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鸦片战争上半场6
书名:重读鸦片战争 作者:郭大侠 本章字数:7458字 发布时间:2022-07-23

                                                                                                       第六节  白河口外的来信

       虽说英国东方远征军在定海弄得满屁股屎,但是为了完成外相帕麦斯顿所交代的任务——向天朝统治者送战书,也就是《帕麦斯顿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所以,义律顾不得还没擦干净屁股上的屎,就火急火燎地抽调了“威里士厘”号三级战列舰、“布朗底”号巡航舰、“摩底士底”号轻巡舰、“卑拉底士”号轻巡舰、“马达加斯加”号武装汽船、“爱尔纳德”号运输船、“马尔科姆”号运输船以及火线上从广东海面抽调过来的“窝拉疑”号巡航舰,共计8艘各色战舰,组成了东方远征军海军舰队渤海远征支队,于7月28日从定海道头港扬帆起航,耀武扬威地前往天津这个天朝的后院去踹窝子,去完成“布朗底”号在厦门没有完成的光荣使命去了。

       8月6日,义律兄弟率领这支“庞大的”渤海旅游团趾高气扬地抵达了大沽口外。

       其实,义律兄弟俩也不想“到此一游”的。本来,他们在厦门“下战书”失败以后,又在定海之战后到宁波镇海去给天朝下了一次“战书”。岂料,还是因为碍于天朝地方官不得私自接触外夷的天朝铁律,镇海地方官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把这封“战书”给原封不动地掷了回来。所以,连续吃了两次闭门羹的义律,才想着干脆一棍子捅到底,直接把“战书”下给天朝的皇帝,想来这样子就不会再吃闭门羹了吧。

       天朝这边,早早就接到了英夷“渤海旅游团”即将造访津门的消息。但是,一直被林则徐、邓廷桢他们的“甜言蜜语”搞得晕晕乎乎的道光皇帝很不以为然,他想当然地以为,朕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大不了他们从哪里来就把他们打得从哪里回去!为此,他还特地给时任直隶总督琦善下了死命令,叫他无论如何不要接这些岛夷的“奏本”,给他们来个先礼后兵,先好言奉劝他们改过从善、回头是岸、立地成佛,要是这些个夷人还是不知好歹,那就给朕团灭了他丫的。

       可是,天津不是广州,天津是天子脚下;琦善也不是林则徐,林则徐在广州天高皇帝远,林则徐爱跟皇上说屎是香的皇帝也分辨不出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那时候没有什么小视频或者偷拍什么的,林则徐怎么说皇帝都不清楚事实的真相。所以,林则徐敢“死鸭子嘴硬”,林则徐敢一句谎言接一句谎言地欺骗道光皇帝,琦善可不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玩障眼法,更不敢托大,只能在8月9日那天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一老一实地向道光皇帝报告实情说:报告吾皇!天津的防御体系就是屁粘的,是纸糊的,怕是干不过那些英夷龟孙子啊!

      道光皇帝一听到琦善这句这么伤士气的话,冷不丁打了个激灵,在心里问候了琦善的祖宗十八代一千遍“我屮艸芔茻,你个狗日的,怎么不早说呢?”但是事到万难须放胆,人处逆境须从容,这个时候可不是闹意气的时候,人家都已经砸场子砸到了家门口,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否则到时候打个败仗事小,丢了天朝的脸面事大。没办法,道光皇帝只能来了个181度大转弯,临时改口回复琦善道:好吧,这些蛮夷远道而来也挺不容易的,朕得怀柔远人。倘若他们到了天津海面,没有上来就开干的话,咱们也跟他们礼尚往来。如果夷人有什么书信之类的需要上呈,不管它是夷文还是汉字,都麻烦琦爱卿你辛苦跑一趟,替朕原封不动地送过来就是了。

