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伟大的禁烟运动14
书名:重读鸦片战争 作者:郭大侠 本章字数:7563字 发布时间:2022-05-31

                                                                                                                    第十四节         林则徐与义律一番战

        3月22日,由于不满意伍绍荣等人跟洋商交涉的结果,同时也为了预防伍绍荣等人与洋商里外勾结、互相串通,林则徐把伍绍荣等行商抓进了南海县大牢。同时,又因为听伍绍荣禀报说是颠地在撺掇大家别缴烟,于是又下令要捉拿颠地。

       话说伍秉鉴家,到了晚上吃晚饭的时候,眼见伍绍荣一直没回来,伍家阖家上下都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伍绍荣年轻气盛、意气用事,冲撞了钦差大人,又步他大哥伍元华的后尘。伍秉鉴的夫人卢氏,伍绍荣的夫人吴氏和伍元菘的夫人严氏都急得团团转。眼看得一家上下就像丢了魂似的,作为家中主心骨的伍秉鉴缓缓发话了:由伍秉鉴亲自去向林钦差赔礼道歉,希望钦差大人原谅伍绍荣他们的莽撞,老夫人卢氏则去找梁廷枏老夫子,希望他在钦差大人面前美言几句,儿媳妇吴氏和严氏则去找粤海关监督豫堃,希望他去跟林则徐疏通疏通。

       面对登门求情的卢老夫人,梁廷枏老夫子满口答应,说等钦差大人怒气消了以后,一定会替伍绍荣说上几句,而且还安慰卢老夫人,说林大人虽然性格火爆一点,但是还是很讲理、讲原则的,不会乱来的,梁夫子还补充说他本人知道伍家没有沾染过鸦片,不会有事的;豫堃则是收了伍家的礼物以后,又鉴于伍家平时经常送礼打点自己,所以就劝解吴氏和严氏,说伍绍荣虽然不是朝廷命官,但是好歹也有五品顶戴,没有请示皇帝陛下,不敢对伍绍荣咋地,还特地派人去跟南海县县令刘师陆打招呼,要他别为难伍绍荣他们。

       林则徐那边呢,面对上门道歉的伍秉鉴等,又是一通大骂,指责说伍绍荣他们跟英国佬同流合污,教唆英国人故意不缴烟,还给伍秉鉴戴上脚镣手链,让伍秉鉴第二天必须得戴枷再去催一下洋人,要他们务必把鸦片统统都上缴了,弄得70岁的伍秉鉴又羞又怕,最后不得不老老实实去向英商诉苦。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林则徐又认定伍秉鉴与洋商串通一气,故意欺瞒官府。一气之下,将伍秉鉴捆绑审讯,之后又将他锁住绑到洋人处,声称洋人若不交出鸦片,必以伍秉鉴是问。结果,洋人根本不在乎伍秉鉴的生死,并没有什么洋人交出鸦片。林则徐也看明白了,在洋人眼里,伍秉鉴不过是他们可以可用可弃的棋子,所以很快就释放了伍秉鉴父子等人。但这毕竟让伍秉鉴丢尽了颜面,使他在商行中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同时,为了防止颠地狗急跳墙,溜之乎也,林则徐还假意说是请颠地入城商谈。深知中国官场黑暗的那些英商们,明白林则徐明里说是请去商谈,实际就是拘禁,当时大清的法律可不像现如今的法律那么条缕清晰,那可是想要关多久就关多久,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至于拘押期间,用了什么刑罚,那都是大清官府说了算的,满清十大酷刑,随便说出一种,那可都是足以要洋商半条命的。所以,这些洋商就开始提条件了,要求林则徐担保无论谈得拢谈不拢,务必天黑前放颠地回商馆。

       林则徐一听,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他娘的不是在放狗臭屁嘛,还提要求、讲条件?

       如今我们把林则徐神话、塑造成无比高大、英明、正确的神,还把本属于十三行行商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王冠送给他,其实林则徐那时候的见识远远比不上十三行那些“放眼世界”的行商,比如说林则徐还坚信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这样的谬论。

       这个“大便不通论”还不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发射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动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言谈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鄙夷和不屑,在他们这些大清官员的眼里,底层民众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狗与洋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商安德森就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厌清政府,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争不是针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大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话说回来,林则徐见英国人不买账,于是就下令抓了两个跟颠地、马地臣他们有过交往的疍户,说是汉奸(这也是后来鸦片战争中的几大特色之一,打不赢英国人,就拿“汉奸”做幌子),还拿这两个“汉奸”到英国商馆门口去游街示众。一看到酷刑都上了,听着“汉奸”那凄惨的叫喊声,英国人慌了!知道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然束手无策、毫无办法,生怕下一秒林则徐就派兵进来抓人,更怕下一秒惨叫的是自己。

