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独李密命大,本已被擒,却在被隋官吏押解途中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天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流亡生涯。其间流落山野,风餐露宿,不得不食树皮野草充饥,备尝艰辛。他曾先后试图投奔郝孝德、王薄等起义军,但因其出身贵族,又参加过杨玄感起事,声名显赫,首领们不敢贸然收留。李密无奈,只得更名改姓,化名“刘智远”,在淮阳教书为生。
一日,李密在一家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想起平生遭际,觉得自己满腹韬略,竟沦落至此,倍感不平,就借着酒意,夺过酒馆账台记账用的笔,在墙壁上狂草题写了一首《淮阳感秋》,诗曰: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万古传名器。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李密题罢掷笔,披发跣足,高歌狂舞,做了一回魏晋名士,哪想到却在不知不觉中闯下大祸!
有人透过李密题诗和他的酒后狂言,识破其身份,认为此乃搏富贵之良机,赶紧向官府告发。
却说李密回家,酒醒之后,依稀记得在酒馆的种种作为,不由心惊!明白此处已非久留之地,未及收拾行装,即仓皇出逃。
官兵前来擒拿李密,不料扑了个空!竟迁怒于此间百姓,将李密隐姓埋名之际众邻里、学生全部捉拿,一律处死,罪名是“窝藏反贼”。此时的隋家朝廷,就是如此蛮不讲理草菅人命。
李密逃至雍丘妹夫丘君明处。丘君明乃雍丘县令,清正廉洁,官声甚好。见李密落魄逃来,明知是祸,仍仗义舍命相救,将其藏匿至好友侠客王季才家。
王季才好勇任侠,喜结交天下豪杰,非但收留李密,还将女儿许给落难中的李密为妻。谁知蜜月还没度完,竟叫丘君明贪图富贵的亲侄儿探到风声,向官府告发。
这李密对别人不啻是个灾星,偏自己命大,再次躲过劫数死里逃生,抛下妹妹、妹夫和妻子、岳丈两家数十口悉数为他而死。
李密走投无路,遂寻往昔有交情、此时已在济阴落草的王伯当引荐,欲投奔瓦岗,并说服王伯当一起上山,合力拒隋。
翟让闻报李密、王伯当山下求见,急召众将商议。
单雄信道:“李密向为公侯,素有人望,当今天子不惜重金缉捕。其来山寨,日久坐大,恐鸠占鹊巢。不如谢绝,以免后患。”
徐世勣少年才俊,忙道:“大帅要立足天下英雄之林,岂可拒贤才俊士于门外?李密向昔追随楚国公杨玄感,始终如一,其诚可鉴,何必多疑?就算他要谋我山寨,必先失却人心。人心崩散,何以自立?以世勣观之,李密必不为此不智之举。”
军师贾雄,素好阴阳之术,三句不离本行,言道:“贾某夜观天象,见河朔分野有将星现世,其大如斗,七彩交辉,正应此人之命。且元帅之姓,翟与泽同音,意为水;李密爵号蒲山公,蒲无水不活,水无蒲不灵,今蒲泽相济,水润蒲荣。李密来投,实乃天授,瓦岗必然兴盛!”
寨主翟让,仁德有余而智略不足,听罢众人之言,拍板道:“李密当世奇才。我如不纳,必惹天下英雄耻笑。诸位随翟某下山,迎那李密。”
李密见翟让率众将下山亲迎,如此看重自己,与那王薄之流天壤之别,心中百感交集,一再言谢。
李密施礼道:“密孤穷一身,四海飘零,几至于死,今蒙元帅收录,恩同再造。”
翟让执李密手道:“翟某村夫,虽不足成大事,尚知倚仗雄才贤士。蒲山公大名,如雷贯耳,今至敝寨,蓬荜生辉。”
于是上山摆宴, 把酒言欢。李密感激之余,使出浑身解数,指点江山,向翟让献策。
李密道:“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江都,委弃二京,此刘、项奋起之际也。元帅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吊民伐罪,诛灭暴虐,取天下当在群雄之先!密为大帅计,不如联合各路豪杰,先取荥阳,再夺东都。越王冲幼,段达、元文都辈平庸,不足为虑。然后檄召四方,引贤才而资计策,选骁勇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元帅之政令,岂不盛哉!”
