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一章:延续香火
书名:穷途逐梦 作者:秋蝉 本章字数:2536字 发布时间:2022-07-02

“青山不老我不闲,一生忙碌为油盐。风风雨雨几十载,转眼黄土埋胸前。我笑青山颜不变,青山笑我已暮年。如牛到老不得闲,得闲已与山共眠。有福之人不必忙,无福之人忙断肠,都是黄泉预约客,何苦为难每一天……”

 

深秋时节,天气变得夜长昼短,晚上七点钟天已漆黑一片,早上六点钟天还未亮。 刘八百的父亲刘建国和往常一样,天黑后独自从煤矿返回,为了排解劳累和寂寞,一边打着火把快步往家走,一边哼着顺口溜。

由于这天带的稻草火把不够多,走得特别快,当路过一片坟岗时,火把突然熄灭,走过坟岗后火把才复燃。回家以后,刘建国就看到八百感冒发烧了。

 

刘八百母亲张贵花认为感昌就是着凉,得多穿衣服多盖被子,使得刘八百发烧更加严重,精神状态极差,闭着眼睛时不时就抽筋。张贵花认为是弄丢了魂,跟刘建国的火把事件有关。就拿出大头针在自己的手指上扎了一下,挤出一滴血涂在刘八百的额头上,说是可以避邪。然后叫刘建国抓了一把米撒在门口。

 

刘建国在门外喊“八百回来没有”,

张贵花在屋内回答“八百回来了”。

连喊了三声也应了三声,这样就是她认为的招魂。后来还是没有好转,要想去医院是不可能的,离八里沟镇卫生院有十多公里,来回至少得4个小时。而且镇卫生院晚上是没有医生上班的,急得张贵花喊天叫地。全村人都过来出主意,有的说用红蚯蚓粘白糖吃吃了去火,有的说用新鲜的牛粪泡开水喝可以退烧,有的说用艾条点燃了烧耳朵页背面可以治风寒,有的说在额头上热敷可以退烧,也有的说脱了衣服在身上擦白酒可以去风寒。

 

总的来说能想出的办法都试了一遍,不知道是那种方法起了作用,到晚上12点钟的时候,刘八百身上开始出汗了,出完汗体温就降了下来,精神也好了起来。后来,刘八百家不论谁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把以上方法全部试一遍,反正总有一种方法会把病治好。

 

对于火把,八里沟人在多年的经验中摸索出了制作火把的好材料,据说还可以辟邪。方法就是制作向日葵杆火把,因为向日葵杆外坚中空,将向日葵收获后,把杆子砍下,放入水里浸泡。约两个月后向日葵杆表皮和内芯全部腐烂,只剩下坚硬的径管,然后漂洗晒干,变成洁白干净,这是做火把的上好材料,一根向日葵杆可以燃烧十多分钟。在八里沟村,谁家需要走夜路,都会带一根向日葵杆。经过这个事件后,来年春天,张贵花在附近最向阳的斜坡地种了一大片向日葵。

 

刘八百是他父亲刘建国的第二个孩子,上面有个姐姐,中国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刘建国也不例外。刘建国是对越自卫 反击战的退伍老兵,1955年出生,因出生那天刚好是十月一日,所以取名为建国。中国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只要出生逢十月都喜欢这么取名,现在上网随便查一下,叫什么国庆、建国、振华……至少有几百万人,这是一代人的情怀。

 

 

刘建国1976年参军,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 反击战,1979年底退伍。参军前他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经过战争的洗礼,刘建国越来越感觉到生命的厚重,传种接代的香火意识更加浓烈,产生了生个儿子的强烈愿望。

 

刘八百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赶上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刘八百出生后,八里沟镇计生办的人对其罚款800元。那时八百元可是巨款,为了凑钱,刘建国把家里养的猪卖了,耕地的牛也转卖了股份(八十年代初的八里沟耕牛是非常贵重的,而且每家的田地又少,一般三到五家供养一头牛,耕地时轮流使用)。

 

把家里能换钱的都卖了,能借的都借了个遍,可以说是倾家荡产,才交了580元,还有220元实在是交不上了。刘建国以党员的名义给八里沟镇计生办党支部写了个检讨,刘建国写道:

“作为一名参战老兵,退伍军人,中共 党员,不能保持革 命军人的优良传统,退伍后,不注重学习,思想觉悟放松,违反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法,甘愿接受惩罚。

 

但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还剩200斤粮食是保命的,请各位计生干部宽恕几天,我愿写下字据,明年一定交清,我用一个退伍军人的人格担保,用党员的党性担保。”

 

后来,八里沟镇计生办念在刘建国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的份上,让刘建国写了个欠条,剩下的220元约定次年再还。当然不是刘建国的检讨起了效果,不然呢,就算杀了他还是交不清罚款的,互相给个台阶下吧。

 

刘建国中年得子,实现了传宗接代的愿望,经济上受到了很大惩罚,但内心还是快乐的。虽然写了检讨,但一点也没有后悔的意思,如果能重来,他依然会选择超生。为了纪念刘家这个伟大事件,所以刘建国给他儿子取名为八百。

 

刘八百母亲张贵花严格来说出生在大户人家,张贵花的父亲是崎山县比较有名的大地主,家有良田千亩,雇用长工就有一百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张地主家的所有财产冲了公。

 

张贵花是个苦命人,1948年生,本来出生在大户人家,应享衣食不尽,但第二年全国就解放了,和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变得一穷二白。

 

1950年,我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毫无疑问,张贵花家被划分为地主,从此张贵花家的厄运开始了。

 

父亲作为地主,在不断的批斗中,不能忍受其苦投河自尽。其母亲带着她艰难度日,常常忍受别人的欺压,动不动就拿她的“地主出生”开刀,称张贵花为地主女。那个时候这样称呼,就相关于是人民的公敌,害群之马,侮辱性约等于“操八辈子祖宗 ” 。

 

张贵花是个勤劳的女人,家里缺吃少穿,经常饿得两腿发肿,但她酷爱学习,仍然坚持上学。那时的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初小是小学一至四年级,高小是五至六年级。张贵花初小毕业了就没读书了,虽然张贵花成绩非常好,那个讲成分的年代凡事都要讲推荐,初小升高小也不例外,升学与成绩基本无关,学校也不敢推荐地主的子女就读高小,那样不但贫下中农会造反,校长也会被批斗,理由是我贫下中农的子女都没上高小,你地主的子女凭什么。

 

那时你拥有一个贫农身份,你的社会地位是最高的。如果你是地主成分可能找老婆就难了,没人敢嫁给你,如果你是女的出嫁也相对困难。所以张贵花在二十四岁时就嫁到了八里沟村,比刘建国大5岁,女大三,抱金砖,确实刘建国娶了个吃苦耐劳的老婆。

 

虽然八里沟村非常贫穷,而且刘建国相貌一般,还身材较矮,但刘建国出生好,是贫农成分,在那个年代是很大的加分项。从此张贵花就像攀上了权贵一样,能够正常做人,不再受人欺负,就是有人在闹矛盾时提起她的地主出生,刘建国也会给他撑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穷途逐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