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夏天,是小学六年级最后一学期,六年的小学阶段换过好几位班主任老师,最难忘的是教三四年级的韩老师和教五六年级的栾老师。
栾老师黑黝黝的面颊透着红润,慈善稳重,一身半旧的黑制服是他每天上课的着装。
栾老师教数学语文,他的课细致深透、循循善诱。听他的课,透明白,不用复习全都会。
这两年我的考试成绩几乎全满分。
他是非常受同学们尊敬爱戴的好老师——栾开贵老师。
毕业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在努力复习功课,准备考中学。
那时的中学很难考,依安县就一所中学,全县包括农村几十所小学都考这一所中学,中学每届收四个班,每班五六十名学生,按人数比例几乎和考大学一样难。
那时国家还没实行义务教育,多数孩子上完小学,就没学可上了。
那时我家已是七口人之家,弟弟妹妹一天天长大,吃穿用度越来越多,陆续该上学了,爸爸每月微薄的工资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我和妈妈临时打工挣点钱,添补很有限,我们和爸爸两地生活花钱多,家中生活仍很困难。
我马上小学毕业了,这天放学回来,妈妈让我念爸爸的来信。
信上说:“你好不容易念完小学,女孩子识些字就行了,念多了没用。下来帮家里挣钱,供养下边的弟弟妹妹上学。你们都上学怎么供得起,你是老大,你不下来,让谁下来,他们都还小。”
妈妈也是同样的意思劝我,不想让我上中学,下来挣钱帮助养家。
爸妈的劝说像天降大雪,冰凉了我那颗继续求学的心。
从小我学习就没费劲,一直成绩优异,在班里名列前茅;家里没花多少钱供我上学,几年来我都是利用休息假期打工挣钱供自己,还给家里一点添补;我在家里的学习时间也很少,更多的时间帮妈妈做家务。
我很喜欢上学,我有远大理想,还想上大学,命运让我学业就此中断吗?
我才十二岁,还不够找工作的年龄啊!
我慢慢放下手中的信,低头不语,不理解的思索着。
妈妈又很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想让你上学,是供不起呀,你是老大,你不帮家里谁能帮啊。你爸省吃俭用在外面拼命,家里还是······”
我忙摆手说:“妈妈别说了,我明白。说心里话,我很想上学,不仅想考中学,还想考高中、考大学,我还相信自己都能考上。但是咱家没这个条件,我就别想那么多了。我知道爸妈千辛万苦抚养我们,我长大了,不能再让爸妈为我们操心受累,我该为爸妈分忧,我愿帮爸妈一块养家,供弟弟妹妹们都能上学。妈妈,我不考中学就是了,下来干活挣钱。”
妈妈没再说什么,心情也不好,我看得出来,妈妈也不忍心让我这么好的学生,断送学业,是家里真供不起这么多孩子都上学,不得不让老大下来。
我的心情更不好,我俩都默默无语坐着,坐了好半天。
学校刚考完试,这学期还没结束,我每天还是背着书包上学校,度过这学生时代最宝贵的最后几天。
一路上我没精打采的走着,看着路边的花草、房屋、校门,都想说声再见了,这都不属于我该走的路了。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积极的复习功课,唯有我呆呆的坐在那里,好像周围的空气凝固了一样。
我苦思冥想的想自己的事。
爸妈为了家不知受多少艰辛苦累,我早早学会打工挣钱,干了三四年的童工了。
家里仍很贫寒,打小就没过过好日子。
吃不好穿不好不算啥,我非常体恤爸妈的辛劳,上学尽量不跟家里要学费、书本费,为什么还过不上好日子呢?为什么还供不起我们上学呢?我的命运怎么会这样?
我追根刨底的想啊,想啊,难道正如老师讲的像我们共和国一样,没有底子,要从一穷二白走向富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多少代人去付出,去劳动,去挥洒汗水,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我的家也是这样?唉!谁让我是女孩了,谁让我是老大了。
妈妈说的对,老大不帮家谁帮家?想着想着,我不服气的又推翻了这个观念,我多么爱学习,多么渴望上学,难道以后再没有上学的机会了?难道女孩真的上学没用,难道只能干活挣钱、嫁人?不知不觉眼泪流到腮边。
同桌张蕾转脸看到我发呆又流泪,好奇的问:“你怎么哭了?”
我忙擦去脸上的泪水说:“没什么,没什么。”
急忙拿本书胡乱地翻着,掩饰自己的失态。
全班同学都非常珍惜毕业前的这段时光,不仅忙着复习功课,更是欢乐感慨,心情激动,互相留言,互赠纪念品。唯有我闷闷不乐,很自卑。
想着以后的前途,同学们可能都很远大,而我只能去打工挣钱,当家庭主妇。
我好像没有资格和同学们留言、留念,感觉比同学们低人一等。
不愿看同学们,没脸和同学们交往,不如快快拿了毕业证走人,离开这尴尬的地方。
这几天放学,对面屋张奶奶的女儿张月梅,约我和她一块去找工作,张月梅去年小学毕业,今年十六岁,这年龄够条件找工作了。
她约我一是作伴壮胆,二是让我也碰碰运气。
那时没有人才市场,只能瞎闯乱逛,看小广告、到各店家咨询,一连好几天也没什么收获。
我对找工作没兴趣,年龄不够,正式招工的不会招童工,我只能去苗圃、农村、农场干临时工。
想找工作也是以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