翟让道:“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翟某浅见愚识,哪及蒲山公眼阔四海、心机深远?不过也知如今众豪杰各自为战,号令不一,甚至互为猜忌。长此以往,难免被人各个击破。蒲山公若愿前往,说服各路英雄与我瓦岗合力,又何惧昏君强兵?”
李密忙道:“密蒙元帅厚恩,愿效犬马!”
翟让遂派李密走访联络瓦岗周边各路义军。李密拨动三寸不烂之舌,果然说动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等诸路小股义军,俱统一在瓦岗旗帜下,形成一支以瓦岗为首的统一力量,共抗隋军。
此时是大业十二年秋,尚在李渊父子太原举兵半年之前。
翟让纳李密之谋,决计攻取荥阳。荥阳位于瓦岗之西,乃东都洛阳之门户。
义军初战告捷,很快拿下荥阳外围金堤等数座县城。
荥阳郡守杨庆忙向江都告急。隋帝杨广急调齐郡通守、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精兵八万,前来“剿匪”。
张须陀曾驱逐王薄,袭破孟让、左孝友、卢明月等义军,也曾击败过瓦岗军,人称“龙虎大帅”、“常胜将军”,新近大破孟海公,挟胜而来。
翟让闻报,叹道:“张须陀智勇双全,其副将贾务本老谋深算,帐下秦叔宝、罗士信有万夫不当之勇。向日瓦岗与之大小三十余战,败多胜少。依我看还是弃了荥阳,退保山寨为上。”
李密却道:“张须陀处处得志,兵又骤胜,难免骄傲轻敌。骄兵必败,可一战而擒。瓦岗名震天下,只在今朝。密蒙元帅收纳,高恩厚德,日夜思报,今斗胆向元帅假剑印,不破须陀,提头来见。”
翟让将信将疑,便将帅印付李密,叫他放手用兵。
李密带徐世勣、王伯当等人,于荥阳城北大海寺附近密林中设伏。先请翟让和翟弘父子亲率数万人马至荥阳城下挑战。
张须陀见翟让亲自出马,以为瓦岗主力欲在城下决战,乃倾巢而出,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瓦岗。
翟让与须陀接战,似乎不敌,且战且走,一气往北退出十余里地,并暗令翟弘等将士,要丢盔弃甲,逃个真切。
须陀被一连串胜利冲昏头脑,不知是计,以为瓦岗溃不成军,岂肯放过?只一味尽情追赶,眼见到大海寺附近,忽听一声号炮,密林里涌出伏兵无数,先是一阵箭雨,隋军顿时大乱。
随后徐世勣、王伯当率军左右齐出,断隋军退路;翟让反身接战,隋军腹背受敌。李密指挥各路人马将隋军合围。
那须陀将军性情刚烈,素与士卒同生共死,他本已溃围而出,却不愿抛下被困士兵,凭着一身勇武,再三跃马杀回包围圈中接应士兵,并命副将贾务本和秦叔宝、罗士信二将带残军先撤,自己亲率八百亲兵断后。
李密远远望见,慨叹须陀老将军英勇了得!心想今日若走了这个劲敌,日后瓦岗又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于是命令三军,叫千军万马置其他于不顾,只取须陀一人一命,便是胜利。瓦岗将士于是人人弃了对手,来取须陀。
须陀与一干亲兵被大批瓦岗将士层层围困。瓦岗士众慑于须陀勇力,俱不敢近前。
李密传令“放箭”,顿时箭矢如雨,身旁亲兵纷纷倒毙!须陀也身中数箭,跌下马来。他站起身,迎着潇潇暮雨,向南方再拜叹息道:“臣戎马一生,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全!九泉之下,臣无愧于圣上。今大势去矣,臣宁死不受贼辱!”言罢横剑自刎。
副将贾务本,带残军逃奔梁郡,伤痛加惊惧,不几日竟也一命归西。
张须陀将军为救部下力战而死,所部兵将昼夜号泣,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江都杨广闻报,诏以光禄大夫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代领须陀旧部,镇虎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