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被梅长苏强悍的武力再度震撼到,接下来梅长苏一行人的行程,就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了。
京城,内阁。
梅长苏这个最不稳定因素离开后,京城各大势力再度展开了交锋,这一次的焦点在于“勋贵查田”。
“太祖赐修国公府耕田一万亩,但这才过去多少年?修国公府就多出了六万亩的田,这些田地是哪里来的?镇国公一等伯牛阁老,你是勋贵之首,不妨说说看。”
“杨阁老,这些年天灾人祸不少,百姓们存活不下去,便把田典卖出去换钱求生,修国公府心善,便买了,这也有错吗?我倒是想要问问杨阁老,为何这些年赈灾屡出大案,各地官吏勾结粮商出售赈灾粮,闹得流民四起,你们又该怎么解释?”
泰宁帝看着内阁诸公们的争论,不过说是争论,还不如说是文官集团在围攻武官勋贵集团。
太祖给勋贵们的田地是免税的,相当于给勋贵们一条财源,让勋贵们真正享受与国同休的待遇。但勋贵们腐化的太快了,带兵打仗不行,抢夺民田在行。
可问题是这些民田一旦被勋贵们侵占了,那就不用缴纳税赋,朝廷的收入就会大大降低了。
仅修国公一脉就侵占了六万亩民田,那其他勋贵们加起来呢?
但文官集团为何会向修国公和勋贵们发难呢?
这些年朝廷有些入不敷出了,文官集团们怕泰宁帝拿士绅开刀,于是就引火把刀砍向了勋贵集团,并且也顺便打压勋贵集团,让朝廷真正落入文官集团的手中。
牛继宗一边替修国公争辩,一边把祸水引向了吏治。
“太祖律令,民田不得私自售卖,若有官员权贵侵占抢夺,需要予以重罚。奉劝牛阁老回去后,还是让修国公府把侵占的民田都退还吧。”
“不止修国公府是这样吧,我听闻牛阁老的名下,也有几万亩的民田来路不明啊。”
“你们莫要血口喷人!哼,诸位阁老,你们老家的民田,又不知有多少是挂在尔等名下。按太祖律令来说,即便是一品大员最多也只能免税两千亩,不知挂靠在尔等名下的民田,是有多少个两千亩呢?”
“牛阁老,别东扯西扯了,先查查你们勋贵到底侵占多少民田吧。”
“臣请陛下做主!”
“陛下,臣等请求严查勋贵侵占民田一案。”
泰宁帝发话了:“那就请诸位阁老牵头,让户部、内务府、大理寺、刑部联合彻查此案吧。”
牛继宗脸一黑,离开内阁后就喊话把京城中的勋贵大佬们喊话到府里开会,王子腾和贾赦贾政也跟着去。
在短暂会议后,他们决定向泰宁帝和文官集团示威。
一方面由勋贵集团发力在民间阻挠查田,另一方面则是借着某位勋贵老亲去世的事情,聚集一起送殡。
前去探察民田的官员在路途上遭遇到了不少意外,运气好的只是当地官府的民田文书被毁,查起来很麻烦,运气差的则是路遇“劫匪”被害。
而四王八公勋贵集团为那位勋贵老亲送殡的长眠,也是引起了极大轰动,就连各地总兵都派人送来花圈。
“胆大包天。牛继宗这是想要干什么?”
