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二十五章、贾府抄家
书名:穿越诸天,拯救不幸之人 作者:望月随风 本章字数:4177字 发布时间:2022-06-08

有了梅长苏的插手后,“木石前盟”还是走到了一起,在这一世顺利结婚,由于有仙气温养身子,林黛玉的身子也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娇弱,在嫁给了贾宝玉之后,就开始管家了。

 

在出家之前,林黛玉给人的印象就是颇有才华却不爱管事,虽然有些小性子不好惹,但别人不惹她,她也不会去多事。

 

但嫁给贾宝玉之后,林黛玉的管事风格就要比王熙凤还要强硬且强势。

 

林黛玉背后靠着二品大员的父亲、一品大员的师兄,加上贾母对她的宠爱,又有贾探春从旁协助,于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贾府上下风声鹤唳,不少管事媳妇和管事都被拿下,就连赖嬷嬷的儿子赖大都被抓了抄家。

 

据说赖大被抓的时候,赖嬷嬷也找贾母求情了,贾母也希望林黛玉放赖大一马,但林黛玉把赖大贪污的罪证拿出来,又从赖大家里抄出十几万银钱后,贾母也无话可说了。

 

至于王夫人给林黛玉立规矩?不存在的,有贾母和林如海盯着。

 

贾宝玉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只不过他房里的大丫鬟只留下了袭人和麝月,其余诸女要么选择降为二等丫鬟,要么就选择领了银钱和身契出府。

 

大丫鬟有陪寝伺候沐浴的义务,二等丫鬟只能负责房里的卫生打扫和家具布摆、扇风、送吃,所以袭人和晴雯稳稳能成贾宝玉的姨娘,其他丫鬟就只能远离贾宝玉这个唐僧肉了。

 

但远离了贾宝玉也不是坏事,毕竟贾宝玉的所有心思都在林黛玉身上,即便是袭人和麝月也分润不了多少宠爱,更别说其他丫鬟了。

 

在林黛玉贾宝玉结婚不久后,薛蟠和甄英莲也结婚了,这一次的婚礼规模略小,不过有一品大员梅长苏做客,也算是备有面子了。

 

在这段时间里面,太上皇数次召见梅长苏,求长生之术和仙气,但都被梅长苏婉拒了。

 

泰宁八年八月份,太上皇含恨病逝,泰宁帝成为大楚国唯一的帝君,这意味着泰宁帝要开始大权独揽了。

 

太上皇——景初帝的病逝,更意味着勋贵集团失去了一个大靠山。

 

早在牛继宗为首的开国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斗法失败后,太上皇就插手帮了开国勋贵集团,不然在修国公府被清查公田数量后,文官集团想要乘胜追击清查更多开国勋贵,但太上皇直接施压,而景初朝勋贵又跟开国勋贵集团结盟,所以文官集团想要击垮开国勋贵集团的话,有可能面临太上皇领导所有勋贵进行“军变”,将满朝文武大清洗一遍,所以泰宁帝和文官集团都退让了。

 

可太上皇死了,牛继宗被闲置了,开国勋贵和景初朝勋贵的结盟在面对文官集团的猛烈攻势下,也面临着瓦解。

 

泰宁帝启用更多的文官到各地担任督军、总兵、巡抚、节度使等掌管兵权的职务,然后泰宁帝效仿前朝建了大将军府,可有兵部和内阁的制衡,这大将军府实际上并没有调动兵马、任命军官的权利,将景初朝勋贵掌握实权的大佬都请进大将军府后,等于解除了勋贵集团的武力。

 

泰宁帝八年十一月。

 

泰宁帝和文官集团的种种做法自然引起了勋贵集团的反弹了,于是出现了平安州军变,驻扎在平安州的五万大军作乱,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

 

泰宁帝连续调了数十万大军围剿,但有勋贵集团故意拖后腿,导致朝廷官军数次战败,损兵折将数万。

 

这时候朝堂上突然有风声,表示启用牛继宗或者王子腾担任平叛大军总督师,就可以解决平安州叛军。

 

但泰宁帝和文官集团很清楚这是勋贵集团的反扑,并没有理会,启用了泰宁三年进士洪城略担任总督师,从各地再调了十万大军,总计二十万大军围剿平安州叛军。

 

泰宁帝九年二月。

 

洪城略设计歼灭了平安州叛军主力,在平安州还搜出了许多勋贵勾结平安州叛军的书信,其中就牵扯到了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宁国府三等将军贾珍。

 

“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有负圣恩,勾结平安州叛逆,罪不可赦!鉴于荣国府大房二房已分家,故惩荣国府大房抄家,流放南疆,革除爵位!”