       眼看钦差大人滥用私刑了。这时,林则徐的真正对头——英国驻华商务总督查理.义律,闪亮登场了。

      查理·义律,海军上将,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印度和牙买加服役多年。1822年升少校。1830—1834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当了一名管理奴隶的高级官员。1834年7月他以上校军衔随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华,任秘书。1835年升任第三商务监督,同年升第二商务监督,1836年升商务总监督。他长期在英国殖民地压迫和奴役当地人民,来中国后积极从事于侵略活动,以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为英国时任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所信任。

      说来很讽刺,此人作为鸦片战争的最大推手,却是个实打实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度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的名誉。撇开义律的反鸦片立场不说,义律跟他父亲休.义律一样,也是个暴脾气,他父亲也是一个以外交官,曾经被派驻普鲁士,在驻普鲁士期间,甚至不惜跟普鲁士皇帝腓特烈老拳相向,是个动不动就敢拿枪跟人PK、三番五次找人决斗的主!

       刚刚返回澳门没几天的义律,一听说林则徐要拿大英帝国子民开刀,要捉拿颠地,马上穿上海军少将军服,匆匆乘坐“路易莎”号机帆船,从澳门一股脑儿地跑到商馆去,来之前,还不忘交代英国的护航舰队指挥官马奎斯,说是如果他这一去,要是超过6天没返回,那就是被非法拘禁了,届时马奎斯就以武力抢回人质。

       林则徐也确实如义律预料的那样,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等义律一进去,就派兵把商馆给封死了,还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最厉害的是,林则徐还来了个断水断粮。

      义律一看这架势,这简直是逼良为娼,把人逼上梁山嘛,于是马上给林则徐写了封信(当时叫禀帖),大意是说大英帝国女王明令规定,大英帝国公民必须遵守清朝法律,不得随意携带鸦片进入中国,如有违犯,大英帝国决不包庇纵容。铺垫完了,义律就把他的狡猾展示给了世人,他说颠地是大英帝国的合法商人,他已经将他置于大英帝国的保护之下,除非广东官府保证颠地的人身安全,并由他亲自陪同,否则他是不允许颠地这样一个商人代表英国政府去钦差行辕跟代表中国政府的钦差大臣商讨任何问题的;其次,义律严正声明英国所有趸船都是停泊在公海上的,并没有置于大清帝国的国土之上,所以趸船上包括鸦片在内的一切公私物品,中国官宪无权染指;最后,他还要求中国政府务必发给通行证,允许所有大英帝国子民安全离开,否则他将认定自己在内的所有英国子民已经被非法拘禁,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以林则徐为首的广东官宪负责!

       而且,他还质问林则徐:你集结了那么多的战舰、水师、军队并包围了外国商馆,还在商馆门前动用私行,是否意味着战争?

       从义律的以上辞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现代法治国家的一种成熟的外交辞令,既内敛又霸气外露,既巍然大义又绵里藏针,既彪悍粗暴又不失礼节,其见识远胜于当时的所有中国官员,即便是林则徐这样当时中国官场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人,都不具备这样的外交手腕。

       一看到义律如此“护犊子”,压根不知道啥子现代外交的林则徐牛脾气也上来了,忍不住大怒道:“这些个英夷,果真是狡猾异常!本钦差到广州之后,发出的一切文告,我大清官民人等,无不凛遵,只有这些英夷,一直阴奉阳违;我叫他们缴烟,他们推说要七天后才答复;我包围商馆,撤除一切佣工夫役了,他们才交个1037箱来糊弄本钦差;本钦差谕令传唤颠地,他却推三阻四的。现在又冒出个义律,公然包庇颠地,只字不提缴烟,还妄图安全撤离中国。真是痴心妄想!”

       林则徐不顾邓廷桢和豫堃等人的奉劝,在义律的禀帖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者无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基本上也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像街头两个无礼大妈吵架一样,例如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报应学说,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虽然林则徐不懂现代外交,但是他还是非常熟悉中国古代的那些“韬略”的,为了分化瓦解义律的势力,他除了包围商馆之外,对商馆外的那些外国武装人员、武装船只倒是统统好言相劝,并表明无意为难他们,只是跟义律他们“友好协商”而已,这招倒是搞得外面的马奎斯他们如坠五里雾中,不知道义律他们到底处境如何了,又不敢贸然冲动。