“他要作死,那也拦不住。”
文官集团们纷纷大怒,然后派出了更多官兵护送各路查案官员,而六扇门也动起来了,负责清查那些胆大包天的江洋大盗。
至于泰宁帝则是顺水推舟,帮助文官集团拿下牛继宗和他背后的勋贵集团。
事实上泰宁帝是乐意看到牛继宗和勋贵集团垮台的。
道理特别简单,文官不具备推翻他皇位的能力,而勋贵和武官有这能力,这也是泰宁帝即便知道荣宁两府曾经是前太子助力,却仍然要拉拢王子腾,给贾元春升妃位的原因。
但他皇位一旦坐稳了,那就要把勋贵集团打垮,至少要把过去的勋贵集团打垮,建立起以他为核心的新勋贵集团,然后去制衡文官。
修国公侵占民田一案,前前后后折腾了六个多月后,终于落下帷幕。
“修国公府有负圣恩,违反大楚朝太祖颁发的民田管理律令,侵占民田六万五千六百五十亩。按律令,革除爵位,抄家,成年男丁充军边疆,女眷入教坊司,未成年男丁由兵马司暂管,成年后流放边疆。”
“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有负圣恩,革兵部尚书职,罚俸三年,闭门读书一年。”
勋贵集团和牛继宗全面大败,他们的强势反抗遭到了更为强势的打压。
修国公府完蛋了,而且是勋贵集团完蛋的前奏,因为牛继宗退出内阁了。
内阁是朝廷的最高决策中心,牛继宗在这里即便没法挽回某些不利于勋贵集团的决策,但也能够替勋贵集团发声表态,并且提前一步和勋贵集团构筑防线,抵挡文官集团的打压。因此牛继宗退出内阁,对勋贵集团的打击是最沉重的。
“诏林如海进京担任兵部尚书,不进内阁。”
“诏韩半山任武英殿大学士,进内阁办公。”
“诏水太凉任文曲殿大学士,进内阁办公。”
“诏严世藩任东暖阁大学士,进内阁办公。”
林如海担任兵部尚书是泰宁帝和文官集团推动的,一方面是直接让文官集团拿下兵部尚书的位置,会引起勋贵集团的强势反扑,所以让有勋贵姻亲关系的文官林如海暂时担任兵部尚书,这可以暂时安抚不安惶恐中的勋贵集团;另一方面是林如海不担任兵部尚书,那最有资格接任的肯定就是王子腾,但王子腾担任兵部尚书的话,是可以顺理成章进入内阁的,这是泰宁帝和文官集团不能接受的,所以最终是林如海成了兵部尚书。
至于内阁也是进了三位阁老,韩半山是泰宁帝的心腹,水太凉是江南一系文官的代言人,在徐阶被干翻后,江南一系就推动水太凉进入内阁,严世藩是准备接严嵩的班,背后是太上皇、忠顺亲王、严嵩在推动。
而随着严世藩进入内阁不久后,勋贵集团们弹劾领导“查田案”的严嵩严阁老也终于有结果了,严嵩上书告老还乡,泰宁帝给足奖赏后允他辞官。
这也是一笔交易,因为父子同时在内阁办公很不合理,所以严嵩要给严世藩让位。另外就是泰宁帝借此安抚勋贵集团,毕竟是严嵩提出的“查田案”。
泰宁八年一月。
薛宝钗在南巡的半年期间还是成功把梅长苏拿下了,她的理由很充沛,若是完璧之身的回到京城,夫妻两人都会被外界嘲笑,她也会没脸见人的。
梅长苏无话可说,只好含泪被薛宝钗拿下,而后把锦雀和东方姑娘也都真正收入房中。
这次夫妻俩回来京城,并不是玩够了,而是来参加贾宝玉林黛玉、薛蟠甄英莲的婚礼,这两对都确定了今年一月结婚。
“小师妹要结婚了,夫君何故叹气?”薛宝钗见梅长苏接到请帖时颇有感慨的模样,有些不解,不过纤纤玉手已经放在梅长苏腰边,看似是抚摸,实则是用力捏。
梅长苏见状哪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道:“爱妻别横吃飞醋。我是觉得小师妹毕竟太小了,这才14啊,身子都还没发育完整呢。即便这些年都有好好温养身子,太早懂了人事,对身子也有害处。我想她慢两年再嫁,更合适些,现在懂什么呢。”
“夫君总是想得很周到。”薛宝钗悠悠说道,她反正已经嫁过来是正妻了,偶尔吃醋一下也是为了活跃夫妻感情,并不会真的吃醋。
“老爷夫人,该出发了。”
