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私家侦探
书名:你在异乡安好 作者:沈立研 本章字数:4335字 发布时间:2022-06-30

圣诞节前,许久没回家的凯瑟琳回到牛津,她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一边发着短信一边心不在焉地和母亲攀谈。久等哥哥不来,凯瑟琳忍不住问母亲:“约翰呢?”

“他说要和导师讨论课题,今晚不回家。”亨廷顿夫人落寞地说。

“约翰什么时候对学业用心了?去年他还信誓旦旦地要退学。哥想通啦?他做好准备要继承家族生意了嚒?”凯瑟琳狡黠一笑。

“我可不认为约翰是因为用功不回家。前阵子我遇到蕾切尔,问起她约翰在牛津的情况,她支支吾吾地欲言又止。蕾切尔也很古怪,以前你一回家,她就往我们家跑,整天和你黏在一起,恨不得要住进来。但是最近半年她没踏进我们家半步。你和蕾切尔闹别扭啦?”亨廷顿夫人小心翼翼地试探。

凯瑟琳听出了弦外之音,她猛地从沙发上坐起来冲母亲囔囔:“蕾切尔喜欢和我腻在一起?你心知肚明,她是冲我哥来的。”

“你哥和蕾切尔还好么?”亨廷顿夫人顺水推舟问。

母亲三句话不离约翰反复敲打着凯瑟琳的神经,从小到大她就是家里那个不被偏爱的孩子。尽管她和约翰是双胞胎,若身为男孩,她还能同约翰竞争,但身为女孩,她只是约翰可有可无的替补。约翰是爷爷的心头肉,圣诞节前夕约翰无意中透露的喜好,都会被爷爷不动声色地记住。等到圣诞节那天,约翰铁定会得到他提及次数最多的三件礼物。凯瑟琳的礼物不外乎是漂亮的公主裙、闪亮的首饰和美丽的洋娃娃。虽然她很迷恋这类礼物,但敏感的她从小就能分辨上心和不太上心的区别,爷爷对约翰的特别用心总能激起她十二分的妒忌。

不仅如此,凯瑟琳少女时代唯一的闺蜜,看似与她形影不离的蕾切尔,也是因为要接近她哥哥才拿她当挡箭牌的。当约翰与家人关系紧张时,她还要充当观察哥哥、向母亲汇报哥哥一举一动的监视器,有时候还要当母亲的吃力不讨好的传话筒。长辈们只在乎约翰想什么、做什么、将来会怎样?没有人在意她。家族事业与她无关,约翰是天选之人,是需要倾注心血培养的对象。她的性别早在出生之日起就把她排除在继承权之外。尽管家境优越、在物质上从来没受到亏待,但她的心里总隐隐有股忿忿不平。

升到中学,约翰被送去英国最好的伊顿公学,凯瑟琳则去了家附近的私立女校。高中毕业,约翰毫无悬念地被牛津大学录取,尽管他本人并不情愿。不被重视的凯瑟琳倒被允许去伦敦念艺术大学,她首次体会到了不被家族重视的好处——可以随心所欲。但她从小缺失的,必须在成人以后得到弥补—凯瑟琳希望聊天时大家能以她为中心,至少在伦敦与那些自诩为艺术家的朋友们聚会时,她始终是众人的焦点。

凯瑟琳有点醋意:“我难得回家一趟,你张口闭口都是约翰,丝毫都不惦记我。”

“我们不说约翰了。你伦敦服装精品店的生意好么?”见女儿不开心,亨廷顿夫人转换了话题。

凯瑟琳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到家以后她就一直在等母亲开口询问精品店的生意:“三个月没开张,我都快愁死了。昨天有人来店里为了在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上演的新剧目,向我定制演出服。他说非常欣赏我设计的那些有都铎王朝风格的服装。你猜他要多少?整整30套,还包括舞台的软装。够我们店忙活一阵子了。”

“有生意了,你才肯回家看我。”

“如果我一笔生意都没做成,回家岂不是要被你数落。”一直觉得怀才不遇的凯瑟琳总算能在母亲面前扬眉吐气一回。

“我在你眼里就这么不近人情?!”