       由此,琦善因为“如实地示弱”,反倒阴差阳错地第一次获得了道光皇帝授予的“允许接受夷人公文”的尚光宝剑,要知道,这在大清开国以来可是破天荒头一遭!琦善也因此创造了了大清历史纪录。不过,话说回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林则徐、邓廷桢以及乌尔恭额、姚怀祥等这些地方大员、要员办理“夷务”是何等之难,这就好比旧社会的男婚女嫁一样,直到洞房花烛夜之前,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到底长什么样,到底是不是瞎了一只眼,或者是跛了一条腿,至于对方的人品、秉性、三观……等等,那可都是两眼一抹黑,全靠媒婆两片上下翻飞的嘴唇说了算!尤其是林则徐,他都已经跟英国人凌空蹈虚、隔山打牛地过了一年半的招,双方都打得有点内力不济了,但是至今仍然没见过他的死对头义律长得啥样子,双方都是“隔空喊话”,这样子被绑住手脚,他还能完成销烟任务,想来也的确是够不容易的了。有时候,往这方面一想,我们也理解了他为什么一直都在那玩“口嗨”,一直都在“嘴下杀敌”了,毕竟手脚都被绑住了,不得已而为之呀!

        不过,琦善这位当下的“四大督臣之首”可能做梦也没有料想到,就因为他说了这句老实话,从此把他自己推上了历史的擂台,顶替林则徐,做了义律的第二位对手。

        为了后面理解起来更容易些,敝人在此特地隆重介绍一下琦善这位下一阶段的男一号。

        琦善,全名博尔济吉特·琦善,字静庵,1786年出生,满洲正黄旗人,琦善的祖上恩格得理尔,因为率众投附清朝有功,封一等侯爵。琦善世袭一等侯爵,其父成德,曾任热河都统。琦善这人,出道比较早,1806年,年仅20岁的琦善就由恩荫而得授正五品的刑部员外郎一职。往后,琦善更是年少得志,先后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河南布政使等职。1819年,年仅32岁的琦善就已经位列封疆,升任河南巡抚了。随后,平步青云的琦善还先后当过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东河总督、成都将军等高官显职。到了1831年,年仅45岁的琦善就高升至天下总督之首的直隶总督了,1836年被朝廷授予协办大学士,1838年又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因此,从此以后的琦善开口闭口就是一口一个“本爵阁部堂”。

       在“省部级”以上高官的沉浮宦海中,年少得志的琦善可谓是“老人政治”中的少壮派,虽然期间有过起落,但相较于同为“四大能臣”的陶澍、林则徐和伊里布3位来说,琦善可以说是出道早,成名也早,还爬得最高,爬得最快,可见其人跟傅恒一样,能力绝非一般。

      话说我们这位琦爵阁,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跟林则徐一样,是为铁杆的“主战派”。听闻定海失陷的消息之后,琦善在天津也做了非常积极的备战工作:首先就是选练精明强干的将领分防各口;其次就是亲自坐镇天津,督促下属赶紧修筑炮台,还想着学人家周瑜赤壁之战的战术,准备桐油、硝石、硫磺等各种易燃物品,想给义律搞一次大清式的赤壁之战;第三就是像林则徐所说的那样,积极组织群众,发放火枪、弓箭、刀矛等武器,想给义律搞一次直隶版的“人民战争”。不过,琦善所做的这些所谓的战备,不过就是林则徐在广州搞的翻版。等他亲自见了义律所率领的“巨舰大炮”之后,他才如梦方醒,恍然间没明白过来——奶奶个熊的,林则徐这龟孙,一直在说英夷不足为惧,原来并不是这样子啊,这坚船利炮,哪里是不足为惧啊?是得惧了又惧才对呢!尤其是那艘“威里士厘号”战列舰,排水量高达1746吨,长52米,宽14米,高6.4米。即便是把大清所有的水师战船一股脑儿地都拿出去围攻它,怕是也要被它团灭!所以,琦善才不敢像林则徐那样不知者无畏,更不敢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撒谎,于是就把实情如实向道光皇帝汇报了。

       前些日子还口气强硬,喊打喊杀的琦善,在这次英国舰队兵临大沽口之后,竟也变客气了。这倒让道光皇帝大吃了一惊。所以,才发生了前面的事情。

       琦善接到了道光帝授予的“尚光宝剑”之后,也不敢怠慢。于是就派了游击罗应鳌前往大沽口去“接见”义律一行,试探一下看看对方此番前来的意图到底是什么。至于罗游击此次跟义律的“会晤”到底谈了些什么,我们后人已经不知其详了,因为那时候既没有新闻联播,又没有报纸杂志,甚至也没有现场办公文件对“会晤”现场予以记录。我们现在可以查到的资料,只有琦善向道光皇帝汇报情况的奏折里所提到的有关此次双方“会晤”概况的只言片语。我们权且把义律的这些“只言片语”,当做“义罗大沽之会”的语焉不详的“备忘录”,对此次会见情况进行一下推敲、解读。