锦雀和莺儿从门外进来,两女脸上倒是喜意十足,毕竟梅府只有两个主子,所以两女虽然是侍妾侍女的身份,平时做事也不受气,并且经常陪着主子们赴宴,也让她们感到很体面。
“走吧。”
梅长苏搂着薛宝钗的腰,薛宝钗很自然的把头靠在梅长苏的肩膀上,非常恩爱的走出去了。
外面有十几辆马车,两辆最豪华的马车是坐梅长苏薛宝钗和锦雀莺儿,而后面全都是古董字画、金银珠宝等等贺礼,作为林黛玉的师兄,朝廷的一品大员,梅长苏出手的贺礼自然不能小气。
“梅大人,您来了啊,快上座。”贾琏无比热情,现在梅长苏已经是他需要仰望的大人物了,最主要的是梅长苏对江南六扇门影响力极大,贾琏在那当官,也需要这一方面势力的庇护。
梅长苏微微点头:“琏二爷太客气了,都是自家兄弟。”
两人在门口寒暄几句后,梅长苏就进去主厅了。
林府欠缺男丁,所以贾宝玉林黛玉大婚这种事,便由贾琏贾蓉贾蔷等贾府男丁一手操持。让梅长苏来操持也可以,但是堂堂一品大员做证婚人可以,来操持这种俗务,那就大材小用了。
进入主厅,里面摆着几十张桌子,能进来主厅的客人身份都不低,而林如海贾赦贾政贾珍王子腾史家双候就坐在最中心的一桌,这一桌只剩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就是等着梅长苏的。
“弟子见过老师。王大人,贾将军,贾大人,两位侯爷,诸位好。”梅长苏主动打招呼。
“梅大人好。”
“久仰大名了,梅大人。”
“苏儿,坐下吧。”
两边很是生硬的进行寒暄,林如海和梅长苏是塑料师生情这种事不能说人尽皆知吧,但京城里权贵们至少都是知晓的,所以梅长苏和林如海的交流都不多了,更别说和王子腾贾赦等人有所交流了。
当然了,贾赦还欠着梅长苏一笔债,所以还多了债主与欠债人的一层关系。
跟前院主厅的僵硬的喜悦气氛比起来,后院主厅的气氛就好多了。
“姐妹们快来看看,这不是我们的一品夫人吗?”史湘云见到薛宝钗之后,就拉着薛宝钗进了主厅,欢欣雀跃的介绍着薛宝钗:“宝姐姐真是的,去了南方半年多,若不是宝哥哥林妹妹结婚,怕是乐不思蜀,不想回来见我们姐妹了吧。”
薛宝钗小手点了一下史湘云的额头:“再有半年也要嫁人了,做事怎还风风火火的。云妹妹你别冤枉好人了,我这次回京,也是给你们备足了礼物,都是南方的特产,包你们满意。”
史湘云也订婚了,对象是徐州府勋贵卫家长子卫若兰,这徐州府勋贵是景初朝封的勋贵,所以这也是京城开国勋贵们感受到危机后,开始与景初朝勋贵们联合的迹象。
毕竟开国勋贵集团垮了,只是外强中干的景初朝勋贵集团也会垮掉。
别看景初朝勋贵掌握了七成以上的兵权,但他们在上层的影响力和关系都远不如开国勋贵,让景初朝勋贵带兵打仗可以,但是让他们和文官集团较量,那会比开国勋贵们垮的更快。
而开国勋贵们交好景初朝勋贵,甚至是让出部分利益,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景初帝的支持,有太上皇在的话,文官集团要打垮勋贵集团还是不现实的。
“宝姐姐真的是找对人家了,听那报礼的人念单子都念了好几页纸呢。”
贾探春拉着贾迎春和贾惜春走过来,对着薛宝钗好一阵羡慕的表示。
自从王熙凤跟着贾琏南下后,贾探春也跟着李纨一起管家了,这一管家才知道各种不容易,对于钱财更加看重了。
贾迎春也道:“不知不觉间,已有两位妹妹有了好归宿,真令人心生欢喜。”
贾惜春却道:“宝姐姐这次回来可是常住?等有空了,得要做东,我也想看看宝姐姐住的神仙府邸是什么模样。”
薛宝钗和三春互相抱抱,她对贾迎春也没醋意了,毕竟贾迎春过来了,也威胁不了她的地位。
薛宝钗道:“姐妹们都是有福运的人,自然会遇到好归宿的。我这次来也是住一会儿,过几日有空了,便做东请姐妹们过去顽。我那还带回了好几个江南的厨子,姐妹们可以尝尝江南美味。”
三春和史湘云自然是大喜,过了一会儿后,有婆子吩咐说可以去观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