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姬学院逐步进入到正轨了,帝姬们也不迷茫了,都开始认真学习了,只是时日尚短,要练出好本事,还需要花不少时间。
话分两头,宋钦宗这边可就倒霉咯。
公元1127年三月十五日,宋钦宗在朝堂上喊出变法的口号!
至于变法的原因。
“诸位爱卿,太上皇截断了江南两淮的税赋,这几年来天灾人祸兵乱,府库里早已空空,再不变法,何以救国!”
宋钦宗很无奈的对着北方人出身的大臣们说道。
北方人出身的大臣们对宋徽宗的观感顿时也差了起来。
先说说大宋朝如今的税收情况吧。
自从金军大举南下以来,山西全境沦陷,山东地区黄河以北沦陷,黄河以南也遭受兵灾,反正今年别指望有多少税收了。
河南地区更是金军宋军大战的中心,更是民不聊生,许多平民都妻离子散、背井离乡,今年的税收情况也不容乐观。
陕西、甘肃一带都是穷地方,往年能够自给自足就让朝廷诸公称赞当地官员有能耐了,大多时候还需要朝廷运粮过去赈灾,因此这两个地方没什么油水可以支援朝廷。
四川倒是不负“天府之国”的美誉,但是四川能运到朝廷的税赋并不多,因为四川同时要兼济陕西、云贵的重担。
目前唯一能够供应朝廷足够税赋的,只有湖北荆州一带,这还是湖北荆州一带的大臣都是北方人出身,所以为了照顾北方人的利益,才拒绝服从太上皇的旨意。
但湖北荆州的税赋虽然给足了,可是朝廷要支付给几十万宋军的粮饷、数万北地官员的俸禄,还要对河南山东一带闹灾的地区进行赈灾,那就当真是臣妾做不到了。
但大臣们都保持安静,不愿意做声。
因为变法是要损害到他们利益的。确切来说,是北方士绅的利益,毕竟北方唯一有钱财土地的利益群体,也只有他们了,只有北方士绅愿意割肉,才能盘活整个北地的经济,朝廷才有收入解决问题。
“官家请三思。需知半山公变法时,曾扰得天下民不聊生。”有大臣们说道。
又有大臣说道:“臣愿意下江南劝说太上皇,让太上皇莫要截断江南税赋,至少也要让江南一半的税赋押解进京。”
宋钦宗反问道:“太上皇不愿意听呢。”
“这,这,臣愿意以死相谏!”那个大臣立下了军令状。
宋钦宗很失望的摇摇头,他现在受到的制衡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朝堂上的大臣们不愿意支持的话,他的圣旨都发不出去。
贾似道站出来了:“官家,臣支持变法。诸公,不变法强国,何以救国,诸公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当明白这个道理才是。”这时候的贾似道是资政殿大学士,这是一个类似于顾问的虚职。
有大臣警告道:“贾似道,莫要仗着有官家的信任就胡作非为!这祖宗法制乃是一等一的大事,略微出了错,你可知道有多少黎民百姓要受苦吗!”
贾似道回怼道:“这位大人,你可睁开眼看看吧,这汴梁城可进了多少河南山东的灾民,不变法强国,你能变出多少粮食来救这些人!”
那个大臣顿时就没话说了,或者说他不想立什么flag,反正饿再多人都不可能饿到他。
“官家,国师说只要把许州交由他管理,他可以提供一百万白银和五十万石粮食。”朱元璋这时候把梅长苏的意思说出来了。
梅长苏需要一个实验基地,让帝姬们展现管理才能。
有大臣问道:“国师这是何意?”
朱元璋道:“就是许州官员任免,税赋,兵权,都由国师安排,朝廷不得插手。”
那大臣发怒了:“国师这是想要割据一方,做藩镇吗?官家,此事万万不可啊,那唐朝就是毁于藩镇之乱。”
宋钦宗反问道:“那诸位爱卿出这一百万白银和五十万石粮食?还是说诸位爱卿能帮朕收复燕云十六州?”