       琦善的奏折里是这么说的“英夷守备马他仑前来投文,其词只谓迭遭广东攻击,负屈之由,无法上大天听,恳求转奏。”意思是说英国人马他仑在大沽口向罗应鳌递交了一份外交咨文,说是在广东既挨骂又挨揍,非常委屈,恳请游击大人不辞辛劳,向大皇帝如实汇报一下。敢情人家英国人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上访”的。另外,英国“渤海上访队”还递交了两份“上访材料”给琦善,分别是一份字据和一本书,字据里要求清方在6日后派人到英国军舰上去领取一份照会。琦善说自己没有学过外语,看不懂英国人的上访材料,所以现在把它们都上交给皇上,请皇上作指示。而且,道光帝给他的指示是可以代为接收英夷的上访材料,但是并未说是否可以到人家的军舰上去接收。不得已,琦善又连夜紧急请示道光帝。

        这封奏折,也是琦善后来招骂的原因之一,好些近代史书籍一说这事,就说琦善妥协卖国,罪无可恕。

        但说句公道话,这封奏折,还真不是琦善瞎编,因为巴麦尊照会上的开头就赫然写道:“兹因官宪扰害本国住在中国之民人,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求讨皇帝昭雪伸冤。”

       现在许多“批斗”琦善的学者据此说琦善这个“卖国贼”,就是从这次事件起,开始有预谋的夸大事实,栽赃陷害林则徐,害的大英雄林则徐含冤罢官。同样是赵丹老师的电影《林则徐》里,这段描绘的十分生动。

       可仔细参考琦善的奏折内容,基本和英国人的照会吻合,琦善只是作为一位封疆大吏,如实转奏而已。

       8月14日,琦善接到了道光帝的批示,同意他登上英国军舰上去领取“夷书”。8月17日,琦善派了一名叫做白含章的千总,登上了“威里士厘号”战列舰,领取了《帕麦斯顿子爵致大清皇帝钦命宰相书》正本。随即,琦善立即将这份“战书”送到了道光皇帝手里。在上呈这份“战书”的同时,琦善还如实地向道光皇帝汇报了英国军舰的真实威力。

       不过,在所有人都撒谎的环境里,琦善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位唯一说真话的小孩一样,招致了所有撒谎者的一致谗毁。以致后来琦善的“无忌真言”竟然被人安了一个涨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借敌人来吓唬皇帝的罪名,变成了琦善中了敌人的诡计,变成了“畏敌投降”的代名词,甚至后来成了判定琦善“卖国”的罪证。可见在中国这块地面上,说真话是要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的!

       其实,我们后人仔细去看琦善的描述,发现他就是像在科普舰船知识一样,没有任何的虚夸,说他是老成谋国都不为过。但是,在那种举国皆睡我独醒的时代,是容不得说这样的真话的。大家喜欢的还是林则徐那种无知无谓的“主战派”,更可恶的是现在这种风气又有所抬头,一味地鼓吹“精神原子弹”、“精神胜利法”,就像某些地方,经济建设搞得不咋地,就一味的鼓吹说咱们有什么什么“X兵精神”,有什么“X军精神”,我真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精神”难道还能拿来当饭吃,难道能让贫穷落后的地方的老百姓口袋里多几个子儿?我更不理解的是,这些所谓的“精神”,难不成能把穷乡僻壤变成北京上海,难不成这些所谓的“XX精神”能带动社会进步几十年?而且,那些像林则徐一样盲目的鼓吹“死战到底”的人,我真怀疑他们的动机到底是纯真的还是腹黑的了,反正好歹被打死的不是他的亲人,更不是他本人,反正战败之后随便大笔一挥,大败也能变成“大捷”,反正无论死了几千人,还是几万人,乃至几亿人,死的都是一个数字,反正死的都是别人,别人的命嘛,值什么钱呢?要我说,这种“嘴炮强硬”可以休矣,与其这样无知无畏,还不如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实话实说,一切实干真干;还不如“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还不如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然后做深刻的自我反省,最后再彻底奋起直追。而不是踩在屎上还一个劲地欺骗世人说“真香!真香!真TMD香!”,要知道历史结果本身是不会说谎的,即便你把谎言说了一千遍一万遍,历史的大棒最后也会把你连屎都给打出来的,甚至有时候这种自欺欺人会让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陷进不可自拔、万劫不复的深渊的。

