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无奈闯关东1
书名:好日子在后头 作者:一声笑 本章字数:2891字 发布时间:2022-07-26

       我长大以后问过妈妈:“当年成家时,为什么不找个好房子,住在这样的炮楼里,条件这么恶劣,差点把我冻死。”


       妈妈看看我,深深地吸口气,沉思半天,满腹的辛酸涌上心头,眼含着泪对我说:“我们怎么不想找个好房子,只是……”妈妈半天没说话。停了一会,妈妈意味深长地讲了这样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山东人,爸爸的老家在蓬莱县北沟镇大姜家村,妈妈的老家在黄县诸由观镇西台村。


       虽然是两个县,但两村相距并不远,中间只隔一条公路和一个诸由观集镇。


        两个村的人都到这个镇上赶集。


        妈妈的村离海只有八里路。她小时候可愿跟大人去赶海了。妈妈说到这,心情好起来了。感慨地说:“赶海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我去赶海,不单是为了拾些海物,更愿看那一望无际的大海,那浩瀚看不到边的大海,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它能带走我的一切烦恼和忧伤。远远的望去,深蓝深蓝的,波涛滚滚,一浪高一浪。遇上大风天,会看到惊涛骇浪,泛着白花,哗啦啦的怒吼着。”


        妈妈又兴奋地说:“赶海的时候,要看着点海水涨潮,它赶着人一步步往后退。我们有时贪捡点小蛤,忘了涨潮,被突然赶过来的大浪拍的连头带衣服都湿了,这时什么也顾不得,赶紧往外跑,不然再赶过来大浪,小孩会被卷进去的。”


       妈妈开心地笑了,又说:“赶海最好的时候是退潮,海水渐渐往下退,会给海滩上留下好多小蛤小虾小蟹的,那才有收获哩。”


       妈妈好像若有所思地半天不语,我看出来妈妈心中的那种得意和神往。


     “哎!”妈妈叹口气说:“自从离开山东,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再回去?再去看看大海。”


        妈妈低头沉思着。这个念头一直是妈妈的心愿和梦想。


       爸爸的家那时很贫寒,我爷爷那辈有弟兄七个,其中有三个不幸夭折了,只养活了他们兄弟四个。


       太爷爷那辈家业还不错,有房子有地,还有一个小买卖。


        我爷爷他们兄弟四个分家时,太爷爷把房子和地好坏搭配着分,让他们抓阄决定。


        太爷爷为了让老大养着太奶奶,照顾老大不参加抓阄,特别分给他一份有院子的好房子和一份不错的地,还有那个小买卖。其余三个弟兄抓阄,老二是我的二爷爷,抓的孬房子和好地。我爷爷排行老三,抓的好房子和孬地。那地也太孬了,都是岗上的地,遇到旱天,浇不上水,几乎没有收成。大爷爷家一直没有儿女,二爷爷家有一个儿子。他们的家境都挺好,日子过的比较富裕。七爷爷很早就把地卖了,去东北沈阳谋生,日子过的还不错,也没有儿女。


       我爷爷孩子多,有二儿六女共八个孩子。生活过的很窘迫,吃了上顿愁下顿。


       祖上分下的家产,越来越不能维持这一大家人的生活。


       虽然和大爷爷二爷爷住的很近,她们很少接济。


       我爸爸只上四年私塾,写得一手流畅美观的毛笔字,穷困的家里实在付不起学费,无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学校,再也没有上学。


       1937年,日本人打进关内,烧杀掠夺,强抢民财,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抓壮丁抓民夫,民不聊生。老百姓过着艰难困苦、提心吊胆的日子。快吃不上饭的现状让爷爷奶奶愁肠百结。只靠那点岗地,广种薄收,很难让这一家人走出苦境。


        那天一位爷爷的朋友姜圣典,也是远方亲戚,从东北回来探亲。他高高的个子,国字脸泛着黝黑健壮的气质,为人落拓不羁,友善热心。


        年龄和我爷爷差不多,论辈份他叫我爷爷表叔,我爸爸得叫他表哥。


        他和我爷爷从小一块玩,一块长大,既是发小,也是莫逆之交。


       在来往中,知道爷爷家境很困难,就想帮爷爷一把。


       他看到我爸爸读过书,有文化素养,谈吐举止有礼数,做事细致有条理,挺喜欢他。又看他整天忙完农活就背着粪篓去拾粪,可惜了才能。就和爷爷商量说:“我看你家老二(我爸爸)挺行的,我把他带到东北去学做生意,总比都困在家里好吧。”