 

“宁国府三等将军贾珍有负圣恩,勾结平安州叛逆,罪不可赦!故惩宁国府大房抄家,流放南疆,革除爵位!”

 

泰宁帝和文官集团没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和平安州叛军有书信往来的勋贵都被一网打尽。

 

至于为何没对付荣国府二房下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荣国府二房关联的势力太多了,王子腾、林如海都是掌握实权的,梅长苏对林如海是塑料师生情,但对林黛玉这个小师妹还是颇有情义,贾元春同样还是泰宁帝妃子,第二个原因是荣国府二房并没有掌握军中人脉,毫无威胁性。

 

“梅大人救命啊!”

 

贾赦在朝廷抄家期间,也顾不上保护古董字画了,而是直接找上了梅长苏。

 

实际上在平安州叛军的信件被查出后,贾赦就四处奔走了,但其他勋贵要么是自身难保,要么就是无能为力,林如海和王子腾都害怕被牵连所以不敢发声。

于是贾赦和贾珍一谋算后,也觉得只有皇帝眼前的红人才能解决问题了,而他们唯一能找并且有可能出手的红人,就只有梅长苏了。

 

梅长苏没有闭门谢客,而是选择了接见:“贾将军,这可是你第二次登门了。没想到欠我的钱不还就算了,这次还要找我欠人情,你可真是脸大。”

 

贾赦也机智:“梅大人,只要你愿意出手搭救,我府里的东西全都可以给你。也不求别的,只求不要流放边疆就好。”

 

这时候的南疆和其他边疆地区差不多,环境都是很恶劣的,身无分文流放到那边过去,十有八九会面临病逝的结局。

 

贾珍也附和着贾赦的话:“梅大人,恳求你帮我们说说话吧!”

 

“你们倒是好算计,把你们抄家的是朝廷,我还能跟朝廷抢东西不成?不过这样吧,你们既然都求到我这里了,不帮也不行。你们就回金陵府养老吧。你们的儿子贾琏贾蓉在金陵府当官多年,也是置办了不少家产,也够你们生活了。”

 

梅长苏缓缓说道,但一字一句让贾赦和贾珍感动不已。

 

在贾赦和贾珍再三感谢之后,梅长苏又道:“你女儿也不小了,该许个好人家了。莫要亏待了她。”

 

梅长苏倒是好意,毕竟贾迎春比薛宝钗还略大一点,薛宝钗和林黛玉、史湘云都先后嫁人了,贾迎春还迟迟没有嫁人的动静,这说明贾赦这个当爹的确实不靠谱,根本没把这个庶女放在心上。

 

但梅长苏的好心提醒,让薛宝钗很无语的吐槽了:“夫君,你这是趁火打劫啊!”

 

几天之后,从荣国府出发的喜轿就进了梅府的侧门,贾迎春嫁过来了。

 

贾赦会错意了,以为梅长苏要贾迎春,于是觉得很划算,更何况他被除爵之后,贾迎春要找婆家也确实更难了点,与其如此,嫁给一品大员的梅长苏反而是赚了,更何况他女儿嫁给了一品大员,有这一层的关系在,金陵府的官员权贵就不敢小瞧了他。

 

梅长苏还能说什么,只能对薛宝钗说道:“你真误会了。”

 

贾迎春没什么抗拒的,上一世她有抵触心理在于梅长苏过于霸道了,让她国公府千金小姐像个压寨夫人一样嫁过去,这完全接受不了,面子完全丢光了;但这一世贾家大房遭罪,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嫁给一品大员,已经是庆幸不已了。

 

在贾迎春嫁过来期间,梅长苏和泰宁帝会晤,随即泰宁帝发旨意将流放地点改为金陵府,并且对贾蓉和贾琏网开一面,允许这两个人“戴罪立功”继续担任知县。

 

泰宁九年五月份,泰宁帝和内阁发布政令,清查所有勋贵的公田情况。

 

跟平安州军变有牵连的勋贵,几乎是勋贵集团的强硬派,这个派系被泰宁帝和文官集团以“谋逆大罪”打垮之后,剩下的勋贵集团反抗能力就很有限了。

 

