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顿塞多极化格局形成,两极对立格局,更多的是局限于格兰大陆。
新历二十年,尽管顿塞与全布尔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但是,最终,战争没有继续打起来。
双方各自重兵压境一百万,俩国关系,直接破碎。
与全布尔关系的恶化,导致顿塞的外交政策,直接失效。
孤家寡人,非常适合形容,当前的顿塞面临的国际形势。
从这里开始,国际已经是对不起了。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桌子上谈。
谈不拢,也打不起来。
由于全布尔爆发了与顿塞的冲突,因此,不得不扩军。当然,就算全布尔没有扩军,格兰大陆也不会相信,他没有扩。
格兰大陆的扩军,导致了全布尔不得不扩军。
全布尔的穷兵黩武,又反过来导致,其他人必须跟进。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继续走下去,必定是导致第三次 世界 大战爆发。
就在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凯尔森做了个尝试,修复与顿塞的关系。
八国联军联合入侵,不一定要入侵顿塞,也可以是遏制全布尔。
也就是说,全布尔扩军一万,其它人各扩军一千。
以此类推,全布尔必定无法扩军下去,又面临八国联军联合入侵,只能是自尝苦果。
只是,俩国二十年的对立?顿塞,会选择和解?这不是凯尔森能够决定的一件事。
能不能成功?谁也说不清。
不过,就算不能,也不过是一种尝试。不是希特勒,谁一天到晚的,打算发动战争!为了和平,能不打更多的是选择不打。
当然,最重要的是,单独任何一个存在,都无法直面全布尔的武力镇压了。
对于凯尔森的缓和俩国关系的改变,顿塞内部,也是无法达成共识。
骂了几十年凯尔森帝国主义,现在,给块骨头就凑上去?
但是,不得不说,打战凯尔森不行。发展经济,凯尔森更加强大一点。
毕竟,是吃下了半块格兰大陆,能不好吗?
这里不得不说,当年史密斯李,非常有先见之明,凯尔森部队,不在大岛。
至少,这一点保证了,俩国之间确确实实是存在和平共处的机会。
所谓主权,其实就是驻军权。谁的军队在,就是谁的。
面对凯尔森的操作,失去了司徒雷登的凯尔森,顿塞根本就没有看懂。
没有了司徒雷登,顿塞的操作,凯尔森也看不懂。
面对全布尔的步步紧逼,其实,顿塞也试图缓和与格兰大陆的关系。尽管,新历十五年,顿塞便是与格兰大陆建立了第一个外交关系。但是,并无法改变,目前的外交困境。
就在双方各自尝试解决可能发生的第三次 世界 大战的时候,一个特殊情况发生了。
由于没有外交关系,因此,顿塞是直接拒绝了与凯尔森的任何形式的坐下来聊聊。
因此,俩国关系的改善,可以说是不可能。
连说话都不能牛头对马嘴,岂能和善。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理由的。如果顿塞愿意,也可以参加世界会议,如魂盟会议。
不过,尽管全球各地都是政治决定一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和政治牵连。
就比如说,体育运动。
或者是,体育运动,是各国选择性留下的,一个与政治无关的事件。
新历二十一年,在一场体育运动中,顿塞和凯尔森运动员,居然是坐在了一个车上。
顿塞内部希望改善与凯尔森的关系,避免第三次 世界 大战爆发,便是抓住机会,试图缓和俩国关系。
事情更进一步发展,基于体育运动无国界无政治,和平人士便是申请,批准凯尔森体育运动员,正式访问顿塞。
申请报告,一路向上,一直到了布尔湖手上。
无论是凯尔森还是顿赛,都知道一件事,两国关系缓和,起步便是布尔湖放下杀子之仇,以国家利益为重。
事情,非常令人沮丧,布尔湖还是没有批准。这种事情,不想缓缓图之,就一定要拍板决定。
可是,布尔湖会拍板决定?
就在凯尔森和顿塞关系缓和的这次机会,又要错过的时候。事情,又出现了转机。
这是一次尝试,谁会相信,这是巧合?尝试的结果,是布尔湖不会拍板决定。那么,缓缓图之,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了。
布尔湖独自一人坐在床上,深更半夜,别无他人。只有当年布尔明战死沙场后,留下来的一套衣服,陪伴着他。
就是这样沉默了好久。
布尔湖是真的希望和平,就在最后一刻,从床上爬了起来,签了字,又床上睡觉去了。
布尔湖的拍板决定,瞬间到达了凯尔森。
凯尔森已经不是杜门在台上,新的克门,自然是也拍板决定。
顿塞和凯尔森的缓和关系,是有利于和平的,这一点,实际上,俩国都有准确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