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功劳实在是太耀眼了!
谁都遮不住!
而只要李恪还在河西地区一天,每年河西地区庞大的税收纾解朝廷,李恪都要出现在功劳簿和天下人面前。
不行!
绝对不行!
李承乾为首的关陇系决不容许李恪每年都成为朝廷和天下的焦点!
“岑夫子,剿匪的事情还是由我们左武卫来做吧。”武将序列的程咬金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立刻开口说道。
“陛下。”御林军千牛卫统帅尉迟敬德急着瓮声道:“御林军已经多年未战,需要锻炼锻炼了,不如这次河西地区清理匪患就让御林军去吧。”
侯君集很不想开口,可作为右武卫统帅,他不能给将士们争取好处,将士们一定会有怨言的。
这种清缴匪患,说白了大战的可能性很小,危险程度也很小。
可只要出动,不但可以拿一份朝廷的正常军饷,还可以拿一份雍州地方提供的特别剿匪粮饷。
军汉、军汉,这年头出来当兵从军的,家中都不怎么样。
就连尉迟敬德的御林军都想吞下这口付出很小的肥肉,他们左右武卫就更想了。
“陛下,右武卫请战!”
其他将领反应再慢,这会儿也醒悟了,连忙开口争取。
“陛下左武卫。”
“右武卫!”
“御林军需要锻炼,必须是御林军!”
“吴王,我们左武卫很多兄弟现在都在你的黑旗麾下。”
“难不成就你们右武卫有人在吴王的黑旗麾下吗?”
“吴王御林军的将士们需要这次历练……”
……
一时间,朝堂被粗嗓门的武将给遮盖,很快,这些武将们开始转而跟李恪套近乎。
李承乾、长孙无忌等人看到这一幕,心中愤怒极了。
可偏偏却没有一点办法。
就连侯君集不也得身不由己的为麾下右武卫将士们争取嘛!
朝议圆满结束。
至少对李世民而言,这么多年的年关大议,各州府刺史述职,没有一次如今天让他感到痛快的。
八十万贯!
不,少说了二十万贯!
一百万贯的财赋增加,这笔钱可以做太多的事情。
更主要是那个混球儿子给他提供了一条走向盛世的道路。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有为君主,有野心的君主,都不管是出于满足个人成就感,亦或是真的心怀天下民生。
均都探索一条真正通往盛世的道路。
可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盛世。
但所有的明眼人都清楚,所谓的盛世其实都是吹出来的,自吹自擂的罢了。
从未真正达到盛世。
李世民走路都感到浑身轻飘飘的,他进入太极宫暖阁,就看到妻子。
长孙无垢很显然已经知道朝堂上的事情,笑着说道:“这一年中也从未见二哥你如现在这般轻松。”
闻言,李世民一笑,走过去拉住长孙无垢的手,高兴说道:“这是因为我看到了那条通往盛世的路。”
“一条真正的路,历朝历代,秦的大一统,汉文景之治、大汉武力的空前强大、文皇帝晚期。”
“这些都被冠以盛世,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算真正的盛世,最接近盛世的就是文皇帝晚期,天下各地粮草库满无处存放,不得不以免除天下粮赋来解决粮食存储的问题。”
“这种盛世是十数年积累形成,真正富裕了的是朝廷,是士族阶层,百姓依旧没有太多的积蓄,隋末之后,在杨广的无差别打击之下,百姓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负担不了,迅速致贫,然后各地烽烟四起。”
“归根结底,我们向往文皇帝时期的盛世,不是一种全面的盛世,百姓从盛世中得到的太少,百姓并无太多积蓄。”
“盛世中,百姓和士族两个阶层的差距不是缩小,反而是增大了。”
说着李世民从怀中拿出李恪给他整理的条陈,拍了拍笑着说道:“如果按照这个条陈,真的实现其中的规划,那才是真正的盛世,百姓和上一个阶层的差距会极大的被缩减。”
“天下财富,单独个体对比,百姓虽然依然不如士族阶层,或者新兴崛起的商贾阶层。”
“可这种盛世中,百姓总体的财富占有会超越其他阶层的总和,民间各种行为高度活跃,大唐天下的盛世空前繁荣、稳定!”
长孙无垢看着意气风发的丈夫就知道,这段时间,丈夫没少仔细认真研究折子中的内容。
她笑着给李世民递上茶盏,待坐下,李世民喝茶之际,长孙无垢提醒道:“今天之后,恪儿就出于风口浪尖上了,很多人恐怕不能在容忍他在泛河西走廊经济区继续待下去了,从他们之前重重,防备恪儿染指其他地方,他们应该是想要将恪儿围堵在河西地区。”
“之前温彦博就嚷嚷着让恪儿去种地,今天之后他们怕是要彻底改弦更张,想方设法的把恪儿调离河西地区,让他去一个绝对无法发挥恪儿商贾天赋的地方,让他彻底的沉寂。”
李世民脸上的高兴神色渐渐消失,冷静下来。
妻子的提醒不是没有可能,这是把无形的杀人刀。
当初益州赈灾不就是这样吗?
“你说他能不能挑起农事这个担子,在农事方面做出如同河西走廊一样的璀璨建树?”李世民有些不确定,有心痒难耐的询问道。
其实李恪表现的已经足够让他这个当爹的满意了。
商贾方面的出色天赋。
对待士族、对待敌人行之而有效,却有巧妙的手段。
李世民很坚信,只要将来李恪接替他坐上这个位置,不贪图享乐,那么一定可以实现盛世,削平士族。
只是或许是李恪太能干了,他总是期待这个儿子能够更完美一些。
当然他的信心也不足。
别看李恪在条陈中对商业反哺农业说的头头是道,理论十分的扎实。
理论终究是理论,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何况中原天下这个族群,千百年来,说白了就是一部与土地打交道的史诗。
故人摸索了千年形成了现在的农耕文明。
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行突破,其中的难度,绝对不是丝路经济区能够相比的。
而且农事有个特点,见效慢。
一旦李恪不能做出新花样,做出新成效,有些人恐怕不会放过打击的机会。
长孙无垢听闻后微微愣怔,然后连忙开口劝说:“二哥,丝路的建设还不稳定,还需要继续有人盯着,你也不能什么担子都往他身上压。”
“农事已经发展了上千年了,能用的手段早用了……”
李世民不由点了点头,飒然一笑说道:“不知不觉,那混球竟然给我一种没有他做不成事的印象。”
……
泛河西走廊经济区耀眼的成果很快席卷了天下。
无数人在议论。
长安城内。
“听说了吗,恪殿下建设的丝路经济带,为朝廷提供了八十万贯的财赋!”
“什么呀,我听说是一百多万贯!”
“不管多少,据说这可几乎相当于去年朝廷财赋的三分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