       但是,像查理.京这样老实本分的美国商人,以及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合法商人,林则徐也统统把他们关在了商馆里面了,而且当美国商人查理.京来表明立场说自己没有参与走私鸦片,是个合法商人,并要求林则徐放他离开的时候,林则徐把当时的大清官员不知现代外交、颟顸粗鄙的一面暴露无遗了,林则徐说他知道查理先生是合法商人,同时又耍无赖说不能放查理离开,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里面的外国人,这个说自己是合法商人,那个说自己没有沾染过鸦片走私,那最后就麻烦了。林则徐还搬出《大清律》,强奸民意说大清法律规定只要一人犯事,周边的人都得连坐,所以查理也不能逃脱干系,还要求查理大义灭亲,要他务必去好言规劝义律、颠地他们弃恶从善、放弃抵抗、坦白从宽。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派兵进去把洋人统统杀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他最终没有这么做的原因,也不过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的姿态。

       义律那边被断水断粮,煎熬了不到三天就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于是义律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了,一听到商务监督说要缴烟,颠地和马地臣这些嗜财如命的大烟贩子把义律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是“英奸”,是出卖祖国的恶棍;眼看要激起众怒了,义律忍不住大骂,说你们这些贪财如命的垃圾,真是活该饿死才对,然后话锋一转,耍了个滑头说你们就不能先把鸦片缴出来,并列出具体数额,到时候一并由大英帝国政府来处理吗?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连辛辛苦苦走私的过程都减省了,这何乐不为呢?于是马上由怒转喜,对义律就是一通彩虹屁,夸赞说义律是个伟大的外交官,做出了无比伟大的英明决断!不过,他们也担心义律是在打官腔,因为义律本身并没那么大的能量和权限给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一众英商们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回国去跟查顿配合,到议会去活动活动。

       理论上来说英商本来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鸦片战争打响之前,英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地就咋地,我们管不着,也懒得管你们的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鸦片战争打响,情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子交了好运。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跟他们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水师,最差也是中国疍户,英国政府侵略中国的本质原因无非就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而林则徐那边呢,也没闲着,他深知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也明白“攘外必先安内”,所以在包围义律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839年3月25日,在梁廷枏的提议和召集下,林则徐搞了个叫做“观风试”的民意问卷调查。

      这事儿,还得从来粤的路上说起,前面提到林则徐还远在江西赶往广东的时候,就向广东方面发出了一份与烟毒有关的61名要犯的名单。但是,这份名单上却没有鸦片走私集团的最大头目——广州总兵韩肇庆。

      韩肇庆原本是广州水师的一名副将。1837年,两广总督邓廷桢开始加大力度禁烟,并设置巡艇,堵截烟犯,负责缉私的韩肇庆却暗中与英国鸦片贩子商定:英贩每走私一万箱鸦片,须送数百箱给韩肇庆所辖的广东水师“报功”,并送贿银若干两,韩肇庆则默许鸦片走私。不久,韩肇庆竟因“查缉鸦片有功”而晋升二品官总兵。在这一年多时间内,韩肇庆共收贿银数百万两,而走私鸦片竟达二三万箱之巨!

       对于韩肇庆的劣迹,林则徐早有所闻,为扫清查禁鸦片的障碍,他断然决定严厉查处韩肇庆。但韩肇庆已用金钱和权势控制了许多要害部门,如果采取通常方法行事,是很难迅速查清其罪行的。

       经梁廷枏献策,林则徐想出了妙法,他以检查学政、举行“观风试”(以地方风俗民情为内容的模拟考试)为名,把广州城内四大书院的645名生员召集到越华书院。

       待到拆开密封的试卷后,生员们惊讶地看到这样的“试题”:就自己的耳闻目睹,指出广州城内鸦片大窑口(鸦片批发商)的所在地及开设者的姓名;写出鸦片零售商贩的姓名;写出有关鸦片的见闻,并检举官员们纳贿纵私之情形;提出杜绝鸦片的方法。试卷上可不写自己的姓名。很多生员在答题中提到了韩肇庆的名字,并列举出他的劣迹。

       这场颇具戏剧性的“考试”,彻底揭露了韩肇庆的罪行。于是,林则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韩肇庆革职查办。

        1839年3月27日,林则徐接到了义律的禀帖,表示愿意交出鸦片。义律的表态让林则徐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让被困在商馆区的英国商人们大为兴奋。林则徐认为禁烟总算有了结果,但如果他了解了英商们为何兴奋不已,我想他就轻松不起来了。

       英商们之所以兴奋,是因为义律的举动,意味着英国政府已经决定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的鸦片本来就是用来卖的,至于是卖给中国人还是英国政府,并不重要。既然政府愿意出面收购他们手里的鸦片,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他们爽快地答应了交出库存的鸦片,甚至将那些还在运输途中,尚未抵达广州的鸦片也一并报了上去;少数几个美国商人见机,也通过关系,把自己的鸦片转让到英国商人名下,以求减少损失。结果是:林则徐收缴到了比他想象中更多的鸦片。