       有点扯远了,话说道光皇帝接到了这份“最后通牒”以后,还在8月20日自吹自擂地下了一份诏书,说什么“大皇帝统驶环瀛,薄海内外,无不一视同仁。……”都被人家打得连尿都飑出来了,还在那儿充大尾巴狼,额滴神呐,真是I服Love U!敝人可真是啥都不服,就服大清的自吹自擂。这一点,敝人倒是想起了《天龙八部》中那位走到哪里都自吹自擂的高喊什么“星宿老仙,法力无边!”、“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的星宿老怪丁春秋了。

       比起自吹自擂,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道光爷的自作多情,或许是受了琦善汇报说的英国人是来“上访”的言论的误导,道光帝竟然说什么“凡外藩之来中国贸易者,稍有冤抑,立即查明惩办。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未能仰仗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当。兹所求昭雪之冤,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申冤抑,该统帅懿律等,着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敢情人家英国人搞的几句外交辞令,找的一个“战争借口”,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却被咱们的道光帝当成了棒槌,还以为人家来“上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伸冤”,并且还自作聪明,表现出一副“大公无私”的面孔,表示说一定要给英国人平冤昭雪。就这样,林则徐实心实意办理的“销烟运动”,最后却成了皇帝甩锅的由头。在这点上,我觉得林则徐很像西汉的晁错,本来是好心好意为为皇帝办好事,替国家皇家办实事),同时也是为天下办大事,最后竟被“敌人”抓了小辫子,喊了一句“清君侧”;而皇帝为了“洗脱干系”,干脆直接把黑锅给扣在了林则徐这位“清代晁错”头上,真的“诛晁错”了。

       眼见得皇帝给他所说的英夷是来北京“上访”的这一说法给盖棺定论了,琦善赶紧顺杆爬,原封不动地想把黑锅扔回广东,让它继续去扣在林则徐的头上。所以,他在给英国人义律的照会答复上将计就计,继续援引道光帝的指示:“上年钦差大臣林等查禁烟土,未能体仰大皇帝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朦,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惟其事全在广东,此间无凭办理。贵统帅等应即返棹南还,听候钦差大臣驰往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伸冤抑。”

       琦善这些话,以及后来林则徐的被驱逐,使得许多人,尤其是当时的士大夫以及后面许多“浑水摸鱼者”更加坚信、坐实了琦善“坑了林则徐”、“琦善公报私仇”之类说法。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总是习惯于将历史人物脸谱化的结果,在老百姓眼里,林则徐是强硬的主战派,是民族英雄,是百战百胜的,是容不得半点质疑的。恰好,道光又是世所公认的不是昏君,所以必须得找一个人给林则徐的惨淡结局背锅,找来找去,只能是找到琦善了——林则徐之所以被驱逐,就是因为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所以,琦善也被脸谱化了,变成了林则徐的反面,变成了卖国贼,变成了奸臣。

        其实嘛,琦善哪里有坑害林则徐的必要和动机嘛。完全断章取义地以一两句话随便扣帽子,而不是好好去反思我们为什么战败了,我们到底哪里不如人。这就是一种在中华民族中传染了几千年的流行病,就因为这种流行病,导致我们这个民族出不了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那样勇于改弦更张的人,即便出了几个像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那样敢于“治病救国”的“上医”,最后的结局无一例外地却都是“不得好死”!