“比起你对待约翰,你对我简直就像天使。”凯瑟琳轻快地走到母亲跟前,亲了一下亨廷顿夫人的面颊。在邦德街开时装精品店的钱是母亲全额资助的,由于生意惨淡,她故意忘掉要还钱这件事,迄今为止精品店的续约租金还是母亲垫付,凯瑟琳的吻一半是感谢一半是讨好。尽管凯瑟琳智力平平,但她比哥哥识时务,她总能轻易分辨出谁在不切实际地空想,谁能真正说了算,和谁交好才能得好处,但她示好母亲的一番大实话,却使亨廷顿夫人心情凉了半截。

 

*

 

精明的亨廷顿夫人对约翰和蕾切尔的反常行为起了疑心,她心事重重地走进了华莱士私人侦探社。

“请告诉哈里森·华莱士先生,我到了。”

前台恭敬地说:“尊敬的夫人,华莱士先生已经恭候多时了。”

听到前台的通报,华莱士赶紧起身关上窗户,尽管他冷得直哆嗦,但他趁亨廷顿夫人抵达前2小时就开窗通风,他知道亨廷顿夫人厌恶烟味。

亨廷顿夫人穿着黑色长款的羊绒大衣,戴一顶圆形礼帽,帽檐压得很低。一副深褐色的眼镜架在她笔挺的鼻梁上,尽管牛津的冬天不需要遮阳。今天她是一个人开车来,没有带随从。进入侦探社,她迅速扫了一眼办公室,墙壁和天花板都装了隔音板,占了不少地方,室内空间有点压抑。两年了,办公室的布置仍然维持原样,她很满意——华莱士的确是个实在人,他把钱都花在高档监视器上,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装修上。这些年他生意不错,在上流圈里有了点名气,但他行事依然低调,嘴巴又紧,是个名副其实的探子。

华莱士的长相与侦探社的装潢一样平淡无奇,是淹没在人群中毫不引人注意的类型,这反倒成了他独特的优势。只有屋内一整面柜子里摆着的各式各样便于携带、易于隐藏的专用照相机和夜视镜,无声述说着华莱士鲜为人知的隐秘身份。  

他曾经想当一名全职警察,办刑事案件,专门抓坏人的那种。不巧赶上政府减少开支、削减警察编制,录用警察的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要正规本科学历。他不是读书的料,只有社区大学(相当于中国的高职高专)文凭,梦想因此搁浅。

但他不死心,在三流娱乐杂志社做了五年跟拍记者后,他用攒下的钱开了这家私家侦探社。刚从事这个行业,他曾帮人找过走丢的猫狗、卷走钱的前男友、离家出走的叛逆期少年、留下债务不辞而别的合伙人。大多是些请不动警察,或不能让警察插手的事。

更多的,是找出轨证据或者私生子,华莱士发现女人的直觉准得可怕,她们所有的怀疑最终都会被他的证据证实。华莱士遇到过经历七年之痒的夫妇同时委托他调查对方的出轨证据,后来发现是男方倒打一耙。也有男子怀疑妻子出轨,后来真实男子的两个儿子是他的亲兄弟。

华莱士曾经拒绝过一个委托人,那个胖的要侧身才能进入他办公室的“圆球”刚在客户席上就坐就压塌了椅子。“圆球”断定邻居毒死了他的爱犬,为了方便调查死因,他甚至带来了狗尸体。不出所料,爱犬和它的主人一样滚圆肥胖。“圆球”绘声绘色地描述邻居平日里多孤僻、多厌狗,却只字不提他给狗吃和他吃的同款垃圾食品。遭到拒绝后,“圆球”还抨击他对小动物缺乏同情心。

有些委托人把自己的猜想——他们称之为推理,讲得有板有眼,但你要从他嘴里找到点真正有用的线索却很困难。说起正事,他们立刻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对调查起不到半点作用。华莱士想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没有起色,麻烦总是一件接着一件的原因,因为他们想得太多,却永远抓不住重点。

为了招揽生意,刚开始华莱士只收取一半委托费,调查完毕以后再收另一半。如果华莱士的调查结论和委托人预想的不同,他们就觉得华莱士没尽力。当华莱士把证据链清清楚楚地罗列出来,形成闭环,让委托人不得不信服时。委托人又觉得“既然没有异常”,说明这次调查本来是没有必要的,既然是没有必要的无用功,华莱士就不该收取余下的报酬。委托人清奇的想法让华莱士赌誓,今后绝不接受无赖的委托。

