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大水漫城
书名:好日子在后头 作者:一声笑 本章字数:2525字 发布时间:2022-08-20

      1957年初夏,大地刚返青,天气晴朗回暖没多久,即下起雨来。


       阴雨连绵,接着连下几天倾盆大雨,大地喝足水再也渗不下去了,依安城南门外的河水越涨越高,据说上游山洪暴发,引起河水泛滥。


        这天晚上,泛滥的洪水波涛滚滚冲向城外的屯子 、土地,水头像猛兽样立着向前冲。


        屯子里都是土房子,大水冲来,正在酣睡的人们来不及辨清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土房子里或被洪水冲走。


       一位老汉看洪水来了,两胳膊分别夹起两个孩子往外跑。


       谁知水势这么凶猛,比老汉跑的快,老汉拼命跑,水没过脚踝没过膝盖,眼看没到大腿跟了。


       老汉夹着两个孩子实在跑不动了,果断狠心扔下一个,背一个跑,无情的洪水把老汉冲到树杈上,老汉借势攀上大树,大树在洪水中摇晃,老汉紧紧抱着孩子和大树,心中只有一丝有人来救的希望。


        洪水呜呜吼叫着,逃难的人群哭喊着,漆黑的夜霎时间变的如此凄惨。


       向城里逃难的人们喊叫声和着车马嘶鸣声,把临街住房的人们都惊醒了,得知城外发大水,不清楚洪水情况,都紧张的忙做干粮,准备天亮往北边高处逃难。


       我家住在城中南三道街大院中间的房子,听不到街上的嘈杂声,安然的睡了一宿。


        天亮我起来走到外面,听到远处强烈的呜呜声,惊奇的问妈妈:“妈妈,妈妈,快出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妈妈也说不清,有些紧张的说:“你听街上怎么这么吵?”


        街上人们的哭叫声马的嘶吼声,搅乱了原本寂静的清晨,让人不由得紧张慌乱。


       那时依安县城有个广播站,各家各户都安装音箱,人们叫它广播匣子,有大事时广播匣子会告知全城老百姓。


       今晨我和妈妈正在琢磨怎么回事的时候,广播匣子响了,告知百姓城外洪水的情况,并传达县委指示说:“目前洪水及灾情尚不明确,我们会及时报道。为了避免灾情扩大,住在城里偏南的居民,尽量往北转移,学校全部停课。”


        停一会又说:“逃难的乡亲们,不要慌乱,尽量向北转移,政府会适当安排······”


        广播匣子不停地广播最新消息。


       这时住在大院东排房多事的孟婶扭扭搭搭走到我家门口,看我家平静无事,什么准备都没有,便阴阳怪气的说:“吆,你家真沉住气了,没听见南门外发大水了,街里都吵翻了。”


       妈妈微笑着说:“我们什么也没听见,睡了一宿好觉。”


       孟婶用嫉妒的眼光撇了一眼说:“你们真行,还睡了一宿觉,我们靠街的房子早被吵醒了。发大水可不是小事,屯子里的人都在往北逃,我们做了一宿的干粮,贴两锅大饼子,准备逃难呢。”


       又嬉笑我们说:“快准备准备吧,洪水无情,快逃难吧。”姚婶说完扭着屁股拐个弯走了,估计是到另一家做义务宣传员去了。


       县里的广播匣子在音乐的配合下不停的播放水灾消息:水势发展、灾民情况、救灾情况。


       妈妈觉得这次洪水真不能轻视,想了想说:“运强你去抱柴火烧锅,我和苞米面,贴锅大饼子带着去你大姥姥家避几天。她家住北二道街,逃难去那里还是比较安全的。”


       我大姥姥是妈妈的表姨,每年妈妈都带我们去她家串门看望,每次去只见大姥姥一人在家,其他情况我没问过,不知家里还有什么人。


       大姥姥待人热情亲切,非常和气,记得我五岁那年和二妹转运独自去她家玩过,大姥姥特地去市场买了两条鲜活鲫鱼,做的色、香、味绝佳的一盘鱼像招待贵客一样热情地招待我们,可惜我从小不吃鱼,转运特爱吃鱼,吃了一大半,才没亏了大姥姥一片好心。


