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的共和国正在大踏步搞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北满钢厂是中央的重点项目,中央领导非常关注,要求加快建设步伐。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重点工程建筑日趋完工。
北钢职工日以继夜的工作,节假日都不放假,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快到了,外地来打工的都想回家。
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领导要求职工有奉献精神,制定措施激发职工积极性,春节轮流放假,春节上班的职工发双工资,加发奖金。
刚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妈妈喜盼爸爸回家过年,特地多买些年货。
腊月二十九这天上午,和爸爸一起去打工的吕成旭来到我家,捎来爸爸的一封信和二十元钱,顾不得坐下急匆匆地说:“我好不容易请下假,昨天晚上才到家,老姜和小赵都不给假,说以后轮流休假,春节都不能回来了。”放下钱和信,急匆匆告辞说:“我还得去小赵家,他妈一人在家盼他儿呢。”
望眼欲穿的妈妈放下手里的活,呆呆的一时不知咋好,遥遥无期的期盼落空了,妈妈顿时心烦意乱。
我理解妈妈,过去抓住妈妈那双温柔的手说:“爸爸向来都是先人后己,好事从不去争,是好品德,理解他吧,让妈妈受委屈了。”
妈妈一笑说:“我有啥委屈的,只是有好多话没法和他说,惦记他。”
我安慰妈妈说:“写信啊,这回你说什么我写什么,一句话也不漏掉。”
妈妈惆怅的心情缓和些说:“信能说多少话,得多少张纸能写完。好了,不希说了。”
停了一会又赌气地说:“你爸就是不想家,想着春节加班多挣点。”
接着说:“咱俩快做完这锅花饽饽就别做了,今年吃不了多少,用不着做这么多了。”
妈妈每年做花饽饽时,喜欢做一个团圆饼,意寓阖家团圆。
团圆饼上的图案都是妈妈设计的,每年都有新花样,少不了捏上个当年的生肖。
明年是马年,妈妈捏的小马可好看了,我为了逗妈妈开心,捏了个小人骑在小马背上,念道:“妈妈骑马,去找爸爸,爸爸接妈,哈哈哈哈。”
惹得弟弟妹妹哈哈大笑,妈妈不好意思地也笑了,把小人从马上揪下来。
我又捏个小人说道:“妈妈追马,爸爸拦马,爸妈骑马,哈哈哈哈。”
笑得弟弟妹妹前仰后合,妈妈也笑的合不上嘴。
把两个小人抓过来塞到面团里揉起面来,还说:“就你能耍贫嘴,别闹了,过年的饽饽不能乱做,有讲的。”
爸爸没回家过年,这个年显的格外冷清。
为了让妈妈开心,我领着弟弟妹妹又唱又跳,带着他们自编自演小话剧,大家都乐呵呵的,闹腾的妈妈无暇惦记爸爸。
我们对面屋的郝婶已搬走,现在住的张奶奶,更是乐观派。
张奶奶一家四口人,有一儿一女和儿媳妇。
张奶奶勤快爱干净,性格好脾气好,心胸开阔,从来不生气。当事不气,事过皆忘。花甲之年,两鬓泛白挽着发髻,身子骨很硬朗。家务做的井井有条,每天儿子儿媳下班回来,饭菜已摆上桌。
爸妈很敬佩她,妈妈说:“张奶奶身体那么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宽心静不生气,一切烦心事都看淡。咱们要学她那样,什么事别往心里去。”
妈妈曾举例说过:“有一回吃饭的时候,她儿媳耍脾气把一碗饭摔地上,甩手就走了。叫谁也气坏了,这老太太不生气,也不吵,“啰啰啰”把养的猪唤进屋来,吃净撒了满地的饭,再用笤帚扫扫地,就去刷碗了。收拾完还叫运强来打把扑克。”又说:“平时得空就叫运强打扑克,随时都能玩一会,这老太太真乐观。”
张奶奶在城西门外有块地,经常自己走七八里路去那里种菜、收菜,也带我去摘过豆角,从没听她抱怨过苦累。
我很喜欢张奶奶,放学时看她闲着,我会跳个舞或者出个洋相给她看。
有一次妈妈给我改做件小大衣,里子是红布的,那天我反穿着,让红面朝外表演孙猴子给她看,逗得张奶奶哈哈大笑。
张奶奶的开朗性格和好脾气,强烈的影响我爸妈,一辈子学习她,常说:“每当遇到烦心事,生气事,想起张奶奶,自己心情就缓和下来了,什么都看淡了。”今年有张奶奶在一起过年,还是挺开心的。
妈妈惦记着我爸,几乎每天吃饭都得念叨:“不知你爸这顿吃的啥?会不会买点肉菜吃?”
晚上妈妈常坐在灯下缝补衣服、做鞋,我家没有买过鞋,都穿妈妈做的。
睡觉前也得念叨一句:“不知你爸是在上夜班还是睡觉?”
每次让我写信时都得写上:“家里的钱用不了,少寄点,自己多留点,吃点好的,爱惜自己的身体。”
妈妈比从前更勤俭,光吃自己种的菜。
生活的下脚料喂鸡鸭喂猪,妈妈让我和她去买糖渣、豆腐渣、酒糟等喂猪,这些工厂的废料很便宜,要抬回来就很费劲。
到野外或苗圃打工时,别人休息妈妈就挖野菜,好吃的人吃,不好的喂猪,顺路还拔些猪草。
不论炎夏寒冬、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妈妈还不间断地去大院西边的饭店挑免费的泔水。
妈妈喂了两头猪,有一头母猪,那一次生了十一个小猪崽,猪崽大一点就可以卖钱,也是一笔好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