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毕业了,即将告别我们的母校——依安县第二完全小学,告别敬爱的老师,告别相处多年的同窗好友,花一样的年华要继续绽放了,海阔天空的理想,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心情激动又难过,我和同学们依依不舍的互相签写毕业留念,全班同学和栾老师照了一张毕业合影留念。
那时因摄影条件和经济条件有限,只照一张二寸宽的小长条照片,我保留到现在,已变成发黄折损残缺的照片,栾老师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
栾老师给全班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孜孜不倦的教导,热情耐心的讲解,如沐春风的微笑,时时浮现在脑海中。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看一部话剧《画皮》。散场后,栾老师带领我们班同学一起步行返校,边走边和我们讨论剧情。
栾老师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教育,问道:“同学们看了这部话剧有什么启发?”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就是看热闹呗,有什么启发?有的说要学会识别好坏人,别上当;还有的说社会复杂,什么人都有······同学们各抒己见,就像开讨论会一样。
栾老师边走边微笑着听同学们讨论,不论说什么都不打断同学们发言。同学们的讨论轻松愉快,不像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心情紧张不敢乱说。
同学们议论好一阵子,最后有个同学问:“栾老师,您给我们说说听听。”
栾老师若有所思的笑着说:“我很欣赏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的很对,社会是复杂的,我们要认清披着画皮的坏人。坏人会不断的变换嘴脸,利用人们的善良之心,欺骗蒙蔽人们。所以我们要有辨别能力,不上坏人的当,要不然就会把命搭上。”
栾老师笑着看看左右的同学问道:“同学们说对不对呀?”
我真佩服我们的栾老师,就地取材,寓教于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教书育人,一部话剧能延伸到社会人际关系,几句话点拨的那么有深意。这样的好老师怎能不让同学们尊敬爱戴。
离校临别前,栾老师特别叫我做最后一次告别谈话,他真诚的表扬我的优点,指出我的缺点,忠告我到新的学校和新同学们怎样相处,让我多和同学们交流,搞好同学关系;学会为人处事,不卑不亢,不骄不躁;有机会再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将来到社会上大有益处。
又指出让我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说我太瘦弱了。最后祝愿我为理想努力奋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栾老师的谈话我牢牢记在心里,没齿难忘。
这个暑假我和妈妈好像都放下了压在身上沉重的包袱,释然的心情很快乐。
妈妈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做衣做饭喂猪,种小菜园,不得闲时。
我还想着到苗圃找活干,挣出上学的钱。暑热的时候,活不多,干了几天就没活了。就在家跟妈妈学做鞋,拆洗旧棉衣,翻新旧棉花,妈妈都是抽空把一家人的棉衣提前做出来。
一九五六年,国家自建国以来,第一次搞全国人口普查。
这项工作复杂繁琐,工作量很大。分工到街道,街道人手不够,把暑假里的学生找来帮忙。
我想起栾老师的话:“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就主动去街道帮助做人口普查工作。
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调查登记,发现有好多人没有户口,分清寄居同居等各种情况,协助厘清补建户口。
这项工作让我学会好多人口普查的新名词,懂了好多社会常识,丰富了社会经验,我感觉走进社会真长见识。这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计划、统购统销等工作打下基础。
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完成后,国家实施统购统销政策,粮食、布统一管理,城市居民发粮本、布票,计划供应,不允许私下买卖粮食。
在家买粮用粮本,在外吃饭用粮票。供应的粮食分粗细粮按比例分配,百分之二十细粮,百分之八十粗粮。细粮是白面大米,其他都算粗粮。
供应粮食的数量按人口年龄、职业等不同而不同,用粮票在粮本里按粗细粮比例提取。买饼干、点心等副食都用粮票,去买饭、饭店吃饭也要用粮票。
那时计划供应的粮食,基本都够吃的。原来我家很少买白面和大米,自从计划供应后,妈妈都是按计划数量和种类买粮,觉得供应的细粮不买可惜了,这样我家每月都比从前多吃了白面,也舍得喝大米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