和穷鬼打交道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撞见过的狗血剧情越多,他的业务能力越来越精进,逐渐从一个刚入门的偷拍者,成长为一个有推理能力的侦探。在牛津的私家侦探圈站稳脚跟以后,华莱士再没屈尊接手过来自平民阶层的生意。现在他有了固定的高端客源。

权贵阶级重视名声和传统,相比“丑闻”可能造成的损失,请私家侦探调查出来龙去脉、把危险的苗头掐断,显然是更加明智的选择。他们行事果断、话不多,句句切中要害。华莱士发现一个规律,一开头就侃侃而谈停不下来人,带不来什么了不得的案子。委托人话越少、事越大;他调查取证越困难,委托费挣得越痛快。

华莱士取出珍藏的上等红茶和高端矿泉水,熟练地给亨廷顿夫人煮茶,殷勤地嘘寒问暖。现在请他的人非富即贵,他们出手阔绰,从不讨价还价,一庄案件的利润抵得过二十件鸡毛蒜皮的小案子。

寒暄过后,亨廷顿夫人切入正题:“我想请你调查一下,我儿子约翰最近在和什么人交往。”

“你指的是——恋爱关系?”

尽管委托人通常不愿意向私家侦探透露他们的真实目的,但深谙世事的华莱士总能准确地揣摩出亨廷顿夫人的来意,因为科林·亨廷顿是侦探社的老主顾了。

亨廷顿夫人沉默了一阵,极不情愿地承认:“我想,是的。”

“愿意为夫人效劳。”华莱士侦探欠了欠身,答复得殷勤有礼也很自信。

他认为他比那些蹲守在明星家门口的狗仔队高级得多,他自诩是能还原事实真相的当代福尔摩斯。他确信他提供的照片线索曾经多次改变事情的走向,因为他的新客人都是熟客介绍来的,这就是他业务娴熟、富有成效的最佳证明。

进行了一个月的秘密调查,华莱士约亨廷顿夫人面谈:“最近半年有个女人和你儿子交往,她叫沈立言。”

哈里森·华莱士拿出偷拍的照片,在桌上一字排开,绝大部分都是在约翰和立言出入图书馆时照的。

“她是中国人,拿国家奖学金公派留学的。”

“她是约翰的同学?”

“对,他们在一个实验室,都是大卫·李教授的学生。”

“中国人。”亨廷顿夫人流露出一丝鄙夷,“你有办法查出她的底细么?在中国的家庭背景、社会经历,来英国以后她和什么人接触比较多?”

“她看起来很正常,至少在我跟踪她的这一个月里,她就和普通留学生没什么两样。”

亨廷顿夫人不耐烦地打断他:“我不要‘看起来’,我要知道她在中国的成长轨迹和来英国以后的一举一动。”

华莱士不理解亨廷顿夫人为何对一个来自中国的女留学生如此忌惮。他记得约翰曾经和一个斯洛伐克姑娘交往,他前脚刚把那姑娘的底细调查清楚、汇报给亨廷顿夫人,约翰就和这姑娘分手了。牛津大学留学生众多,像约翰这样的公子哥图新鲜换个亚洲女子做女朋友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能修成正果的几乎没有。亨廷顿夫人真是小心过了头,华莱士暗自嘀咕,但她很一向慷慨,我就勉为其难在调查一阵子,也算给亨廷顿夫人一个交待。于是他依然毕恭毕敬地表示:“这是我的职责,我会调查清楚这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底细,请夫人放心。”

华莱士又进行了更周密详实的调查,半个月后他把调查报告交给亨廷顿夫人。

[调查报告(原文是英语):沈立言1975年生于上海。父亲是申国豪,路桥工程师;母亲是陆芸,高中教师;她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弟弟。她在上海读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北京大学念考古学。以成绩年级第一申请到英国公费留学。她的社交圈很简单,只有老师和同学。]

沈立言的身世平凡又普通,按部就班地没有一点意外的惊喜(惊吓),就像一株只有主干没有枝杈的树。与华莱士预想的一样,立言这种小角色完全不配亨廷顿夫人的重点关注。他含蓄地暗示尽管亨廷顿夫人直觉过人,但这次她有点多虑了。他向亨廷顿夫人再三保证沈立言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亨廷顿夫人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小说《你在异乡安好》已取得著作权,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登记号:国作登字-2020-A-01050589,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小说,并尊重作者的劳动果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你在异乡安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