       但这绝非好事。

       林则徐和他的同事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从这份禀帖开始,他们掉入了战争的陷阱。这份禀帖改变了林则徐此行使命的性质,原本针对外国商人的反鸦片走私的行动,从此变成了中英两国官方间的交涉。

       几乎在接到义律的禀帖的同一时间,林则徐还接到了外国商人们集体签名的禀帖。帖子里说,林则徐所传达给他们的许多事情,相当复杂,他们自己不能做出决定,所以恳请林则徐去找各国的领事、商务监督“自行办理”。林则徐同样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他愉快地接受了外商们的建议,此后,他的所有交涉都直接针对着各国的官方。这也就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站在林则徐对面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鸦片商人,而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各国政府,英国政府则首当其冲。

        按照中国传统官僚体系的评价标准,林则徐两袖清风、实心办事,是典型的模范官僚。但可惜的是,他对近代西方的基本外交经验几乎一无所知,所以,他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场本来完全可以界定为中国内政的禁烟运动,被义律耍了一个花招,升级成了中英两国间的外交冲突。而恰恰是这个错误,给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基本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英国议会是不可能通过对华使用武力的提案的。

       3月28日早上6点钟,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这份禀帖,同意向林则徐上缴英商手里的所有鸦片,并详细列举了缴烟清单,其中颠地一人就上缴了7000多箱,马地臣上缴了1700多箱,美国商人也缴了1000多箱。随后的十几天时间里,英国鸦片贩子(含部分掺杂的美国商人)陆续向林则徐上缴了20283箱鸦片,共计230多万斤。至此,林则徐仅仅用了区区18天时间,除去在越华书院内的8天,那就更短了,变成了只用区区10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缴烟任务。

       随后,林则徐就恢复了十三行的中外贸易,还允许中国佣工夫役进入洋行,允许送水卖食物给商馆里的洋人。同时,为了一展“天朝上国”的上国风范,林则徐还允诺给洋商每箱鸦片50斤茶叶的补偿,当然,这些钱都是十三行的行商们出的。但是,商馆里的洋人,林则徐并没有放他们走,只是换成了用佣工仆役去监视,暂时撤掉了包围商馆的军队而已。

       可以说,明里看来,在与义律的第一轮交锋中,林则徐大获全胜,而且胜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是,这一番战,义律也认为他自己大获全胜了,因为他仅仅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林则徐就上钩了!

       收缴这么多鸦片之后,林则徐赶紧向道光皇帝禀明各项英明措施和辉煌战果。道光皇帝非常开心,心说自己果然没用错人,这么快就取得了如此空前伟大的胜利,还想将鸦片运到京城销毁,好好震慑一下九州四方各国蛮夷,展示一下天朝上国的国威,展示一下自己伟大、光辉、正确的形象。

       林则徐接到道光的批示,也准备把鸦片打包运到北京去向皇帝邀功,可是这时候,邓廷桢和梁廷枏等人提醒他:把这2万多箱鸦片千里迢迢地运到北京,这一路上旅途奔波,山高路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天下第一抠”的道光皇帝肯定是不会给你一分经费的,你这经费去哪里要,这时候再压榨十三行行商们,他们肯定也不会俯首认命了;再者,走私鸦片的利润那么大,难免路上会遇到铤而走险的人,试想一下,国库的银子都能被人光明正大的偷走,这种世道,谁能确保这几千里路上不出岔子?一旦鸦片出了差池,哪怕就是少了那么三五十箱,就难保不会被朝中政敌钻空子,谁能保证别人不说是你私自贪污了?要是出了很大的纰漏,那就不但起不到震慑四方蛮夷、天下百姓商贾的作用,而是前功尽弃了。

       于是林则徐又上折给道光,提出了反对意见,并分析了利弊。

      道光接到了林则徐这个建议,也认同了林则徐的提议。因为从广州到北京的路实在太远了,鸦片数量这么多,被人调包一部分也不容易发现。与其这么做增加风险,还不如直接在广州当地销毁。而且,就在洋商的眼皮子底下销毁,还可以借此狠狠地打洋商的脸。

        所以,最后林则徐决定在虎门把缴到的鸦片全部销毁。选择这个地方,一来是为了不让硝烟的时候污染广州城;二来是因为虎门有众多的炮台,有利于防守;三是虎门这个地方,地形有利于挖池寖烟,还能利用涨潮的原理引海水进入事先挖好的池子中浸泡烟土;第四就是这里是广州的门户,有宽阔的海滩便于百姓围观,有助于扩大此次销烟的影响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虎门这里的水师提督是关天培,林则徐深知关天培办事可靠,由关天培及其下辖水师官兵全程负责销烟,林则徐才放心。

       地点选定了,那么,请下集继续看林则徐是如何虎门销烟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读鸦片战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