了一番,甚至是把林如海推出来分化了勋贵势力,毕竟林如海成了二品大员,那勋贵势力还能指责阁老们对勋贵势力太刻薄了吗?
牛继宗则是尽力了但又没有完全尽力。作为唯一的武勋内阁大佬,他要对上三位内阁大佬的施压,帮王子腾运作二品武官的职位,这压力不可谓不大。
但为什么说没有完全尽力呢?这是因为牛继宗没有把王子腾捧得更高,至少牛继宗要是公开把王子腾捧为勋贵势力进内阁的继承人,那么勋贵势力就会全力支持王子腾,内阁诸公也必须给这个面子。
可牛继宗没有这样做,也不愿意这样做,所以王子腾的升迁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而王子腾只知道有大佬看他不爽,但他并不清楚大佬们为何看他不爽,这也让他一筹莫展,在受到了宁国府贾珍的暗示后,搭上了义忠郡王的线,在义忠郡王找到了太上皇之后,王子腾才顺利拿下九省总点检的位置,可这时候泰宁帝已经给他打上不可靠的标签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凤藻宫女尚书贾元春为贤德妃,赐金册,钦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王子腾还在奔走九省总点检这个位置有些眉目的时候,泰宁帝终于纳了贾元春,封为贤德妃以示恩宠,这让荣国府上下都感恩戴德。
泰宁帝这样做也是稳住了勋贵一系,并且营造出泰宁帝很看重王子腾和背后的勋贵势力,这才结了姻亲。
荣国府上下一片沸腾,几个当家人都在讨论对贾元春的支持力度是否要加大了。
“过去每月三千两太少了,老太太,如今春儿刚封妃,正需要手头有银钱打赏身边人,这每月至少也要一万银吧。”这是二房的意见,正所谓母凭子贵,王太太也希望贾元春在后宫步步高升。
“是极是极,打赏的银钱确实要加,不然岂不是丢了我们荣国府的体面?”这是老太太贾母的说法,她是很在乎体面的人。
“说完了吗?说完我就走了,我刚纳了一门小妾,还没恩宠呢。”这是大老爷贾赦,一开口就是荒唐至极的话语,让老太太直呼“逆子”。
“老太太,太太,公中,公中压力太大了。”这是负责管事的王熙凤说的,一向说话泼辣直爽还喜欢哈哈大笑的她,这时候也笑不出来了。
王熙凤见贾母和王太太都沉下脸来,连忙把府中的支出收入都说出来了一番。如果要每月给宫中送一万银,那么一年下来便至少是十万,这足以让压垮荣国府了。
“哈哈,老太太你们商量就是了,反正大房可不会掏钱花出去。”贾赦很不给面子的笑了笑走出去,但是走不到两步,立马被老太太训斥道:“老大,你这个逆子,是想要气死我吗?还不快给我回来!”
贾赦不愿意掏钱,但老太太却知道大房不掏钱,光二房支撑的话压力确实不小,见到贾赦不情不愿坐回来,贾琏王熙凤夫妇眼中都浮现出好笑的意思。
考虑到荣国府公中确实无力支撑这么大一笔开销,于是在老太太的做主下,大房二房公中都出三千,老太太自己再补一千,凑齐一万给贾元春每月开销。
贾赦直呼:“又不是我的女儿,凭什么我出的钱和老二一样?”
老太太:“大姑娘封了妃,这是阖府上下的荣耀,你这个逆子懂什么!”
贾赦冷笑一声,没说什么,但是他知道大房和二房的情况完全不同,二房那边可是在疯狂吸血薛家,别当他不知道。但二房有冤大头可以吸血,大房呢?大房没有啊!
除了对贾元春提供支持之外,贾宝玉的婚事也再起波澜了。
贾宝玉年方十三,已经跟袭人成了好事,还陪同着薛蟠冯紫英等纨绔吃花酒玩戏子,所以也到了给他找对象的时候了。
贾母相中的还是林黛玉,一方面是林黛玉是自己爱女贾敏的血脉,并且林黛玉也很聪敏美丽有气质,很讨老太太的喜欢;另一方面是林如海升官了,有这样二品大员的老丈人相助,贾宝玉要当官的话,那升迁速度绝对不慢。
王太太则是相中了公主郡主,对林黛玉没什么好感。一方面是贾宝玉是贵妃的弟弟,这未来肯定是贵不可言,娶公主郡主也称得上是门当户对,而成了皇亲国戚后,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不怕人欺负;另一方面是她很反感林黛玉,把对贾敏的痛恨连带到林黛玉身上,而且她觉得林黛玉打小没了母亲,可见是没福气的人。
荣国府这两个大佬的较量,一帮子小辈自然不知晓,但贾宝玉喜欢的人却从一个变成了两个,他平时除了找林黛玉玩之外,还喜欢找薛宝钗玩。
“二爷去薛姑娘那儿了。紫鹃,你若有事,我帮你传话。”
日常“寻宝”的袭人见到林黛玉身边大丫鬟紫鹃来之后,如此作答。
“啊。若是二爷回来了,还请他来劝劝我家姑娘,她今儿身子不好,又爱胡思想乱的,饭都没吃多少。”
紫鹃陪伴林黛玉两年多了,感情愈发深厚了。但自从林黛玉把夜光神杯借出去后,不知怎么的身子愈发娇气,且饭量都远不如过去一半,见到她这样不爱惜身子,紫鹃觉得姑娘有心事,需要找人开导一番,于是就想到了素来关系特别好的贾宝玉,没想到捞了个空。
“二爷近来都很晚回来的。这样罢,我去找他。你也多劝劝林姑娘,怎么说她老子下个月也要进京了,不养好身子怎么行。”袭人还是很会说话。
紫鹃点点头,又和袭人客套了几句话后,就匆匆忙忙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