       当然,道光帝能够做出这种自作主张地想着为英国人“平冤昭雪”的举动的主要原因,还是那个老问题——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互相闹乌龙了。

       因为那封《帕麦斯顿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首先找的是一个叫做马儒翰的传教士翻译的,就连这个书信的名称都翻译的不是很准确,你想想,当时中国哪里有什么宰相嘛?到了正文部分,更是舛误百出。本来人家是一副“犯大英帝国者,虽远必诛!”强硬的外交宣战辞令,最后硬生生地翻译成了“上访材料”。

       当然,据说为了防止闹乌龙,因为当时有一队俄罗斯东正教使团在北京,所以道光皇帝又命人带着马儒翰翻译的这份“楚辞燕说”的《帕麦斯顿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去找这队东正教使团帮复译。这些俄国人,巴不得看好戏,所以就把相关辞令翻译得非常强硬。可惜的是,就像早已经被林则徐的“捷报”迷晕了一样,道光帝又一次被马儒翰的“楚辞燕说”先入为主地麻醉了,反而斥责俄国人是在胡说八道。

        所以,因为双方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最后道光帝搞了一出如同1995年的老电影《巧妙奔逃》中的“弹棉花”一样的历史搞笑片场。不过,既然道光帝接了对方的最后通牒,最后战争的形式就变了味了,变成了以谈判为主、打仗为辅了,不再是刚开始的一边一味地“欺下瞒上”,另一边则是想着“打他几巴掌在说话”了。

       8月27日,为了取得《帕麦斯顿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里面所提出的割地赔款等一系列要求,英国人摆出了一副要把舰队驶入白河口,攻打津京的派头,琦善赶紧派人给英国人送了一封信,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把英国人哄住了。还跟英国人摆事实、讲道理,说根据天朝的规制,自己没有登上英国军舰的权利,希望英国人派人到天津地面来谈判。懿律这个总司令兼全权代表本来是想亲自“会会”琦善的,但是一来“外交”并非自己所长,二来嘛,自己对中国了解不多,最主要的是担心琦善不是全权代表,自己一个全权代表出马,觉得自己有损身份。所以,最后只得又让义律出马,跟琦善也来过过招了。

        8月29日,琦善派沙船给英国人送去了20头牛、200只羊以及若干只鸡鸭等畜禽给英国人。

       8月30日,琦善和义律终于接上头了,天朝的官员终于在大清开国以后这么多年第一次跟外国平等地进行“零距离接触”了。双方谈了6个小时,由于义律的翻译人员马儒翰只懂一丢丢的闽南语和粤语,琦善只会说满语和普通话(北京腔),所以,义律的英语,琦善一句都听不懂,琦善的北京话,义律也一句都听不懂,只能由马儒翰把义律的英语翻译成琦善就模模糊糊听得懂三五个字词的粤语,而琦善的北京腔,也只能由懂一丢丢的闽南语和粤语的马儒翰糊乱地翻译成英语,说给义律听了。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会谈是多么的“融洽”!不过,就算是这种“率尔操觚”的会谈,竟然也达成了“双方平等外交往来”这一点共识,琦善还自作多情地代表皇帝“答应”给对方“平冤昭雪”、同意处理林则徐。其他几点意见,琦善基本都否决了。

       随后,英国人还沿着中国渤海的海岸线,到东北—山海关那边去溜达了一趟,这可把时任黑龙江将军耆英给吓得不轻,因为英国人发现山海关的防御根本就是聊胜于无,连清朝那种漏野的大炮都没有。

        9月12日,英国“渤海旅游团”又一次返回了白河口,这一次,琦善明确告诉他们——咱们回广东谈判。因为考虑到冬季很快就要到来了,到时候渤海海面会结冰,而且这个季节的白河,因为水位下降,英国军舰根本没办法通行了,再加上义律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谈判达到目的,不在乎在哪里谈判。所以英国人很快就结束了为期40多天的“渤海之旅”,返航南下了。

       一看到英国人撤了,道光帝也跟当初林则徐一样,突然间觉得自己高大了起来,他也神气地在给伊里布的奏折批复里说什么“……是我办理得手之机,岂非片言片纸远胜十万之师耶?”

       英国舰队像在自家花园里逛了一圈一样,然后又耀武扬威地暂时南撤,道光帝竟认为这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诚可悲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重读鸦片战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