       今天妈妈说去她家,我们都很高兴。


       我家除了被褥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带,带着干粮和仅有的一点钱全家去大姥姥家了。


       大姥姥仍是自己在家,热情的把我们领进屋,妈妈很过意不去的说:“大姨,来给你添麻烦了。我们家离南门外太近,孩子他爸又不在家,一旦洪水进城······”


       还没等我妈妈说完,大姥姥就打断话说:“别说了,广播匣子里都讲了,我正想着你们呢,你们就来了。我这离南门外远,全城都淹了,这里也没事,就安心在这住吧。”


       妈妈知道大姥姥一个人清净惯了,一下子来了我们一家六口,几个不大不小不知好歹的孩子,不知会带来多少麻烦。


       再三叮嘱两个弟弟别乱闹,但是他们总归是孩子,老实一会就打闹起来。


       妈妈想再好的亲戚也扛不了这么多孩子闹腾,就让我带他们到街上去玩,她和大姥姥在家做饭。


       大姥姥很好,不嫌孩子们闹,没有一句烦气的话。只是妈妈太自觉了,熬过一天不容易,不知要熬几天才能回家?妈妈时刻关注广播匣子的广播,就想洪水退了快回家。


        一连三天广播说水势没发展,这几天虽连阴天却没下雨。


       这天傍晚,妈妈看西北天边现出晚霞,自言自语道:“朝红不出门,夜红行千里。看样子明天能晴天。”


        转过身来和大姥姥说:“要晴天了,不再下大雨水灾就不会发展,我们明天回去吧。”大姥姥再三挽留我们,担心回家不安全。


       妈妈又说:“这几天累着你了,让你忙的够呛,你好好歇歇吧,洪水不会有事了。”


       爸爸听广播知道依安县发大水,很是担心,急盼我们来信。


       灾后妈妈也催我快给爸爸写信,别让他惦记。


       我写信把依安洪水情况和我们避难的情况详细告诉爸爸,爸爸悬着的心才踏实了。


       爸爸想自己工作已经稳定,不可能再回依安,一家人总不能长期分居生活,互相惦记不得安生。得想办法把家接来。


       这几年,北满钢厂建设已初见成效,部分工厂已投产。因是保密厂,职工不完全清楚工厂生产情况,干好本职工作就行。


       北满钢厂是前苏联援建的,很多制度模仿苏联。住宅区是有等级的,分甲、乙、丙区,三工区、四工地等等,职工分甲乙方,甲方是北钢的生产职工,乙方是北钢的基建职工。


       甲区是楼房,住的是科级以上干部和高级工人。乙区也是楼房,住的是有一定工龄的职工,多数是甲方职工,也有乙方少数领导住进去。


       丙区是靠江边建的别墅,十几座圆形或多角形的二层小楼阁,带有花园似的小庭院,住的是总厂领导干部和总工程师。


       三工区和四工地都是平房,住的多数是乙方普通职工。


      爸爸在北钢第十三冶金建筑公司,属于乙方职工,工作快四年了,还没分到房子。


       像爸爸这样的建筑工人,很多都分不到房子。


       四工地是北钢原来的单身宿舍,后来很多房子都空着无人住,分不到房子的这些工人,就想把这些空房子改造间隔起来,接来家属。


      爸爸看他们改造后一家人住的挺好,而且好多空房子都已改造住满家属了。虽不如依安的房子正规,能住在一起总比分居好。


       爸爸找了好几次,较好的位置已没有空房了,靠南偏僻些的地方找了一排空房子,大通屋有南北两面火炕,如果把里面间隔开可以住好几家。


       爸爸选好房子写信告诉我们,让我们搬来先住下,再慢慢改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日子在后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