但泰宁帝和内阁一开始针对的勋贵,也仍然是那些势单力薄,在朝堂没有什么话语权的。而景初朝实力派勋贵和有王子腾林如海贾雨村站街的王家和史家等勋贵,则不在针对的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贾家已经不在勋贵一脉了,毕竟荣宁两府都被除爵了,贾家二房更像是皇亲国戚。

 

面对泰宁帝的攻势,贾家二房无动于衷,还是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即便因为贾家大房被抄家,所以荣国府的公田、店铺、田庄都被朝廷抄家没了财路,贾家二房也丝毫不慌乱,因为林黛玉的嫁妆实在是太丰厚了,所以林黛玉用一部分嫁妆置办了新的田庄、店铺,就足够二房营生了。

 

“苏哥哥,我恨你!”

 

泰宁帝九年九月份,林如海病重,这一次梅长苏带着家眷在海外旅游没有归来,所以林黛玉找不到师兄的情况下,只能看着林如海苦战病魔数月后病逝。

 

十月份,林如海下葬,兵部尚书一职由严世藩兼任,王子腾参加完葬礼后又被内阁打发去西北处理军务。

 

梅长苏带着家眷回来祭拜了一番后,又匆匆忙忙带着家眷再度出海了,有传闻说梅长苏在寻找仙山。

 

实际上,梅长苏只是不想掺和京城中的大小事,他和泰宁帝都在保持克制的边缘。泰宁帝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容忍梅长苏插手政事,梅长苏插手太多的话,泰宁帝肯定会想办法倾全国之力对付梅长苏。

 

梅长苏不是不能应对,可有了上一世的教训后,他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宁愿带着家眷在海外游玩,也不想掀翻一个王朝。

 

“夫君,你瞧着我作甚?妾身脸上长花了?”薛宝钗被梅长苏盯着看有一会儿了,所以有些好奇问道。

 

梅长苏刮了刮妻子俊美的鼻梁,说道:“有的人上一世统治了一个国家,这一世却只能是我的夫人,你说,命运奇妙不。”

 

妻子没好气道:“大白天的,你又做了什么梦,说什么胡话呢。”不过在吐槽的同时,薛宝钗也想着自己小时候也是有过青云之志的,莫非真的是受到了上一世的影响了?

 

“老爷,夫人,开饭啦!”

 

人还没到,声音就先传过来了,这是锦雀在喊两个主子过去吃饭。

 

泰宁十年是勋贵集团的末日。

 

仍然还掌握着部分兵权的勋贵们在这一年四处作乱,但是面对朝廷坚决的平叛态度下,多则折腾几个月,少则半个月里就被灭掉了。

 

道理也很简单,会打仗的景初朝勋贵都是跟太上皇同时代的,在泰宁十年这个时间点,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了,所以年纪大了精力也差了,连续打上一个月的仗,就足以让这些老爷子直呼吃不消了。

 

而那些年富力强的勋贵们从小就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即便是入了军伍也有叔伯长辈的照顾,那打仗的本领肯定差的不行,最关键的是没有长期谋略的眼光,即便短暂打赢了几场,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因此勋贵们的造反在泰宁帝和文官集团看来简直就是开玩笑,只要坚决平叛就能够灭掉。

 

还有一个轻松平叛的原因,便是官兵不欠缺粮饷,泰宁帝舍得花钱优待官兵,那官兵对朝廷是足够忠心的,即便被勋贵们挟裹着造反,斗志也不是很强,只要勋贵们的亲兵营被击溃,那这些官兵就会立马反正。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的时光里,忠顺亲王向泰宁帝输诚了。

 

忠顺亲王是一个明白人,他想要争大位的话,最需要的支持是太上皇和兵权。但太上皇已经病逝了,而掌握兵权的勋贵集团已经垮了一大半,由文官集团接管了大半兵权。

 

没了这两方面的助力,忠顺亲王就没有争位的希望,毕竟文官集团更注重伦理纲常,不会支持他篡位。

 

忠顺亲王交出了大量的田产,这让泰宁帝很满意,有了勋贵集团抄家抄出来的大量田产加上忠顺亲王交出来的田产,那泰宁帝就可以安置大量流民了。

 

大量的流民有了新的田产可以劳作,那么就天下太平了,而士绅们也很满足,不用担心泰宁帝拿他们的钱袋子出气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