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城虽然解放了,社会秩序仍很乱,街上有穿各种服装的军人,苏联兵挺多,他们穿着毛朝外的皮大衣,在街上乱逛。
买什么东西都往皮大衣怀里揣,连买油条也揣怀里。
他们不认识钱,买了东西撂下一张钱就走,多少就一张,也不要找钱。商家都不敢惹他们,给多少算多少。老百姓叫他们“老毛子”。
老毛子很会嗑瓜子,只见一个个瓜子往嘴里扔,皮就嗑出来了。他们很爱买瓜子,成了吃瓜子的主客,当时人们都把瓜子称为“毛嗑”,老毛子的名字大概也是从这里起的。后来我爸爸买瓜子回来也说:“看我买毛嗑来了!”我小时候只知道那东西叫毛嗑,不知道叫瓜子。
苏联兵也有严明纪律,买东西不给钱的回去要受罚。有一次两个年轻的士兵喝醉了耍酒风,跑到我们大院里乱窜,大院里有好几排房子,这两个兵这家走走那家窜窜,听说有老毛子来了,大家都害怕极了。眼看着走到我家门前,妈妈赶紧抱起我守在门里,让我三姨躲在里屋,防备老毛子进屋。这两个醉兵看见我妈妈愤怒坚强的目光,倒退了几步,晃了晃脑壳,不甘心的又向前迈了一步,拍着我妈的肩膀说:“玛达母上高”(俄语意思是你很漂亮),又拍拍小孩的肩膀说:“玛林柯上高”(小孩也很好)。这是我妈解释的,也不知对不对。醉兵嘻皮笑脸的边说边伸出大拇指,晃晃悠悠地到东面那排房去了。后来听说在那强奸了两个小媳妇,再后来又听说这两个醉兵回去后,被处罚枪毙了。
早年的依安城街市很热闹,买卖兴隆。连年战争加上匪患骚扰,商业萎缩市面萧条。
剿灭土匪,小城各行各业又活耀起来,街上买卖张灯结彩陆续开业,过去的茶馆、烟馆、赌场、戏园子、妓院……重操旧业,街上还多了拉客的“野鸡”。街口卖艺的、变戏法的、叫卖的、农村进城做买卖的车水马龙声,夜市的五彩灯光,绘制出一幅小城光怪陆离的繁华景象。
依安县城不算太大,过去叫泰安县,五十年代改名依安县。
依安县城中心,有一座高约十米多的木塔,当年县城没有楼房,木塔显得格外雄伟高大。塔顶上有个走时的大钟,街上的人都可清晰的看到大钟的走时。塔内设有报警器,发生紧急事件时如火灾水灾等,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笛,全城人几乎都能听见。
县城的街道棋盘格样的分布,横竖整齐,以木塔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排列各称为东一道街、东二道街、东三道街……依次排列到东城门,大约有八—十道街。向西、南、北也是这样排列直到个各方向的城门。解放后,小城的围墙已没什么用了,被自然风化、风吹雨打,多处坍塌残缺不全了。
县城的居民住宅区,在被街道分割的每片大院里。有的大院有大门,有的只有路口,大院内的住房多是私人建筑,每排房长短不一,但排列整齐。
我爸妈搬到城里的南三道街的一个大院里,这个大院北面是南三道街,南面是南四道街,东面是东二道街,西面是中心街。站在中心街向北看直冲木塔,中心街的街面两侧都是店家,东侧有粮店、书店、戏园子、澡堂子、杂货店、水果店和一个大饭店等。西侧有电影院、冰糕厂等。
大院北面临街平行排列坐北朝南两排房,每排能住七八户人家,两排房之间有大院的大门口,没有大门只是路口。大院东面临街也是平行两排房,坐东朝西似东厢房。每排能住七八户。两排房的南头有一东门口,门前有一条排洪沟。沟上有一小木桥。
大院的中心建有三四排房,都是坐北朝南,每排长短不一,有的能住七八户,有的能住四五户。每排房的间距有三十多米,自家都可围个小院子。房间都是一个门内三间屋,对面屋各一间,中间是厨房。东北地区住房不讲究,多是合租,对面屋可分别住两户人家。有的一间屋里是对面炕的,对面炕可分住两代人,还可分别住两户人家,晚上各家炕前拉上幔帐就成各家的小蜗居了。中间地上放着两家的尿盆,方便起夜用。
大院的南面有个挺大的死水塘,多有澡堂、饭店等排出的污水,只有下雨时水才会流动。水塘边自然生长的杨柳树随风飘荡,青苔杂草丛生,水塘里鸭群戏水。听我爸爸说过,这水塘的水很深,每年都有淹死人的事,都不让小孩到水塘边去玩,水很脏,很少有去游泳和玩水的。
水塘南面是个大车店,相当现在的旅馆,林场和农村赶车进城的人都来这里留宿,大车店里有马槽、拴马柱,专人管喂马、看马的。住人的房子一排好几间长,通长的火炕,农村老客在炕上随便找块地方,铺上自己的行李就可以睡觉。一排炕能睡几十个人。
大车店的西临是木材场,木材场里堆满了从林场运来的新鲜的带树皮的木材,在这里需要雇人把树皮剥掉才能往外运。
我家就住在这个大院的中心北边那排比较长的房子,这排房住七八户人家,房前是大院的东西主大道,东面直通东大门,所以这排房前空地很大。
爸妈和我大舅家住在这排房东边第一个门,我大舅家住东屋,我家住西屋,共用一个厨房。我大舅家已有一儿一女,儿子比我大四岁,女儿比我大一岁。生女儿时妻子去世了。又另娶妻,是东北本地人。挺好的人,对前妻的儿女很关爱。在我家窗前的空地,我妈妈用秫秸围个小院子,买回烧火用的柴草可以在小院里垛起来。
依安城解放后政府改造并取缔那些旧时代的东西,还给老百姓安定生活,小城的经济繁荣,买卖生意兴隆,还有轻工业工厂,如以高梁为原料的酿酒厂,以甜菜为原料的榨糖厂等。
街口有好多摆摊的摆张床卖各种东西,有走街窜巷叫卖的,有扛着板凳吆喝戗刀子磨剪子来!还有挑担子剃头的,这担子一头是方板凳供客人坐的,一头是炉子能烧热水。他不用吆喝,有一个像梭子样的金属工具,用小铁棒从里往外一划一划的发出噌噌的声音,想剃头的人可以把他叫来,在家门口就可以剃头了。
小城的夜晚是自然形成的夜市,买卖家门口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照亮自己的店铺,街口摆摊的有的点着气灯、煤油灯,还有点腊烛的,卖水果、瓜子、榛子、姑鸟的特别多。还有烧鸡、红烧猪蹄、驴马烂等等,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