大臣们又安静了。
但大臣们最终还是默认了这一笔交易,宋钦宗的圣旨没有阻碍的发放了出去,而这个圣旨就是将许州赐为国师的封地。
梅长苏这边又一次找了真身,从红楼梦小世界运来了一百万白银和五十万石粮食,有了这些之后,宋钦宗就有胆量撇开群臣进行变法强国了。
五十万石粮食省着点用的话,足够百万人口用上一个半月了。
而一百万白银也足以供应宋朝抗金前线二十万官军半年的饷银了。
宋钦宗也可以用这些白银和粮食练出一批新兵,有常遇春、蓝玉、戚继光三大狠人在,这新兵的战斗力绝对不会差的,而曹化淳也可以建立东厂,为宋钦宗探听天下情报。
宋钦宗用许州换钱粮的消息传到了健康城后,宋徽宗保持沉默不做评价,但内心里疯狂爆笑:还想耍点手段毁你名声才能逼你退位呢,没想到你自己还会出昏招,我的傻儿子。
至于宋钦宗要变法这件事,其实也没有引起较大的轰动,因为宋朝这些年变法太多了,所以士绅们也习惯了,只要侵害到他们利益,那他们再出手也不迟。
宋钦宗变法第一步砍在了吏治方面,毕竟大家都知道大宋朝的官员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一道圣旨的下发就需要通过五六个部门,但真的需要那么多部门吗?不,这些多出来的部门只是来凑数的。这件事没有伤害到士绅们的根本利益,所以士绅们没有反击。
宋钦宗变法的第二步是砍在了大宋禁军方面,八十万禁军在抗金的时候望风而逃、不堪一击这件事,已经是笑柄了,所以把大宋禁军拆解了,建立新军。这件事也伤不到士绅利益,士绅们继续保持沉默。
而宋钦宗短期内,就暂时做了这两件事,毕竟抗金收复失地和安抚汴梁城周边的百万流民才是重中之重的要事,也幸亏朱元璋、贾似道都是极为出色的干臣,能替宋钦宗做不少事。
不过士绅们虽然没有反击,可宋钦宗的名声还是坏了,特别是有宋徽宗推波助澜的情况下,外界不知情者都以为宋钦宗是昏君。
至于金国朝廷在经过了数月的激烈讨论和争执后,先是派遣使臣声讨宋钦宗。
金国使者开出了条件:“你们宋国向我们大金国称臣,河南一地我们可以不要,但是整个山东都要割让给我们,黄河南岸不许驻扎宋军,交出杀害金国大军的凶手,赔偿大金国一千万钱,若钱不够,以成年女子抵押。”
要说这个条件在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等主战派看来,还是太宽容了。
可对于宋钦宗来说,那简直是耻辱到不行!
最关键的是金人没什么信誉,前面两次和谈换来了什么?换来了大宋朝差点亡国。
因此宋钦宗回怼道:“做梦!”
此时的汴梁京城里面,也没有多少主和派了,毕竟主和派基本上都是对宋徽宗唯命是从,宋徽宗南下的时候,这些怕被宋钦宗秋后算账的主和派也是一溜烟南下投奔宋徽宗了。
跑的慢的,像张邦昌、李邦彦这两位,在宋钦宗稳定汴梁大局后,就直接把这两位给砍头了,为此还打破了大宋朝建国以来“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
但张邦昌和李邦彦确实是为金国人做事,所以也算死有余辜,其他大臣们也不会为他们发声。
公元1127年三月二十四日,金国朝廷正式发兵二十万南征宋朝,对外号称五十万大军,分兵三路攻宋。
完颜宗望复制上一次的进兵路线,从山西攻入河南,但是这一次他的进兵遭遇到了有力阻挡。
宋钦宗已经追封了病故的种师道,再度收拢了种师道旗下大将的将星,而他们就领西军十万与完颜宗望激战,西军乃是北宋最强边军,粮饷给足了,宋钦宗又不再指手画脚指挥了,那完颜宗望要占便宜就太难了。
从河北过黄河南下的完颜宗翰大军,则同样遭到了阻击。
大宋另一位名将张叔夜统率十万大军在黄河南岸布下阵势,完颜宗翰率领大军屡次渡河失败,一时之间也陷入僵局。
从山东北境杀向河南的金国大军,则是遭到了宗泽率领的勤王大军围攻,尽管勤王大军战力低,但是士气可用,且人数也多达十几万,也让金国这一路大军寸步难行。
金军南下不顺利,其实也在金太宗完颜晟的预料当中。
毕竟金军起家最精锐的部队不到十五万,攻占汴梁城的十五万大军里面,能在汴梁城里寻欢作乐的六万大军就是主力部队,而在城外大营的九万大军都只是辽国降兵而已。
在汴梁城折戟了六万精锐后,金军就只有九万精锐大军,而这九万精锐大军里面,有五万在茫茫北方大草原当中追杀着辽天祚帝,毕竟辽天祚帝在北地还是很有声望的,他只要活着,北地的反抗就一直会持续着。
还有两万精锐携带着六万辽国降兵则是防备着耶律大石的西辽,虽然耶律大石的西辽军战斗力也不强,但威胁还是存在的。
金军还要在东北龙兴之地保留一万精锐大军镇压各个不安分的部落,而京城还要预留一万精锐,那么真正能南征的精锐只有两万,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各分一万精锐大军。
仅仅两万精锐大军带着十八万的降兵和三十余万发足粮饷的宋军较量,打得僵持不下也在情理当中。
事实上金军前面两次南下也是强弩之末了,若不是宋徽宗疯狂暗算宋钦宗,主和派给主战派拖后腿,金军真的进不了汴梁城,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
宋钦宗在得知金军过不了黄河,威胁不了汴梁后,立马给西军、张叔夜、宗泽三支部队各发了十万白银以作赏赐。
在花钱如流水的情况下,宋钦宗又想跟神仙一般的国师做交易了。
宋钦宗找到了朱元璋:“爱卿,能否再找国师谈谈。朕愿意把太原重镇交给国师管理,国师只要给朝廷五百万银就可以了。”
朱元璋愣住了,虽然我是终结者,但你也不能这样欺负人啊。
朱元璋说道:“官家,太原已经沦陷了,落入金军的手里,只怕不值得这个价钱。”
宋钦宗一听就有戏:“那一百万银就可以。国师收复了太原,朕就不过问太原了。”
朱元璋通过终结者网络向梅长苏发过去报价,梅长苏请示了真身之后,立马让朱元璋答应下来。
于是朝廷又有新的旨意了,将太原赐给国师作为封地,这一道旨意也是天下哗然,哪有把落入对方手里的重镇赐给臣子当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