      爷爷原本就想让我爸爸去跟大爷爷学做生意,大爷爷没有理会,现在听姜圣典这么说,犹如大旱望云霓,总算能给孩子找个出路。


       那年我爸爸才16岁,个子还没长开,身材清瘦。想让孩子出远门,爷爷奶奶真有些舍不得。考虑了好几天,激烈的思想斗争还让奶奶病了一场。


       思前想后,看到这么多孩子每天吃不饱,饿的直吵闹,无奈之下,只有让我爸爸出去闯闯了。


       这群孩子就数我爸爸读过书,比别的孩子有本事,也许比都困在家里有出息。


       奶奶只听说东北很冷很冷,就给我爸爸做些厚点的防寒衣服、鞋、帽,和厚厚的蓝白印花老麻布的棉被褥。


      分别时泪洒衣襟,恋恋不舍让我爸爸跟姜圣典走了。


      从此我爸爸踏上了闯关东的路,为人生创业迈出第一步。


       我爸爸跟他表哥姜圣典去了黑龙江省泰安县(后来改称依安县),小县城不大,却很繁华热闹,做生意的很多,街面都是买卖店铺。


       我爸爸先暂住表哥家里,表嫂身体不太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的事都是他大儿媳操办。一家人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像待亲人一样照顾我爸爸。他家的小店铺是卖布的,让我爸爸先在他家的店铺里帮忙学习做生意,学着怎样量布剪布,学打算盘结账算账。


       我爸爸很聪明,心灵手巧,勤学苦练,没用多长时间学会打一手好算盘。


       他表哥看我爸爸有了一些做生意的基础了,就给我爸爸找一家做大买卖的店铺去帮忙,让我爸爸多学些生意经,将来自己能做大事。


        这家买卖确实很大,经营好多生意,伙计不少,掌柜专门腾出两间房让伙计们住。


       我爸爸也搬到这里和伙计们一块住。刚来到这家得先从学徒开始干。


      那时候学徒可不容易,先学会伺候掌柜一家人的生活,买菜做饭,跑腿打杂,倒洗脚水,倒尿盆……早起晚睡,家里有什么活干什么活。把掌柜伺候高兴了,你才有机会到柜上去做事,学做生意。


      学徒是没有工钱的,只管吃管住。穿的靠自己,我爸爸这几年一直穿着走时从老家带来的,奶奶给做的衣服。冬天就只穿空心小棉袄,不舍得把单衣衬里面,怕磨坏了,还要留着夏天穿。


       我爸爸老实勤快,挺有眼色,有文化,会打算盘,很快得到掌柜的赏识。常带我爸爸到柜上去帮助打算盘、算账、结账。掌柜也有善待伙计们的时候,过年时,掌柜请全体伙计一块包饺子吃年饭。我爸爸在他家帮助做饭,学会擀饺子皮,擀的超好超快,一个人擀皮能供两三个人包饺子。吃过年饭,掌柜给每个人发一份红包。虽然钱不多,总算自己挣的。我爸爸不舍得花钱,都攒起来,惦记着寄给家里的爷爷奶奶。


       这家店铺的生意很兴隆,爸爸在这家干了好几年。觉得掌柜挺讲信誉,伙计们都把柜上的事当自己的事做,任劳任怨。


       后来掌柜五花八门的想多赚钱,失掉了良心。爸爸说:“有一次掌柜从东北往山东倒卖土豆粉,一麻袋一麻袋的在装,有两个和我比较要好的伙计都看见了,掌柜在往麻袋里掺东西,觉得有点怪,掌柜走后,我们去看看,好像掺的滑石粉,我们都惊呆了。”


       停了一会,爸爸又说:“我们不忍心看着他做这样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他俩带着我一块把掌柜告发了。掌柜受到了处罚,不但罚款,货还全部被没收了。”爸爸叹口气说:“掌柜受了很大损失,还丢了面子,就追查是谁告发他?最后把我们三个都辞退了。”


       从此爸爸离开这家没信誉的买卖,另去谋生。


       找了一家小店铺去当伙计,没地方住,又回到表哥姜圣典家住。


       小店铺的生意少,爸爸也挣不到多少钱,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所剩无几。


       过去农村老家的风俗,必须先给大儿子娶媳妇,老二才能娶,所以爷爷奶奶急着攒钱,也盼着我爸能多往家寄钱,先给我伯父娶媳妇,以后才能考虑我爸的亲事。


       我爸爸只好把攒下的钱都寄回家,帮他大哥娶媳妇。所以爸爸手中一直没留下钱,还得省吃俭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日子在后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